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自然看到了龙崎的发簪,还是和迹部景吾一起看见的。龙崎正陪前辈老者们聊天,有人称赞宗师的簪子特别,宗师笑得最后一颗牙都能看见,心情固然明媚。而当时的情景之于门口的两人,真是难以形容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手冢就是手冢,看见也仿佛没看见,打过招呼之后,只默默地找位置坐。不过此时已近开席,给客人闲坐的位置都差不多了,要么站着,要么就只有靠窗。那儿比较冷。手冢想了想还是坐过去。不料迹部也跟着过去。手冢因说:门主坐。迹部说:吾站着就好。
有侍童搬来了椅子,让迹部坐。迹部坐下了。两个人隔着小几,相顾无言。别人要打招呼,但是看他们那种相顾无言的样子,招呼打了一半便败下阵来。
开席之前有暖胃的茶水,手冢给自己倒了一小杯,问迹部要不要。迹部没说什么,把茶几上的杯子往他那里一推。他满上,又推了回去。
喝茶的时候没人出声,两个人不认识似的,好像只是偶然坐在一起而已。
手冢喝了一会儿,忽然朝窗户伸出一根手指来。迹部以为他是要去顶窗户。那窗框挺重的,迹部觉着一根手指恐怕顶不开。
谁想“吃”的一声,窗户纸上破了个洞。
汝看这洞,还挺圆的。
手冢旁若无人地把洞又扩大些,然后凑近了,看外面的风景。
一边不是没人,近的就有乾贞治,远的有龙崎樱乃。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各位前辈。但正如高才生考场上堂而皇之地拿出书来抄反而叫考官不知所措一般,手冢就是这样大胆地戳了洞,大胆地看风景,旁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该干啥干啥去,就当自己出幻觉了。
手冢那圆圆的视野里,有树影,有魆黑的山峦,还有一条银带从那山上流泻下来,顿觉天地开阔,心胸豁达。那瀑布的声音也能听见,低低的隆隆声,有如龙吟,周而复始,却既不吵闹也不单调。
如此一来,手冢便有信心熬过那顿饭。
菜是好菜,有鱼有肉。手冢想起“古圣贤”的一句话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意思就是叫人少说话多吃饭,真乃至理名言。
龙崎宗师说了,要尽兴。所以饭吃到一半,人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互相走动着敬酒。手冢就坐在龙崎那桌上,开始还能自顾自埋头吃,后来就不得不应酬着。心道:这算哪门子尽兴啊。
迹部是客人,自然也来敬主人一杯。敬完了也不立刻回座,而是恭维龙崎宗师几句诸如“容光焕发”之类的话,然后又说:宗师今天这身装扮也是锦上添花。
宗师心情好,还侧头给冰帝门主展示了一下头上的发钗,得意道:这东西吾可不轻易示人,今日雅兴,拿出来带了,汝等才有幸得见。说完,又正经道“啊,这是开玩笑的”。
桌上的人应景地笑起来。手冢却觉得怎么那么寒。
迹部说:龙首簪确实特别,宗师眼光自是独到。
宗师摇头,笑得舒心:这可不是吾自己置办的,是有人赠与。
迹部又说:那定是有心人。
宗师笑得更开心:那当然,吾徒自是有心人。
这么简简单单的,手冢就被卖出去了。
迹部只是颇有意味地“哦”了一声,看了一眼坐在一边往碗里夹小黄瓜的手冢。手冢的动作顿了顿,也看了他一眼。迹部说:原来如此,宗师好福气。
手冢直接把小黄瓜送进嘴里,咯吱咯吱地咬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酒劲才终于发挥威力。手冢即便很不积极地应酬着,因找上门的人多,也断断续续喝了十几杯。先前不觉得什么,脸上也不烧,后来吃了一阵,再逢门人来敬酒时,他刚想起身便猛然一阵昏沉,这才知道是喝多了。
所以他干脆不站了,就这样坐着跟人对喝。神色如常,即便如此看来很没有礼数可言。
当然会有人不爽,可是在被人记恨和出丑之间,手冢国光永远选择被人记恨。
真是死要面子。他觉得自己没救了。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端倪,手冢尽量不做大幅度的动作,话也不说,偶尔答应几声,也都是很含糊的。好在他平时话就不多,所以宗师他们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劝他吃这吃那。而旁人看在眼里,也奇怪为什么他喝了这么多还是没倒。
或许高人自有妙计。
但也正因如此,仍有人不死心地来劝酒。手冢也不拒绝,谢过,痛快地喝了,就是不起身。虽有人认为他目中无人,却也有几个不知在想什么的,觉得“手冢前辈那不动如山的气势真是酷得好似佛祖”。
手冢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和佛祖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时的他只注意到龙崎樱乃带了火引子去添蜡烛,算着应该“差不多”了。
所谓的“差不多”,是指上了年纪的作息都规律,到时辰便会请辞回去休息,而年轻的第二天有课业在身,料想也无法一直喜庆下去。手冢打算捱到人都散了再走,这样就算醉得再怎么一塌糊涂,也不至于被人看笑话。
果然不到三刻,客人便陆陆续续地告辞。送客的时候手冢再坐着就不像样了,于是只得站起来。他站得还挺稳,旁人看不出半点醉意,说话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奉送。仍旧酷得不行。
偏偏迹部景吾就是不走。非但不走,还上脸似的坐到宗师的手边的位置。两个人不知在说什么,精神都好得很。宗师似乎是在叮嘱迹部一些重要的话,手冢也没在意,反正听在他耳朵里都是嗡嗡的含糊不清。
直到侍女们忙着撤盘子。手冢终于坐不住了——再坐下去非睡着了不可。他勉了勉力气,起身告辞。龙崎宗师道:天色黑尽了,又是新月,汝打上灯笼,和门主一道回去吧。
手冢没说什么,半晌才“嗯”了一声。
手冢想起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只是打个灯笼带路而已,绝对严重不到那个份上。
手冢就是手冢,看见也仿佛没看见,打过招呼之后,只默默地找位置坐。不过此时已近开席,给客人闲坐的位置都差不多了,要么站着,要么就只有靠窗。那儿比较冷。手冢想了想还是坐过去。不料迹部也跟着过去。手冢因说:门主坐。迹部说:吾站着就好。
有侍童搬来了椅子,让迹部坐。迹部坐下了。两个人隔着小几,相顾无言。别人要打招呼,但是看他们那种相顾无言的样子,招呼打了一半便败下阵来。
开席之前有暖胃的茶水,手冢给自己倒了一小杯,问迹部要不要。迹部没说什么,把茶几上的杯子往他那里一推。他满上,又推了回去。
喝茶的时候没人出声,两个人不认识似的,好像只是偶然坐在一起而已。
手冢喝了一会儿,忽然朝窗户伸出一根手指来。迹部以为他是要去顶窗户。那窗框挺重的,迹部觉着一根手指恐怕顶不开。
谁想“吃”的一声,窗户纸上破了个洞。
汝看这洞,还挺圆的。
手冢旁若无人地把洞又扩大些,然后凑近了,看外面的风景。
一边不是没人,近的就有乾贞治,远的有龙崎樱乃。而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各位前辈。但正如高才生考场上堂而皇之地拿出书来抄反而叫考官不知所措一般,手冢就是这样大胆地戳了洞,大胆地看风景,旁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该干啥干啥去,就当自己出幻觉了。
手冢那圆圆的视野里,有树影,有魆黑的山峦,还有一条银带从那山上流泻下来,顿觉天地开阔,心胸豁达。那瀑布的声音也能听见,低低的隆隆声,有如龙吟,周而复始,却既不吵闹也不单调。
如此一来,手冢便有信心熬过那顿饭。
菜是好菜,有鱼有肉。手冢想起“古圣贤”的一句话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意思就是叫人少说话多吃饭,真乃至理名言。
龙崎宗师说了,要尽兴。所以饭吃到一半,人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了,互相走动着敬酒。手冢就坐在龙崎那桌上,开始还能自顾自埋头吃,后来就不得不应酬着。心道:这算哪门子尽兴啊。
迹部是客人,自然也来敬主人一杯。敬完了也不立刻回座,而是恭维龙崎宗师几句诸如“容光焕发”之类的话,然后又说:宗师今天这身装扮也是锦上添花。
宗师心情好,还侧头给冰帝门主展示了一下头上的发钗,得意道:这东西吾可不轻易示人,今日雅兴,拿出来带了,汝等才有幸得见。说完,又正经道“啊,这是开玩笑的”。
桌上的人应景地笑起来。手冢却觉得怎么那么寒。
迹部说:龙首簪确实特别,宗师眼光自是独到。
宗师摇头,笑得舒心:这可不是吾自己置办的,是有人赠与。
迹部又说:那定是有心人。
宗师笑得更开心:那当然,吾徒自是有心人。
这么简简单单的,手冢就被卖出去了。
迹部只是颇有意味地“哦”了一声,看了一眼坐在一边往碗里夹小黄瓜的手冢。手冢的动作顿了顿,也看了他一眼。迹部说:原来如此,宗师好福气。
手冢直接把小黄瓜送进嘴里,咯吱咯吱地咬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酒劲才终于发挥威力。手冢即便很不积极地应酬着,因找上门的人多,也断断续续喝了十几杯。先前不觉得什么,脸上也不烧,后来吃了一阵,再逢门人来敬酒时,他刚想起身便猛然一阵昏沉,这才知道是喝多了。
所以他干脆不站了,就这样坐着跟人对喝。神色如常,即便如此看来很没有礼数可言。
当然会有人不爽,可是在被人记恨和出丑之间,手冢国光永远选择被人记恨。
真是死要面子。他觉得自己没救了。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端倪,手冢尽量不做大幅度的动作,话也不说,偶尔答应几声,也都是很含糊的。好在他平时话就不多,所以宗师他们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是劝他吃这吃那。而旁人看在眼里,也奇怪为什么他喝了这么多还是没倒。
或许高人自有妙计。
但也正因如此,仍有人不死心地来劝酒。手冢也不拒绝,谢过,痛快地喝了,就是不起身。虽有人认为他目中无人,却也有几个不知在想什么的,觉得“手冢前辈那不动如山的气势真是酷得好似佛祖”。
手冢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和佛祖联系在一起,所以这时的他只注意到龙崎樱乃带了火引子去添蜡烛,算着应该“差不多”了。
所谓的“差不多”,是指上了年纪的作息都规律,到时辰便会请辞回去休息,而年轻的第二天有课业在身,料想也无法一直喜庆下去。手冢打算捱到人都散了再走,这样就算醉得再怎么一塌糊涂,也不至于被人看笑话。
果然不到三刻,客人便陆陆续续地告辞。送客的时候手冢再坐着就不像样了,于是只得站起来。他站得还挺稳,旁人看不出半点醉意,说话就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奉送。仍旧酷得不行。
偏偏迹部景吾就是不走。非但不走,还上脸似的坐到宗师的手边的位置。两个人不知在说什么,精神都好得很。宗师似乎是在叮嘱迹部一些重要的话,手冢也没在意,反正听在他耳朵里都是嗡嗡的含糊不清。
直到侍女们忙着撤盘子。手冢终于坐不住了——再坐下去非睡着了不可。他勉了勉力气,起身告辞。龙崎宗师道:天色黑尽了,又是新月,汝打上灯笼,和门主一道回去吧。
手冢没说什么,半晌才“嗯”了一声。
手冢想起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只是打个灯笼带路而已,绝对严重不到那个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