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比你考虑的更多;他们,比你更清楚什么是人性的关怀;他们,比你的逻辑更缜密;他们,在你看来,是精神病人。
其实一开始,是没打算写东西的,因为我不可能去分析精神病人的那些看似毫无破绽的逻辑和他们特有的世界观,可以说,没有太好的切入点。
而接下来我写到的,其背景故事和人物取自高铭的作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精神病人访谈录有个很有意思的部分,那就是每篇的结尾,留心的读者仔细读过想必会有所收获,当然,我不指望每个人都会去读,都会有所收获,因为其中有些东西是超出你理解范围和认知理念的,太过深究的话,我就引用其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好了“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妄想症,其实是很多精神病人的“通病”,但是,是否有人知道,妄想症患者心里要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会有妄想症患者。你可能会说:“要不就是受到刺激了,要不就是失去最爱啦。”不得不说,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太肤浅,太浅显了。在其作品里,记载了这样一位老人,因失去挚爱而患上妄想症,在她眼里,挚爱依旧健在,生活和从前一样,两间房,两个人,两套碗筷,一叠卡片,一段回忆。从家属和医生的角度而言,他们肯定希望老人能被治好,不再往那空荡荡的靠椅上放书,不再往那一套没有主人的碗里夹菜。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我觉得并不。与其让其彻底(因为老人思维依旧敏捷)清醒,不如让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快乐的离开这个世界——即使挚爱依旧不在多年。“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永远,永远。”
这个世界有颜色吗?当然有。但是,你见过情感的颜色吗?当你能和患者敞开心扉,放下角色进行交流时,我觉得,他(她)们会很乐意与你分享自己内心的颜色。这位患者,她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比如蓝色代表好事,黑色代表不开心的事,而红色——不用多说。而这位患者,在奶奶去世的那天,奶奶说自己也能看到每天的颜色,而她决定,把自己的蓝色留给这位患者,当患者高兴时颜色会很亮,难过时颜色很暗,而这是奶奶的守护....写到这里,我不想再继续写下这个故事,因为我想到,外婆去世的那个傍晚,我拉着外婆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是蓝色的。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精神病人他们的不同。不得不说,大部分精神病人,有着非同凡响的造诣——包括量子力学,世界观,研究成果,逻辑思维等等。而其中有一位研究了冷门的玛雅文明,并且其研究成果堪比专家。在作者看来,一个非专业的精神病人因为兴趣研究这些,二所谓的正常人却没人在乎这些——因为常人在乎的是功利,而不愿静下心来做一些无涉利益而真正有意义的事了(摘自原文,并非个人观点),然而这些事,精神病人·却能做到,但是往往也因此受到他人漠然的对待和异样的眼光。
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无害于社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理解他们而能交流的人,他们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自己内心的点。
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孤独。因孤独而患上精神病的也不算少数(接下来我会写到的,请慎重取舍和思考),而在我看来,治愈孤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需要另一个我。你需要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却没有时,你需要另一个我;你需要一个可以玩耍的对象却没有时,你需要另一个我。这不是精神分裂,这只是一种平衡内心的方法,然而,能理解的人少之又少。
最后是情感,情感是精神病人最重要,也是最矛盾的部分,当然,这也是许多精神病的成因。而读了这本书,我忽然发现,发现自身对于爱情的冷漠和情亲的感触之深——而亲情,不在当下。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以这段引言结束,来表明我对大部分不知者的态度。(当然,你可以认为我的观点完全错误)
又及,请不要随意说自己精神分裂——至少在你分裂前不要。
其实一开始,是没打算写东西的,因为我不可能去分析精神病人的那些看似毫无破绽的逻辑和他们特有的世界观,可以说,没有太好的切入点。
而接下来我写到的,其背景故事和人物取自高铭的作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精神病人访谈录有个很有意思的部分,那就是每篇的结尾,留心的读者仔细读过想必会有所收获,当然,我不指望每个人都会去读,都会有所收获,因为其中有些东西是超出你理解范围和认知理念的,太过深究的话,我就引用其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好了“别深想他们告诉你的世界观,否则你迟早也会疯的。”
妄想症,其实是很多精神病人的“通病”,但是,是否有人知道,妄想症患者心里要的是什么呢,或者说,为什么会有妄想症患者。你可能会说:“要不就是受到刺激了,要不就是失去最爱啦。”不得不说,这些都有道理,但是太肤浅,太浅显了。在其作品里,记载了这样一位老人,因失去挚爱而患上妄想症,在她眼里,挚爱依旧健在,生活和从前一样,两间房,两个人,两套碗筷,一叠卡片,一段回忆。从家属和医生的角度而言,他们肯定希望老人能被治好,不再往那空荡荡的靠椅上放书,不再往那一套没有主人的碗里夹菜。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我觉得并不。与其让其彻底(因为老人思维依旧敏捷)清醒,不如让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快乐的离开这个世界——即使挚爱依旧不在多年。“正是因为你,我才有勇气说,永远,永远。”
这个世界有颜色吗?当然有。但是,你见过情感的颜色吗?当你能和患者敞开心扉,放下角色进行交流时,我觉得,他(她)们会很乐意与你分享自己内心的颜色。这位患者,她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比如蓝色代表好事,黑色代表不开心的事,而红色——不用多说。而这位患者,在奶奶去世的那天,奶奶说自己也能看到每天的颜色,而她决定,把自己的蓝色留给这位患者,当患者高兴时颜色会很亮,难过时颜色很暗,而这是奶奶的守护....写到这里,我不想再继续写下这个故事,因为我想到,外婆去世的那个傍晚,我拉着外婆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她的眼睛,是蓝色的。
最后,我想说一点关于精神病人他们的不同。不得不说,大部分精神病人,有着非同凡响的造诣——包括量子力学,世界观,研究成果,逻辑思维等等。而其中有一位研究了冷门的玛雅文明,并且其研究成果堪比专家。在作者看来,一个非专业的精神病人因为兴趣研究这些,二所谓的正常人却没人在乎这些——因为常人在乎的是功利,而不愿静下心来做一些无涉利益而真正有意义的事了(摘自原文,并非个人观点),然而这些事,精神病人·却能做到,但是往往也因此受到他人漠然的对待和异样的眼光。
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无害于社会,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理解他们而能交流的人,他们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自己内心的点。
大部分精神病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孤独。因孤独而患上精神病的也不算少数(接下来我会写到的,请慎重取舍和思考),而在我看来,治愈孤独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你需要另一个我。你需要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却没有时,你需要另一个我;你需要一个可以玩耍的对象却没有时,你需要另一个我。这不是精神分裂,这只是一种平衡内心的方法,然而,能理解的人少之又少。
最后是情感,情感是精神病人最重要,也是最矛盾的部分,当然,这也是许多精神病的成因。而读了这本书,我忽然发现,发现自身对于爱情的冷漠和情亲的感触之深——而亲情,不在当下。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以这段引言结束,来表明我对大部分不知者的态度。(当然,你可以认为我的观点完全错误)
又及,请不要随意说自己精神分裂——至少在你分裂前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