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世界吧 关注:14,706贴子:350,577

回复:修改版 【Killing and glory】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有,我在这个帖子里,也谈大了关于“位面世界”的一些问题——
(7-8楼) http://tieba.baidu.com/p/4230235038


21楼2016-04-01 17:31
回复
    那么来说,对于楼主所回答的问题,我又产生了一一些新的问题以及看法——
    <1>以前:
    (1)这篇帖子里提到的“影潮”是第几次?
    (2)“西方的青人”是不是来自于“出了该地图范围”的以西的地区?
    (3)“潮影”爆发前,贾达地区又有哪些“异像”出现?而到后来,那一带是否成为灾难的“爆发地”,或“第一批”被波及的地方?
    (4)就以这三次“影潮”来说,每一次所持续的时间是不是大致相同?
    (5)对于这一段中所提到的“教会”,楼主能否从其组织层面,对它简单得做一下介绍?或再进一步从他们崇拜的对象出发介绍一下他们背后的宗教?另外这个宗教又应该如何称谓?
    (6)(接上)该教会对“影潮”有着什么样的看法?而其宗教经典里有无这方面的记载?
    <1>:
    那么后来的第二、第三次“潮影”,又对厄第二帝国造成了何种程度的影响?
    <2>:
    作为我倾向于将其设定为单纯的天灾,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行为相结合的产物。而结合楼主所设定的背景,我则倾向将其设定为(在因果层面)单纯是“黑魔法”的滥用或失误所造成的事故,类似于“生化危机”的爆发。
    不过那样的话,其也就属于“偶发事件”。而另一方面,如果说“黑魔法”的“扩散”程度越高,自然越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但为何这三次都带了相同的灾难?又或者说,出现变异生物只是灾难的一部分,而这三次“黑魔法”的滥用或失误,都引发了一种相同或想近的,能够催生出这样的生物变异的因素或因素集合;再或者说,那些生物的变异也非“千篇一律”,至少有一些艺精学高的术士等,能够分辨出其中的一些区别来。
    <3>:
    (1)在第一次影潮之灾前夕,笼统得说,该教会所有的“最大势力”是什么样的?而“潮影十年”,又是否应该是其势力扩张的最厉害的时期?不过那时,如果该教会在一些地区的降妖除魔、扶危济困的能力或作用比较突出的话,则其在这些地区的势力的扩张却也在情理之中。而另一方面,其又是否在灾后厄第二帝国与反厄联盟的和解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2)议和前夕,厄第二帝国总体的生产力恢复程度如何(以国家的领土、人口与粮食的总产量三个基本指标,与第一帝国之比为指标)。
    (接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4-04 01:13
    回复
      2025-08-15 12:06: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接上)
      <4>:
      该运河在此期间部分河道出现淤塞的主因,是不是长期得不到疏通?
      <5>:
      (1)(关于厄罗德运河的问题,将在第10回答下进行讨论)
      (2)再说麦洛斯,其是从何时起,在那些因素的促使下,成为“教廷”的所在地?另外如果教廷掌握乃至层层垄断“一定地区范围内”的魔法的传习,乃至多数魔法的“使用许可”(技术层面)的话,那么作为教廷所在地的麦洛斯的公家又能否“近水楼台先得月”?
      (3)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廷又是否有试着以教权干预该国的世俗政务,或插手其具体的事物,为的是保持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麦国公家也不甘全被动,总会试图减轻教会对自己的控制。
      <6>:
      北海沿岸地区有哪一些地区,是在第一帝国终结后成为独立国家,或为这一地区其他国家所兼并?
      <7-8>:
      在奥索耐罗德对此的探险结束后,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一块新大陆?反例像是哥伦布,其到死都认为自己到的是印度;又或者说他们探索过的几个点相去不远,那么他们自然不确定这片陆地有多大——又或许会推测发现的只是一座“比较大的岛屿”——当然,对于“新大陆”的命名,应该是“旧大陆”的人认识到了它的性质以后。但又或者说,在那片陆地被“发现”伊始,意为“未知之地”的“瑟兰瑞尔”便成人们对于那片“未知之地”的称谓?
      <9>:
      ①如此说来,古语对于“这一些地区”曾经的地位,一如拉丁文之于曾经的欧西各国?而再说“古语”在“古帝国”时期的地位又如何?是作为一种“书面官方语”?
      ②“古帝国”终结后,“古语”的语法及音韵是否继续发生变化?
      ③在“古帝国”以及“后来”的事情,“古语”的规范标准是由什么样的机构所管理?
      ④(说到底)“古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存在于哪一至哪一时期?其“核心统治区”在哪里?
      <10>:
      ①从楼主的措辞看,奥索耐罗等探险家当时并未“发现”该“龙人王国”?
      ②《萨兰罗纪》是否出自于“教会”的宗教经典?
      ③是否有一部分北海沿岸的国家,曾作为反厄联盟的成员国?
      ④关于厄德罗运河同行关税乃至“经营权”的问题,是否出现在反厄联盟与厄第二帝国议和时,所签定的和约之中?
      ⑤之后厄国是否完全失去运河的管理与经经营收益权?如果不是,那么在有关协议签定结束后,厄国所能享有的运河收益,与整个北盟所享有的比是多少?
      ⑥后来“北盟”各国对运河各辖一段,会不会出现在治理河道上相互推脱,相互扯皮的情况?而更重要的是,包括北盟成员国的船只,在经过运河等,岂不是要缴纳不止一笔税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4-04 01:14
      回复
        再说林门国,从楼主的描述,以及地图的情形看,其境内的主要城市,应该分布于绿洲地区,以及厄的罗运河以西南的那条河流沿岸一带。再说该国若是以联邦乃至邦联制为体,则这样的城市应该也是组成它的“主体单位”。另外再说那条河流,或许也可以作为其与厄过之间的界河,不过那样的话,该国就会有一系列“重要城市”过于靠近边境。而至于说林门东南方的“恶徒角”,它既然成成为“海盗的乐园”,那么这个半岛上起码要有一系列的天然良港,以及易守难攻的“堡垒地区”,如此一来,再结合其所处的位置,它的航运地位以及军事价值也便不言自喻。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带也曾一度作为厄德罗、林门、乃至乌班达的三家必争之地,而“如今”,通俗得说这一地区的凡是画地为牢的“坐寇”,已经和地区统治者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而其中一些为了扩大或至少保住自己现在的势力,也需要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而同理,后者也需要在这一地区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而其中也应包括“北海联邦”的一些国家——也是地缘因素使然,即使联盟“完全控制”了运河地区,厄国依然能在这一带给它使绊子。而对前者来说,此时各国的“团结协作”也便显得尤其重要。
        ——而话说回来,楼主在前面提到此联盟对于厄德罗运河的管理,后来发展到“各管一段”,其实就是说各国各自“按河段”来管理沿岸的一些港口,而码头产生的收益以及运转的负担由该国自担自负?而至于运河“通行费”的收益,以及疏浚河道等的负担如何分配则是另一说?——不过我觉得,最直观可行的方法,或许就是照其各国对于“运河维护”出资的多少来分配与运河本身有关的收益,又或者说,也可以按照各国所管理与经营的港口的数量与规模的大小来分担分利。
        回头再说乌班达地区。首先来说,这一地区的人古往今来,对于再往西南的地区都有过什么样的探索,又因何让这这一带成为“已知世界(安罗)”的“西南端”?又或者说只是因如果过了如地图所显的“乌班达西南海岸地区”,便会面临这一地区的人“至今”所无法逾越的辽阔海洋。但又或者说,再往西南还是陆地,但越往西南走,沿线地区就越是人迹罕至,但也此大陆的另一端,也有一系列文明有些着自己的“已知世界”的范围。然而天各一方的两个文明之间,从古至“今”即使有“相当数量”的“直接”往来,也是以商队作为主力,而极少数随行的学者,比方说也只在双方的史册上留下几页文字而已(本段接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4-17 16:34
        回复
          (本段接上)而总的来说,这里的“已知世界”,可以理解为是建立在认真意义上的,以一个或多个地区为中心,了解程度向外逐渐弱化的,没有严格界线的圈子。而这块大陆的两个这样的“圈子”的最外围,则基本“不相交”。
          再说乌班达因何被称为“火山国”,我想那或许有四种可能——
          一.该国境内的火山锥(无论活、死、休眠火山)的数量较多;
          二.该国火山活动较为频繁;
          三.该国有着“已知世界里”海拔高度数一数二,或者有“非常壮美”的火山锥;
          四.与“火山”有关的信仰或民俗,在该国的政*治或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再说中陆东南地区的“死亡之地”,首先从楼主的在地图上的标注看,“死亡地区”应该限于如图所示的半岛地区。然后再先说,还是从楼主的描述看,如果这里曾是厄第一帝国的首都所在地的话,那么这里同时也应该是第一帝国或其“前身政权”的发祥地?不过另外来说,把首都建(留)在这里,又如何维持对于广大“西部地区”的有效统治?另外再结果地图来看,“今天”巴克兰、迪吉列、麦洛斯都是独立的政*权,那么厄在第一帝国时期是否统治过并试图同化这些地区?而又或者,厄第一帝国就是由于内外各种因素,存在“先天不足”,以至在遭受“影潮之灾”后东西分裂,西部的第二帝国算是延续了国祚,而东部却最终连独立的状态都无法维持。是如此?
          然后再说最关键的一点——这一地区缘何被称作“被诅咒的死亡之地”,而且根据楼主的描述,这一地区在遭遇了“影潮之灾”之后,也便“没有了下文”?再说后来迈罗地区再次开辟与中陆一带的航路时,似乎都没有经过这样地区,或再此驻泊。那么难不成这一地区成了“生人勿进(勿靠岸更勿上陆)”,或是“生人无法进”?而如果是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什么样的状态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再者其周边的“勿进”或“无法进”的界限又在哪里(比如说陆上界限在于一条山岭或一刀河,海上界限在离海岸多少海里)——当然,这样说得前提是它与“外界”有着比较严格的界限。而在“影潮之灾”过后,又有无一些“无畏”的探险家闯入过此地?而再进一步说,“已知世界”之前也曾爆发过两次“影潮”,那么每次过后,曾经的“中心爆发地”又分布成了什么样的情况,一直到“今天”又变成了什么样的情况?而古今各国有没有包括宗教典籍在内,专门对于这方面内容的记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4-17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