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77,487贴子:97,033,607
  • 4回复贴,共1

【资料分享】百度百科:欲望。人是否应该克制欲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欲望
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本能。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
基本信息
名称:欲望
拼音:yù wàng
释义:强烈的向往
概述
正在加载欲望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根据与必要条件.在欲望的推动下,人不断占有客观的对象,从而同自然环境和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通过欲望或多或少的满足,人作为主体把握着客体与环境,和客体及环境取得同一。在这个意义上,欲望是人改造世界也改造自己的根本动力,从而也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动力。但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本能是历史地被决定的。" 作为一种本能结构的欲望,无论是生理性或心理性的,不可能超出历史的结构,它的功能作用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欲望的有效性与必要性是有限度的?quot;满足不是绝对的,总有新的欲望会无休止地产生出来。" 由于欲望这种不知厌足的特性,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叔本华说过,欲望过于剧烈和强烈,就不再仅仅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会进而否定或取消别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来取消或压制别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过度推崇与放纵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纯粹的、绝对的东西,它需要理智的调控与节制,它也绝不可能像有人声称的是文明发展的唯一动力。
欲望的近因
在欲望的讨论上,我们应该理性的注意到佛教的精神分析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精神现象的探索上,佛教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供我们思考。
佛教认为:
欲望的近因是感受,各种欲望都包括在爱欲中。贪心、渴望、欲求、肉欲、燃烧、怀念、热望、嗜好、爱慕、家庭爱,是许多术语中的几个,但这些术语概指爱欲,佛陀说是它们导致转生的。转生本身就表明是苦,挫折、痛苦、刺激,不尽如人意,这些是我们亲身所体验到了的。
贪欲是全世界的敌人。由于贪欲,给众生带来一切罪恶和灾难。贪欲不光是为了官能的快乐,为财富,为产业,以及希望打败并征服别人的国家,而且还涉及到思想、主意、看法、意见和信仰(法爱)。这些常常导致灾难和毁灭。为全民族、事实上为全世界带来难以用言语形容的痛苦。
爱欲从何处生起?在何处扎根?何处有喜悦和快乐,爱欲就生起,就扎根。哪里有喜悦和快乐呢?眼、耳、鼻、舌、身、意有喜悦和快乐。因为通过这五根的媒介,人才认识到外境,通过第六意根(能对概念思想作出反应的为意根)缘到法境(概念和思想)。色、声、香、味、触、法是喜悦和快乐的外境。因此,爱欲生起并从而扎根。
如果面对感受,失去如实的观察。作意思维感受的可爱之相,他感受到贪着的侵袭,努力地粘着感受。如果,在你看见时,你只见到它;在你闻到时,你只闻到它;在你觉时,你只觉到它;在你知时,你只知到它,那么你将会认识到,你所感知的感官对象和你脱离了关系。见到所见之色时,禅修者只是见色,只是感受他见色,没有构想色的概念。如此,苦熄灭。用这种方式禅修的人,将会灭尽烦恼,消除欲望。
欲望解读
欲望是哲学研究的重大人生问题,对欲望的迷惑无法把握,被它所奴役,使得人们在一生中承受了无数的心灵痛苦。欲望哲学的重要著作《重大人生启示录》剖析人性与欲望,让人们充分了解欲望的规律,让人们获得安宁的一生。
摘录:
1
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整体的精神(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轻人也失去了纯真的理想和纯美的爱情。这绝不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悲剧,而是任何一种生命在发展进程中注定的悲哀。
2
我们生活在比较之中,有黑暗才有光明,有恨才有爱,有坏才有好,有他人和他人所做的事我们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一切都在比较中才能存在,没有丑便没有美,没有失去便没有得到。同样,我们总害怕死亡,而如果人真的可以永远活着,我想人们同样会像害怕死亡一样害怕永恒,或厌倦永恒。
3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生命没有终极意义。——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观里重新审视当下总让我们痛苦的欲望。
人所执迷的欲望是如此虚妄、空洞、无聊,但我们却并不容易不去执迷它。人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生来就有的俗世的道德与竞争意识注定了我们的不自由。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4
我们只需要一个我真爱的人和真爱我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便圆满了。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利,不是富足的生活,而是得到真爱。有一个人爱上你的所有,你的苦难与欢愉,眼泪和微笑,每一寸肌肤,身上每一处洁净或肮脏的部分。真爱是最伟大的财富,也是唯一货真价实的财富。如果在你活了一回,未曾拥有过一个人对你的真爱,这是多么遗憾的人生啊!
5
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美与快乐的需要而去确定。
人具有死亡的权利。我们应当主张快乐人生,就是但凡在你活着的每一时刻你都是安宁与快乐的,如果你受到了生命中的重创,你评估这种创伤是难以挽回的,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死亡。死亡并不是邪恶的、可怕的,它是自由的象征,没有什么比它更为高尚,更为美丽。
如果这个世界接受“死亡权力”,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活着会显得轻松愉快、安详。它将击垮一切陈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也都因此真正平等!
生命如艺术品一样,不论其长短,都在生命的过程中彰显着属于他的奇妙意义。我的这段生命也许只是为了一段旅程,也许只是为了一段风景,也许只是为了一段爱情,这正是生命的伟大意义之所在。
如何这样,我们会发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处处充满了生机、美和喜悦。
6
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
有一个年轻人在森林里的伐木场工作,却在都市里租下房子居住,每天奔波于两地,他说他喜欢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那让他觉得生命的激情和炽热,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上流社会的人。金钱和名色的欲望已经让他疯狂了。我告诉他:你所想象的事物被你蒙上了神秘的光环,实际等你拥有它的时候,它会和你此刻握在手中的杯子一样朴实。而他不能听从我的建议。他深陷入欲望中,由此偏执,不能自拔。
欲望的事物是一个发光体,充满神秘和迷惑性,这是人们痛苦的根源。
7
最困扰我们的欲望,其一是爱情,其二是爱情中的性。而当我们所渴望的事物真的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它并非那么华丽,有时还让我们觉得充满了极强的欺骗性。
——所有真实的都是朴素无华的。所有激情的渴望和热爱如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我们可以去抱有那份欲望。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痛苦,我们一定要警觉它的虚幻性!
8
所有人的人生都是极度平凡的,你所看见的那些你未得到、你渴望得到的所谓的幸福,也极度平凡,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想象)所欺骗。
9
人们对爱情的失望是因为人们参考了错误的爱情标本——世间多数人的爱情都是本能的或者是功利的。本能的爱情是男女之间在适当的青春年龄里本能地互相吸引,这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规律,而没有深层次的精神领域里的和谐和心灵共鸣,它在暂短的时间里拥有爱情的浮华,但没有爱情的内核。而功利的爱情则是权利、财富渲染下的美丽假象。
10
人是否有灵魂,是否存在一个超验的精神世界?这是悬而未决的。现代尖端科学已经证明:纯粹物质的科学思维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和曾经纯粹精神的宗教思维一样是迷信。于是:宗教的未必不是科学的,科学的未必不是宗教的,更准确表达:物质与精神的片面化世界观都是错误的,于是我们需要对”死后”抱有敬畏。[2](摘录自《重大人生启示录2013版》龚咏雨/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22 07:27回复
    转载知乎: 应该,不仅仅是欲望,而是人应该克制本身,甚至所有。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们最后总结说,其实人本身就没有什么自由,被外物所累,被欲望操控,克制才是自身唯一所拥有的自由,因为那时我们控制了自己。
    我特别喜欢李安,从电影到他的为人。我一直搞不清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后来才觉得,大概就是克制。他浑身上下都带着一种克制的气质,讲话温和知礼,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禁欲感。电影也是,我觉得《断背山》最好看的场面,不是他所呈现出来的,而是他克制着没讲,却能让人懂的那些内容。
    从某些方面来说,克制真的很美,我记得王安忆写过一个小说,那里面说关于情色的东西,日本的浮世绘是最好看的,人物衣衫未褪,才是真正的诱惑,我觉得没有人能抗拒关于暧昧的事情,而暧昧,就是因为包含着克制以及欲盖弥彰,才显得特别让人心动。
    再说自己,我曾经在一个寒假胖了20斤,无他,就是因为不由自主地胡吃海塞,注意,是不由自主。我一直暗示自己“人生苦短想吃什么吃什么啊”,其实吃完分明也很痛苦。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后来开始健身,因为很累所以珍惜自己的每一顿饭,几乎没有因为冲动再去吃过什么,但我心里很清楚,这才是我真正想吃的东西,不是发泄,不是被欲望所支配。这就是克制于我而言的意义。
    还有与人交往方面,我觉得与克制的人在一起很安全,也很舒服。他们知道分寸,不会轻易伤害到他人,我们厌恶争吵,却因为不能自控而挑起事端,亲密关系很难被建立,但很好被打破。我总觉得,无论是爱情还是友谊,都薄如蝉翼,拿起放下都要温和并且小心,这就是需要我们克制才能做到的,克制就是一种温柔。
    记得微博上有段时间挺火的那张图,说我怎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背后挺心酸的,看见了吗,是控制不住自己啊,所以说自身从来没有过自由,只有你掌控了它,你才是真自由。
    写得挺像高考作文,但都是比较真实的想法。我觉得比起克制的辛苦,无知无觉的状态才是最可怕,自以为那是潇洒,我们老师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潇洒是要付出代价的。
    关于人生的代价有多种多样,但我觉得,长期的自我控制比起其他,是最温和无害的代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2-22 07:30
    回复
      转载知乎: 引用:“inner peace is possible,but humankind's suffering won't end ,until we learn how to stop our desire.
      人因欲望所以为人,欲望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都是人性和人生的一部分,我觉得换一个角度,欲望也许才使人类完整。
      但是狭义上说的话,可能就要考虑这个欲望是不是造成了伤害或者弊大于利,那也许要考虑放弃。不过总归的欲望都是因为人类欲求进步,所以,顺其自然别钻牛角尖吧→_→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2-22 07:31
      回复
        无欲则刚
        人刚出生来到世间时,本来身无一物。世上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然而,人生路上多诱惑,社会中有很多欲念很强的人,都把欲望视为人的本能,或把欲望视为人生中的动力,至于纵欲过度之后的危害却很少有人去反思。人有七情六欲,欲望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食欲,物欲,名欲,色欲,权欲等。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他的一生中也只能是一个私欲不断产生和满足的过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简单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长乐。
        中国古代的道德水准比较高,对与节欲,中国的古人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患生于多欲”(刘安)。“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有欲甚,有欲甚而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乱生”(韩非子)。“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枉用,败身丧家”(司马光)。“养身莫善于寡欲”(孟子)。“人若不知足,贪欲浩无穷”(陆游)。这些名言都是劝诫人们不贪欲,不纵欲,不嗜欲,时刻保持欲望的道德底线,逐步做到少欲,寡欲,慎欲,制欲,节欲,最终达到“无欲则刚”的精神境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清朝两广总督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时期,亲笔手书的自勉堂联。每当读到他这两句掷地有声的至理名言,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远逝的背影,伟岸铁骨,宽厚胸怀,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人如果能够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人生中少一点欲望,就会多一点轻松,少一点奢求,就能多一份刚强!人之大凡不“刚”,细究根源背后一个“欲”字在从中作梗。故人云:“心为形所累”,欲望越大,压力越大,欲望越强枷锁千钧。人一旦坠入“欲”的深渊,无法自拔,就会腐蚀心灵,堕落良知,以致成为欲望的奴隶。现实生活中为欲伤身,败名,丧节的比比皆是,利欲熏心的人永远无法做出品德高尚的行为,更无刚强所言。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里,要想真正做到没有一丝欲望和水一般平平淡淡毫无牵挂的确很难。要想真正做到“无欲”,首先要有一颗静如止水的心。这自然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心淡如水是生命褪去了浮华之后对生活的那些细微处的感动,只有用感恩的心去生活,才能在人生感悟中找寻生命的意义所在。只有洞悉了宇宙的真理与人生真谛的修炼人,才能做到不为“欲”所牵连,不为“欲”所迷惑,在物欲横流,权欲泛滥,钱欲盛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2-22 07:33
        回复
          顶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2-22 1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