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吧 关注:5,456贴子:28,369
  • 1回复贴,共1

德国小孩去钓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网络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6-06-30 23:31回复
    在中国,没有谁会告诉你,你家孩子没有礼貌,但是所有人都会讨厌你的孩子。——我们把这种“不说”当成了一种礼貌,礼仪之邦的俗语是“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所以,自己的孩子自己教。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
    跟一个德国朋友出去,路过郊区的一条小河,看到一个小孩在钓鱼,旁边却放着两根钓竿,德国朋友不高兴地走过去,问道:“怎么有两根钓竿?”(德国规定钓鱼一个人只能用一根钓竿)
    小孩回答说:“跟同学一起来的,他上洗手间了。”(果然不一会,上洗手间的孩子回来了)
    德国朋友继续问道:“有执照吗?”(德国规定钓鱼要有执照的)
    两个小孩赶紧掏出执照:“有呢,你看。”
    “带尺子了吗?”德国朋友又问道(德国规定钓鱼要有尺子,钓上来的鱼不到规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带了带了。”两个孩又连忙掏出尺子来。
    “哦。”于是德国朋友就走开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为什么要管那么多,“那两个是你家亲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认识他们。”
    “什么?不认识?怎么可能呢?那人家干嘛要听你管教?”
    “呵。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德国的未来,我们每个德国人都有责任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德国朋友淡淡地说着。
    我沉思良久,想到一个景象: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你敢大声地喝斥那些不认识的孩子,教他们怎样做吗?
    在德国期间,我一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德国社会何以文明,德国人在全球何以受到普遍的尊重?通过了解和体验德国的教育,我们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很多人看来,德国战后之所以能崛起,与他们“严谨”、“勤奋”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而人们通常认为,德国这种高素质的民族性格,则得益于对教育的重视。
    正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的那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2楼2016-06-30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