2.水葫芦的危害
2.1 生态危害
水葫芦的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格,它的生长最低气温13℃,最适宜温度20-35℃,只要气温不低于5℃,水面不结冰就可安全过冬如遇连续数日天寒
第2/4页
霜天气,茎叶虽受冻枯萎,水中潜伏芽仍活着。而且它兼有无性和有性繁殖功能,尤其以无性繁殖为主,种群恢复和扩散能力极强。这就意味着它的分布十分集中,常常密集于河湖,首先导致水体透光性减弱,使水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次导致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降低水中溶氧量,使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3]给河湖的水产品养殖业带来巨大不便,直接影响水产品的质量。 同时由于大量水葫芦生长,破坏饮水资源,水葫芦腐烂浸入水中,使水体发臭,加剧富营养化过程。
2.1 社会危害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条件。由于水葫芦的疯长,几乎100%占据水面,抑制了其它物种的发生和发展,使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群落多样性几乎等于零。所以不断繁殖,特别是那些不流动的小河里,河水发黑发臭,水葫芦繁殖高峰时,河面阻塞,严重影响河湖运输。而且在河流汛期阻碍水流,阻碍排灌。
治理水葫芦将会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01年上海为迎接APEC会议投巨资打捞水葫芦,但效果并不理想,2002年仅用于打捞的资金就达到8000余万。[4]可见水葫芦对社会的危害有多大。
腐烂的水葫芦使水体发臭,降低城市形象,影响市民生活。而且为病菌提供了滋生地,使得蚊虫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