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禹山河图与云居寺的机缘巧合
王红旗(创建重构智库、生命智力学、人造地形气候学,策划山海经文化产业)
1999年9月9日9时许,复原再现公元前2200年前华夏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历经多年构思创作过程,终于落下最后一笔宣告问世。
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云居寺在石经出土原址举行了石经回藏仪式,10082块辽金石经按出土时的顺序摆放,分为六层二十一列,采取恒温、恒湿方式永久保存在新建地宫内。
看起来似乎并无关系的《帝禹山河图》问世与云居寺石经回藏两件事,居然发生在1999年9月9日9时的同一时刻,这不能不说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缘巧合。
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伟大的地理考察活动,发生在公元前2200年前的中国。《山海经》、《尚书》、《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等古代典籍记载,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服洪水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华夏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将帝国统辖地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虽然古老的山海经图久已失传,所幸当年的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中,并流传至今。《帝禹山河图》(画高5·4米、宽7·8米)把《五藏山经》记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等等内容全部绘出,其科学与文化艺术价值堪称千古一图。王红旗作诗赞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
《帝禹山河图》的创作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5年,画家孙晓琴女士创作绘制出山海经神异造型图350幅,作家王红旗先生配写文字说明,并撰写《山海经点注》,上述内容合辑成《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昆仑出版社)。1997年,王红旗在研读《山海经》二十余年后,撰写出《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一书,首次指出《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同时指出《五藏山经》具有实测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并符合4200年前我国的自然地理地貌景观(例如当时山东半岛尚被海水分隔),表明中国远古同样存在着令人神往的失落的文明,《山海经》堪称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第一历史宝典,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孙晓琴据此绘制出大幅彩色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数十幅(包括远古部落文明景观图、天文景观图等),以及国画、水彩画山海经神异图700余幅。
在完成上述基础准备工作之后,王红旗与孙晓琴于1998年12月6日开始正式绘制《帝禹山河图:公元前2200年的中国全景图》。为了忠实、全面、艺术地再现《五藏山经》承载的远古文明信息,创作者采取了多种视角变换和多种比例关系的艺术表现技法,并选用鲜艳的丙烯颜料,同时融合国画和油画技巧,精心安排画面内容,使其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广阔的视域,又有深邃的思域,以充分展现伟大的中华文明。这项数千年来首次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至1999年9月9日绘制完成于北京莲花池;并于1999年9月26日在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大殿第一次展示,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指出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国宝。《帝禹山河图》以及其它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问世之后,我国神话学泰斗袁珂先生题词祝贺,并指出:“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也欣然题词:“深研山海经,精绘山河图”。王红旗在《山海经》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孙晓琴创作的近千幅山海经艺术绘画作品,已被收入16开精装本彩绘大画册《经典图读山海经》《山海经鉴赏辞典》《山海经十日谈》(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专著中。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是我国佛教文化独具特色的一大宝库。1942年云居寺被侵华日军炮火夷为废墟,1985年云居寺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又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初步恢复了昔日的庄严。尽管如此,云居寺仍然应该并有权向日本提出战争损害赔偿。
云居寺内现存唐塔七座、辽塔五座,唐塔的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唐景云二年塔是北京市最古老的佛塔。云居寺也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而著称于世。2016年是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也是雷音洞佛舍利出土35周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笔者与几名外地同学从位于玉泉路的中国科技大学出发,徒步经门头沟煤矿(曾主动下数百米矿井采煤数日)、斋堂、上方山、云居寺,然后返回学校。当时云居寺的建筑不多,庙内散堆着经书,寺庙前的溪水清澈潺潺,一名僧人在水边洗百衲衣,我们与他聊了起来,一是问百衲衣的缘由,二是问如何参禅,以及参禅究竟能够得到什么?
2012年与夫人游云居寺,此时北塔已于1989年修复,回来写了《保持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高压态势:北京法院应受理云居寺向日索赔案》一文。2016年5月25日再一次游云居寺,此时南塔已于2014年修复,可惜寺前的潺潺溪水已不复存在。为了留下一份纪念,我们请了一幅木版朱砂拓印的众佛聚会听经图。
或许是50年前与云居寺僧人关于“参禅”的对话,对笔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后笔者逐渐认识到参禅的本质是通过思维修达成身心的新层次新境界,并于2014年正式创建生物智力进化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专著有:1、《智因进化论:揭开生命的最高秘密》电子版书稿(即将出版),收入2004年-2007年有关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文和文章。2、《生命智力学:打开生命迷宫的最后一道门》电子书(2012年),收入2008年-2010年有关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文和文章。3、《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与智因进化论》(A BRIEF HISTORY OF LIFEINTELLIGENCE)。美国学术出版公司(AcademicPress Corporation)2012年6月在北美地区出版发行中文版。4、《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繁体字版。香港:光道新世界国际出版社2012年10月。5、《生物智能简史:从达尔文进化论到生物智力进化论》(即将出版)。6、《生命智力医学初论》(即将出版)。
正如笔者2011年在《用生命智力学透视佛教释迦牟尼现象》一文中所说的:对于人能够通过思维修达成人体、人性、人智升华的现象(或追求),从生命智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生命智力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也就是说生命智力特别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具有无限性;而这种无限性,不仅可以解释释迦牟尼成佛现象,也可以解释道教的成仙之路和西方宗教的上帝万能现象。
WH64-160528帝禹山河图与云居寺的机缘巧合3200
本文收入《重构(王红旗)文集》之《文化2016进展》。
重构智库电话010-51843850信箱jdtdshj@163.com
王红旗(创建重构智库、生命智力学、人造地形气候学,策划山海经文化产业)
1999年9月9日9时许,复原再现公元前2200年前华夏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历经多年构思创作过程,终于落下最后一笔宣告问世。
1999年9月9日9时9分9秒,云居寺在石经出土原址举行了石经回藏仪式,10082块辽金石经按出土时的顺序摆放,分为六层二十一列,采取恒温、恒湿方式永久保存在新建地宫内。
看起来似乎并无关系的《帝禹山河图》问世与云居寺石经回藏两件事,居然发生在1999年9月9日9时的同一时刻,这不能不说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机缘巧合。
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伟大的地理考察活动,发生在公元前2200年前的中国。《山海经》、《尚书》、《吕氏春秋》、《史记》、《淮南子》等古代典籍记载,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服洪水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华夏山川大地,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图;并在此基础上将帝国统辖地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虽然古老的山海经图久已失传,所幸当年的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文字中,并流传至今。《帝禹山河图》(画高5·4米、宽7·8米)把《五藏山经》记述的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等等内容全部绘出,其科学与文化艺术价值堪称千古一图。王红旗作诗赞曰: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内外,千古一图收。
《帝禹山河图》的创作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5年,画家孙晓琴女士创作绘制出山海经神异造型图350幅,作家王红旗先生配写文字说明,并撰写《山海经点注》,上述内容合辑成《新绘神异全图山海经》一书(昆仑出版社)。1997年,王红旗在研读《山海经》二十余年后,撰写出《山海经地理复原图注》一书,首次指出《山海经》一书系由帝禹时代《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五经》合辑而成,时在春秋末年,编辑改写者为公元前516年追随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图书档案馆的学者或其后裔。同时指出《五藏山经》具有实测基础,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寻,并符合4200年前我国的自然地理地貌景观(例如当时山东半岛尚被海水分隔),表明中国远古同样存在着令人神往的失落的文明,《山海经》堪称中华文明与文化的第一历史宝典,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孙晓琴据此绘制出大幅彩色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数十幅(包括远古部落文明景观图、天文景观图等),以及国画、水彩画山海经神异图700余幅。
在完成上述基础准备工作之后,王红旗与孙晓琴于1998年12月6日开始正式绘制《帝禹山河图:公元前2200年的中国全景图》。为了忠实、全面、艺术地再现《五藏山经》承载的远古文明信息,创作者采取了多种视角变换和多种比例关系的艺术表现技法,并选用鲜艳的丙烯颜料,同时融合国画和油画技巧,精心安排画面内容,使其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有广阔的视域,又有深邃的思域,以充分展现伟大的中华文明。这项数千年来首次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至1999年9月9日绘制完成于北京莲花池;并于1999年9月26日在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南大殿第一次展示,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评价,指出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国宝。《帝禹山河图》以及其它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问世之后,我国神话学泰斗袁珂先生题词祝贺,并指出:“红旗同志与晓琴女士共同制作的《帝禹山河图》,则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辉煌成就。”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也欣然题词:“深研山海经,精绘山河图”。王红旗在《山海经》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孙晓琴创作的近千幅山海经艺术绘画作品,已被收入16开精装本彩绘大画册《经典图读山海经》《山海经鉴赏辞典》《山海经十日谈》(上海辞书出版社)等专著中。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是我国佛教文化独具特色的一大宝库。1942年云居寺被侵华日军炮火夷为废墟,1985年云居寺进行了一期修复工程和周边绿化,1998年后又进行了石经回藏及二期修复工程,目前云居寺已初步恢复了昔日的庄严。尽管如此,云居寺仍然应该并有权向日本提出战争损害赔偿。
云居寺内现存唐塔七座、辽塔五座,唐塔的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唐景云二年塔是北京市最古老的佛塔。云居寺也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尤以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而著称于世。2016年是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同时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也是雷音洞佛舍利出土35周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笔者与几名外地同学从位于玉泉路的中国科技大学出发,徒步经门头沟煤矿(曾主动下数百米矿井采煤数日)、斋堂、上方山、云居寺,然后返回学校。当时云居寺的建筑不多,庙内散堆着经书,寺庙前的溪水清澈潺潺,一名僧人在水边洗百衲衣,我们与他聊了起来,一是问百衲衣的缘由,二是问如何参禅,以及参禅究竟能够得到什么?
2012年与夫人游云居寺,此时北塔已于1989年修复,回来写了《保持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高压态势:北京法院应受理云居寺向日索赔案》一文。2016年5月25日再一次游云居寺,此时南塔已于2014年修复,可惜寺前的潺潺溪水已不复存在。为了留下一份纪念,我们请了一幅木版朱砂拓印的众佛聚会听经图。
或许是50年前与云居寺僧人关于“参禅”的对话,对笔者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后笔者逐渐认识到参禅的本质是通过思维修达成身心的新层次新境界,并于2014年正式创建生物智力进化论(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专著有:1、《智因进化论:揭开生命的最高秘密》电子版书稿(即将出版),收入2004年-2007年有关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文和文章。2、《生命智力学:打开生命迷宫的最后一道门》电子书(2012年),收入2008年-2010年有关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的论文和文章。3、《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与智因进化论》(A BRIEF HISTORY OF LIFEINTELLIGENCE)。美国学术出版公司(AcademicPress Corporation)2012年6月在北美地区出版发行中文版。4、《生命智力简史:生命智力学暨智因进化论》繁体字版。香港:光道新世界国际出版社2012年10月。5、《生物智能简史:从达尔文进化论到生物智力进化论》(即将出版)。6、《生命智力医学初论》(即将出版)。
正如笔者2011年在《用生命智力学透视佛教释迦牟尼现象》一文中所说的:对于人能够通过思维修达成人体、人性、人智升华的现象(或追求),从生命智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生命智力具有不断发展的性质,也就是说生命智力特别是人类大脑思维生命智力系统具有无限性;而这种无限性,不仅可以解释释迦牟尼成佛现象,也可以解释道教的成仙之路和西方宗教的上帝万能现象。
WH64-160528帝禹山河图与云居寺的机缘巧合3200
本文收入《重构(王红旗)文集》之《文化2016进展》。
重构智库电话010-51843850信箱jdtdsh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