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原著吧 关注:430贴子:12,528
  • 20回复贴,共1

《香玉》一篇的版本存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聊斋《香玉》一篇,黄生写给香玉的第一首诗: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釭(一作“窗”)。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
两个版本一作“釭”,一作“窗”。到底哪一个更为合理?我个人认为是“窗”字合理一些。
黄生写完那首诗之后,第二天香玉也写了一首诗给黄生。这是原文:妾【酬】君作,勿笑: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注意看“酬”字,“酬”就是指和一首诗的意思。古人和诗用的韵脚应与原作相同,即押同一个字。这也称步韵或者次韵。所以两首诗的第四句末字皆是“双”字。可是如果第一首诗的第二句用“釭”字,那第二首的“窗”字就不属于步韵了,那香玉也就不能说“酬”。
然后再看香玉被挖走后黄生写的诗。原文如下:揽衣更起,挑灯复踵【前韵】曰:山院黄昏雨,垂帘坐小窗。相思人不见,中夜泪双双。
这一回明确写了,用的是“前韵”,也就是说与黄生一开始写的那首诗韵脚相同。而这首诗的第二句末字用的仍然是“窗”字,第四句仍用“双”字。由此可见他说的“前韵”即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为“窗”,而非“釭”。
最后是绛雪和黄生的诗作。原文如下:忽窗外有人曰:“作者不可无【和】。”听之,绛雪也。启户内之。女视诗,即续其后曰:“连袂人何处?孤灯照晚窗。空山人一个,对影自成双。
这回也明确说了是“和”,第二句末字还是“窗”,第四句末字也还是“双”。而四首诗的第四句末字皆是双,而其中后三首的第二句末字都是“窗”。如果第一首的第二句用“釭”字,那之后的三首说“酬”、“和”、“前韵”都是错的了。因此第一首诗的第二句作“窗”字较为合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07 22:34回复
    @灵寿山人的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07 22:37
    收起回复
      2025-08-13 17:11: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齐鲁书社24卷本、铸雪斋抄本均作缸,当为釭之误,灯盏也,素手剔银釭。此处为短灯。黄生白天是先通过窗户看到香玉的,夜里思念,望着窗子,也能说得通。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08 00:18
      回复
        手稿本无此篇,最早当为以上两种,既然都是缸(釭),就依他们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08 00:20
        收起回复
          我的版本(铸雪斋)是这样写的:“……爱慕弥切,因题句树下云: “无限相思苦,含情对短窗。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


          IP属地:安徽5楼2016-03-08 08:12
          回复
            还是那句话,研究版本的都是高人,关于版本的贴都是技术贴。


            IP属地:安徽6楼2016-03-08 08:13
            回复
              不管是窗是釭,从窗双韵就可以看出来一件事情来。那就是古人之含蓄,今人之露骨。在古人看来,这样窗双韵的诗已经是香艳之极,而在今人看来,窗双韵没什么感觉,情爱必言“大长香软透湿”。难道是写书自由带来的阵疼?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露骨之言踢到垃圾堆里去的呢?


              IP属地:安徽7楼2016-03-08 08:19
              回复
                我觉得步韵也不一定就非得重复那个字,只要在一个韵脚里就可以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3-08 17:07
                收起回复
                  2025-08-13 17:05: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下是百度百科中对“步韵”一词的解释: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即使用原作诗者用过的某一韵或某几个字,和诗者依次使用相同的韵字,这就是步韵,是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不免牵强而不很自然顺畅。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3-08 18:10
                  收起回复
                    今天的主题贴一直都发不出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10 14:54
                    收起回复
                      我以为釭是初稿,很符合作品当时情景,但韵脚不严谨,作者后来改为窗,韵脚规范了,意境又不如釭。作者也很矛盾。不知最终定哪个字,可惜手稿仅半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3-15 1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