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炼虚
炼虚前期 成虚
此阶段要做到的是:
1. 吸收:继续吸收、累积能量。
2. 稳神:构筑神宫,为神识提供更稳定的环境。
3. 创脉:构建虚脉,为能量提供行走路线及储存地。
4. 拟体:构化灵皮,包裹并保护内部能量以及神识。
5. 视化:调整视觉性反馈,产生虚体层面视觉。
神识分为两部分,一为外散神识,一为神识主体。外散神识并不是单纯指外散至体外,而是指这部分神识处于活跃状态,直接的被我们使用,由于具体执行的操作不同,外散神识时在体内时在体外。如若你控制或体内感受体内的能量,那么外散神识就会在体内作用。如若是控制离体或外界的能量,感知体外周围或感应那么外散神识就好在体外作用。正常状态下,外散神识只是占神识的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不活跃的神识主体。具体外散神识和神识主体的关系会在下一卷炼神中说明。现在你需要知道神识主体长期居于后脑,日常生活或修炼中都可能产生冲击惊扰神识主体。因此我们需要为神识主体提供一道阻蔽,提供一个更为稳定的环境给神识主体。这就是构建神宫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构筑神宫其实非常简单,只需由大脑能量团分出部分能量将后脑包裹形成能量壁,固化这能量壁,便成神宫。注意,构筑神宫虽然简单,但需要十分细心。切勿让构筑神宫的能量惊扰或是混杂入神识主体。如若神宫不稳定易崩溃,可多次固化使其稳定。
在入门期吸收积累的能量就是创辟虚脉的资源。一般来说,创脉时投入的能量越多,初成的虚脉越强。能量不足甚至会导致构建至一半时先前构建的部分因能量过少而不稳定崩溃。虚脉由脉结和脉络组成。脉结为能量储存地,以坚固、广大为好。脉络为能量通道,以通畅、宽敞、结实为好。脉结共十六个,为神颈结、心脊结、磐腰结、定尾结、左肩结、右肩结、左臂结、右臂结、左掌结、右掌结、左腿结、右腿结、左膝结、右膝结、左足结、右足结。脉络共十六条,为神颈络、心脊络、磐腰络、定尾络、左肩络、右肩络、左臂络、右臂络、左掌络、右掌络、定左络、定右络、左腿络、右腿络、左足络、右足络。其中神颈络联通神宫和神颈结,此脉络最后构创。由神宫至定尾结,称为主脉。由神颈结至左掌结、神颈结至右掌结、定尾结至左足结、定尾结至右足结,分别称为左手脉、右手脉、左腿脉、右腿脉,合称肢脉。创辟虚脉的顺序大致是先由上至下创辟主脉,主脉成后再创辟肢脉,最后构创神颈络联通神宫和虚脉。首先,大脑能量团移动到神颈结所应在位置,能量团凝聚、固定,形成神颈结。然后心脏能量团移动到心脊结所应在位置,能量团凝聚、固定,形成心脊结。从神颈结、心脊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心脊络。要保持脉络中能量不断流通,脉络所联通两结之间能量不断交互。呆到神颈结至心脊结的这部分虚脉稳定,从身体各处凝聚生命能量到磐腰结所应在位置,形成磐腰结。心脊结、磐腰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磐腰络。待到已成虚脉稳定,移动身体能量团到定尾结所应在位置,形成定尾结。磐腰结、定尾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定尾络。待已成虚脉稳定,则主脉成。肢脉的创辟以左手脉为例:由神颈结分出能量移动至左肩结所应在位置,形成张左肩结。神颈结、左肩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左肩络。稳定后由左肩结分出能量至左臂结所应在位置,形成左臂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左臂络。稳定后由左臂结分出能量至左掌结所应在位置,形成左掌结,分出能量贯通两结之间的路径,形成左掌络。稳定后则左手脉成。其余肢脉同理创辟,左腿脉和右腿脉的能量来源为定尾结。待十六脉结十五脉络全部创辟完成,即可创辟神颈络,联通神宫和神颈结。神颈络的贯通与其他脉络略有不同,只需由神颈结引出一小股能量,在神颈络所应在位置来回移动,最后引入神宫即可。切勿惊扰神识主体。神颈络是唯一不需要刻意保持能量流通交互的脉络。不要妄自引能量入神宫。至此,十六脉结十六脉络具齐,虚脉成。图示如下。
可以发现,并不是所以的能量都在虚脉中游走,在身体其他部位仍有不少能量。拟体便是要用能量模拟皮肤形成“灵皮”,也就是控制能量来到皮肤之下形成能量膜,然后固化。这样灵皮将包裹整个虚体及其中的虚脉和神宫形成封闭空间。虽然形成灵皮的方法很简单,但要消耗的能量不算少。
能量拥有不同的波动频率。如若一处能量频率太过紊乱,就会崩溃,且波动具有辐射性。也就是说,一处能量足够紊乱它就将带动周围能量一同变得紊乱。如若一处能量虽紊乱但并没有达到能强烈影响周围的那个阀值,那么这处紊乱的能量就会被周围协和的能量同化变得不再紊乱。这就是能量共振。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强化、创新攻击、防御手段。或是应用于虚阵之中,提升虚阵的威能。我们刚形成的虚体也存在一些紊乱的部位,需要主动调控频率达到协和防止局部崩溃。
至此,感知力应该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形成能量视觉化,也就是视化。与瞳化不同,视化并不依赖于肉眼视觉,而是直接引导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