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觉得数学很有趣之后你才会主动去接触它,而非被动接受,我觉得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但同样适合其它学科。这让我想到了一句域外箴言 “如果你一心要做成某件事,你总会找到办法。如果你非常不愿做某事,你总会找到借口 ”!所以不要为逃避数学找理由,因为这一切都不是理由。这时有人很自然的问到怎样才能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觉得答案有三:第一,多做适合自己能力的练习题,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这说明已经成功了一半了。第二,多和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这是一个把自己的观点传播给别人和吸收观点的好方法,你会发现这样你回学到很多新知识。把它装到自己脑里,即丰富了自己又增强了和同学的交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第三,多和老师老师交流,老师的经验一般情况下都比学生丰富,他可以给我们指导方法和纠正错误。如果你对某些问题有自己的观点不妨给老师交流,如果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道理就会即增强了自信心又提高了兴趣,也达到了和老师交流的目的。 其次要把书吃透,书本知识都没弄懂就算你做再多的题也没用,这是我的个人看法。我们必须知道每一个数学公式是怎样来的,拿来有什么用,怎样用等。只有把一个公式的精髓懂了才能真正懂怎样用,再次就是练题。数学只看书不练题是也是不行的,否则考试你遇到的都是一些陌生题,感觉很简单,但是就是不会做,练题好处有三:第一是可以加快做题速度。当你练题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做题速度回明显加快,一看到问题你脑子里就会迅速闪出怎样做又快又准。第二可以更加具体的认识书本知识。书上的概念都是抽象的,只有通过练题才能深化对书本的认识。第三可以加深对数学的兴趣。当你完成了一道你自认为比较难的题后,你的数学荣誉就会迅速提高,然后你就会加入新的挑战中,兴趣和进步就会悄然溜进你的数学生活。 最后就是数学思维,这是和数学兴趣同等重要的东西。不过要我具体定义什么叫数学思维,我也说不大上,感觉就是拿到一道题你就知道大概该怎样做就形成数学思维了,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看书,总结后慢慢积累起来的。现在我主要想说说数学思考,如果只知道成天蒙着头练题而不去思考总结,即使你练再多也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思考,每时每刻都贯穿到数学生活中,每做一道题,你都要花少量时间迅速思考一下这道题究竟要考我什么,这里面用到了哪些知识?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等,这样你才能迅速提升自己,把握出题者的思维。考试时才能找到最简便的方法,节约时间。平时要多总结方法,特别是一些常规题型。刚开始总结时,你最好将一些你认为好的方法,好的题型写在笔记本上,抽时间拿出来看看(最好是考试前)。 至于错题,个人认为整理错题本不如好题本。以上就是我学数学的感受,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