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城历史吧 关注:449贴子:53,177
  • 21回复贴,共1

咱大朝城历史上的那些事之三十三——一代才子楚惟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十三)一代才子楚惟善
在朝城现在的大约汽车站位置,有一处楚公墓。这里埋葬着两位朝城的历史名人——楚惟善和楚樟。这“二楚”是父子关系,父亲叫楚惟善,儿子叫楚樟。他们都生活在元末明初那个年代。
楚惟善,字宝臣。有史料说,楚惟善字“瑶臣”,其实是不对的。楚惟善的名字,出自于《礼记·大学》,“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如果按照古人名字互训的传统,楚惟善的字,应当是“宝臣”,而不是“瑶臣”。“瑶”应为繁体字“宝”之误。
楚惟善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但却长期隐居在家,从未参加过元朝的科举考试,更没有去谋过什么官职。所以朝城人都以“楚学士”称呼他。在隐居期间,“楚学士”以教子读书为乐,在县治东北城下,营建了一处“雪林书院”,院内建有五车楼、七聘堂等建筑,专供自己和儿子楚樟读书之用。
是金子总会发光。尽管楚惟善生活的很“低调”,但由于他学识渊博,名气很大,还是被元朝政府所发现,被征调为政府做事。到了元朝晚期,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楚惟善,竟被元朝政府破格聘请为“翰林学士”。
楚惟善不但文才斐然,卓然一家,而且也心怀忧国之心和致君尧舜的情怀。后人撰写的《全元文》中共收录楚惟善文章十余篇,如《内黄县达鲁花赤安住去思碑铭》《威州重修庙学记》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照夜白图》跋文。
《照夜白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韩干的代表作,画中的骏马名为“照夜白”,是唐玄宗心爱的御马之一。在韩干笔下,照夜白膘肥肌健,桀骜不驯,神态毕现,是不可多得的名作。自唐代以来,历代藏家争相收藏,而文人墨客则纷纷题跋于卷后。元朝时,这幅名画被元代重臣、家居寿张县的申屠致远所藏(现收藏于美国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延祐七年(1320年),楚惟善有幸看到这幅画,便欣然写了一段跋文。全文如下:
“尝读少陵《观曹将军画马》诗,有‘曾貌先帝照夜白’之句,则是图本出曹霸。然曹霸、韩干俱以工画马名于唐,干实霸之弟子,而霸固干之师也。以弟子模仿厥师,亦岂无是理与?观者勿以此为疑,第诵‘干惟画肉不画骨’质诸是图,益验。噫!马,微物也,以上所好,至使形于歌诗,见之图画,历千百年,使人宝其图,不翅金璧。鸾车在前,属车在后,吉行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以是图参之诏,又有以知汉文之未易及也。时延祐庚申清明前五日,东郡楚惟善伯宝臣父跋。”
在楚惟善的调教下,儿子楚樟也很有建树。明代洪武初年,楚惟善的儿子楚樟“以明经举任本学训导,仪矩严饬,士人多所观法,后征为詹事府丞”。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曾提到楚樟的任职。洪武二十五年,卧病多月的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非常伤心,并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并对负责太子事务的詹事府进行了调整,同年底,楚樟被任命为詹事府丞。
楚氏一家二才子,当是朝城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朝城县人孙缵,曾在《吊楚学士墓》中写道:“世居翰苑历元明,三百年余重史评。几次萦怀询野老,相逢指点说蒿茔。五车楼敞委尘暗,七聘台高空月明。惟有雪林书院志,夜深好继读书声。”(附:韩干《照夜白图》)


IP属地:北京1楼2015-12-01 12:16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15-12-01 12:19
    回复
      中午好吧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01 12:25
      收起回复
        楚氏在朝城好像没后人了。真不知道哪里有姓楚的呢!


        4楼2015-12-01 14:31
        收起回复
          前面贴的文是引子,这才是正文。这帖子有分量,比县志说的都还清楚,没有牵强附会,这才是吧主的风格。


          IP属地:山东5楼2015-12-01 22:10
          收起回复
            提到墓的位置。印象儿时在车站后麦地放风筝大约是90年代初。来了极多人,都极好的穿戴,很讲究的样子,几辆车。在一个麦子地里待了很久。那时候岁数小,大概七八岁,不敢走进看,不知干啥嘞,走后去看留下水果贡品。不知跟楚公墓有没有关系。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7楼2015-12-04 23:02
            回复
              高度关注中。希望继续续写。


              8楼2015-12-09 0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