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项目吧 关注:1,569,327贴子:16,851,923
  • 9回复贴,共1

餐饮服务中,至少要对顾客说5次谢谢,你做到了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少要对顾客表达5次感谢之意
笔者从对待客服务进行的各种调查中总结出,对每位顾客每次必须表达至少5次感谢之情,这样顾客才会觉得“这个服务员的礼貌用语确实做到位了”。或许有些读者朋友会抱有疑问:每接待一位顾客,能有用5次礼貌用语的机会吗?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行业或职业形态,一定存在使用5次礼貌用语的机会。
第一次是顾客进店时。当顾客推开店门,我们要以“欢迎光临”的问候迎接顾客。对顾客光临本店表示欢迎,是第一次的谢意表达。
第二次使用礼貌用语时,就是在把顾客领到餐桌的时候。我们要以“欢迎光临,您这边请”向顾客表示欢迎。此时顾客将接受服务员第二次表达感谢的问候。
第三次表达谢意是在顾客点菜的时候。顾客点过菜后,我们是不是说了“谢谢”二字?请注意,在这一场合是否向顾客表示感谢将产生巨大的差异。仔细观察各种餐厅的服务员会发现,不少服务员只会说一句“好的,知道了”。顾客点过菜后,我们一定要说一声“谢谢”。
第四次表达谢意是在结账的时候。在这一场合,大多数人都会向顾客表达谢意,但也有极个别的服务员只提到钱。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反复提到商品多少钱、收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在这一场合,最好能在顾客走到收款台前时道一声谢,结完帐后再表示一次感谢,这样做,效果才是最好的。
最后一次表达感谢,是在顾客走出店门时。很多餐厅认为,在顾客结完帐后,接待顾客的服务就算结束了。而实际上,当顾客走出店门时,还应该最后说一声“欢迎您下次再来”,以表示感谢。


1楼2016-04-05 09:53回复


    2楼2016-04-05 10:44
    回复
      谢谢


      白银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1,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5楼2016-04-06 11:31
      回复
        第二次使用礼貌用语时,就是在把顾客领到餐桌的时候。我们要以“欢迎光临,您这边请”向顾客表示欢迎。此时顾客将接受服务员第二次表达感谢的问候。


        8楼2016-04-10 08:41
        回复
          第三次表达谢意是在顾客点菜的时候。顾客点过菜后,我们是不是说了“谢谢”二字?请注意,在这一场合是否向顾客表示感谢将产生巨大的差异。仔细观察各种餐厅的服务员会发现,不少服务员只会说一句“好的,知道了”。顾客点过菜后,我们一定要说一声“谢谢”。


          9楼2016-04-11 09:07
          回复
            第四次表达谢意是在结账的时候。在这一场合,大多数人都会向顾客表达谢意,但也有极个别的服务员只提到钱。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反复提到商品多少钱、收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在这一场合,最好能在顾客走到收款台前时道一声谢,结完帐后再表示一次感谢,这样做,效果才是最好的。


            10楼2016-04-12 10:12
            回复
              通过第一次接触判断出顾客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的人性子急,有的人做事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来,还有的人性格暴躁爱发脾气,等等。然而,当我们站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立场上时,不管自己的性格是什么类型,都不应该把自己的行动节奏凌驾于顾客之上。
              比如,如果顾客是急性子,那么服务员慢吞吞地工作就会招致顾客的不满。或许我们以为不紧不慢是“细致周到”的表现,但顾客会觉得这是“怠慢”。相反,如果顾客想慢慢来,却看到服务员忙前跑后停不下来,一定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再换个角度说,同一位顾客,在心情烦躁时来店,和在心情愉悦时来店,眼睛看到的景象肯定也大不相同。
              虽然大家都是顾客,但每一位顾客的“情绪水平”却千差万别,如果全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肯定会让顾客产生不满。因此,我们必须首先了解顾客的情绪水平,然后再找出最好的服务方式。


              12楼2016-04-15 08:57
              回复
                那么,我们应该在什么时机掌握顾客的心理状态呢?
                答案是顾客刚进店时的第一次接触。我们应该在与顾客第一次接触时,就看准顾客的性格是什么类型、目前处于何种情绪水平。
                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什么难事。首先,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顾客分为“不紧不慢型”和“风风火火型”两大类。可以根据当时顾客的动作、表情大致判断出顾客是什么类型。
                比如在餐厅,如果顾客找座位的时候转来转去,或者左顾右盼地找服务员,那么就可以大体判断出他是“风风火火型”。
                而“不紧不慢型”的顾客,肯定不会四处走动,在餐饮店排队时也端坐在椅子上气定神闲,或跟一起来的同伴聊着天耐心等候。


                13楼2016-04-16 08:44
                回复
                  所以说,仅凭与顾客的第一次接触,就能大体判断出顾客的性格类型。一旦习惯了,甚至可以掌握顾客细致的情绪水平。比如,我们不但可以从顾客的穿衣打扮或手提行李上读取各种信息,顾客跟什么人结伴而来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另外,如果留心听顾客说的第一句话,还可以通过其说话方式或措辞了解顾客的心情。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想:“只有那种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老手,才能猜透顾客心里想些什么吧。”其实不然。一个人能不能读取顾客的情绪水平跟他工作经验的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取决于与顾客接触时有没有想了解顾客情绪的态度。刚开始工作的新手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了,人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由于自身心理状态还没有稳定下来,可能还顾不上考虑顾客的情绪,但等熟悉了工作流程,马上就能做到。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判断顾客的心情是件难事呢?这是因为不少人都认定“自己只能做到这些”,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原本其实可以做到的事情也变得做不到了。
                  比如那些只是老老实实地照着工作指示干活儿的人、别人教多少就做多少的人,会错过顾客留给我们的种种“蛛丝马迹”。他们在顾客推门进店时不会想到应该判断顾客情绪,认为自己说声“欢迎光临”就足够了。
                  当我们学会如何判断顾客的情绪水平后,接下来就应该配合顾客的情绪调整我们的服务方式。对于看起来心情愉悦的顾客,我们应该开朗热情地接待;对于看上去正在赶时间的顾客,我们则应该手脚麻利地接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自己处于顾客的心理状态时,希望服务员怎么接待我们,这样我们在接待顾客时就会更游刃有余。
                  极个别情况下,根据顾客的情绪水平提供相应的服务会招致与我们的预想相反的效果,但绝不能因此而畏惧。我们只有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才会有所进步。
                  如果能在提供服务时与顾客的心情同步,顾客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认为你是理解他的。这样一来,他自然会觉得“这家店让人觉得舒心”,而成为回头客。


                  14楼2016-04-18 10:26
                  回复


                    18楼2016-04-23 09: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