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吧 关注:1,115贴子:11,367

冬日读大学,别有一番韵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29 19:50回复
    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 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 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 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 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 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29 19:50
    回复
      ⑵《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 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 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 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 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 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 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 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29 19:51
      回复
        要么轻描淡写,将自然加以人格化,无奈的予以崇拜;要么无视道义,践踏道德的戒律,置德行修养于功利的冷漠中。心向善,则正气生,善行终有报。生命短暂,以好的人作为榜样,帮助更多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29 19:53
        回复
          君子慎独。独有二义。
          一是独处。没有人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行为。
          二是独知。大庭广众之中,没有人会清楚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更需要谨慎。
          与人相处时懂得诚恳,独处时也能保持内心诚挚。诚挚的外在表现是诚恳,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29 19:58
          回复
            ⑶《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 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 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 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 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 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 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 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 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1-29 19:59
            回复
              法律只是外在的限制,有德的人以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道义使人顺服。
              接触万事万物,用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探索,这样,内心的一切道理才能得到呈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1-29 20:00
              回复
                愤怒使人偏激,恐惧使人胆怯,过分的喜好使人偏离正道,思想恍惚,这样便无法认识事物。
                保持内心的中正,遵守天性的良知,控制欲望,完善道德。塑造良好的人格是修身的关键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1-29 20:08
                回复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1-29 20:09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1-30 20:34
                    收起回复
                      顶下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16 18:37
                      收起回复
                        我想升十级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6-02-25 16:02
                        回复
                          @前子渊 这丫头半年不见出现,一定耍男朋友了~


                          14楼2016-03-04 19:37
                          收起回复
                            @狼小太爷
                            狼爷啊啊啊…!!咱现在就像这图片里的哥们一样重伤啊。。。。情感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你麽?知道你最有经验了~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6-03-04 22:34
                            收起回复
                              @前子渊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6-03-04 2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