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系何焯书法议论文,其中提到何焯”学问渊博,敦气节,善持论,精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何焯的字:何焯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 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何焯书学刍议
摘 要:《义门题跋》是清代初期著名学者何焯的书法论著,其内容多为对古代碑帖及其艺友收藏或过眼之碑帖题跋,上自魏晋下及明清,且对版本鉴定与收藏方面有真知灼见,是书记录其平生所见法帖而成,多为名迹。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生平事略入手,论述何氏之书法风格与书学源流。本文对其所体现的书学观点加以重点分析,同时对其书学的历史地位、学术成就及局限性略作研究说明。
一、何焯生平事略
清代,整理研究古籍蔚然成风,考据学盛极一时。乾嘉学者广搜材料,从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文学等方面对大量古代书籍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严格的勘定,使校勘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校勘学达于鼎盛,名家辈出,清代的古籍整理工作,造就了一大批校勘学家,在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后附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列校勘名家者就有三十余人,而何焯列于校勘学家之首,由此可以看出,何焯在清代的校勘学界,是“开风气之先”的学者,并在校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何氏亦善书法,精妙尤为时所传之,与人尺牍,人皆藏 以为荣。于书学,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家相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 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何焯,初字润千,因哭母更字屺瞻,晚号茶仙,别署无勇、义门、憩闲老人、香案小吏,学者称义门先生,江苏长洲人。苏州自明以来,为藏书家集中之地,从而促进了校雠事业,涌现出不少专家,何焯便是其中之一。何氏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九日(1722),享年六十二岁。由于他的先人曾在元元统年间“以义行旌门”,何焯就以“义门”为其书塾的名号,因此学者又称义门先生。何焯学问渊博,敦气节,善持论,精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其所著惟《困学纪闻笺》二十卷行世,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据学先导,不仅对历代正史在材料、年代等方面的失实有所考证,并且对史书的体例、注释等广加辨析。故清儒甚重之。阎百诗、何义门、全谢山皆为作注。
二、何焯书法风格及其书学源流
何焯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 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1.楷书师法欧、柳、褚、虞:“汪文升、何屺瞻小变其体,汪则出入虞,何则别宗《玄秘》……余书与时人相较严整不如何屺瞻”①,王文治亦云近时善学欧书者惟何义门先生。但又指出蝇头书至妙,才过经寸,即未免痴冻蝇。《吴郡名贤图传》亦评价何焯“书法出入欧褚”。何焯书法与时人书家风格不同,时人大抵源于董其昌,而何氏书风与文明书风接近。
2.书学文征明、钱谦益:“自明清之际,大抵渊源出于文征明,董其昌两家,焯及澍则于文氏为近。”②何焯书法与时人书家不同,时人大抵源于董其昌,而何氏书风与文征明书风接近。“翁覃溪尝谓国朝人之善学钱牧斋书者,惟何义门编修焯。”③,翁方纲曾谓何氏善学钱谦益书也。
3.师从“三近”即释正诣:何焯九岁从三近法师学大字。王欣夫先生根据叶氏《缘督庐日记》载,所藏“南漪散人书册”中有此印章,又据他的好友,《龚自珍全集》的整理者工佩所藏韩崇《宝铁斋书画记》的稿本中,有“正诣”跋的《毛颖传》书轴,知“正诣”精于书法。再据《同治苏州府志》所载《黄子云传》:“子云兼精书法,与释正诣埒,为世所重。”④考得“正诣”为清初方士,从张霞房《红兰逸乘》证明其为何焯之师,且喜藏书,知“正诣”就是何焯之师“就堂”。再从这一角度,追寻朱彝尊、黄荛圃等人书跋,考证就堂事迹,知其喜好手抄古书,在“康雍”时,颇负盛名,为何义门之师,朱彝尊之友。
何焯书学刍议
摘 要:《义门题跋》是清代初期著名学者何焯的书法论著,其内容多为对古代碑帖及其艺友收藏或过眼之碑帖题跋,上自魏晋下及明清,且对版本鉴定与收藏方面有真知灼见,是书记录其平生所见法帖而成,多为名迹。本文试图从作者的生平事略入手,论述何氏之书法风格与书学源流。本文对其所体现的书学观点加以重点分析,同时对其书学的历史地位、学术成就及局限性略作研究说明。
一、何焯生平事略
清代,整理研究古籍蔚然成风,考据学盛极一时。乾嘉学者广搜材料,从历史、地理、典章制度、文学等方面对大量古代书籍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严格的勘定,使校勘成就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校勘学达于鼎盛,名家辈出,清代的古籍整理工作,造就了一大批校勘学家,在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后附的《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列校勘名家者就有三十余人,而何焯列于校勘学家之首,由此可以看出,何焯在清代的校勘学界,是“开风气之先”的学者,并在校勘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何氏亦善书法,精妙尤为时所传之,与人尺牍,人皆藏 以为荣。于书学,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家相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 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何焯,初字润千,因哭母更字屺瞻,晚号茶仙,别署无勇、义门、憩闲老人、香案小吏,学者称义门先生,江苏长洲人。苏州自明以来,为藏书家集中之地,从而促进了校雠事业,涌现出不少专家,何焯便是其中之一。何氏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九日(1722),享年六十二岁。由于他的先人曾在元元统年间“以义行旌门”,何焯就以“义门”为其书塾的名号,因此学者又称义门先生。何焯学问渊博,敦气节,善持论,精通经史百家之学,长于考订,其所著惟《困学纪闻笺》二十卷行世,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据学先导,不仅对历代正史在材料、年代等方面的失实有所考证,并且对史书的体例、注释等广加辨析。故清儒甚重之。阎百诗、何义门、全谢山皆为作注。
二、何焯书法风格及其书学源流
何焯喜临摹晋、唐法帖,所作真、行书,并入能品,时人以为可与晋唐书法家媲美,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 并称为“康熙四大家”。
1.楷书师法欧、柳、褚、虞:“汪文升、何屺瞻小变其体,汪则出入虞,何则别宗《玄秘》……余书与时人相较严整不如何屺瞻”①,王文治亦云近时善学欧书者惟何义门先生。但又指出蝇头书至妙,才过经寸,即未免痴冻蝇。《吴郡名贤图传》亦评价何焯“书法出入欧褚”。何焯书法与时人书家风格不同,时人大抵源于董其昌,而何氏书风与文明书风接近。
2.书学文征明、钱谦益:“自明清之际,大抵渊源出于文征明,董其昌两家,焯及澍则于文氏为近。”②何焯书法与时人书家不同,时人大抵源于董其昌,而何氏书风与文征明书风接近。“翁覃溪尝谓国朝人之善学钱牧斋书者,惟何义门编修焯。”③,翁方纲曾谓何氏善学钱谦益书也。
3.师从“三近”即释正诣:何焯九岁从三近法师学大字。王欣夫先生根据叶氏《缘督庐日记》载,所藏“南漪散人书册”中有此印章,又据他的好友,《龚自珍全集》的整理者工佩所藏韩崇《宝铁斋书画记》的稿本中,有“正诣”跋的《毛颖传》书轴,知“正诣”精于书法。再据《同治苏州府志》所载《黄子云传》:“子云兼精书法,与释正诣埒,为世所重。”④考得“正诣”为清初方士,从张霞房《红兰逸乘》证明其为何焯之师,且喜藏书,知“正诣”就是何焯之师“就堂”。再从这一角度,追寻朱彝尊、黄荛圃等人书跋,考证就堂事迹,知其喜好手抄古书,在“康雍”时,颇负盛名,为何义门之师,朱彝尊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