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一种产自东亚洲的中国、韩国及日本的橡木,现时在北美洲亦布种植。它们是土耳其栎的近亲,同被编入麻栎类中。麻栎是中型的橡木,可以生长达25-30米高,树干直径达1.5米。树皮呈深灰色及有深的皱纹。叶子长8-20厘米,每边有14-20个细小三角形的锯齿。花朵是以风力传播花粉的柔荑花。果实是坚果,约于授粉后18个月成熟,长2-3厘米及阔2厘米,底部呈橙色,顶部渐变为绿褐色。外壳深1.5-2厘米,表面有长4-8毫米的软毛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麻栎
英文名:学名:Quercus acutissim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目:壳斗目(Fagales)
科:壳斗科(Fagaceae)
属:栎属(Quercus)
种:麻栎
分布:麻栎喜欢在光线充足,土壤深厚的山坡地上生长,形成麻栎树林或与松树组成混合树林。它分布于我国北起辽宁南到云南,西到西藏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形状特征
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老时灰黄色,具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幼时被柔毛,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侧脉每边13-18条;叶柄长1-3 (-5) 厘米,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
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1-3朵,花柱30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连小苞片直径2-4厘米,高约1.5厘米;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
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顶端圆形,果脐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60-2 200米的山地阳坡,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阳性喜光,喜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不耐盐碱,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排水不良或积水地不宜种植。
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强,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尘土、抗风能力都较强。寿命长,可达500~600年。
地理分布
产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在辽宁生于土层肥厚的低山缓坡,在河北、山东常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阳坡,在西南地区分布至海拔2 200米。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种子含淀粉和脂肪油,可酿酒和作饲料,油制肥皂;壳斗、树皮含鞣质,可提取栲胶;木材坚硬、耐磨,供机械用材;果入药,涩肠止泻,能消乳肿;树皮、叶煎汁治疗急性细菌性痢;叶含蛋白质13.58%,油脂31.32%;种子含淀粉56.4%,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壳斗、树皮可提取栲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