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高分申论指导系列①】申论高分复习的四个阶段
申论到底该怎么复习才最系统、最科学、最有效。当然,前提是你愿意花时间来复习申论,愿意下定决心和申论做朋友甚至做恋人。
第一阶段 洞察申论,打好基础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申论如同打仗,必须要充分地掌握敌情,研究敌人,才能因敌制胜。特别是申论这种考试形式,是绝大多数考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可以说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敌人,新敌人必然有新敌情。因而大家必须要清空自己,保持空杯心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申论。
【主要任务】
本阶段要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体系,来认知和了解申论,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和驾驭申论打好基础。
所谓宏观,就是要全面了解申论的命题原理和评分标准,要了解命题人怎么选择主题,怎么组织材料,怎么命制题目,怎么实现“主题-材料-题目”三者的有机匹配;还要了解阅卷人评分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除了常见的卷面分以外,要点分、逻辑(结构)分,甚至语言措辞都会有分值,尤其要了解作文如何在立意、思路、内容、文字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分。
所谓中观,就是要系统学习申论答题的基本原则。比如:“题干压倒一切”的原则,凡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统统以跑题论处,小题会丢掉要点分,而作文往往会直接评分10分以下(各地标准略有区别,但都会按照最差的试卷来赋分)。再比如:“材料为王”,给定资料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标准得分点和写作素材,要学会有效利用。凡此种种,都要掌握。
所谓微观,就是要深入领会申论符号题的具体方法。包括材料阅读方法和各题型解题方法。比如最根本的方法“三步快解法”,这是必须掌握的方法;再比如Q&A精准化写作方法,是百分之百纯粹的反套路,教你怎么把文章写到阅卷人的心里去。
【学习途径】自学
以教材为主,但市面上的教材良莠不齐,有很多教材打着“内部标准答案”的旗号,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忽悠考生,里面有不少答案都经不起推敲,甚至“范文”跑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推荐大家以《申论提分宝》作为唯一教材,一本足矣。最新的第6版《申论提分宝》为纸质版公益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申论的命题原理、评分标准、材料阅读方法、三步快解法及其在各个题型中的灵活应用、国考经典真题详细解析
第二阶段 五大题型,各个击破
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任务后,你已经建立起了对申论整体上的认知和了解,也明白申论答题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总是有差距的,从“我懂了”到“我会了”,且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像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就可以更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用我多教你了吧。
【主要任务】五大题型,专项练习,各个击破。
第一个题型,归纳概括,这既是申论必出题型,同时又是其它题型的基础,如同房子的地基,打不扎实的话,后面四个题型也就很难应对了。归纳概括题,重点是(1)如何抓取资料中的标准得分点,(2)如何对众多得分点进行合并同类项,(3)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如何调整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4)如何提炼总括句。很多考生都觉得归纳概括简单,实则不然,想拿高分也非常困难,建议多花点时间。
第二个题型,解决问题,这是难度相对比较低的一个题型。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要点都是在给定资料中,而且逻辑排列上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参加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我就要特别提醒:(1)解决问题是B类试卷的必出题型,(2)2014年命题人明确要求在对策题中,要侧重对对策的论述,把对策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了,(3)所有对策均不在材料中,而在材料外。很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的考察。
第三个题型,综合分析,这是申论常见甚至几乎是必出题型,而且难度要明显比前两个题型高出不少。这几年综合分析以“谈对……的理解/看法”为主,虽然命题方式相对比较固定,但由于综合分析很看重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理解、挖掘、推导、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特别是有些要点不在材料中,而是要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来推导要点,因而难度很大,丢分现象也很严重。应重点训练。
第四个题型,贯彻执行,这是目前申论考试频率最高、变化最大、难度最高(仅次于作文)的超主流题型。历数这些年,贯彻执行的题型可谓是“琳琅满目”、创意无限,什么公开信、倡议书、整改通知、导游讲解稿、政务微博、编者按、战略规划报告、宣传栏、宣传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目录、情况通报、调查问卷、短评……,鬼知道下一次还会出什么妖蛾子。这是所有小题目中,丢分概率最大的一个题型,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
第五个题型,综合写作,必出题型。这几年综合写作明显的变化趋势:(1)命题越来越灵活,题干中越来越多地有一些强限制性的要求和词汇,考生如忽略则必死;(2)越来越重视政论文写作,传统的策论文考得越来越少(当然策论文还是要好好练,因为不能排除考策论文的可能性,还有,有的省考就喜欢考策论文);(3)越来越强调结合实际,有的时候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要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多为40分,有的省是50分,自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学习途径】
做真题!大量做真题!先重点做本省考试的真题,这样可以快速了解本省命题的一些特点。但只做本省的题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跳出本省,用国考、联考以及其它省份的真题来进行大量训练,完全不必考虑命题风格的问题,因为申论答题方法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真题,都极具训练价值。
做真题,要杜绝两种不良习惯。
第一个恶习,就是盲信答案。这个我前面说过了,不管培训机构打着多大的旗号,都不可能拿到每一道题目的每一个官方评分标准,否则早就补国安局请去喝茶了,教材也早就被文化局查封了,怎么可能还在市面上公开销售?我也拿过不少评分标准,坦诚讲,95%以上的答案和我给的答案都高度一致,剩下5%的答案是存在争议的地方。这倒不是说我有多厉害,而是因为申论命题很客观,也很科学,只要你认真阅读题干和材料,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所以申论复习根本不需要拜大神,更别信培训机构装神弄鬼。凡经不起推敲的答案,都绝不是官方的标准答案。
第二个恶心,就是盲目评分。很多考生对分数的兴趣,远远大于做题本身。每做一道题目,都赶紧对着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有些互联网公司和培训机构,正是看中了考生的这个弱点,所以纷纷推出所谓“申论在线评分批改系统”,都号称自己的评分系统绝对可靠、权威,甚至号称可以精确预测成绩。但你发现,你做同一套试卷,在不同机构的批改系统里,得到的分数却相差很大。谁更权威?都不权威!其实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申论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答案也有一定的弹性,如果用在线评分批改系统就能够完成阅卷工作,国家公务员局又何必大费周章地组织人工阅卷?
做题,重在“做”和“思”,而不是“答案”和“分数”。做题,是为了找规律、找方法,在练习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而思考,则是对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总结,是对命题方式多样性的理解和分析。你要想做一套题就提升一下,就必须要抛弃对“答案”和“分数”的盲从盲信,老老实实回到“做题”和“思考”上来。
第三阶段 主攻写作,突破瓶颈
综合写作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从分值上还是从难度上,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如果说“得申论者得天下”,那么“得作文者才能得申论”。以小题目60分、作文40分为例,经过认真复习,小题目考到45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作文能够考到25-30分,则总分可以保证在70-75分(不同考试的评分尺度不同,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国考等特殊情况不算)。在拿下小题目之后,就必须要主攻作文。
【主要任务】写作突破要紧紧围绕“立意”、“思路”、“素材”、“语言”四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立意训练。这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联考,以及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命题越来越灵活,在立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策论文以外,政论文逐渐成为立意的主流,而政论文的立意类型又非常繁多,有的是分析A与B的关系、有的是辩证分析某个问题或观点、有的是阐述对某个观点的理解、有的是判断对错、有的是分析利弊、有的是阐述本质、有的是立论、有的是驳论、有的是要谈心得体会、有的是要批判社会现象,凡此种种,你都必须要复习到位,才能有底气应对未知的考试。
第二,思路训练。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在讲解文章思路时,都存在严重的套路化现象,无论是早先流行的5段论还是这几年开始出现的所谓“起承转合”,都是僵化的、静止的写作结构,很难适应多变的文章考试要求。事实上,思路是服务于文章立意表达的,既然立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思路也必然不能千篇一律。我研究的Q&A写作法,就是要破除这种僵硬化的写作结构,提倡文章思路因题而变、灵活多样。这个方法,你必须要重点训练和掌握。
第三,素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精准的立意、再个性的思路,如果缺少了素材的支持,就变成了皮包骨头、毫无美感,空洞无物。大多数考生都很知道平时要积累素材,但出于人性懒惰的原因,极少有考生坚持去积累,结果到了考场上腹中无物、笔下无言,追悔莫及。积累素材,就是要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重要政策、文史哲知识、时评文章,凡此种种,只要和申论有关,都应该积累。在积累中,要多动笔多动脑,尤其是要多思考。在我研发和主讲的申论名师私塾班里,就专门为学员编印了《申论写作素材大全》,把这些有效的申论素材全部整合在一起,厚厚的一大本,学员只要把这本素材好好背一背,就可以有效解决素材积累薄弱的难题。
第四,语言优化。文字表达绝非一日之功,妄图通过背诵几篇范文就可以让文字表达能力有突飞猛进之进步,无异于痴人说梦。语言优化方面的训练,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练字,这个是表面功夫,只要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一定的改观;二是练习语法,绝大多数考生由于长期不动笔,也不看书,汉语语感很差,一动笔满篇尽是语法错误,让考官读起来非常不爽;三是增强美感,尤其是对一些名言警句、民间俗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
【学习途径】
第一是要大量做题,强烈建议以真题为主要训练素材,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模拟试卷的作文命题都非常套路化,参考范文也很套路化,很严重误导你,用这样的试卷练习,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切记!
第二是要在做题过程中,反复研究题干中的特殊要求,以及这种要求对写作的影响,要学会通过题干,去反推命题意图和主要的评分标准。这样才容易把文章写进考官的心里去。
第三是要反复修改,这是最难的地方。一方面,“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看自己的文章,本来就很难看出缺点和毛病来;另一方面,修改文章是比写文章更难的一件事情,要求你的水平起码要比文章作者的水平高,这怎么可能?那就只好求助外力。有的考生会求助身边的师兄师姐,有的会求助学校里的老师,有的会求助在机关工作亲朋好友。我不是说这种求助毫无价值,但术业有专攻,申论写作是非常特殊的一种考试,它既不等同于大学里的作文比赛,也不等同于机关里的公文实操,它有它特殊的评分规则。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找公务员考试领域的专业老师进行批改。虽然这种批改需要支付一些费用,但名师一点胜过庸师千言,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第四阶段 反复模拟,全力冲
在距离考试大约还有1个月的时候,复习工作就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能不能在考前再突破一下、提升一下,就看这个阶段了。插一句,事实反复证明,绝大多数考生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着手学习申论的,有些晚了。
【主要任务】
通过大量做题,来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区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还要通过大量做题,来强化自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争取做到人题一体,因为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张、压力很大,绝大多数考生都只能靠着自己的本能来做题,这就要求你在平时就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形成正确的做题习惯;最后,还要培养良好的考试状态,长期不做题,或做题题量不够,都会导致手生,上了考场看到材料和题目,会有一种强烈的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纠结,这种感觉相当不爽。
【学习途径】
如果要自学的话,就需要购买高质量的冲刺模拟试卷。需要说明的是,市面上的模拟试卷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
(1)主题,看看试卷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考试的要求或命题人的习惯,比如参加广东省考,热点主题最好就是广东省内的,这比较符合命题人的习惯。但如果你参加的是山东省考,热点主题就绝不能选山东省内的,因为山东省从来不考本省的热点。
(2)材料,看看材料的类型和组织方式是否符合考试的习惯。如果材料的逻辑非常清楚、要点非常清晰,这样的试卷难度很低,仿真度也很低,即使练习了,对你提高答题能力也什么帮助。
(3)题目,看看题型、题量是否符合考试要求。比如你要参加浙江省考,这些年除个别年份外,浙江申论大都是三道题目,在题型上以“概括题(第一题)+对策题或分析题或贯彻执行题(第二题)+综合写作(第三题)”。如果你要参加联考,那么模拟试卷最好能够全面涵盖五大题型。
(4)答案,尤其是作文,这个最好判断。过于高大上、过于空洞浮夸、过于死板套路,这样的试卷最好别买。做模拟试卷,和做真题一样,重点研究题干中的命题意图,不必介意答案和分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申论复习的道路上,也难免有崎岖坎坷。在初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申论面目可憎,让你云里雾里。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以后,你会发现申论并不神秘,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了,信心爆棚。绝大多数人也就止步于此了,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很厉害了,恭喜你,你的对手,他们自己杀死了自己。很快,你就发现自己遇到瓶颈了,无论怎么练,总好像没有提高。第二、三阶段就是专门突破瓶颈的,把重点和难点题型拿出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这两个阶段尤其痛苦,但从量变到质变,谁说不是充满着痛苦呢?
当你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磨炼,走上考场的时候,看看你身边的人吧!他们要么是裸考,要么蜻蜓点水地复习了一下,要么半途而废,他们见过的题目,还没有你练过的多,你还会再畏惧他们吗?
好了,读完这篇文章,快行动起来,开始踏上你征服申论的漫漫征途吧!

申论到底该怎么复习才最系统、最科学、最有效。当然,前提是你愿意花时间来复习申论,愿意下定决心和申论做朋友甚至做恋人。
第一阶段 洞察申论,打好基础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申论如同打仗,必须要充分地掌握敌情,研究敌人,才能因敌制胜。特别是申论这种考试形式,是绝大多数考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的,可以说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敌人,新敌人必然有新敌情。因而大家必须要清空自己,保持空杯心态,用谦虚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申论。
【主要任务】
本阶段要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体系,来认知和了解申论,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和驾驭申论打好基础。
所谓宏观,就是要全面了解申论的命题原理和评分标准,要了解命题人怎么选择主题,怎么组织材料,怎么命制题目,怎么实现“主题-材料-题目”三者的有机匹配;还要了解阅卷人评分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是什么,除了常见的卷面分以外,要点分、逻辑(结构)分,甚至语言措辞都会有分值,尤其要了解作文如何在立意、思路、内容、文字等四个方面进行评分。
所谓中观,就是要系统学习申论答题的基本原则。比如:“题干压倒一切”的原则,凡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统统以跑题论处,小题会丢掉要点分,而作文往往会直接评分10分以下(各地标准略有区别,但都会按照最差的试卷来赋分)。再比如:“材料为王”,给定资料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标准得分点和写作素材,要学会有效利用。凡此种种,都要掌握。
所谓微观,就是要深入领会申论符号题的具体方法。包括材料阅读方法和各题型解题方法。比如最根本的方法“三步快解法”,这是必须掌握的方法;再比如Q&A精准化写作方法,是百分之百纯粹的反套路,教你怎么把文章写到阅卷人的心里去。
【学习途径】自学
以教材为主,但市面上的教材良莠不齐,有很多教材打着“内部标准答案”的旗号,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忽悠考生,里面有不少答案都经不起推敲,甚至“范文”跑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推荐大家以《申论提分宝》作为唯一教材,一本足矣。最新的第6版《申论提分宝》为纸质版公益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申论的命题原理、评分标准、材料阅读方法、三步快解法及其在各个题型中的灵活应用、国考经典真题详细解析
第二阶段 五大题型,各个击破
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任务后,你已经建立起了对申论整体上的认知和了解,也明白申论答题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但理论和实践总是有差距的,从“我懂了”到“我会了”,且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就像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就可以更好地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不用我多教你了吧。
【主要任务】五大题型,专项练习,各个击破。
第一个题型,归纳概括,这既是申论必出题型,同时又是其它题型的基础,如同房子的地基,打不扎实的话,后面四个题型也就很难应对了。归纳概括题,重点是(1)如何抓取资料中的标准得分点,(2)如何对众多得分点进行合并同类项,(3)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如何调整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4)如何提炼总括句。很多考生都觉得归纳概括简单,实则不然,想拿高分也非常困难,建议多花点时间。
第二个题型,解决问题,这是难度相对比较低的一个题型。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要点都是在给定资料中,而且逻辑排列上也没有太高的要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参加浙江省公务员考试,我就要特别提醒:(1)解决问题是B类试卷的必出题型,(2)2014年命题人明确要求在对策题中,要侧重对对策的论述,把对策和分析结合在一起了,(3)所有对策均不在材料中,而在材料外。很重视对考生背景知识的考察。
第三个题型,综合分析,这是申论常见甚至几乎是必出题型,而且难度要明显比前两个题型高出不少。这几年综合分析以“谈对……的理解/看法”为主,虽然命题方式相对比较固定,但由于综合分析很看重考生对给定资料的理解、挖掘、推导、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特别是有些要点不在材料中,而是要通过对材料的整体分析来推导要点,因而难度很大,丢分现象也很严重。应重点训练。
第四个题型,贯彻执行,这是目前申论考试频率最高、变化最大、难度最高(仅次于作文)的超主流题型。历数这些年,贯彻执行的题型可谓是“琳琅满目”、创意无限,什么公开信、倡议书、整改通知、导游讲解稿、政务微博、编者按、战略规划报告、宣传栏、宣传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目录、情况通报、调查问卷、短评……,鬼知道下一次还会出什么妖蛾子。这是所有小题目中,丢分概率最大的一个题型,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
第五个题型,综合写作,必出题型。这几年综合写作明显的变化趋势:(1)命题越来越灵活,题干中越来越多地有一些强限制性的要求和词汇,考生如忽略则必死;(2)越来越重视政论文写作,传统的策论文考得越来越少(当然策论文还是要好好练,因为不能排除考策论文的可能性,还有,有的省考就喜欢考策论文);(3)越来越强调结合实际,有的时候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要写出真情实感。作文多为40分,有的省是50分,自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学习途径】
做真题!大量做真题!先重点做本省考试的真题,这样可以快速了解本省命题的一些特点。但只做本省的题目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跳出本省,用国考、联考以及其它省份的真题来进行大量训练,完全不必考虑命题风格的问题,因为申论答题方法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真题,都极具训练价值。
做真题,要杜绝两种不良习惯。
第一个恶习,就是盲信答案。这个我前面说过了,不管培训机构打着多大的旗号,都不可能拿到每一道题目的每一个官方评分标准,否则早就补国安局请去喝茶了,教材也早就被文化局查封了,怎么可能还在市面上公开销售?我也拿过不少评分标准,坦诚讲,95%以上的答案和我给的答案都高度一致,剩下5%的答案是存在争议的地方。这倒不是说我有多厉害,而是因为申论命题很客观,也很科学,只要你认真阅读题干和材料,基本上都能够找到。所以申论复习根本不需要拜大神,更别信培训机构装神弄鬼。凡经不起推敲的答案,都绝不是官方的标准答案。
第二个恶心,就是盲目评分。很多考生对分数的兴趣,远远大于做题本身。每做一道题目,都赶紧对着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有些互联网公司和培训机构,正是看中了考生的这个弱点,所以纷纷推出所谓“申论在线评分批改系统”,都号称自己的评分系统绝对可靠、权威,甚至号称可以精确预测成绩。但你发现,你做同一套试卷,在不同机构的批改系统里,得到的分数却相差很大。谁更权威?都不权威!其实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申论评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答案也有一定的弹性,如果用在线评分批改系统就能够完成阅卷工作,国家公务员局又何必大费周章地组织人工阅卷?
做题,重在“做”和“思”,而不是“答案”和“分数”。做题,是为了找规律、找方法,在练习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而思考,则是对经验教训的反思和总结,是对命题方式多样性的理解和分析。你要想做一套题就提升一下,就必须要抛弃对“答案”和“分数”的盲从盲信,老老实实回到“做题”和“思考”上来。
第三阶段 主攻写作,突破瓶颈
综合写作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从分值上还是从难度上,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如果说“得申论者得天下”,那么“得作文者才能得申论”。以小题目60分、作文40分为例,经过认真复习,小题目考到45分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作文能够考到25-30分,则总分可以保证在70-75分(不同考试的评分尺度不同,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下,国考等特殊情况不算)。在拿下小题目之后,就必须要主攻作文。
【主要任务】写作突破要紧紧围绕“立意”、“思路”、“素材”、“语言”四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立意训练。这几年,无论是国考还是联考,以及绝大多数地方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命题越来越灵活,在立意上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策论文以外,政论文逐渐成为立意的主流,而政论文的立意类型又非常繁多,有的是分析A与B的关系、有的是辩证分析某个问题或观点、有的是阐述对某个观点的理解、有的是判断对错、有的是分析利弊、有的是阐述本质、有的是立论、有的是驳论、有的是要谈心得体会、有的是要批判社会现象,凡此种种,你都必须要复习到位,才能有底气应对未知的考试。
第二,思路训练。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在讲解文章思路时,都存在严重的套路化现象,无论是早先流行的5段论还是这几年开始出现的所谓“起承转合”,都是僵化的、静止的写作结构,很难适应多变的文章考试要求。事实上,思路是服务于文章立意表达的,既然立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思路也必然不能千篇一律。我研究的Q&A写作法,就是要破除这种僵硬化的写作结构,提倡文章思路因题而变、灵活多样。这个方法,你必须要重点训练和掌握。
第三,素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精准的立意、再个性的思路,如果缺少了素材的支持,就变成了皮包骨头、毫无美感,空洞无物。大多数考生都很知道平时要积累素材,但出于人性懒惰的原因,极少有考生坚持去积累,结果到了考场上腹中无物、笔下无言,追悔莫及。积累素材,就是要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重要政策、文史哲知识、时评文章,凡此种种,只要和申论有关,都应该积累。在积累中,要多动笔多动脑,尤其是要多思考。在我研发和主讲的申论名师私塾班里,就专门为学员编印了《申论写作素材大全》,把这些有效的申论素材全部整合在一起,厚厚的一大本,学员只要把这本素材好好背一背,就可以有效解决素材积累薄弱的难题。
第四,语言优化。文字表达绝非一日之功,妄图通过背诵几篇范文就可以让文字表达能力有突飞猛进之进步,无异于痴人说梦。语言优化方面的训练,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练字,这个是表面功夫,只要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一定的改观;二是练习语法,绝大多数考生由于长期不动笔,也不看书,汉语语感很差,一动笔满篇尽是语法错误,让考官读起来非常不爽;三是增强美感,尤其是对一些名言警句、民间俗语、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否则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
【学习途径】
第一是要大量做题,强烈建议以真题为主要训练素材,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模拟试卷的作文命题都非常套路化,参考范文也很套路化,很严重误导你,用这样的试卷练习,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切记!
第二是要在做题过程中,反复研究题干中的特殊要求,以及这种要求对写作的影响,要学会通过题干,去反推命题意图和主要的评分标准。这样才容易把文章写进考官的心里去。
第三是要反复修改,这是最难的地方。一方面,“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看自己的文章,本来就很难看出缺点和毛病来;另一方面,修改文章是比写文章更难的一件事情,要求你的水平起码要比文章作者的水平高,这怎么可能?那就只好求助外力。有的考生会求助身边的师兄师姐,有的会求助学校里的老师,有的会求助在机关工作亲朋好友。我不是说这种求助毫无价值,但术业有专攻,申论写作是非常特殊的一种考试,它既不等同于大学里的作文比赛,也不等同于机关里的公文实操,它有它特殊的评分规则。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找公务员考试领域的专业老师进行批改。虽然这种批改需要支付一些费用,但名师一点胜过庸师千言,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第四阶段 反复模拟,全力冲
在距离考试大约还有1个月的时候,复习工作就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能不能在考前再突破一下、提升一下,就看这个阶段了。插一句,事实反复证明,绝大多数考生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着手学习申论的,有些晚了。
【主要任务】
通过大量做题,来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盲区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还要通过大量做题,来强化自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争取做到人题一体,因为在考场上,由于时间紧张、压力很大,绝大多数考生都只能靠着自己的本能来做题,这就要求你在平时就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形成正确的做题习惯;最后,还要培养良好的考试状态,长期不做题,或做题题量不够,都会导致手生,上了考场看到材料和题目,会有一种强烈的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纠结,这种感觉相当不爽。
【学习途径】
如果要自学的话,就需要购买高质量的冲刺模拟试卷。需要说明的是,市面上的模拟试卷质量参差不齐,大家在选购的时候,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
(1)主题,看看试卷主题的选择是否符合考试的要求或命题人的习惯,比如参加广东省考,热点主题最好就是广东省内的,这比较符合命题人的习惯。但如果你参加的是山东省考,热点主题就绝不能选山东省内的,因为山东省从来不考本省的热点。
(2)材料,看看材料的类型和组织方式是否符合考试的习惯。如果材料的逻辑非常清楚、要点非常清晰,这样的试卷难度很低,仿真度也很低,即使练习了,对你提高答题能力也什么帮助。
(3)题目,看看题型、题量是否符合考试要求。比如你要参加浙江省考,这些年除个别年份外,浙江申论大都是三道题目,在题型上以“概括题(第一题)+对策题或分析题或贯彻执行题(第二题)+综合写作(第三题)”。如果你要参加联考,那么模拟试卷最好能够全面涵盖五大题型。
(4)答案,尤其是作文,这个最好判断。过于高大上、过于空洞浮夸、过于死板套路,这样的试卷最好别买。做模拟试卷,和做真题一样,重点研究题干中的命题意图,不必介意答案和分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申论复习的道路上,也难免有崎岖坎坷。在初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申论面目可憎,让你云里雾里。完成第一阶段学习以后,你会发现申论并不神秘,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可以轻松应对了,信心爆棚。绝大多数人也就止步于此了,他们真的以为自己很厉害了,恭喜你,你的对手,他们自己杀死了自己。很快,你就发现自己遇到瓶颈了,无论怎么练,总好像没有提高。第二、三阶段就是专门突破瓶颈的,把重点和难点题型拿出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这两个阶段尤其痛苦,但从量变到质变,谁说不是充满着痛苦呢?
当你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磨炼,走上考场的时候,看看你身边的人吧!他们要么是裸考,要么蜻蜓点水地复习了一下,要么半途而废,他们见过的题目,还没有你练过的多,你还会再畏惧他们吗?
好了,读完这篇文章,快行动起来,开始踏上你征服申论的漫漫征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