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原创吧 关注:474贴子:82,288
  • 13回复贴,共1

【诗词文苑】清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早春一梦 飘落花畔
抬眼望
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流淌过秋天
青丝如云 心事纠缠
风起处
多少擦肩而过的缘
紧锁在眉间
【当风吹起】
一】
秋越走越远,
许是体寒的缘故,
特别怕冷,寒冷的冬天里,
常常冻得想大哭一场,
于是,总希望秋长一些,
再长一些 。
二】
岁岁有岁岁的花季,
年年有年年的落叶,
当明白秋天不可能为谁驻足,
总是在冬天到来之前匆忙离开的时候,
开始喜欢上一些温暖的文字,
用以抚慰冰冷的肢体。
三 】
清冷的月光,
刺疼迷茫的双眼。
遥望来时路,
总是令人心生感叹。
此时,彼时,
同样的秋天,
同样的思绪,只是,
落叶的脉络早已改变。
四】
一朵花开的时间, 成就了一个传奇,
一纸苍白,
却填不满别离。
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
演艺在童话里。
五】
捡一枚落叶,
寻找记忆里的桃花,
每一次转变,
都有一种蚀骨之痛。
我忘了,
五百年前,
曾有人向我讨回一颗莲子,
而我却随手洒下相思。
六】
起风了,
落叶以最美地姿态离去,
是时光抛弃了它?
还是它追不上年轮?
【冬意】
一】
冬太瘦了
我想它丰满一些
可有很多东西它都无法下咽
比如 春 夏 秋
二】
一夜北风 裹起雪花
染白了屡屡青丝
手是冰凉的
泪水穿过白发
我忘了
留在这个冬天的不只有你
还有他 她
三】
枯枝上
一只不愿迁徙的小鸟声声悲鸣
为流落在春天的绿
它不知道
它还在原地守候
爱 早已走远
四】
脚下的土地冰冷 麻木
我需要一把斧头
破开僵硬
在最深处寻找柔软
是的 柔软


1楼2016-02-10 21:56回复
    这一组诗写得很秀气恬淡,有点感伤。我喜欢。特别是《当风吹起》的第五首和《冬意》的第四首。我读到了那个久违的才女对激情的期望。记得沫若在诗集《女神》的序里说,民八民九之交,写诗时感到手像扶乩般颤抖,后来的诗,也许技巧是圆熟了,但那种火山喷发式的内发情感再也没有了。可见,诗的灵魂在于激情。你的感觉是对的。一时写不出来,是一种写作状态,那是对自己文字表达方式感到不满的状态,是井喷前的沉默,是厚积薄发的沉淀,一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便会豁然通达,进入高峰体验。那就是被称为”烟士披里纯“(inspiration)的灵感。


    2楼2016-02-11 05:49
    回复
      “后来郭沫若这样回忆:“说来也很奇怪,我自己就好像一座作诗的工厂,诗一有销路,诗的生产便愈加旺盛起来。在1919年与1920年之交的几个月间,我几乎每天都在诗的陶醉里。每每有诗的发作袭来就好像生了热病一样,使我作寒作冷,使我提起笔来战颤着有时候写不成字。”就拿《凤凰涅槃》来说。这首长诗是一天之内完成的。据郭沫若讲,上午上课时,突然有诗意“袭”来,他便在本子上写了起来,完成了诗的前半;到了晚上快睡觉时,诗的后半意趣又“袭”来了,他便伏在枕头上用铅笔火速地写起来。他后来常说,全身像是寒冷一样不停打战,连牙齿也控制不住打起战来。不仅这一首诗,许多首诗都是在这样状态下产生的:“那种发作大约就是所谓‘灵感’(inspiration)吧?……那种发作时时来袭击我。一来袭击,我便和扶着乩笔的人一样,写起诗来。有时连写也写不赢。”
      摘自《宗白华助燃郭沫若》。


      4楼2016-02-11 18:06
      回复
        “就在他开始给“学灯”投稿时,他无意间买到日本有岛武郎介绍三位艺术家的《叛逆者》一书。这三位艺术家中,给了郭沫若强烈鼓荡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惠特曼的诗风是狂风暴雨般的,奔放而雄浑,极容易搅动年轻人的心。此时的郭沫若,由于诗歌找到了倾泻(发表)的通道,自己的热情和诗潮便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出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一批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极杰出的诗作出现了。”
        摘自《宗白华助燃郭沫若》


        5楼2016-02-11 18:19
        收起回复
          读起来伤感并惬意着。
          美!


          IP属地:河北6楼2016-02-11 1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