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赚钱的行业——广告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不是高大上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而是一个陪伴我们很多年的传统行业——广告。比如全球社交网络霸主Facebook今年上半年的广告营收达到71.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有456亿元之巨。
这不禁让我们对中国社交网络的最大两个玩家——新浪微博和微信充满期待。不过遗憾的是,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广告营收为1.671亿美元,连Facebook的3%都不到。微信朋友圈则对广告业务非常谨慎,自年初出现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后,经过大半年的发展,现在朋友圈的广告依然少得可怜。
虽然根据腾讯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腾讯广告收入中归属于效果广告的金额达到33.93亿元人民币,但效果广告涵盖了腾讯整个社交体系,包括QQ空间、QQ客户端、手机QQ空间、手机QQ、微信、QQ音乐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诸多平台,微信朋友圈到底贡献了多少广告收入仍然不得而知。
不过眼看着微信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数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在让人很难停止对微信未来广告收入的遐想。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总数为7.49亿,而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亿(腾讯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也就是说80%的城镇人口都用上了微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那么,如果微信朋友圈真的大张旗鼓开展广告业务,它的广告收入会达到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呢?
用新浪微博估值微信广告收入:超过66亿元
选择新浪微博作为参照系估算微信广告收入的理由在于:
第一,两者都处于相同的中国市场,所涵盖的用户在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方面是基本一致的。虽然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月活跃用户为2.12亿,其中一二线城市用户比重更高,而微信高达6亿的月活跃用户则基本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所有城市;不过新浪微博正在积极吸引三四线城市的广大用户,未来与微信在用户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应该越来越小。
第二,两者面对的广告主群体是基本相同的,既有业务遍布全球、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也有数量众多、扎根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他们在进行广告投入时所做的一系列考虑也应该是相近的。
第三,如果微信大力开展广告业务,需要借助精干有力的技术和营销团队,而在中国市场上,微信组建的技术和营销团队在业务能力上应该和新微微博是相近的,不太可能出现在中国组建的团队达却到Facebook和Google的水平。
根据新浪微博上半年广告营收1.671亿美元和月活跃用户数2.12亿,得到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为0.788美元,约合人民币5.03元(按2015年9月24日汇率6.3841计)。假设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占全年比重与2014年相同(2014年上半年为0.74美元,全年为1.63美元,比重为45.4%),则新浪微博2015年全年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1.08元。
如果假设微信大力开展广告业务后,其每用户平均收入与新浪微博相同,则微信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1.08元*6亿月活跃用户=66.48亿元。
这个数字占到2014年腾讯全年广告收入83.08亿元的80%,但如果放到腾讯2014年总体收入789亿元中来看,就只占据8.4%的比重了。微信的广告业务是否可能给集团收入创造更大的贡献呢?
假如Facebook附体:微信广告收入将达371亿元
如果微信能够“Facebook”附体,在开展广告业务方面具有和Facebook相同的技术和营销能力,它的收入将达到多少?
用上文方式估算出Facebook移动端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是新浪微博的5.6倍:61.84元。
假设微信能够获得和Facebook一样的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按6亿月活跃用户计算,微信广告收入将达到371亿元。
这个数字占到腾讯2014年全年总体收入的47%,如果真能实现,将使腾讯的市值和股价上到一个新台阶。但371亿元与根据新浪微博算出的66.48亿元相距甚远,真的能实现吗?
必须得说,新浪微博的每用户平均收入只能达到11.08元(本文估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浪微博自身的技术和营销能力不足以最大化地开发新浪微博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脱胎于新浪网的新浪微博,也继承了母公司的商业模式基因,能够成为一家优秀的以内容和传播力驱动的媒体公司,而非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驱动的数字营销公司。
相比之下,腾讯由于旗下通讯、社区、游戏等业务,很早就汇聚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用户基数,并一直致力于用增值服务和广告方式最大化地开发庞大用户基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在微信缺席的情况下,2014年腾讯广告收入达到83.08亿元,足以证明腾讯在广告上的营收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微信在广告业务上的技术和营销能力,是应该能够超过新浪微博的,微信能够获得的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也应该能够超过新浪微博。
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不是高大上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而是一个陪伴我们很多年的传统行业——广告。比如全球社交网络霸主Facebook今年上半年的广告营收达到71.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有456亿元之巨。
这不禁让我们对中国社交网络的最大两个玩家——新浪微博和微信充满期待。不过遗憾的是,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广告营收为1.671亿美元,连Facebook的3%都不到。微信朋友圈则对广告业务非常谨慎,自年初出现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后,经过大半年的发展,现在朋友圈的广告依然少得可怜。
虽然根据腾讯财报的披露,今年上半年腾讯广告收入中归属于效果广告的金额达到33.93亿元人民币,但效果广告涵盖了腾讯整个社交体系,包括QQ空间、QQ客户端、手机QQ空间、手机QQ、微信、QQ音乐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诸多平台,微信朋友圈到底贡献了多少广告收入仍然不得而知。
不过眼看着微信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数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实在让人很难停止对微信未来广告收入的遐想。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目前中国城镇人口总数为7.49亿,而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6亿(腾讯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也就是说80%的城镇人口都用上了微信,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那么,如果微信朋友圈真的大张旗鼓开展广告业务,它的广告收入会达到怎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呢?
用新浪微博估值微信广告收入:超过66亿元
选择新浪微博作为参照系估算微信广告收入的理由在于:
第一,两者都处于相同的中国市场,所涵盖的用户在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方面是基本一致的。虽然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月活跃用户为2.12亿,其中一二线城市用户比重更高,而微信高达6亿的月活跃用户则基本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所有城市;不过新浪微博正在积极吸引三四线城市的广大用户,未来与微信在用户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应该越来越小。
第二,两者面对的广告主群体是基本相同的,既有业务遍布全球、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也有数量众多、扎根本地市场的中小企业,他们在进行广告投入时所做的一系列考虑也应该是相近的。
第三,如果微信大力开展广告业务,需要借助精干有力的技术和营销团队,而在中国市场上,微信组建的技术和营销团队在业务能力上应该和新微微博是相近的,不太可能出现在中国组建的团队达却到Facebook和Google的水平。
根据新浪微博上半年广告营收1.671亿美元和月活跃用户数2.12亿,得到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为0.788美元,约合人民币5.03元(按2015年9月24日汇率6.3841计)。假设新浪微博今年上半年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占全年比重与2014年相同(2014年上半年为0.74美元,全年为1.63美元,比重为45.4%),则新浪微博2015年全年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将达到人民币11.08元。
如果假设微信大力开展广告业务后,其每用户平均收入与新浪微博相同,则微信的广告收入将达到:11.08元*6亿月活跃用户=66.48亿元。
这个数字占到2014年腾讯全年广告收入83.08亿元的80%,但如果放到腾讯2014年总体收入789亿元中来看,就只占据8.4%的比重了。微信的广告业务是否可能给集团收入创造更大的贡献呢?
假如Facebook附体:微信广告收入将达371亿元
如果微信能够“Facebook”附体,在开展广告业务方面具有和Facebook相同的技术和营销能力,它的收入将达到多少?
用上文方式估算出Facebook移动端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是新浪微博的5.6倍:61.84元。
假设微信能够获得和Facebook一样的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按6亿月活跃用户计算,微信广告收入将达到371亿元。
这个数字占到腾讯2014年全年总体收入的47%,如果真能实现,将使腾讯的市值和股价上到一个新台阶。但371亿元与根据新浪微博算出的66.48亿元相距甚远,真的能实现吗?
必须得说,新浪微博的每用户平均收入只能达到11.08元(本文估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浪微博自身的技术和营销能力不足以最大化地开发新浪微博这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的商业价值。脱胎于新浪网的新浪微博,也继承了母公司的商业模式基因,能够成为一家优秀的以内容和传播力驱动的媒体公司,而非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驱动的数字营销公司。
相比之下,腾讯由于旗下通讯、社区、游戏等业务,很早就汇聚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用户基数,并一直致力于用增值服务和广告方式最大化地开发庞大用户基数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在微信缺席的情况下,2014年腾讯广告收入达到83.08亿元,足以证明腾讯在广告上的营收能力。因此有理由相信,微信在广告业务上的技术和营销能力,是应该能够超过新浪微博的,微信能够获得的每用户平均广告收入,也应该能够超过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