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75,562贴子:14,638,358
  • 4回复贴,共1

【其他话题】〖05.07〗转来的关于老山汉墓主人身份的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放新闻摘要:
据[url]http://人民日报[/url]报道,该汉墓的发掘,是在北京地区考古发掘史上继1956年昌平明十三陵[url]http://定陵[/url]和1974年[url]http://丰台区[/url][url]http://大葆台西汉墓[/url]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重大考古发掘工程,将对汉代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变迁以及汉代王陵制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目前,汉墓墓道的整个西壁完整地显现了出来,由此,墓穴的外形结构展露无疑。王武钰说,“五一”前,膏泥和木炭就可以清除完毕,墓室顶板以及内外回廊、“[url]http://黄肠题凑[/url]”等所有的木材就会全部露出。再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清除棺椁上及周围回廊的土,然后开棺了。各方专家已经作好迎接它们“重见天日”的准备。考古专家透露,这是一个西汉墓葬,而且,其周围地区极有可能存在一个墓葬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赵福生说,之所以作出这个判断,是基于两点依据。其一,有专家推测,这座墓的墓主可能是燕剌王刘旦,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刘旦夫人墓也应该在其左右。按汉代殡葬礼制,王侯夫人所葬之地,应该与其夫君墓葬为邻。换个角度考虑,即使这座墓是刘旦夫人之墓,则刘旦之墓也应该在其附近。因此,老山地下不应该只这一座汉墓。其二,据史料记载,刘旦死后建“戾陵”,下葬之地又称“[url]http://戾陵堰[/url]”,在[url]http://梁山[/url](今石景山)一带。古代“堰”通指水利设施。有专家考证,“戾陵堰”在[url]http://永定河[/url]附近,而老山显然距永定河故道稍远了些。这又说明,现在发掘的老山墓的墓主可能不是刘旦,而是另一位燕王墓。史料记载,西汉分封的燕王有8个,他们死后理应葬在自己的属地。如果此说成立,可以设想,老山周围地区还会有一个相当规模的西汉王侯墓葬群存在。


1楼2016-05-07 09:43回复
    表中的欧氏距离系数计算结果表明, 与老山汉墓女性墓主人颅骨形态特征最接近的是华北近
    代组, 其次是南京现代组和西安现代组, 而广西壮族现代组则与本文标本的形态距离较为疏远。
    下面再采用相同的方法在老山汉墓标本与相关的若干古代颅骨组之间进行比较。在古代对比
    组中我们选择了殷墟中小墓组、罗泊湾组、东大井组和城卜子组4 个女性颅骨组。
    殷墟中小墓组的人类学资料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中距王陵区较
    远的中、小型墓葬。该批墓葬被认为是当时商人中的平民墓葬。经研究, 由中小墓组所代表的殷
    代平民的体质与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类型比较接近。[ 5] (P50 -81)
    罗泊湾组人骨材料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遗址的一座西汉前期的大型土坑木椁墓
    中的殉葬木棺。据报告者意见, 该批人类学标本是研究秦汉之际岭南地区居民体质特征的重要资
    料。经研究, “罗泊湾西汉前期墓出土的殉葬人骨, 无论从形态观察和测量对比, 其体质特征与
    华南人类型最相近, 应属华南人类型, 而且很可能是长期生活在当地的土著民族” 。[ 6] (P121)
    东大井组的古人骨资料收集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的商都县东大井墓地。据发掘者的意
    见, 该墓地的族属为东汉时期的拓跋鲜卑。研究者认为, 东汉时期东大井组鲜卑族居民在人种成
    分上与现代北亚蒙古人种的关系比较密切。此外, 它与东亚人种在个别体质特征上或许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联系, 与南亚人种和东北亚人种的关系较为疏远。[ 7]
    城卜子组的人类学材料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 公里、吉
    生太乡南约5 公里的城卜子古城附近的金元时期墓葬。据发掘者的意见, 其族属应为汪古部当中
    的马氏汪古。经研究, 城卜子金元时期汪古部居民在人种属性上基本都属于蒙古大人种范畴, 其
    主要颅面部形态上与东亚人种和北亚人种有着更多的接近关系。但也不排除在某些因素上可能受
    到了来自其他人种例如欧洲人种因素的影响。[ 8]
    在我们所选择的12 个比较项目中, 老山汉墓颅骨在颅宽、颅高、颧宽、颅宽高指数、垂直
    颅面指数和上面指数6 项特征上与殷墟中小墓组均最为接近;在颅指数、颅长高指数和鼻颧角3
    项上与罗泊湾组最为接近;在颅长、上面高和鼻指数3 个项目方面与东大井组最为接近;而与城
    卜子组仅在颧宽1 项上相对较为接近, 但就接近程度而言还不及殷墟中小墓组。
    采用在老山汉墓标本和其他古代对比组之间计算欧氏距离系数(Dij 值)的方法进行比较的
    结果, 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论的可靠性。其计算结果如下:


    4楼2016-05-07 09:50
    回复
      上述欧氏距离系数计算结果表明, 与老山汉墓女性墓主人种系性状最为接近的是殷墟中小墓
      组所代表的中原地区先秦时期土著居民, 而本文标本与广西罗泊湾组所代表的西汉时期岭南土
      著、东大井组所代表的东汉时期鲜卑人以及城卜子组所代表的金元时期的汪古部居民之间, 均存
      在着相对较大的种族遗传学距离。


      5楼2016-05-07 09:51
      回复
        参考文献:
        [ 1 ] 王 鑫, 程 利.石景山区老山汉墓[ A] .中国考古学年鉴(2001)[ C] .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
        [ 2 ] 朱芳武, 卢为善, 雷一鸣.广西壮族颅骨的测量与分析[ J] .人类学学报, 1989, (2).
        [ 3 ] 孙尚辉, 欧永章.南京现代人颅骨的测量[ J] .人类学学报, 1988 , (3).
        [ 4 ] 杨玉田, 郑靖中, 党汝霖, 等.西安现代人面颅[ J] .人类学学报, 1987 , (3).
        [ 5 ] 韩康信, 潘其风.安阳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研究[ A] .安阳殷墟头骨研究[ C]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5 .
        [ 6 ] 彭书琳, 张文光, 魏博源.贵县罗泊湾西汉墓殉葬人骨[ A] .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 C] .北京:文物出版
        社, 1988 .
        [ 7 ] 陈 靓, 朱 泓, 郑丽慧.内蒙古东大井东汉时期鲜卑墓葬人骨研究[ J]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3, (1).
        [ 8 ] 郑丽慧.内蒙古四子王旗城卜子元代墓葬出土人骨的人种学研究[ D] .长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
        心, 2003 .
        [ 9 ] Yong-Gang Yao , Qing-Peng Kong , Hans-Jurgen Bandeltetal .Phy loge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an Chinese [ J 〗.Am .J .Hum .Genet ., 2002 , (4).
        [ 10] Thangaraj, K ., Ramana , G .V .and Singh , L.Y-chromosome and mito chondrial DNA polymo rphisms in Indian
        populations [ J] .Electro pho resis, 1999 , (8).
        [ 11] Shields, G.F., Schmiechen, A.M., Frazier , B.L.et al.mtDNA sequences sug gest a recent evo lutionary divergence
        for Beringian and no rthern No 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 J] .Am.J.Hum.Genet., 1993, (3).
        [ 12] 姚永刚, 张亚平.线粒体DNA 和人类进化[ J] .动物学研究, 2000 , (5).
        [ 13] M .M .格拉西莫夫.从头骨复原面貌的原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8 .


        8楼2016-05-07 09:55
        回复
          我在小学时经常和同学一起在晚上去那附近玩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5-07 2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