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ichiyukimura吧 关注:137贴子:16,146
  • 21回复贴,共1

【文评集·老旧】君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打开灵魂之窗请君看,是红还是黑,请君自公断。——《武士道》剖腹相关……


IP属地:浙江1楼2016-06-06 19:18回复
    新开文评帖,希望新的旅途有别样的风景。


    IP属地:浙江2楼2016-06-06 19:18
    收起回复
      2025-08-05 00:2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格式:
      Date:
      文章:
      作者:
      评论员:
      链接:
      评论:


      IP属地:浙江3楼2016-06-06 19:20
      回复
        Date:2016.9.15
        文章:余温
        作者:@夏与猫少年说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4722340784
        评论:
        暑假的时候看《余温》不是很懂,过了一个月再看,情节差不多理清了,但其中的意象和主题还是很模糊。
        文章是架空背景,因为这方面的接触不是很多,所以粗略看来感觉有点偏西幻,像是《六花的勇者》那种氛围。01一如既往地用简单句子概括中心和内容,这篇中起到了挺好的作用。02先从十四夜开始描写,将猎人、宝剑、向日葵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和伏笔埋下,之后她离开森林来到国度遇见迹部展开故事主要情节。从文章的情节筛选和镜头转换来看并不太大漏洞,但连起来看就有莫名不和谐感。头重脚轻根底浅的问题在到结尾的时候暴露很是彻底,此前那些看起来很不得了的密谋显然无法用一两句话把这种宏大背景下的人物关系清楚展现。就像你在最后提到的“那把剑的由来,十四夜的身份,还有迹部家族与昏君的关系”,不知是因为稿子丢失的缘故还是限于篇幅等原因没有说明,但事实就是缺失这部分的内容导致文章就像三无劣质产品。
        此外不明所以的话还有不少——「忍足,你在看什么?」「看什么,看你啊。」,按套路接下来该发生些其他事了;成为王的人,应该是你啊、因为我在这里等你的出现、我知道、所以莎草本的内容断在了十四夜刺杀未遂那里……这些单独成段句子一般是为起到暂缓停顿或侧重强调的作用而存在,但可惜零落的剧情再加上这些句子只有营造一种言过其实的观感;再如开头描写的一些场景实则可以精简,对故事本身更加用心刻画。
        刻薄地讲这篇就是披着同人皮的原创,甚至连单子里的那年夏天都没怎么用到,但既然你说明了最好把《余温》当成原创来看,这里我就不再细究人物形象。
        综上所述,《余温》虽有诸多瑕疵,但整体来说还是过关的。


        IP属地:浙江5楼2016-09-15 12:58
        收起回复
          Date:2016.9.15
          文章:手捧纸鹤
          作者:@白夜致爱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4691124808
          评论:
          因为文章写得太好收到返单后一直没有动过写评的念头,之前还在群里说这可能是“有生之年”的评,前几天考虑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时间,所以临时起意想把这篇的文评赶紧写出来。
          隔了一个半月再看《手捧纸鹤》还是有当初那种惊艳的感觉,阿岁擅长的和风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论是排练戏剧还是一起吃关东煮,婚后日常还是与荻子的对话,这些很是平凡普通的情节都通过作者细致的刻画,被赋予了生活与戏剧的色彩。
          全文不过三千五百个字,但讲述了从学生时代到彼此相伴这样跨度十分之大的故事。清楚明白的时间线固然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但能将这么多年内的事情侧重分明地叙述出来,还能让读者感觉“这个故事就是应该这样进行”,这样的流畅感实属不易。
          另外诸多优秀之处我不再单独拿出来列举,我也如大多数看过这篇文的人一样认为这个故事的存在即是合理(稍微解释一下,不少同人只能当做同人来看,喜欢看原创文的人无法欣赏。而有一类同人作品则能做到让圈内人赞叹,也能让圈外人看了觉得毫不突兀。《手捧纸鹤》是少数的这类作品,所以说“存在即是合理”。)但实话讲这篇文章并未达到我的预期值,或者说美虽美矣,犹有不足。
          在极短的篇幅内描写这么多的情节,一方面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刻画并说明情感过渡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让人摸不着头脑。许多展开来可以起到更好效果的情节在几句或者几段的描写后被一个时间状语的出现无情地抛却脑后,一次两次倒也罢了,但反复出现那么多次,看过之后脑海唯一留下的也就只有开头那排练戏剧的一幕,甚至纸鹤这一意象也未曾留下太多痕迹。
          两位主角的形象刻画与情感升温在和风极重的氛围下容易模糊。柳的性格在前文表现得很好,后期逐渐平凡化,这点也并无不可,毕竟随时间变化什么都可能发生。东枝是普通少女心性,但后期也有点理想化了。至于情感这部分,就算以两个性格都比较寡淡来解释都有些牵强。缺乏情感爆发点这个暂且不提,只希望往后文中在对情感进行描写时稍微加点起伏,否则就算前期烘托得再好,凉白开还是不如糖白开好喝。
          文章与单子要求的“人不可能什么都都到”的联系当初讨论过,虽然和我最初设想不太一样,但这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理解。
          最后我再啰嗦几句,从《时代》到《merry》再到《手捧纸鹤》,你走的都是一个风格。写这篇文评的时候我在后悔当初是不是不该给你下这个单子,有稳定的风格固然是好,但这一类型似乎不是那么容易转型。你在气氛烘托上已经算是一把好手,但撇去这个不谈,在情节的选取和刻画对比其他以叙述见长的作者还是处于弱势。往后若有机会希望看到你不同风格的作者,当然不强求,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IP属地:浙江6楼2016-09-15 19:28
          回复
            Date:2017.1.26
            文章:苦恋
            作者:@毛线团论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4823692509
            评论:
            提前说声新年好。
            从初看这篇文章到真正落笔写文评已然过了小半年,这段期间里我一直躲避着文评这件事,一方面笔力下降看文的眼光也可能与当初不一样了,另一方面《苦恋》不同于其他可以简单评价的同人文。尤为地难办,所以一拖再拖。
            文章的细节奶X已经说得很明白,我也找不出其他的点补充说明。时间还很多,这里就抛开束缚谈谈其他。
            我第一遍看《苦恋》的时候,觉得这是一颗卖相很好入口也很好但是咬下去会涩到骨子里的果子,或者入口很涩但是回味甘甜的青橄榄,到底是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就是读者偏好的问题。而初尝这新鲜的果实,容易让人尝到一种童话的滋味,对多数人来说结局不算完满的童话,可也是非现实主义的产物。同人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脱离现实通过既定的人物角色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法,所以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同样也适用于同人。文章注重“物象”,由“物象”思及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东西。此前也曾争论过同人文是否需要内涵,结论自然是要看个人,所以这也是我会对《苦恋》这篇文如此纠结的一个原因。从传统同人文角度评价这篇文,我可以打一个非常低的分数,更何况这和我给出的关键句没半毛钱关系。奶X所说的“美”,是美在文字,美在大环境的刻画,而人物和文章却是割裂的。我始终认为,文章真正直击灵魂的美只有两种,一是将人物崩坏降到最低使文章呈现出非同一般的完整和充实,一是用或简单或精妙的手法展现一个主题。站在个人角度我觉得每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主旨,谈恋爱就请说明你的恋爱观或是追求的方式,讲亲情友情就该表现生活的态度,有些时候即使作者极力说明自己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文字还是会自然所展现出作者的心理活动。而一个作品的深度是由穿透作者内心的深度决定的,所以才会有不同层次文章。实则我很开心看到现阶段的《苦恋》,没有变成黑身残当然值得庆幸,不过更主要的是能够从文章窥见作者的心境,也能找寻到丝丝缕缕的有关爱的深层思考。但可能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文章在一个看似合理但仍稍显不足的地方戛然而止,尽管整体完整了,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问题还是存在。
            还是来说说文章好了。忍岳线我在第一遍看时就发现了,和奶X观点不同,我倒觉得埋得恰到好处,在推动剧情的同时还能使忍足这个原本薄得跟纸片人一样的角色丰满一下。从北条的视角所见到的忍足实在是个薄情到无以复加的人,也唯有在触碰到与岳人有关的事物时才能感受到他还稍有点温度。
            我似乎很久没有看你的文章了(或者说很久没有看网同了),不论以上评论把《苦恋》贬到何种程度,我都不得承认这是你抑郁风格里的集大成之作。只不过以后要是想再写这种类型的文章,我建议你稍微考虑一下主题的问题,否则再多文笔惊为天人的作品写出来也只是无意义的空谈。玩梗的文章可以写,反正写作本就是一种娱乐,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已经不是纠结辞藻的时候了,更多还是想想同人之于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IP属地:浙江7楼2017-01-26 18:14
            收起回复
              Date:2017.1.27
              文章:温存
              作者:@以北林景初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tieba.baidu.com/p/4706488945?see_lz=1
              评论:
              《温存》是我为数不多的淡圈后所看的同人文之一,有小惊喜也有小遗憾。作者似乎习惯通过第一人称来展现整个故事的前后发展,这种写法使视角只停留在一个人身上。很强的代入感且易于回忆杀的插入是第一人称的优势,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弱化对大环境的描写和其他人物角色的刻画过于单一。作者虽然意识到这点,极力将这些问题压到最低,但在同人文最关键的角色刻画上仍稍显不足。文章通过动作描写和穿插的回忆,将迹部刻画成一个痴情种,他的骄傲之气在行文中有所体现,可显得十分稚嫩。包括慈郎,文章既然把人物设定为二十多岁,就不该保持着十四五岁时的性格脾气。此外,女主于17岁发生车祸去世,七八年的游荡总应让那天真单纯的灵魂成熟起来,就算是藏拙也不至于仍如当初那般简单。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已经过了拍偶像剧的年纪,是该考虑一下柴米油盐了。这里倒没有否定文章立意的意思,同人文的初心本就是童话,可也容易被童话限定。优秀的童话应让人物融入大环境中,让读者感到即使是童话我也甘愿沉迷其中,而非一读便知这是理想化。
              原创人物在同人中到底该用多少笔墨去描写,这也是本文令我疑惑的一个问题。上面提到的迹部这个角色过于单薄,一方面确实是与实际年龄不符合的行为所造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原创人物喧宾夺主。我个人观感,比起女主与迹部之间的爱情物语,女主和小百合的友情更加抢眼。同人作品中,原著角色始是文章的绝对主角,原创人物的设定是为推动剧情而存在。合理地刻画原创人物能够起到加分的效果,过度则反成累赘。尤其是在短篇中,篇幅与字数本就受到限制,再加上描写小百合的笔墨可达一章之多,主角形象弱化也就不难解释了。另外一说,小百合的形象确实是本文出场角色中最为丰满的。
              有关网络用语,即使我们都清楚想要写出原汁原味的和风是一件困难的事,但也希望请从文章背景出发,尽量少用本国的网络用语。有关句子引用,作者写文期间应该看了不少村上的作品或者本身很喜欢村上,但在引用其名言句式的时候还请斟酌一下故事发展的背景,同环境不符的引用只会显得多余。有关环境描写,文章剧情线是很清晰的,整体也很完整,但局部看来就会感觉很散。这与结构并无太大关系,问题主要在于环境描写上。本文的环境描写像是一个初识照相功能的孩子,见到什么拍什么,没有章法,也缺乏感情。建议作者在下笔描写的时候先考虑清楚因把最精妙的笔墨着于哪部分,且最好描写自己所熟悉的景物。
              作者在文章里埋了不少伏笔,生与死的替换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未曾言说的分手是两人对爱的执着,练习了七年的告白是个少女心十足的设定。作者笔下诸多精妙的句子,足以体现其优秀的文字基础,通过这篇文也表达出了对于爱的追求。综上所述,《温存》虽有小瑕疵,但题材新颖,文笔精湛,是一篇值得一看的文章。


              IP属地:浙江8楼2017-01-27 20:21
              收起回复
                Date:2017.8.2
                文章:阳光
                作者:@清歌浅梦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4986666437
                评论:打开文档时发现这篇文章早在3.23我已列好格式了,现下半年过去才真正准备写,有点心虚也有点感慨。照例先提好醒,半年没写评我真没准会写出来什么东西。
                单子引用韩愈的“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并要求可以看到清爽的文字,作者认真审题清楚了这点,喜闻乐见地选择了“追梦”这一题材,并用“阳光”作为题目使得读者一看便觉正能量。剧情的展开多在意料之中,徘徊于人生路上的四月遇到热血追梦少年坚定了自己成为漫画家的信念,并在一番努力之下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成绩。是鸡汤类文章惯有的套路,但发挥正常不易走偏。其中也有不少设置巧妙的暗示,例如03里阳光这一意象的运用揭示了人物心情的起伏也正好能够点题。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以往我拖欠文评基本上都是因为懒,这次虽然也是源于这个,但主要是因为我找不到这篇文章的闪光点——中规中矩,2.18第一次看时我只有这个感觉。剧情的走向毫无悬念,叙述的方式也都猜想得到,甚至主题的表现形式都在预料之中。
                “追梦”这一题材限制在网王角色身上看似容易写实则很难展开,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是桔砸的《长夏》,某种程度上《长夏》可以说是从侧面来写,并未畅谈何为梦想又该如何追梦,只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而《阳光》选择正面硬刚,通过四月的迷茫和桃城的开导来突出“追梦”中的“追”。不是说不可以,但就是套路化了,尤其03部分两人的对话像是说教,04部分结尾又像是撒鸡汤,让语文老师来打分或许能拿高分,但是放在这里就是另一回事。
                整篇文章给我一个感觉就是作者不太敢跳脱出来选一些比较大胆的题材,只要保证最基本的行文流畅和主题就可以了,惊喜度或许在考虑范围内但在阅文不少的读者看来真的毫无波澜。再者人物形象方面,我一向讨厌把“人物形象浮于表面”这样的话拿出来讲,但是本文的桃城确实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实则02部分桃城回答绯闻女友时的形象还是很生动的,有年少时的玩世不恭也有成年人的深思熟虑,但在03部分一开启回忆+嘴炮模式整个形象就开始飘无定所了。四月的设定更叫人摸不着头脑,虽然很多地方的描写都给人“虽然冒失但是可爱”的感觉,但是综合背景也就是二十几岁的设定就很怪了,成年人啊成年人再怎么说初入社会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敲重点)。而且成为漫画家后变得冷静理智这一过程没有很好地过渡,以致给人观感是一下子蹦跶成了老生开始长谈。
                不过文中还是有不少句子很值得深思回味,单拿出来看的话非常不错,放进文中就有些尬了。所以希望以后作者在写抒情或是哲理性的句子时能落到实处,还有可以多挑战一些不一样的题材和写法。
                以上。


                IP属地:浙江9楼2017-08-02 14:45
                回复
                  2025-08-05 00:16: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ate:2017.8.3
                  文章:Schwarz
                  作者:@seiika
                  评论员:@叶色依旧
                  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4786111411
                  评论:
                  ·杂谈
                  这应该是我第二次给文评标上“杂谈”二字了,上一次评凉子的《降落》是因为那是原创评判标准很难界定,但这次真的是哭着写评(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答应下来。
                  一看发帖时间距第一次看这篇文章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一年前我看得懵懵懂懂,一年后我仍旧没有理解透彻,或者说50%都没有明白。悬疑推理类文章我一向喜欢但是看得很少,嗯因为我怕,怕想得太多或太少会兀自陷入自己编织的困境,很显然我还是栽进去了。
                  此前我说《Schwarz》给我一种感觉是很像芥川龙之介的《竹林里》,那篇作品中通过多个角色的自叙来引出丈夫死亡的原因,和这里多人视角阐述有相似之处,人人都通过语言表达来粉饰自己的罪过这点也近似相同。不同点在于《竹林里》多数视角重在通过阐述自己的过错来息事宁人(如果没记错的话),而《Schwarz》把重点放在情节上,其余的都交给读者自己思考。很难说单论两种写法的话哪种更高明,但就整体效果而言本文确实略有欠缺。
                  以前我曾把店里几个文手的文字用实物来比喻,当时我给桔砸的比喻是橘子汽水,主要针对是《长夏》那篇文。但在《Schwarz》中我则感觉是刀片,每一字每一句都闪着冷光,然后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那一丝丝看似细小实则密布的伤口,一旦牵引便能引发全身上下的疼痛——但,不够。刀片,过薄,能够造成的伤口也过小,带来的触感也过小。实际来说就是作者善用细碎的意象构建框架,干脆狠辣的描写也颇具视觉冲击,但刺激有余后劲不足,且留白部分过多也过零碎,加之那些隐含了深刻内涵的句子与正式情节之间的衔接有些跳跃,极易造成阅读困难。再者作者或深或浅地埋了不少线,所要表达的东西似乎也不止一个,这些暗线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最后反而让人抓不住重点。且最后主题的表达虽然相对于全文来说算是一个很好的收尾,但是仍欠缺爆发力。所以以“阳光把他的头发染成麦田的金黄。/是每一个受害者(加害者)都向往的颜色”收尾我虽然非常喜欢,但是离“意味深长”还差那么一点。
                  现下一想除了《止水思沸》外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给桔砸写评,此前也看过不少你的文章但确实就如奶子所言“除了惊叹喊‘触’外说不出任何话来”。况且我写评向来爱偷懒不会去一个一个扣细节,只会靠直觉感觉哪里不协调然后等看完全文后再去找不协调的原因,所以很多时候会忽略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在读这篇文章时我整个人处于一种相当纠结的状态,仿佛每一个句子都给我不协调的感觉,但是这么多种不协调放在一块儿反而相当和谐,并且就算知道了问题也很难提出建议,因为总觉得“这样写对于整篇文来说是最好的”。这就又让我想到以前奶子评价你的文字“虽然单拿出来看很糙,但是变成一篇文章就帅到不行”,这是不得不夸的一点。
                  最近你入韩圈后我没怎么看过你的文章,很难说这篇杂谈对你有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只是把我想说的说出来了,其余的你自己思考(瘫


                  IP属地:浙江10楼2017-08-03 12: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