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82,572贴子:12,581,079

回复:揭大英帝国向大明王朝赔款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时英国还没荷兰厉害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16-10-10 12:38
回复
    Britain and the China trade 1635-1842 》
    By Patrick J. N. Tuck 这本书的
    “weddell at Canton,威德尔船长在广州”章节
    有1837年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这个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 的详细记录
    收到这样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以后,英国人开始认识到明帝国的强硬的:
    如果想进入内河,必须得经过两广总督的许可;指派的下级官员须命令红毛生番在贸易完后立即返回公海,不得逗留;
    最后还有一款严肃的警告: 如果你们这些红毛生番敢动我们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的话,我保证我们的士兵会立刻送你们上西天。
    我们的命令不会再说第二次,如果你们胆敢违犯的话,我们就不会原谅你们的罪过,保证这里就是你们全体水手的葬身之地。
    威德尔上校收到信件后置之不理,向继续往内河行使开始他的探险,好了,这个时候被中国明朝的海防船只追上,给了他当头一棒。三只海防船用火炮和火箭向他的船警示性开火,火力极猛,吓得他惊惶地后退


    IP属地:浙江63楼2018-02-11 14:57
    回复
      10号受到三艘中国战船的袭击以后,威德尔船长一直犹豫不定下一步的计划,认为葡萄牙人还是继续在中国人面前挑拨。静悄悄的,没有任何消息传来。极度恐惧之中,他们18号决定采取积极的行动,计划在黎明前的天黑时分偷袭中国人。他们看到某处的岸边停了三艘大帆船和两艘贸易船,他们认为那三艘大船就是用来装配火炮来袭击他们的,就冲上岸将这五艘帆船给烧了,然后把岸上几间房子的小镇(实际应该是中转站)也烧了,抢了镇上和船上的30匹猪。两天后,收到了吓坏了的英国商人们的来信,说再冲突下去,生意都做不成了,还可能被中国人扣留。但船长不听,又回到那个被明军放弃的炮台,弄了很多火药,然后又烧了一艘大帆船 三天以后,居然又收到中国人寄来的“热情洋溢”的信,说很想英国佬多留几天,这样可以达到互取所需双赢的目的。这封信的口气明显和前面,要红毛生番做完生意就滚蛋的口气不一样。狡猾的威德尔船长看出了破绽,这个是缓兵的诡计。果然,有探子来报,有一个从福建来的舰队 [1]正向他们开来,大有将他们包围起来歼灭的意思。
      英国佬害怕了,乖乖地屈服,答应赔偿被抢烧的中国商船的损失,并保证“和平的离开这片海域,并永远不要再回来”
      [1].福建来的明朝舰队消灭过荷兰人,使用的是装配在船上的佛郎机快炮。听英国人的叙述,装配的红夷远程炮的英国船似乎很害怕这种快炮船。是不是从福建赶过来值得怀疑,因为从福建赶到广州的这个炮台,可能是探子的误报,错将广州附近的某个地方说成福建。另外,极有可能他们烧掉的帆船,根本不是他们认为可以装配成战船的准战船。所以10号袭击他们的三艘战船还在,他们趁黑偷袭的是民用大帆船,这三艘战船也要从不远的地方赶过来包围英国佬,被探子发现了。


      IP属地:浙江64楼2018-02-11 14:58
      回复
        威德尔大佐最后的感想,终于和此前到达过中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前辈的感悟相同了,这些感悟早都被当成备忘录了,威德尔船长都没有听记到脑袋里去,最后终于吃了苦头. (其实还有更早到达中国和中国人做生意的英国人,从这本书里可以窥见一二)
        东印度公司的前辈早就有如下告诫:
        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和中国人做生意要特别注意:
        1. 中国可以提供惊人的巨额贸易
        2. 中国人绝对不允许任何陌生的人进入他们的国家
        3. 中国人认为,贸易是能够将生活变得粗俗的事情.他们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合别人做贸易,并且认为贸易有损他们的财产,还认为贸易只不过是对蛮夷的恩赐.
        https://lt.cjdby.net/thread-783441-2-1.html


        IP属地:浙江65楼2018-02-11 14:59
        回复
          黄鸿钊《西方列强与澳门的关系》
          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17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他们的商船在远东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的劫掠,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先后在伯特卡尔(Bhetkal)柯钦和亚齐建立商馆。6月27日,船队到达澳门以南的十字门外停泊。英国商船的到来使葡萄牙人感到为难,因为这时澳门与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已被荷兰舰队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难,澳门葡人只能维持长崎和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而且同长崎的贸易也将因日本颁布锁国令而被迫停止,这样就只剩下马尼拉一处仍然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但贸易额每年仍达100万两。①如果任由英国人开辟中国市场,打破其对中国外贸的垄断,则葡人仅存的一点贸易利益也将丧失。因此,澳门葡人拒不不执行果阿总督的指示,不允许英国人分享澳门的贸易特权。葡人在中国官员面前极力底毁英国人,说他们就是荷兰人,企图前来捣乱,应于驱逐。葡人又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活动。
          威德尔见到澳门贸易已无希望,便于7月底启碇前往广州。8月8日,英船到达虎门亚娘鞋(Anunghai)停泊,虎门炮台守军鸣炮示警。威德尔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圣佐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摆出一副准备战斗的架势,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攻上炮台后,英军扯下中国军旗,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当局派葡人诺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他们携带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作为购货之用。但英船却继续深入广州内河。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广州当局的愤怒。9月10日,广东海防当局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溜走。但威德尔对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之意,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滥施暴虐。19日,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抢夺30头猪。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当他在虎门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后,也觉得不好同中国打交道,便将船队驶行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转圜。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中国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30日,威德尔向中国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IP属地:浙江66楼2018-02-11 1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