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散议
——写在《六龙飞天》行将播完之际
《六龙飞天》一剧马上就要播完。50集足足追了半年,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在剧集播完后的几周内,(如果没有同等质量、分量的剧集出现,而这短期内多半是不可能),会对它陷入无尽的思念,——忽然想起无名组织的暗号是“初无者,无尽”,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思念其实还是有尽的,只不过会消逝得慢一点。在它行将结束的日子里,在这样一个雨天,偷一点闲,重新回头打量这部剧,顺道给六龙贴个标签,作为一种纪念。
李成桂——权威
李成桂在剧中的戏份其实并不多,在很多人看来,像是个摆设。而他实际上真的就是个摆设,不过,他这个摆设就像乾清宫中的那把龙椅。他就算一动不动,谁也不能无视他。因为他就是权威的化身,正如他有一次和王瑶说的那样,就算剥夺了他的职位,也休想罢黜他在军中的地位。这种权威是他在无数次的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成的,无可替代,无可匹敌。所以,要么除掉他,要么依靠他。
他是旧朝的掘墓人,所以尸居馀气的李仁谦、一朝得志的洪仁访、不暇暖座的曹诚修(?)、欲挽狂澜的郑梦周,一切想为旧朝续命的人都巴不得除之而后快。他是新朝的开拓者。郑道传要导之以信念,野心家李芳远、世子李芳硕(其实是他妈!芳硕有幸有这样的老妈为自己拼命,不幸有这样的老妈让自己送命!)、中子李芳果(中子李芳果的位置本来是很尴尬的,要立世子的话,立长有大哥芳雨(唉,一想起芳雨大哥就泪目),立能则有出类拔萃的芳远。所以他在剧中基本是舞台的栏杆,——形成了空间好让人表演的。大儿子受人重视,小儿子受人疼,只有二儿子常常相对被忽视。所以二儿子一般在现实中都是以离家出走、自立门户为主要就业方向。但是芳雨退出之后,他的位置突然空前重要了。)、野蛮人李芳干(我超爱这位哥哥!)无不要赢得他的青睐。即便如狂悖英挺如李芳远,敢借着情绪对着自己老爹狂喊(当然有一次被砚台砸破了头也是活该),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内心依然需要老头子的承认和选择。
这个权威因为传统政治道德的束缚,显得有点慢热和畏缩。所以,我们看剧的时候,尤其是在前期,总觉得是郑道传和李芳远这两头黄牛在卖力拉一台破车。还不如一辆破车,因为他还会使浑劲儿,往后跑。很多人将其比为唐朝的李渊,是很合适的。因为其实他还有自己老谋深算、老成持重的一面,像一个压舱石,让革命这艘大船跑得慢,但是跑得稳。那次李成桂被暗箭射落崖下,暂时落脚之地又惨遭夜袭,李芳远扶他上牛车,身上盖着破席,在山间逃命的时候,痛心疾首痛哭流涕地说郑梦周这种儒者都懂政治,我们却不懂。其实,李成桂何尝不懂,只是他不想主动做一个开国君王,他想被动做一个开国君王。想吃,还想让人让!
郑道传——信念
郑道传是本剧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对,不是李芳远!李芳远这种野心家,少年则理想主义爆棚,多番冲击之后黑化为铁血君王,历史上不乏其例,影视中比比皆是。这种人设了无新意,本剧中是刘亚仁的演技成就了不一样的胖碗。但是郑道传是影视剧中罕见的很好地塑造了一个真正的儒者的形象。长平门高歌“无以异也”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热泪盈眶;黑暗中隐忍多年、行走山林之间,一边建设基层组织,一边孜孜不倦地寻找旧朝的掘墓者、新朝的奠基人,这种毅力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有几人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一旦得志,宵衣旰食,焚膏继晷,时时感慨时不我与,为新朝创设制度,廓清障碍,如果没有信念支撑,投身绮罗灯酒之中,又何其容易!他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青年士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隐忍的革命家,终于成为有理想、有手段的政治家。在这几个阶段,他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也有坚守的东西。变化是我们习见的,而不变是难能可贵的!这是我让我们觉得高山仰止、钦佩不已的地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话,仿佛是为郑道传量身定做,又或者说,其实是郑活出了千年之前孔孟对儒者的定义。也是因此之故,我们讨厌他跟胖碗对立,却对他充满敬佩,了无恨意。李芳远在河边洗脸,然后怅然失神,内心一定百味杂陈。他一定对郑道传不选择自己而充满了遗憾,他梦寐以求的是郑道传这样的辅助者,有能力有信念,忠诚无杂念,(但是,不好意思,他选择了他爹!)——所以对于洞悉他心意而人品卑污的洪仁访,他是恨而鄙夷、以白眼视之;对于儒者中的纵横家、阴谋家河伦,他是俯临奴役之、以鼻孔视之;唯独对于郑道传,倾心师视之(想想山洞里面不请自来,被拒绝被打脸还死缠烂打的样子吧~)、倾力讨好之,但是却被拒绝、被打脸、被责骂、被抛弃,在感受到了无尽的人格碾压之后,在经过一番对自己的鄙视之后(洗完脸,心说,郑道传敢跟明国叫板,我却只想着去明国打小报告~),说“我要杀了你!”
李芳远——野心
李芳远是个野心家。他对此从不掩饰。每一个臭名昭著的野心家,都曾经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好青年。
大清宣统二年冬,有一个法国留学生归国后小心在银锭桥下埋下炸药,准备炸死大清的摄政王,被捕后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TM简直共产党!),他叫汪兆铭,后来投靠日本人,做了南京伪国民政府权的头头,成了名满天下的汉奸。
西汉初元四年,九候五司马的外戚王家又迎来了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和族中之人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不同,他生活简朴,行为检点,为人谦恭,勤劳好学,跟着沛郡陈参学《论语》,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他后来篡位,推翻西汉,建立新朝。他是王莽。
白居易曾评论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更愿意用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视角去看这样的历史人物。一个人一生的善恶真伪怎么可以用最后一刻来概括呢?所以,剧中的李芳远是在挣扎与挫折中渐渐黑化,不是天生就黑。我们虽然惋惜他不是那个被父亲和郑道传选中的人,可是我们也知道就算不是他的父亲和师傅放弃他,也会有别的障碍逼他成为差不多的人。他内心的欲望如同淤泥中的一粒莲子,任你壳再厚,我都要冲破;任你水再深,我都要长出水面,亭亭田田地沐浴晨风夕阳。如果不幸阻碍他欲望的是整个世界,那么,就掀翻整个世界!
这种角色,如前所述,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在各种“汤姆苏”的文章中、影视作品中也比比皆是。差不多是“英雄成长史+霸道总裁练成记”的合体。但是是刘亚仁带我们带来了让我们印象如此深刻的李芳远。对有所作为歇斯底里的渴望、随机选择炸药桶可能和一群老朽一同归西的勇气、不惧流言一身承担恶名也在所不惜的杀伐决断、与同床同饭的闵氏也不假辞色的城府深沉……各种性格的优长缺陷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充满欲望的青年士子,到老练毒辣的青年政治家,这一转变呈现得自然而富有层次感。
刘亚仁将李芳远塑造得像一个快要胀袋的火药桶,一点儿火星就能引起翻天爆炸。因为这种性格,李芳远几乎没在任何人跟前漏过怯,无论你是朝堂三人帮,还是无极,还是朱棣。至于朝鲜开国的国王李成桂,那是少年就已经完成了的kill daddy的游戏。如果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郑道传,李芳远唯独在郑道传跟前缺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就更不用提了,他们的一次对话都说得很明显了,就算李芳远当王,所选道路也是郑规划的,李芳远唯一不甘心的就是王不是自己。)这个也情有可原,郑道传背后站着的,可是光芒万丈的孔孟二圣,还有多吃了几十年稻米、多走破了几百双草鞋积淀出来的练达、洞明,小青椒如何斗得过老学阀?所以,他只好一杀了之,肉体上消灭他!
因此,当我隐隐回想起《树大根深》中中年的年李芳远对士人几乎是践踏的态度,这里面固然有对密本的憎恨与恐惧,延续了他对“君王五则”这种理念的恐惧,但是还有一重原因,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他就是根本看不上眼前的这些人。因为他曾经见过最好的!曾经沧海、巫山除却,他见过洞察人性卑劣的洪仁访,亲自在渡口抓住了他;他见过刚毅的郑梦周,在自己眼前锤杀了他;更重要的是,他见过和允中正、大气磅礴的郑道传,高山仰止的话一定在他心里转了不知道多少遍,最后也作为对手死在自己手里。有了这样一群师友和对手,天下士人还有谁能放在他眼里呢?
李芳远又是寂寞的。一生能给他慰藉的也许只有那个永远保持一定距离的焚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种近在咫尺而宛若天涯的遗憾,如果说在李芳远被焚伊拒绝,半带着情势所迫的无奈、半带着“我有什么不好,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赌气去闵家提亲的时候曾经达到过一个小巅峰,那么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肯定会无数次重现。这种求不得的心理,一方面化作了对焚伊无条件的照顾,另一方面则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用霸占无数女人身体的形式去求得心理补偿而终于无可补偿中得到淋漓的呈现。
曾经有人跟我说love is power,我说并不是,应该是to love is to empower。难道不是吗?你喜欢一个人,它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哪怕再细微,都让你觉得开心兴奋不已。这并不一定是对方有多大魅力,而是因为你爱对方,对方才有了这种魔力。当然,你为什么会爱它呢?这个一半儿是各自的禀性,一半儿是际遇。在李芳远漫无目的浪游的年纪,在身边充斥了各种官僚、奴才、贱民的时候,焚伊的出现像是一桌子荤腥油腻中忽然加进来的清新清凉的素菜小冷盘儿。焚伊火烧官府粮仓为小囡报仇,一身烟污拖着脚从纵火现场走出来,在李芳远当时看来简直不啻出世仙子。即便三言两语不合被呛,仍忍不住看着她的背影像个被洗脑的二货一样满脸花痴地嘟着两片厚嘴唇感叹“她,实在是太浪漫了!”(看到这里的时候,简直觉得又好笑又感动!全剧效果唯一可以一拼的台词也许只有他看着郑道传焚烧土地账册的时候,恨恨地说“该死!我还是喜欢这个男人!”乃是在极不可能的情境中说出看来完全不搭但是又不能更好的话!编剧请收下我的膝盖!)
到芳远雪地痛苦,说“以后再也不能玩耍了”,差不多为两个人的爱情划上了一个句号。此后,不是爱情不存在了,而是芳远永远不会再去想感情的事了,永远不会再努力试图和焚伊在一起了。所以此后他们的关系陷入一种停滞般的稳定状态,相互牵挂,但永远不会再说暧昧的话。带着锤杀郑梦周带来的空前的心理冲击,跌跌撞撞推门进来,颓然跪倒到你跟前,因为天地间只剩这一个暂避的港湾。一个人去南京回来会记得在私人行囊里带一支能工巧匠打造的最好的发簪;另一个人也不会扭捏不安,会坦然在他跟前试戴;笨拙的女革命家连个簪子也戴不好,只好放手让我们大君麻麻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我现在还不知道编剧会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结局。一在王宫、一在泮村,相望至死?抑或焚伊死于王子之乱,抑或死于闵氏?
无论如何,不要在一起!在一起,纯元也成了端妃、敬妃。
——写在《六龙飞天》行将播完之际
《六龙飞天》一剧马上就要播完。50集足足追了半年,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在剧集播完后的几周内,(如果没有同等质量、分量的剧集出现,而这短期内多半是不可能),会对它陷入无尽的思念,——忽然想起无名组织的暗号是“初无者,无尽”,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思念其实还是有尽的,只不过会消逝得慢一点。在它行将结束的日子里,在这样一个雨天,偷一点闲,重新回头打量这部剧,顺道给六龙贴个标签,作为一种纪念。
李成桂——权威
李成桂在剧中的戏份其实并不多,在很多人看来,像是个摆设。而他实际上真的就是个摆设,不过,他这个摆设就像乾清宫中的那把龙椅。他就算一动不动,谁也不能无视他。因为他就是权威的化身,正如他有一次和王瑶说的那样,就算剥夺了他的职位,也休想罢黜他在军中的地位。这种权威是他在无数次的战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成的,无可替代,无可匹敌。所以,要么除掉他,要么依靠他。
他是旧朝的掘墓人,所以尸居馀气的李仁谦、一朝得志的洪仁访、不暇暖座的曹诚修(?)、欲挽狂澜的郑梦周,一切想为旧朝续命的人都巴不得除之而后快。他是新朝的开拓者。郑道传要导之以信念,野心家李芳远、世子李芳硕(其实是他妈!芳硕有幸有这样的老妈为自己拼命,不幸有这样的老妈让自己送命!)、中子李芳果(中子李芳果的位置本来是很尴尬的,要立世子的话,立长有大哥芳雨(唉,一想起芳雨大哥就泪目),立能则有出类拔萃的芳远。所以他在剧中基本是舞台的栏杆,——形成了空间好让人表演的。大儿子受人重视,小儿子受人疼,只有二儿子常常相对被忽视。所以二儿子一般在现实中都是以离家出走、自立门户为主要就业方向。但是芳雨退出之后,他的位置突然空前重要了。)、野蛮人李芳干(我超爱这位哥哥!)无不要赢得他的青睐。即便如狂悖英挺如李芳远,敢借着情绪对着自己老爹狂喊(当然有一次被砚台砸破了头也是活该),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内心依然需要老头子的承认和选择。
这个权威因为传统政治道德的束缚,显得有点慢热和畏缩。所以,我们看剧的时候,尤其是在前期,总觉得是郑道传和李芳远这两头黄牛在卖力拉一台破车。还不如一辆破车,因为他还会使浑劲儿,往后跑。很多人将其比为唐朝的李渊,是很合适的。因为其实他还有自己老谋深算、老成持重的一面,像一个压舱石,让革命这艘大船跑得慢,但是跑得稳。那次李成桂被暗箭射落崖下,暂时落脚之地又惨遭夜袭,李芳远扶他上牛车,身上盖着破席,在山间逃命的时候,痛心疾首痛哭流涕地说郑梦周这种儒者都懂政治,我们却不懂。其实,李成桂何尝不懂,只是他不想主动做一个开国君王,他想被动做一个开国君王。想吃,还想让人让!
郑道传——信念
郑道传是本剧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对,不是李芳远!李芳远这种野心家,少年则理想主义爆棚,多番冲击之后黑化为铁血君王,历史上不乏其例,影视中比比皆是。这种人设了无新意,本剧中是刘亚仁的演技成就了不一样的胖碗。但是郑道传是影视剧中罕见的很好地塑造了一个真正的儒者的形象。长平门高歌“无以异也”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热泪盈眶;黑暗中隐忍多年、行走山林之间,一边建设基层组织,一边孜孜不倦地寻找旧朝的掘墓者、新朝的奠基人,这种毅力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有几人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一旦得志,宵衣旰食,焚膏继晷,时时感慨时不我与,为新朝创设制度,廓清障碍,如果没有信念支撑,投身绮罗灯酒之中,又何其容易!他从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青年士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隐忍的革命家,终于成为有理想、有手段的政治家。在这几个阶段,他有不同的变化,但是也有坚守的东西。变化是我们习见的,而不变是难能可贵的!这是我让我们觉得高山仰止、钦佩不已的地方。“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话,仿佛是为郑道传量身定做,又或者说,其实是郑活出了千年之前孔孟对儒者的定义。也是因此之故,我们讨厌他跟胖碗对立,却对他充满敬佩,了无恨意。李芳远在河边洗脸,然后怅然失神,内心一定百味杂陈。他一定对郑道传不选择自己而充满了遗憾,他梦寐以求的是郑道传这样的辅助者,有能力有信念,忠诚无杂念,(但是,不好意思,他选择了他爹!)——所以对于洞悉他心意而人品卑污的洪仁访,他是恨而鄙夷、以白眼视之;对于儒者中的纵横家、阴谋家河伦,他是俯临奴役之、以鼻孔视之;唯独对于郑道传,倾心师视之(想想山洞里面不请自来,被拒绝被打脸还死缠烂打的样子吧~)、倾力讨好之,但是却被拒绝、被打脸、被责骂、被抛弃,在感受到了无尽的人格碾压之后,在经过一番对自己的鄙视之后(洗完脸,心说,郑道传敢跟明国叫板,我却只想着去明国打小报告~),说“我要杀了你!”
李芳远——野心
李芳远是个野心家。他对此从不掩饰。每一个臭名昭著的野心家,都曾经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好青年。
大清宣统二年冬,有一个法国留学生归国后小心在银锭桥下埋下炸药,准备炸死大清的摄政王,被捕后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TM简直共产党!),他叫汪兆铭,后来投靠日本人,做了南京伪国民政府权的头头,成了名满天下的汉奸。
西汉初元四年,九候五司马的外戚王家又迎来了一个小男孩,长大后,和族中之人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不同,他生活简朴,行为检点,为人谦恭,勤劳好学,跟着沛郡陈参学《论语》,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他后来篡位,推翻西汉,建立新朝。他是王莽。
白居易曾评论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更愿意用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视角去看这样的历史人物。一个人一生的善恶真伪怎么可以用最后一刻来概括呢?所以,剧中的李芳远是在挣扎与挫折中渐渐黑化,不是天生就黑。我们虽然惋惜他不是那个被父亲和郑道传选中的人,可是我们也知道就算不是他的父亲和师傅放弃他,也会有别的障碍逼他成为差不多的人。他内心的欲望如同淤泥中的一粒莲子,任你壳再厚,我都要冲破;任你水再深,我都要长出水面,亭亭田田地沐浴晨风夕阳。如果不幸阻碍他欲望的是整个世界,那么,就掀翻整个世界!
这种角色,如前所述,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在各种“汤姆苏”的文章中、影视作品中也比比皆是。差不多是“英雄成长史+霸道总裁练成记”的合体。但是是刘亚仁带我们带来了让我们印象如此深刻的李芳远。对有所作为歇斯底里的渴望、随机选择炸药桶可能和一群老朽一同归西的勇气、不惧流言一身承担恶名也在所不惜的杀伐决断、与同床同饭的闵氏也不假辞色的城府深沉……各种性格的优长缺陷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充满欲望的青年士子,到老练毒辣的青年政治家,这一转变呈现得自然而富有层次感。
刘亚仁将李芳远塑造得像一个快要胀袋的火药桶,一点儿火星就能引起翻天爆炸。因为这种性格,李芳远几乎没在任何人跟前漏过怯,无论你是朝堂三人帮,还是无极,还是朱棣。至于朝鲜开国的国王李成桂,那是少年就已经完成了的kill daddy的游戏。如果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郑道传,李芳远唯独在郑道传跟前缺乏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就更不用提了,他们的一次对话都说得很明显了,就算李芳远当王,所选道路也是郑规划的,李芳远唯一不甘心的就是王不是自己。)这个也情有可原,郑道传背后站着的,可是光芒万丈的孔孟二圣,还有多吃了几十年稻米、多走破了几百双草鞋积淀出来的练达、洞明,小青椒如何斗得过老学阀?所以,他只好一杀了之,肉体上消灭他!
因此,当我隐隐回想起《树大根深》中中年的年李芳远对士人几乎是践踏的态度,这里面固然有对密本的憎恨与恐惧,延续了他对“君王五则”这种理念的恐惧,但是还有一重原因,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他就是根本看不上眼前的这些人。因为他曾经见过最好的!曾经沧海、巫山除却,他见过洞察人性卑劣的洪仁访,亲自在渡口抓住了他;他见过刚毅的郑梦周,在自己眼前锤杀了他;更重要的是,他见过和允中正、大气磅礴的郑道传,高山仰止的话一定在他心里转了不知道多少遍,最后也作为对手死在自己手里。有了这样一群师友和对手,天下士人还有谁能放在他眼里呢?
李芳远又是寂寞的。一生能给他慰藉的也许只有那个永远保持一定距离的焚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种近在咫尺而宛若天涯的遗憾,如果说在李芳远被焚伊拒绝,半带着情势所迫的无奈、半带着“我有什么不好,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赌气去闵家提亲的时候曾经达到过一个小巅峰,那么在他以后的岁月中肯定会无数次重现。这种求不得的心理,一方面化作了对焚伊无条件的照顾,另一方面则在此后的几十年中用霸占无数女人身体的形式去求得心理补偿而终于无可补偿中得到淋漓的呈现。
曾经有人跟我说love is power,我说并不是,应该是to love is to empower。难道不是吗?你喜欢一个人,它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哪怕再细微,都让你觉得开心兴奋不已。这并不一定是对方有多大魅力,而是因为你爱对方,对方才有了这种魔力。当然,你为什么会爱它呢?这个一半儿是各自的禀性,一半儿是际遇。在李芳远漫无目的浪游的年纪,在身边充斥了各种官僚、奴才、贱民的时候,焚伊的出现像是一桌子荤腥油腻中忽然加进来的清新清凉的素菜小冷盘儿。焚伊火烧官府粮仓为小囡报仇,一身烟污拖着脚从纵火现场走出来,在李芳远当时看来简直不啻出世仙子。即便三言两语不合被呛,仍忍不住看着她的背影像个被洗脑的二货一样满脸花痴地嘟着两片厚嘴唇感叹“她,实在是太浪漫了!”(看到这里的时候,简直觉得又好笑又感动!全剧效果唯一可以一拼的台词也许只有他看着郑道传焚烧土地账册的时候,恨恨地说“该死!我还是喜欢这个男人!”乃是在极不可能的情境中说出看来完全不搭但是又不能更好的话!编剧请收下我的膝盖!)
到芳远雪地痛苦,说“以后再也不能玩耍了”,差不多为两个人的爱情划上了一个句号。此后,不是爱情不存在了,而是芳远永远不会再去想感情的事了,永远不会再努力试图和焚伊在一起了。所以此后他们的关系陷入一种停滞般的稳定状态,相互牵挂,但永远不会再说暧昧的话。带着锤杀郑梦周带来的空前的心理冲击,跌跌撞撞推门进来,颓然跪倒到你跟前,因为天地间只剩这一个暂避的港湾。一个人去南京回来会记得在私人行囊里带一支能工巧匠打造的最好的发簪;另一个人也不会扭捏不安,会坦然在他跟前试戴;笨拙的女革命家连个簪子也戴不好,只好放手让我们大君麻麻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我现在还不知道编剧会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结局。一在王宫、一在泮村,相望至死?抑或焚伊死于王子之乱,抑或死于闵氏?
无论如何,不要在一起!在一起,纯元也成了端妃、敬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