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吧 关注:503贴子:1,645
  • 1回复贴,共1
好久没发帖,贴一篇几年前王老师的自述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2-15 14:37回复
      三
    我一向认为我首先是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学了做建筑这一行,从这样的一个角度出发,我看问题的视野就不太一样。
      十岁后我迁到西安上学。开始没有校舍,全在帐篷里上课。后来一边用着临时借的校舍,一边建新校舍。新校舍是用工地的那种竹篷的方式搭的。我后来在这种竹篷学校上了两年。帐篷学校和竹篷学校的经历,让你知道学校原来还可以这样。
      从小学高年级到高中毕业我都是班长。从来不打架,但是谁也不敢打我。基本评语是特别内向。这个班长也不管事儿,只是让大家看着他是每天最早到学校打扫卫 生,冬天会早上6点半到教室烧火点煤炉的那个人。全班的黑板报我一个人出,每一期我都会办得让全校震惊,因为每一期都很不一样。这可能缘于我在新疆的生活 环境。我的父亲和他朋友们在一个很棒的剧团里,都是演员。他们谈的是艺术和文学。我从那时就意识到什么叫创作……这就是,除了学习之外你知道什么叫文采飞 扬,什么是文气。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是早年就养成了。
      认识妻子以后,抹平了大半。事实她对我最大的影响,更是关乎心性的修养。比如这种—整天不干什么,人的心灵还很充满。
      我晒太阳,看远山,好像想点什么,好像没想什么。我能这样度过整整一天。你能看到,春天,草变成很嫩的绿色,心里一痒。当我用一种缓慢的、松弛的、无所事 事的状态来看它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无所事事是很难学的一门学问。但我逐渐学会了。无所事事时,突然间脑子里有东西闪过,站起来,一提手,把该画的东西画出来,再不需要像以前那样憋着想,这样还是那样。
      我们结婚后的第一个七年时间,我都是这样度过。说起来,这七年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她属于天然而然的人,工作对她来说意义不大, 挣个工资嘛,她只是对她感兴趣的小事情感兴趣,比如去西湖边闲荡,去哪个地方喝杯茶,逛逛菜场或者百货商场,又或者去哪里看个朋友。问题是,我逐渐地能适应到这样一个状态。
      这种感受是来自心性的。关键这个心性自然了,滋养了,你就朦朦胧胧胧发现,你想做的建筑,要传达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和精神,你用一种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用简单的摹仿也没有意义。首先一个人的心性变化,看待人、自然,你真正的眼光发生了很敏感和很细腻的变化;你看进去了,又看出来了。你看下雨,看很长时间,雨怎么下,从屋脊顺着哪条线流下来,滴到哪里去,它最后向哪个方向走。你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你就会想,有没可能做一个这样的建筑,让大家清楚看 到,雨是从那儿下来的,落到那儿之后流到了那儿,从那儿又流到了什么地方,每个转折、变化都会让人心动。
      这不是靠看书的。在这个阶段,我看中国的书越来越多,但基本上我没有看过任何和建筑有关的书。这个阶段我称之为忘却。经过这七年,我发现了内心里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是哪一种。
      我想讨论一个和生活最有关系的建筑:中国园林。白居易有三间平房,前面一小畦菜地,再用竹篱简单围一下,这中间就发生了变化。它一定是有什么在里面。所以从那儿开始,可能从那儿开始,我任何一个建筑都是园林。不管表面上像园林的还是外表八竿子打不着的,都是,它已经用各种形态进入到我的建筑了。
      这个七年结束之前,我用了半年时间在我们五十平方米的房子里造了一个园林。我做了一个亭子,一张巨大的桌子,还做了一个炕。还做了八个小的建筑,作为我送 给妻子的礼物。是八盏灯,我亲手设计的,每一盏灯都挂在墙上。这个房子,如果说小的话,小到可以塞下八个建筑,它有多小呢?
      在这些年里,我跟很多工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我开始对材料、施工、做法,变得非常熟悉。我亲眼看到每一颗钉子是怎么敲进去的,每一块木头是怎么制作成型的……彻底搞清楚这件事的全过程。我做后面的每一个建筑,可说是在对这件事极为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施行的。
      ……基本上,我在追求一种朴素的、简单的、纯真的、不断在追问自己来源和根源的这样一种生活和艺术,我常自省—到现在我们都这么认为,还有些东西没有达到,还有些状态没有实现,都是和自己的修养有关。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2-15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