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喜欢用突然跳出一张大脸的效果营造恐怖、也很少用大量断肢和血液、仅仅依靠故事配合一些人的本能(密集恐惧,幽闭恐惧之类)、以及人们平时的臆想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他的漫画往往都蕴含一个道理、让人忍不住再去看一遍。脑洞大开、却又不让人觉得脱离日常。看似荒诞、但却是对人性最深刻的思考。一个三观健全的人、能够看到人性内在与外在之美的人充满诚意地给你讲恐怖故事。答案很简单、思维比他牛的驾笼真太郎明显是个三观不健全的死变态、思维没他牛的更是完全不必谈了。毕竟除了思维、还有画功摆在那里、拿什么拼?就算是谈资论辈、他也算是大物了、仅此而已。在22漫画中、很少有靠恐怖的画面来营造气氛的。其作品中的恐怖点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每个人的生活、他将人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物(蜗牛、鱼、霉菌、冰激凌、洋娃娃、稻草人、沙发等)赋予一个润二式不可思议的想象、便成为了一篇细思恐极的漫画。让读者在见到这些事物时、不由自主的联想起他构思的恐怖画面。抑或是将心理学中的一些心理疾病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密闭恐惧症《阿弥壳断层之怪》、密集恐惧症《寒气》和《三酸甘油酯》、深海恐惧症《漂到岸上的怪物》、目光恐惧症《无尽的迷路》等。他的作品几乎都有足够的铺垫。人设的介绍、背景的交代。30页的漫画,从第17、8页的时候才开始恐怖起来、而结尾要么是给读者遐想的开放式(比如地狱星)要么是与开头呼应让人恍然大悟(比如白砂村血潭)除了剧情的跌宕起伏、还有对人性的挖掘、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分镜什么的可能我真的不懂、伊藤往往在结尾处理方面将故事的恐怖推到最高境界。如逃兵之家那个幽灵最后转角露出的躯体、鬼巷中最后在太阳渐渐下山墙上浮现出的黑色影子、窃面贼中最后混合面却一边叫喊着镜子。伊藤在最后的结尾、不会以恶心或吓人一跳的镜头去取胜、而是用交待结尾的形式让读者去思考、想象。如剧本式恋情中那逃避现实而陷入扭曲的爱恋、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举起酒瓶的镜头、却将我们的常理给粉碎。伊藤故事的构思是十分精妙、即使是离奇的故事、也能以人心来取胜。如果想感受伊藤的魅力、从短篇入手。长篇推荐押切怪谈和双一、富江只能算入门作、精华都在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