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姜吧 关注:131贴子:217
  • 1回复贴,共1

我对大姜种植的一点感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姜可以入生食,调味,入药。在过去,由于受到交通、运输的限制,产销量并不高。有时候,只能在当地销售。生姜的价格忽高忽低,没有多少种植面积。到了大包干后,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有的地区,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在90年前后,生姜品种以小姜为主,每亩有三千斤的产量,好的四千斤。到了95年前后,出现了大姜新品种,每亩产量能达到七千斤。在2005年前后,出现了面姜,每亩的产量可达万斤以上。好的地块可达一万五千斤以上。
大姜的价格,极不稳定,比过山车还过山车。好在耐储存,销售期长。价格好的时候,从井子里扒出的姜,最高价到了每市斤11,5元【1996年】。价格不好的时候,只有几分钱、几毛钱。价格好的时候,面积扩大。价格不好的时候,面积减少。所以,在种植户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贵、贵不了三年,贱、贱不了三年。


1楼2016-06-08 20:51回复
    种姜的成本很高,首先是水源条件好,土地平整,地利强壮。姜种也是一笔很大的投资,特别是在姜贵的年景。存姜的条件要求也很严。有的户看别人挣了钱,也跟风,有的时候挣钱,有的时候赔钱,并且赔的很惨。不挣钱的时候,有的户就不种了。有的户咬着牙说;“坚决不种里,叫老爷爷也不钟里。”
    由于生姜耐储存,有的经销商,就开始在大姜收获的季节存姜。储存一段时间后,再投放市场。有的人赚了很多钱,第二年再存,又陪进去。还有的收姜的户,看到大姜价格上涨,就猛收,惜售,结果配的老鼻子去了----
    种姜的,不如收姜的,收姜的,不如贩姜的。
    在安丘大黑埠子姜蒜批市场,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八十年代末,有一个犯了计划生育的外地青年,由于无力交罚款,就到深圳打工。空闲之余,他到集市上逛,发现生姜竟然卖四十多元一斤,-----他立即返回市场,借了钱,把姜辣到深圳,趁着天黑,一点一点批了出去------那一年他挣了四十万。回到村里,交了罚款,还捐了十万元给乡里盖学校------这年,他当选上了县里的政协委员。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有十几户村民来到市场从事大姜生意。
    现在大姜的主要销路,是一些从事出口的食品厂。同行之间,竞争激烈,利润很低。
    最后一句话,有利无利长在行,种姜如此,收姜如此,贩姜也如此,出口姜也如此。


    3楼2016-06-08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