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吧吧 关注:354贴子:2,082
  • 3回复贴,共1

元音老人《关于心念耳闻之入定的开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元音老人《关于心念耳闻之入定的开示》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观世音菩萨最初用功夫是用耳根返观自
己能闻声音的闻性。
而我们持咒时心念耳闻也是同样的返观自性。当
我们持咒时,静听每个咒文的字音,就把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了,将
身心放于能闻的法性当中去,就是“入流”。“入流”有几种解
法,
...........
正确的解释“入流”应该是将整个身心置于闻性之流
——置于能闻声音的法性中去。
“亡所”就是外面的客观环境
(如声音)
就全都消融了,能做到“入流亡所”,身心就定下来啦,不为外界环境
干扰了。
所以做功夫第一步要做到心念耳闻,
才能抓住妄念不随之流浪,
才能入定。
修心中心法,
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
即嘴唇微动持咒,
不出声。
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
弄坏,
所以打坐、
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
但是坐到种子翻腾、
心里烦乱、
坐也坐不住的时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
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
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还
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十至十二次。念的时候,
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
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
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修佛法你要知道,不是用力气,是省力气,是休息。坐在这里,
一切都放松。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
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
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到后面,嘴唇也就不动。因为他
要入定啦,他就不动了。再入定它咒也就没有啦,也脱掉了。咒也就没
有了,脱掉了,定进去了,定进去是大休息。我们能入定一个小时,咒
也没有,
什么也没有,
一个小时,
等于睡足七个小时,
等于是好好地睡,
好睡眠七个小时。这是养精神啊,最好的事情啊,不是(用力)。所以
我们叫你们都别,
这个气不要提起,
都要降下,
放松,
不要紧张,
放松。
初初持咒时,
要盯得紧一点,
要听住,
嗡跋勒跋勒
------

盯得紧一点,
慢慢慢,松松松,好,松松松,就入定啦。你一直是抓这么紧,不好。
先紧,慢慢松下去松下去。松紧,自己随时地调整,调太紧了,放松,
过松了,收紧。


1楼2015-11-08 21:58回复
    上座时,念头是要来的,念头来了,不要睬,念头一来就把咒提
    起,你提起咒,噢,把咒拉起来,嗡跋啦
    ---------
    ,那么这个样子念
    头就化了,就是用咒来化念,把它化掉,不是压念不起。我们这个修法
    最要紧的就是,死心塌地,上座时比如死了,不动。不要想这想那,那
    么心念咒,耳朵听,贯注全神,全神贯注,听这个咒语,把大脑意识抓
    住,叫它不动,那就容易入定。入定了,咒念不出来了,那就不念了,
    但是不能有心放。咒不念,哦,讨厌,不念了,那不行,要念。所以耳
    朵听得清爽,这个咒才回过,这一念去,那才行。真正入定,它是念不
    出来了。
    打坐须知就是告诉你怎么样用功啊,怎么修法!就是在座上,第
    一不要要求入定,
    要求开悟,
    都不要求!
    不要求,
    只管持咒,
    心念耳闻,
    别的都不求,它自己定!你要求入定,它定不了,所以只问耕耘,不问
    收成,
    就没事!
    就是这样哦,
    一切诸法,
    都在里面!
    这就是了嘛,
    是吧,
    所以处处,时时处处都是禅!所以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一念不生,死心塌地。心念耳闻,念
    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闻,听得清清爽爽。叫你把大脑思想抓住不
    动,很容易入定。下座时,绵密观照,看住念头起处,不跟念头跑。境
    界当前,不为境界所动,这样做功夫,很快。上座的时候,死心塌地,
    一点念头不想,念头来了,让它来,不压制它,只要不跟它跑,不随它
    转,要念来不随。念头来了看见它。其实我们念佛,也要这样做功夫,
    念头来了,看见念头,不跟念头转。念头不转之后,就容易入定,定中
    就容易打开来,就打开智慧,见性成佛。所以我们持咒,念佛,都应该
    是心念耳闻,这样子才能入定啊。你不这样子,你不入定哎。乱七八糟
    地,胡思乱想地,就不得力了。所以我们持咒的时候,它一定是要心念
    耳闻,用耳根把意根抓住,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用功法门。我们现在用
    耳根抓,抓自己的意根,意根也不动了。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
    六根,净念相继了。在我们真正地持咒,听得清爽的时候,那么妄念就
    不动了。妄念不动当中,这个一下子中,忽然之间,能念之心,所持的
    咒,能持咒的心,所持的咒啊,脱开了,就是净念了。
    修法还是修这个心哎,哦,姿势啊,不在乎怎么样。只要你心真
    正定、安,思想不乱动,它自然消。所以我们修法的时候一定要心念耳
    闻。这个咒不是嘴念,心念,咒,心念出来,你这个脑筋就不大动了。
    耳闻,听住你念咒声音,就用耳根抓意根,就把你的意根,大脑,第六
    识,抓住,它不动,入定了。哎,就它在这个心,不在姿势。心念耳闻
    啊,注意这点啊。心念咒,耳朵听,自己心念咒,无声之声,我们不出
    声的哦。出声要伤气的啊,不出声你心念咒,耳朵听心念咒无声之声,
    听住它、
    盯住它,
    就耳根把意根就抓住,
    它就不动了,
    它就入定了。
    哎,
    啊,哦,坐下去,就行了。啊,女同志讲起来还不宜双盘。因为女人,
    因为这个身体组织和男人不同,啊,可能弄得不好有血崩的危险。女同
    志单盘最好。上座时不要要求入定,赶快定啊赶快定啊,定不了!你要
    求定是个妄心,妄念,是吧。要发神通更坏,不能要发神通,一切境界
    要来的,不是没有,打坐当中一个境界没有,是不可能,它一定要有,
    就不睬,要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佛来也不睬。哎,你要这样子干干净
    净的,
    要一丝不挂,
    一尘不染,
    没有东西。
    你挂一个佛在身上,
    还行吗。
    所以,不要有追求才对,有所求就错。赶快入定哦,发神通哦,成佛
    ------
    ,错错错,没有。你本来是佛,不是你修成佛,就是你回复你本
    来,回复本来。修是修去你的执着心,修去你的追求心,修去你的有所
    得心。


    2楼2015-11-08 21:59
    回复
      这个定是活泼泼的。在世界上能起大用的,对境不粘着,那个定才
      是真定。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很清爽,定,不是坐那里不动,定是对境不
      迷惑。你看,说得很清爽。不是坐那里不动,入定,这不是定。出定与
      入定,这个定不是正定。禅宗有个公案,女子入定,一个女子在释迦佛
      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哎呀,这个女子不象话,怎么坐在佛
      边上入定啦,把她拉出定。到她面前,对这个女子弹指,不出定,不出
      定,啊,不出定。这个文殊菩萨神通很大的,把她举到三十三天,不出
      定,噢。不出定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也不出定。因为这个定很深。释
      迦佛说,你不能叫她出定啊,下方有个罔明菩萨能叫她出定。正说这个
      话,下方的罔明菩萨来了,哎,你来正好,你叫这个女子出定。这个罔
      明菩萨也一弹,喔,这个女子出定了。就这样的公案。请问大家,文殊
      菩萨是七佛之师,七尊佛的师父啊,就是到释迦牟尼佛出世,是第七尊
      佛,前面有六尊佛。就是七佛之师。为什么不能叫这个女子出定啊?而
      小小的下方罔明菩萨,
      能叫这个女子出定啊?是什么缘故啊?大家说说
      看。什么缘故?不怕嘛,说错也没关系。
      (弟子:是不是因缘问题吧?)
      不相干,不是什么缘的问题。就是说,不能起知见。我们任何人不能起
      知见。文殊菩萨第一个起知见了。这女子在佛面前入定啦,哦,不应该
      入定。这知见不能起。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的,叫大智文殊菩萨,是
      吧?大愿地藏王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代表
      大智慧。大智慧不能起知见。罔明,什么意思啊?罔者,不可得,是一
      切聪明智慧不可得,哎。所以不要有这种见是一弹指就出定。所以说我
      们,不要弄小聪明啊。时时提防不要弄小聪明,把你的聪明打掉。孔夫
      子去见老子问道,你看孔夫子虚心啊,向老子问道。我们这里,要贡高
      我慢了,喔,我了不起,不去问他,哎哟。孔夫子没有这样见解。老子
      说,掊击尔智。把你聪明智慧打掉。掊击就是打,尔就是你,你的智慧
      打掉。聪明智慧打掉,就是世智才聪要不得。我们要证道,世智才聪,
      小聪明,不需要,都放掉,心空空的,就证得大道。所以说,大慧杲祖
      师颂这个公案:

      入定与出定,是定非正定。

      入定和出定,这个定不是
      正定啦。正定没有出入的。叫大定无出入,无时不在定。所以,说的这
      个定啊,不是坐那里不动的定,而是对境不动摇,不迷惑是真定。不是
      入定出定是定,无时不在定才是正定。


      3楼2015-11-08 22:00
      回复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4楼2018-05-25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