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
2013年,王成科拿出部分资金,花费大量精力,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兴义市红坡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恒信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根据土地情况引进山东大枣、西贡蕉、美国薄壳核桃山核桃、生姜等种植。贵州恒信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资金投资、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这也是布苗乡创立的起源。
随后,王成科投入200余万元承包了一个红糖加工企业,进行甘蔗初加工。在乌沙镇和南盘江镇投入130多万元,种植600多亩美国薄壳核桃;投入500余万元,在兴义市“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沿线种植1500多亩山东大枣;投入100余万元,在泥凼镇种植了1000余亩西贡蕉;投入200余万元,在南盘江镇的歪染种植了700亩大枣。各大种植基地,就近解决当地农民1000多人的季节性就业问题,解决100多人的长期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000万元。
王成科表示,“搞农业产业化,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会用心将它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紧抓生态农业加快“黔货出山”
布苗乡下一步将积极利用好生态农业这张独具贵州特色的名片,全力打造黔西南州及贵州最大的生态农业创客工厂,吸纳更多的返乡创业团队,共同改变家乡农村的面貌。
创新品牌农业。以黔西南州生态农产品为基础,以布苗乡为平台依托,研发有品质有产能的特色农产品。计划第一批策划出25个品类农业品牌,形成黔西南生态农业的品牌方阵。预计三年内达到200个产品,共1800个单品,覆盖整个贵州。
走电商农业路子。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的战略部署,推动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实现黔西南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卖向全国甚至海外。
筹建金融农业。成立黔西南州新农业创业联盟和贵州布苗乡生态农业创业基金,筹资,扶持100个新农业创客平台,各创客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相互支持,抱团发展。
推广农业教育。加强与北京、杭州和深圳等高端人才基地建立长期有效人才对接机制。设立粮道商学院、农业企业家创客培训班,为未来黔西南州新农业培养骨干人才。
2013年,王成科拿出部分资金,花费大量精力,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了“兴义市红坡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州恒信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根据土地情况引进山东大枣、西贡蕉、美国薄壳核桃山核桃、生姜等种植。贵州恒信盛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资金投资、技术管理和产品销售。这也是布苗乡创立的起源。
随后,王成科投入200余万元承包了一个红糖加工企业,进行甘蔗初加工。在乌沙镇和南盘江镇投入130多万元,种植600多亩美国薄壳核桃;投入500余万元,在兴义市“贵州精神展示长廊”沿线种植1500多亩山东大枣;投入100余万元,在泥凼镇种植了1000余亩西贡蕉;投入200余万元,在南盘江镇的歪染种植了700亩大枣。各大种植基地,就近解决当地农民1000多人的季节性就业问题,解决100多人的长期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000万元。
王成科表示,“搞农业产业化,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会用心将它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紧抓生态农业加快“黔货出山”
布苗乡下一步将积极利用好生态农业这张独具贵州特色的名片,全力打造黔西南州及贵州最大的生态农业创客工厂,吸纳更多的返乡创业团队,共同改变家乡农村的面貌。
创新品牌农业。以黔西南州生态农产品为基础,以布苗乡为平台依托,研发有品质有产能的特色农产品。计划第一批策划出25个品类农业品牌,形成黔西南生态农业的品牌方阵。预计三年内达到200个产品,共1800个单品,覆盖整个贵州。
走电商农业路子。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的战略部署,推动黔西南州农业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实现黔西南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卖向全国甚至海外。
筹建金融农业。成立黔西南州新农业创业联盟和贵州布苗乡生态农业创业基金,筹资,扶持100个新农业创客平台,各创客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相互支持,抱团发展。
推广农业教育。加强与北京、杭州和深圳等高端人才基地建立长期有效人才对接机制。设立粮道商学院、农业企业家创客培训班,为未来黔西南州新农业培养骨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