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4,974贴子:817,833
  • 58回复贴,共1

《竹书纪年》的惊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竹书纪年》这本书第一次知道是从本小说上,楼楼好奇了一下,去搜了搜。顿时我就惊呆了。以前虽然觉得上古尧舜禹太过美好,但是要是真的按照此书来说的话真的是不堪入目。儒家所推崇的圣王竟是如此。我真的不相信这本书是真的,我想保留一份美好回忆,但是这本书竟是如此的真是,很难想像上古是不是真的存在《史记》中所说的岂因我一人之利而病天下的伟大,但是舜囚尧,禹放舜的血淋淋的残酷才比较符合现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22 03:32回复
    这个不好说,三晋也保存了不少王室材料,难说竹书内容是假的。而且,孔子的主张是尽量不宣传坏事,在两种资料面前选用圣王之治也是可能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22 06:50
    收起回复
      商周断代,资料太少,难有定论。不过,其实那只是史学家的问题,而非政论的问题。无论事实如何,圣王之治都是好的。无论当年是血腥斗争也好,圣王之治也好,我们只能希望历史向着圣王的方向前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22 06:53
      收起回复
        袁世凯逼迫薄仪禅让残酷吗?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6-22 07:56
        收起回复
          读到了夏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6-22 08:49
          收起回复
            尧舜时代还是部落联盟,各个部落首领推举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共主,这是有可能的,到后来国家体制成熟,世袭制才取代禅让制,这也是历史的需要。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研究,从目前资料来看,先秦诸子均肯定禅让制的存在,竹书纪年孤证难立。
            孔子之所以推崇尧舜禹和禅让制,是因为这种制度完全没有个人的私心,完全是为了天下的公义,这正是孔子理想中的君王的形象,并希望当时的君王能以尧舜禹为榜样,少一些私心,尽到为君的责任。


            7楼2016-06-23 20:59
            收起回复
              刚才特意看了一下竹书纪年,奇怪的是,并没有发现百科上所说的“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这些话
              先看尧的记载:
              帝尧陶唐氏
                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祐。”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既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及长,身长十尺,有圣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元年丙子,帝即位,居冀。
                命羲和历象。
                五年,初巡狩四岳。
                七年,有麟。
                十二年,初治兵。
                十六年,渠搜氏来宾。
                十九年,命共工治河。
                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六十九年,黜崇伯鲧。
                七十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帝在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皇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厨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摇动则风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洪水既平,归功于舜,将以天下禅之,乃洁斋修坛场于河、洛,择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游焉,盖五星之精也。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黄姚。”五老因飞为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礼备,至于日昃,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闿色授帝舜。”言虞、夏当受天命。帝乃写其言,藏于东序。后二年二月仲辛,率群臣东沈璧于洛。礼毕,退俟,至于下昃,赤光起,元龟负书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坛。其书言当禅舜。遂让舜。
                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舜。
                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八十六年,司空入觐,贽用玄圭。
                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
                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一百年,帝陟于陶。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看了两三遍,没有找到


              8楼2016-06-23 22:14
              回复
                再看启的,百科上说启杀了益,可是上面明明记载着伯益薨,祠之,不知百科是从出自哪里
                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有扈,在始平鄠县)。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莅讼。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十六年,陟。


                10楼2016-06-23 22:19
                收起回复
                  疑惑中,或许是版本问题,期待大神解答


                  11楼2016-06-23 22:19
                  收起回复
                    伊尹被太甲杀死倒是有,不过和禅让已经没有关系了
                    太甲
                      名至。
                      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
                      七年,王潜出自桐,杀伊尹,天大雾三日,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初祀方明。
                      十二年,陟。


                    12楼2016-06-23 22:31
                    收起回复
                      终于找到出处了,原来是清代学者收集的散见于于其他书籍里的竹书纪年断句,大部分出自其中的五帝纪
                      [附 ]五帝纪
                        [一]《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干荒。《 山海经·海内经》注
                        案: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一云:‘《大戴礼·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史记·五帝本纪》“泜”作“江”,余同。索隐曰:“降,下也,言帝子下为诸侯。”……《海内经》曰:“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郭注引此纪证之,谓干荒即韩流也。’
                        [二]《汲冢书》云:黄帝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作黄帝之像,帅诸侯奉之。《意林》卷四(《抱朴子》)
                        (《抱朴子》又曰:《汲郡冢中竹书》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
                        《抱朴子》曰:张华《博物志》曰:黄帝仙去,其臣左
                        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奉之。亦见《汲冢书》。《太平御览》卷三九六人事部
                        案:此不见今本《抱朴子》,平津馆本《抱朴子》以为外篇佚文。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四九云:‘案《博物志》云:“黄帝仙去,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其说与《纪年》注亦同亦异,疑非事实。夫颛顼之于黄帝,世代悬隔,焉得云七年即立颛顼乎?’所云《纪年》注指今本。
                        《意林》一条、《御览》卷三九六一条,《存真》、《辑校》、《订补》失收。
                        [三]《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山海经·大荒西经》注
                        案:《史记·夏本纪》:‘鲧之父曰帝颛顼。’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系本》亦以鲧为颛顼子。’《山海经·海内经》注引《世本》同,与《竹书》合。
                        [四]《竹书纪年》曰:尧元年景子。《隋书·律历志》
                        案:‘景’本为‘丙’,避唐讳改。《存真》云:‘古人不以甲子名岁,自王莽下书言:“始建国五年,岁在寿星,仓龙癸酉。”又云:“天凤七年,岁在大梁,仓龙庚辰。”是始变古。原古人之法,以岁星定太岁之所舍,星有超辰,则太岁亦与俱超,故不可以甲子名岁也。东汉以来,步历家废超辰之法,乃以甲子纪年,以便推算。此“丙子”二字,疑荀勖、和峤等所增也。’
                        [五]《括地志》云:……《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广弘明集》卷一一法琳《对傅奕废佛僧事》
                        《汲冢书》云:舜放尧于平阳。《史通·疑古》
                        案:《存真》未收,仅于案语中谓《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云云、《广弘明集》十一引《汲冢竹书》云云,云:‘案《史通·杂说篇》引此以为《琐语》文,故不录,《路史》注以为《纪年》文,妄也。’其说盖本于陈逢衡。《竹书纪年集证》卷五0云:‘赵绍祖曰:“其言不似《纪年》本文”,此论甚确,(刘)知几定以为《琐语》,信也。’案刘知几《史通·疑古》两引‘舜放尧于平阳’,一云出《汲冢琐语》,一云出《汲冢书》。其云出《汲冢书》者尚有‘益为启所诛’、‘太甲杀伊尹’、‘文丁杀季历’三事,据《晋书·束皙传》及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此三事皆出《纪年》,则‘舜放尧于平阳’一条当亦为《纪年》之文。其又云出《汲冢琐语》者,盖此事又见《琐语》,不能执此即定其非《纪年》。《存真》误以《疑古》为《杂说》,与陈逢衡《集证》同,盖本此而未检视原书,所误亦同。赵绍祖《校补竹书纪年》卷一引作《史通·疑古篇》,不误。《辑校》不录,《订补》补辑。
                        《订补》云:‘《太平寰宇记》濮州鄄城县下有“尧城在城北五里”。又有“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万廷兰校注云:“案原本二城下皆引《纪年》云云,且云:《十道志》已录,今不欲去之。究竟事涉荒诞,不见经传,非圣者无法,不如去之。”是万氏所见《寰宇记》原本有引《纪年》二则,而为万氏所删去,刻本遂不见此文。干隆癸丑乐氏刻本亦脱去之。此二则文虽不见,然以万校语词观之,可确信其与《五帝本纪》正义所引相同。’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中之《辨〈太平御览〉、〈寰宇记〉之误》条,所引《寰宇记》文,即万氏所见之原本。案《寰宇记》所云‘尧城在城北五里’、‘偃朱城在县西北十五里’,与正义所引《括地志》之文同,《括地志》于此文后即两引《竹书》云云。原本所云‘《十道志》已录’,疑《十道志》亦录自《括地志》,并改《竹书》为《竹书纪年》。以未见原本,不入辑。
                        [六]《括地志》云:……《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案:《存真》未收,仅于案语中引之,以为《琐语》文。《辑校》不录,《订补》补辑。参前条。
                        [七]《括地志》云:……《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史记·高祖本纪》正义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山海经·海内南经》注
                        《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史记·五帝本纪》正义
                        案:《订补》所引《路史·后纪》卷一0注见本书附录。
                        [八]命咎陶作刑。《纪年》云。《北堂书钞》卷一七帝王部
                        [九]《汲冢纪年》曰: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龙生于庙,日夜出,昼日不出。《通鉴外纪》卷一注
                        案:《外纪》注引作《随巢子》、《汲冢纪年》云云。《存真》、《辑校》所引《路史·后纪》卷一二注,见本书附录。
                        《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与《纪年》略同。


                      15楼2016-06-23 23: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