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阁全球史吧 关注:2,482贴子:206,161
  • 5回复贴,共1

【风云阁】《大唐传载》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6-02-28 00:36回复
    《大唐传载》文字简短,篇幅不大,而内容广泛,涉及人物轶事、典章制度、历史传说等,史料价值颇高。《四库全书总目》曰:“所录唐公卿事迹言论颇详,多为史所采用,间及于诙谐谈谑及朝野杂事,亦往往与他说部相出入。”评价甚允。当然,其记载亦有失实之处。如李素替杜兼条,岑仲勉《唐史馀渖》卷三《将兼来比素》条考订元和时李素为河南尹非接替杜兼,证据确凿,“无待繁辨”。本文仅就《大唐传载》此书的名称、撰写时间、撰者加以考辨。


    2楼2016-02-28 00:37
    回复
      《传载》与《传记》、《传奇》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大唐传载》一卷,谓“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守山阁丛书》本《大唐传载》钱熙祚跋曰:“《唐志》杂史类《传载》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检《太平广记》引《传载》文,悉见今《大唐传载》,则《唐志》著录者即此也。”盖唐人记唐事,当迳称《传载》,后人为区分朝代,遂冠以“大唐”二字。南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五录此书条文,即题《大唐传载》。四库馆臣于此粗疏致误。《太平广记》所引又有《传载录》、《传载故实》,亦即此书。可见此书旧有数名。而书前自序称“传其所闻而载之,故曰《传载》”,则此书原名实作《传载》。自吴越入宋的释赞宁亦著有《传载》,又名《传载略》,与此书无涉。
        张宗祥辑明抄本《说郛》卷三十八收《传载》,录十一条,除首条齐吴均为文条外,其馀十条皆见于明代以来通行本刘餗《隋唐嘉话》。宛委山堂本《说郛》 三十二收刘餗《传载》,前半同张宗祥辑本(后半自柳芳与韦述俱为史官条以下七条皆见于《国史补》卷中)。《大唐传载》自李英公为姊煮粥以下六条,亦见《隋唐嘉话》卷上,只是文字偶有小异。所不同者,此六条中其三、四条记尉迟敬德事,《隋唐嘉话》为一条;其五、六条记太宗征辽事,《隋唐嘉话》为一条。按《隋唐嘉话》原称《传记》1,而此书名曰《传载》,二名相近,易致混淆。而《太平广记》所引《传记》,又杂入《大唐传载》条文,计有卷二百零一《房琯》、卷二百零三《瑟》、卷二百零四《汉中王瑀》、卷二百零五《李龟年》与《汉中王瑀》等条,而分合不同。《广记》所引《房琯》条,《大唐传载》为三条,其中言及“贞元中李宾客洞为县令”,《广记》所引则云贞元中房琯以宾客辞为县令。《广记》所引《汉中王瑀》二条,《大唐传载》为二条。由于《传记》、《传载》二名相近,就发生了不少混乱。因此,今本《大唐传载》有可能已非原本。
        在《太平广记》中,《传载》、《传记》二名又常与裴鉶《传奇》混淆。《广记》卷六十九《张云容》条,原注“出《传记》”,卷三百十一《萧旷》条,原注亦云“出《传记》”,明钞本云“出《传奇》”。而《类说》卷三十二所录《传奇》中,《洛浦神女感甄赋》即《萧旷》条,《薛昭》即《张云容》条,可见《张云容》、《萧旷》实为《传奇》条文。又《广记》卷四百五十四《姚坤》条,原注亦云“出《传记》”,然绝非刘餗《传记》,其文笔与《张云容》、《萧旷》相似,当亦出《传奇》。今人辑本《传奇》已将此三篇收入。《广记》所引《传奇》,亦有《大唐传载》中文字杂入。检卷四百二十四《五台山池》条,原注“出《传奇》”,然此条见于《大唐传载》,《广记》明钞本注“出《传载》”,不误。


      3楼2016-02-28 00:37
      回复
        撰书时间为大和八年
        《大唐传载》自序仅称记于“八年夏”。《四库全书总目》谓此书“记唐初至元和中杂事”,“考穆宗以后,惟大和、大中、咸通乃有八年,此书不著其纪元之号,所云八年者,亦不知其在何时也”。今按书中有数条已明言敬宗宝历、文宗大和年号:寿安县山水条有“大和初”字样,亳州圣水条标明“宝历中”,河南冯氏连年进士及第条标明“大和初”。四库馆却说记事“至元和中”,大误,可见其草率。
          至于“八年”究竟指何时,细检之,实有线索可循。
          徐家肺沈家脾条提及“杨东川嗣复”,据《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六本传,杨嗣复大和七年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九年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开成年间入朝为相,武宗立,累贬湖南观察使、湖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还朝,卒于道路。此处称其“东川”,则此书撰写之时杨嗣复正在东川节度使任上,时为大和八年无疑。若此书记于大中、咸通时,则当称其为“相国”或“潮州”等,不当称其未甚显赫时之官职。
          又李愿司空兄弟九人四有土地条,记李愿、宪、愬、听兄弟四人皆历为节度,而李听为夏州、灵武、河东、郑滑、魏博、邠宁、凤翔七节度,考《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李晟传》,其子愿、愬、宪皆卒于大和八年之前,惟李听于大和七年出守凤翔,九年改陈许,未至,开成元年为河中节度使,四年,以疾而去,当年卒。此书仅述及其凤翔任,未及河中任,则撰写之时为大和八年,亦无可疑。
          由上二条,可确定此书撰于大和八年(834年)。然书中言及“礼部刘尚书禹锡”,似与此说不合。按刘禹锡会昌元年加检校礼部尚书,二年,卒,赠户部尚书。后人常称其为尚书。但此书时有脱误,疑此处“尚书”为“郎中”之误。刘禹锡于大和三年改官礼部郎中,原书可据其当时官职称为礼部刘郎中,而后人习称其尚书,遂改“郎中”为“尚书”,则此不合之疑顿解。


        4楼2016-02-28 00:37
        回复
          今本脱误举略
          上文曾指出,今本《大唐传载》疑非原本。检《太平广记》、《唐语林》等书所引《传载》条文,字句间有异同。《守山阁丛书》本据《四库全书》本刻出,据诸书所引校勘,是目前较好之本。钱熙祚跋曰:“惟《广记》二百一引陆鸿渐事,二百七十八引豆卢署事,并多至百二三十字,疑原书已佚,此系后人删节之本。然如颜鲁公条‘五原有冤狱’下,《广记》百七十二引有‘久不决,真卿力辨之,天久乃’十一字,而《唐语林》亦脱去,则知此本单行已久矣。”然钱氏所校仍有未尽处。
            兹就今本中显系后世流传致误之处略举数例:
            费县西漏泽条结尾“信殊异也”之前,《唐语林》卷五所引有“萧颖士以年代莫详,记载所阙”等字。
            侍御史文叔清为宣谕使条,《通典》卷十一《食货门·鬻爵》载宣谕使侍御史郑叔清奏议,与此相合,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五有《遣郑叔清往江淮宣慰制》,亦是此人,则“文叔清”当为郑叔清。
            萧颖士、赵骥同肄业条,赵骥其人,《唐语林》卷五作赵骅,据《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一《赵宗儒传》,当作赵骅。
            徐大理宥少蒲州司法参军条,据新旧《唐书·徐有功传》,知为徐有功事,“宥少”二字显误。
            韦献公夏卿不经方镇条,其东都留守幕僚后至显官者有“李湖南词”,李词名不显,当为韦辞,盖《旧唐书》卷一百六十《韦辞传》言“贞元末,东都留守韦夏卿辟为从事”,大和四年卒于湖南观察使任上。
            由上可知今本《大唐传载》有待于进一步整理之处尚多。


          6楼2016-02-28 00:38
          回复
            注释:
            1见周勋初师《〈隋唐嘉话〉》考,收入《周勋初文集·唐人笔记小说考索》,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2 见岑仲勉《隋唐史》第四十五节注28,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38页。


            7楼2016-02-28 0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