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万行吧 关注:203贴子:947
  • 12回复贴,共1

顺其自然方是正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顺其自然方是正道
——学习 南怀瑾老师 “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心得


IP属地:江苏1楼2016-03-20 17:41回复
    其前言曰:
    人,充满了多欲与好奇的心理。欲之最大者,莫过于求得长生不死之果实;好奇之最甚者,莫过于探寻天地人我生命之根源,超越世间而掌握宇宙之功能。由此两种心理之总和,构成宗教学术思想之根本。西方的佛国、天堂,东方的世外桃园与大罗仙境之建立,就导致人类脱离现实物欲而促使精神之升华。
    舍此之外,有特立独行,而非宗教似宗教,纯就现实身心以取证者,则为中国传统的神仙修养之术,与乎印度传统的修心瑜伽及佛家"秘密宗"法门之一部分。此皆从现有生命之身心着手薰修,锻炼精神肉体而力求超越物理世界之束缚,以达成外我的永恒存在,进而开启宇宙生命原始之奥秘。既不叛于宗教者各自之信仰,又不纯依信仰而自求实证。
    但千古以来,有关长生不老的书籍与口传秘法,流传亦甚普及,而真仙何在?寿者难期,看来纯似一派谎言,无足采信。不但我们现在有此怀疑,古人也早有同感。故晋代人嵇康,撰写《养生论》而力言神仙之可学,欲从理论上证明其事之真实。
    嵇康提出神仙之的主旨在于养生,堪称平实而公允。此道是否具有超神入化之功,暂且不问。其对现有养生之助益,则绝难否认。且与中国之医理,以及现代之精神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学,可以互相辅翼,大有发扬的必要。
    一种学术思想,自数千年流传至今,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古人并非尽为愚蠢,轻易受骗。但是由于古今教授处理的方法不同,所以我们今天对此不容易了解。况且自古以来毕生埋头此道,进而钻研深入者,到底属于少数的特立独行之士,不如普通应用学术,可以立刻见效于谋生。以区区个人的阅历与体验,此道对于平常注意身心修养,极有自我治疗之效。如欲"病急投医,临时抱佛",可以休矣。
    至于以此探究宇宙与人生生命之奥秘,而冀求超凡者,则又涉及根骨之说。清人赵翼伦诗,有"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力七分天"之说。诗乃文艺上的小道,其高深造诣之难,有如此说,何况变化气质,岂能一蹴而就,而得其圜中之妙哉!
    本书的出版,要谢谢多年来学习或修道的多方探询,问题百出,使我大有应接不暇之感。乃以浅略之心得与经验,扫除传统与私相授受的陋习,打破丹经道书上有意秘藏私的术语,作一初步研究心得之平实报导。对于讲究养生的人或者有些帮助。
    在此尚须声明,所谓"初步"并非谦抑之词,纯出至诚之言。要求更为深入,实非本书可尽其奥妙。如果时间与机会许可,当在从心理部分,乃至综合生理部与心理部分,继续提出报告。
                一九七三年岁次癸丑净名盦主记于台北


    IP属地:江苏2楼2016-03-20 17:44
    回复
      刘雨虹老师在《禅门内外》一书中,曾记载南公怀瑾老师于上世纪70年代时,应科学的要求,示现一次“气住脉停”的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南老师几乎是瞬间就达到了气住脉停的境界,着实让人吃惊。
      《禅门内外》一書中的記述:
      (作者:刘雨虹老师)
      禅定功夫测验
      说到心念专一和禅定的修养,回忆起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是有关对老师的一次测验。
      那是协会迁到莲云禅苑前不久,因为陈行夫听说老师有禅定功夫,他就想用科学仪器加以测试。而这件事引起他的好奇,想加以测试,却是由陆健龄所引起的。
      因为有一次陆健龄陪同老师去南部讲演,当晚与老师同住一间宿舍。那夜,老师睡得很深,陆健龄睡在旁边另一张床上,但因他睡在老师近处,却整夜在入定的境界,像是受了老师气场的影响。次晨醒来,他全身已被蚊子叮了许多包,而不自觉。他把这个经历告诉了陈行夫(我也听到过),所以才引起行夫好奇,决定安排测试一下老师的禅定功夫。
      他联络了铁路医院骨科主任周孝儒医师,及中兴医院麻醉科主任张庆灼,一同带了测试的仪器,由陆健龄带领,一行四人来到了老师的家中。
      那时天气尚冷,老师仍住在泰顺街日式房屋中。按照医生们的嘱咐,老师脱了上衣,头上胸前都贴上了测试用的东西,然后他们对老师说:
      “现在正常思想。”
      过了一会儿,医生们又说:
      “现在请老师停止思想。”
      脑波反应如何,外人不太明了,但见心电图上,忽然成为一条直线,不再有上下波动。周医生吓了一跳,大家都看到了,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禅定境界有“气住脉停”之说,究竟如何住?如何停?近代的科学仪器已可测试,证明不是迷信之说,而是生命科学的范围。
      在回想到这件事时,因忘记了周医生的名字,我还特别在香港打了长途电话,到美国德州,找到陈行夫先生。那天是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七,香港时间下午一时半,陈行夫从睡梦中起来,接听电话,因为德州时间是午夜十二时一刻,陈行夫在长途电话中,又叙述一遍这件事的经过,告诉我周医生的名字。可惜的是,周医生几年前已经过世了。
      ——转帖者言:供参考。


      IP属地:江苏4楼2016-03-27 09:41
      回复
        一心一意谓之禅,无心无意谓之定。
        能入静者万分之一,能入定者万万分之一。


        IP属地:江苏6楼2016-07-01 17:30
        回复
          心仪万行师;恐怕他也摆脱世俗的烦扰。



          IP属地:江苏7楼2016-07-10 10:58
          回复


            IP属地:江苏8楼2016-07-10 11:07
            回复
              出神入化是对禅定最好的描述。


              IP属地:江苏9楼2016-07-12 10:26
              回复
                什么是‘开悟’?
                个人的理解就是对‘三观’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三观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IP属地:江苏10楼2016-07-13 16:24
                回复
                  昨天看了《佛陀纪事--告诉你一位真实的释迦牟尼》,深有感慨。
                  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诞生,可以被看作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就在释迦牟尼14岁那年,公元前551年(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也诞生了一位世界级的圣人,他就是孔子;如果传说可信的话,在释迦牟尼诞生前的第六年,即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中国的另一位圣人老子,诞生于春秋时楚国苦县仁里村(今河南鹿邑)。
                  有了这些年代的记载,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出一些结论:释迦牟尼比老子小6岁、比孔子大14岁。
                  这些世界级的圣人们,都集中在公元前6世纪诞生,也许是一种纯粹的历史巧合!


                  IP属地:江苏11楼2016-07-17 18:44
                  回复
                    提倡实修,反对空谈。


                    IP属地:江苏12楼2016-08-08 21:01
                    回复
                      人生的烦恼都是由“贪嗔痴”而来。


                      IP属地:江苏13楼2016-08-29 11:59
                      回复
                        魔由心生。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IP属地:江苏14楼2016-08-29 12:05
                        回复
                          禅宗或许能救佛教。
                          把禅修和休闲、养生、养老结合起来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IP属地:江苏15楼2016-09-01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