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小义系列之:我学xxx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也许从大二开始就把它列入了思考范围。时至今日才方有发一状态阐明观点的”可能性“。以前再给学弟学妹们推荐书籍,劝导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反问。就比如我们10级那一年,开始的假期视频学习。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原理”等,那时“一个学电气专业的学“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用?”就说遍了信工系。就此现象,我想从另一角度说起——因果关系。
我们知道“火”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但不是因为火“先有用”才被“发现”。”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极其美好,如今我们根本离不开电,但电的发现与发明也不是因为电”先有用“才被”发现“。结合以上两个例子,在一个事物没有被发现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我们根本不会去用”有没有用“去判断,是否要去学习一些知识。
在这里我要引用王小波文集中写到的一段关于智慧与国学的文字:【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很能欣赏一台电动机。这东西有“器物之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些贡献。我们还可以像个迂夫子那样细列出它有“抽水之用”、“通风之用”,等等。如何得到“之用”,还是个问题,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发明电动机的那个人——他叫作西门子或者爱迪生。他的工作对我们可以使用电机有所贡献;换言之,他的工作对器物之用又有点用,可以叫做“器物之用之用”。像这样林林总总,可以揪出一大群: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分别具有“之用之用之用”或更多的之用。像我这样的驴子之友看来,这样来想问题,岂止是有点笨,简直是脑子里有块榆木疙瘩,嗓子里有一口痰。】
上面的阐述看似有些跑题,但其实不然。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认识与发现之上的。换句话说,我们建立了一种”有用才被学“的思维方式(潜在的)。比如,我们看见锤子,因为有人告诉我们锤子可以敲东西,所以才知道它能敲东西。而不是因为它能敲东西,所以它可以被叫做”锤子“。所以,我们当面对要学什么的时候,就总想问一句”学它有用么?能找工作么?会挣钱么?“这样的问题。而不是”让我看看它说了些什么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总的来说:持有”为用“的思路,将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xxx有用“这样的概念,是被别人发现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发现”xxx“有用的第一人,就尽量避免”为用“这样的马后炮思路去学习吧。
阳光大老虎 笔(文中仍有不贴切的地方,相信以后我会将问题说的更加明白。) 笔于2015
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也许从大二开始就把它列入了思考范围。时至今日才方有发一状态阐明观点的”可能性“。以前再给学弟学妹们推荐书籍,劝导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反问。就比如我们10级那一年,开始的假期视频学习。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原理”等,那时“一个学电气专业的学“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用?”就说遍了信工系。就此现象,我想从另一角度说起——因果关系。
我们知道“火”改变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但不是因为火“先有用”才被“发现”。”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极其美好,如今我们根本离不开电,但电的发现与发明也不是因为电”先有用“才被”发现“。结合以上两个例子,在一个事物没有被发现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概念,所以我们根本不会去用”有没有用“去判断,是否要去学习一些知识。
在这里我要引用王小波文集中写到的一段关于智慧与国学的文字:【抱着这种态度,我们很能欣赏一台电动机。这东西有“器物之用”,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些贡献。我们还可以像个迂夫子那样细列出它有“抽水之用”、“通风之用”,等等。如何得到“之用”,还是个问题,于是我们就想到了发明电动机的那个人——他叫作西门子或者爱迪生。他的工作对我们可以使用电机有所贡献;换言之,他的工作对器物之用又有点用,可以叫做“器物之用之用”。像这样林林总总,可以揪出一大群: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等。分别具有“之用之用之用”或更多的之用。像我这样的驴子之友看来,这样来想问题,岂止是有点笨,简直是脑子里有块榆木疙瘩,嗓子里有一口痰。】
上面的阐述看似有些跑题,但其实不然。我们从小到大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前人的认识与发现之上的。换句话说,我们建立了一种”有用才被学“的思维方式(潜在的)。比如,我们看见锤子,因为有人告诉我们锤子可以敲东西,所以才知道它能敲东西。而不是因为它能敲东西,所以它可以被叫做”锤子“。所以,我们当面对要学什么的时候,就总想问一句”学它有用么?能找工作么?会挣钱么?“这样的问题。而不是”让我看看它说了些什么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总的来说:持有”为用“的思路,将永远走在别人的后面。”xxx有用“这样的概念,是被别人发现的,不是生来就有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发现”xxx“有用的第一人,就尽量避免”为用“这样的马后炮思路去学习吧。
阳光大老虎 笔(文中仍有不贴切的地方,相信以后我会将问题说的更加明白。) 笔于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