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看到这篇作品的时候距现在已经有很久了,故事内容和大致框架还记得,细节什么的早已忘到脑后去了,所以昨天你跟我说要这篇文的评时,我说我要再重新看一看。印象最深的是你后来回复南乡的关于你对战争理解的一段话,其实针对那些回复我想说的可能更多,在这儿我不赘述了。
这是你这篇文的题目和大致纲要:向死而生(重修/WW2/AU/黑兄弟/已完结)
你说过,文名和题记均来自于语文书,我真想问问你们语文书为啥用北野武这么高端的东西,你们上语文课用书么?我又想到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杂谈,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向着死亡奔去,却在迎接死神的亲吻中获得了新生,虽然我也不知道作者起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但是你成功的用这个文名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个人看文如果不是别人推荐的话首先要看文名,尤其同人的文名,我觉得给一篇文章起出一个生动实际的好名字也是对一个写手的文化素养很深刻的体现。(当然了对于我来说我很少自己起名,基本都是用歌名或者歌词带入顺便做安利。懒人一个没办法,而且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想不出来好名字就用歌词名等代替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没灵感的时候可以试试。)
然后是括号内标签,重修和已完结放在一起就不说了。WW2这种设定,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俩都是历史狗,窝窝头系列的文无论好坏我都来者不拒,而这也是我认为目前走俏的历史题材很吸引人的一点:只要你有肯查浩如烟海的资料的勇气,一颗热爱历史的心再加上或许并不是拥有深厚功底的文笔,你就很有可能得到众多向我们一样的人的赞赏。毕竟,在原著和战争历史完全无关的背景下,hp同人圈写架空历史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而幸运的是,熊熊很荣幸的撑起了这杆大旗,并依靠着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出众的以细节成就故事的文风成为了哈吧众多文手口中的高产前辈。
AU的含义很多人也明白吧,片面的说就是小架空,而我正好就是那个看同人极喜欢AU的人,看hp同人极喜欢亲世代AU的人。借此机会也分享一下之前给过我作品《光阴围城》评价的文手@星云远航对于AU的评价:
把脑洞转化为文字,也就是讲好一个故事,是需要经过学习和锻炼的。读一个故事也一样,但需要的能力有所区别。我理解中AU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至于一不小心就碰触到对原著非常熟悉的读者的认知,无论是世界观,故事逻辑,或是某个细节。这需要大量的考据的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阅历和独立的理解。连故事都没学过怎么讲的读者,一开始很难把握住转变为作者所需要的心态。当然如果习惯了创作故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若是哪里出差错那么一点,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使熟悉原著的读者产生违和感,进而降低阅读体验,这是很多资深同人作者也无法完全避免的。虽然说的是三观正文笔好热爱原著一切都不是问题,但事实上,不但是,而且非常普遍。所以我看过的印象深刻的原著向优秀作品,多少都透着寓言和童话的意味,他们好像被掩在薄雾中,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梦境。而AU可以减少源本故事衍生出来的世界观的束缚,可以充分的利用需要的部分,因为离开,所以自由。而且可以选择进入在擅长的领域扩展,其他元素的加入,比如说历史,能够注入不止一份的激情与热爱,不局限于在原著世界,豁然开朗,迸发灵感。
而对于我来说,AU的魅力不在于设定吸引人,而在于吸引人的同时把或许并不热门的设定推广出去。至少我写文的目的有一部分在于此,不知道你怎么想。
(二)
以上算是把我在贴吧扫文时第一眼看中的所有内容都整理了一遍,然后开始说正文。
全文针对我的理解,我把故事分为向死和而生两个部分,这和你的想法如出一辙。不过你说的是不知道怎么放在一起处理,而我认为这样分开处理其实很不错。又想到了昨天大猫说的矛盾冲突的言论,死与生差不多是故事中最常用的冲突产生及解决方式,而对于这篇文来说,如何理解你想表达的死与生,对于不了解WW2和你前文设定的话,大概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吧。
那么什么才是向死而生?度娘从哲学角度给了我这样的答案:死亡本体论的建构。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亡故相当于“在终极的存在”,死亡相当于“向终结的存在”;就区别的关联而言,死亡比亡故更本真、更实在:亡故作为在终极的存在,其实已经没有存在,虽然人们总幻想“阴间”或“天国”的存在,但那只能确证“阳间”或“人间”的存在。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
这话说的有够高端,我是个半唯物主义者,所以之前我对于这个词语中生死的意义理解的有很大的误差,也就是说我的生是经历过诸多磨难后获得了从外在到灵魂的新生,而你的生仅仅是当下饱受苦难炙烤的生活,是朝着死亡方向慢慢过渡的生活。作为亡故过程中的死亡始终都悬挂在我们的头上,有等死更可怕一说,然而当我们在短暂的人生后获得了长久的安宁,或许死亡已经并不可怖,也会有更多有意义的理由让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的等待着死亡,会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会成为一个伟人或者是枭雄,会去一些永远铭刻在心底的地方,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深刻的原因,或者只是机缘巧合的踏上那片风景秀丽亦或是满目疮痍的土地,也就是在那里你却可以心境平和的回头望望来路,然后理理思绪再上征程。我的小天狼星,残疾的狙击手,他在那里卸下了所有的武装,离开的时候就只带上了灰色的骄傲。
哪里是他心中的向死而生之地?那就是开头结尾相互呼应的意大利大区托斯卡纳,意大利的艺术摇篮,就算没有听过这个地方,那么你也一定会知道佛罗伦萨。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或许你会猜出来,没错,《托斯卡纳艳阳下》,很老的电影了。很遗憾我当年没有把它看完,而我在另外一本书上也看过她的倩影,人一生中必须要去的50个地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著的,有人说90%的中国人最后都不可能全部到达,而我真心希望我是那10%。
电影的主角戴安莱恩和现实中的她一样人到中年,被同是作家的丈夫算计了一道,失去了房子、婚姻和生活的快乐,好心的朋友安排她到意大利旅行,在托斯卡纳,她看到了一所正出售的老房子,就像是和命运搏斗后获得新生,她花掉所有积蓄,买下了老房子,生活从此拐弯了。
(人的一生中,能遇见那样一个疗伤的地方真好,陌生的国度,陌生的邻居,陌生的有历史的老房子,天外飞仙似的决定,疯狂,荒谬,百分百不合情理,因此充满了神意的味道。过去就象海中突然陆沉的岛屿,一下子消失不见了,新生活是具体的,一砖一瓦,雕花的铁床,栏杆上的画像,刚刚成熟的橄榄……)
就像我的小天狼星,遇到了故事线索的热狗先生,遇到了娇俏的少女海伦,遇到了希望看到和平降临的雷古勒斯,遇到了给他勇气和希望的两个挚友,他在托斯卡纳艳阳下举起手,像是握住了整个天空,而碧蓝无边际的天空是他无言的支持者,但最后他手中的不过是一封简短的信笺。
圣诞快乐,不要忘了,托斯卡纳。
第一次看到这篇作品的时候距现在已经有很久了,故事内容和大致框架还记得,细节什么的早已忘到脑后去了,所以昨天你跟我说要这篇文的评时,我说我要再重新看一看。印象最深的是你后来回复南乡的关于你对战争理解的一段话,其实针对那些回复我想说的可能更多,在这儿我不赘述了。
这是你这篇文的题目和大致纲要:向死而生(重修/WW2/AU/黑兄弟/已完结)
你说过,文名和题记均来自于语文书,我真想问问你们语文书为啥用北野武这么高端的东西,你们上语文课用书么?我又想到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杂谈,大概意思就是说我向着死亡奔去,却在迎接死神的亲吻中获得了新生,虽然我也不知道作者起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想着什么,但是你成功的用这个文名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个人看文如果不是别人推荐的话首先要看文名,尤其同人的文名,我觉得给一篇文章起出一个生动实际的好名字也是对一个写手的文化素养很深刻的体现。(当然了对于我来说我很少自己起名,基本都是用歌名或者歌词带入顺便做安利。懒人一个没办法,而且不得不说有些时候想不出来好名字就用歌词名等代替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如果没灵感的时候可以试试。)
然后是括号内标签,重修和已完结放在一起就不说了。WW2这种设定,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俩都是历史狗,窝窝头系列的文无论好坏我都来者不拒,而这也是我认为目前走俏的历史题材很吸引人的一点:只要你有肯查浩如烟海的资料的勇气,一颗热爱历史的心再加上或许并不是拥有深厚功底的文笔,你就很有可能得到众多向我们一样的人的赞赏。毕竟,在原著和战争历史完全无关的背景下,hp同人圈写架空历史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而幸运的是,熊熊很荣幸的撑起了这杆大旗,并依靠着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出众的以细节成就故事的文风成为了哈吧众多文手口中的高产前辈。
AU的含义很多人也明白吧,片面的说就是小架空,而我正好就是那个看同人极喜欢AU的人,看hp同人极喜欢亲世代AU的人。借此机会也分享一下之前给过我作品《光阴围城》评价的文手@星云远航对于AU的评价:
把脑洞转化为文字,也就是讲好一个故事,是需要经过学习和锻炼的。读一个故事也一样,但需要的能力有所区别。我理解中AU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至于一不小心就碰触到对原著非常熟悉的读者的认知,无论是世界观,故事逻辑,或是某个细节。这需要大量的考据的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阅历和独立的理解。连故事都没学过怎么讲的读者,一开始很难把握住转变为作者所需要的心态。当然如果习惯了创作故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若是哪里出差错那么一点,很有可能就前功尽弃,使熟悉原著的读者产生违和感,进而降低阅读体验,这是很多资深同人作者也无法完全避免的。虽然说的是三观正文笔好热爱原著一切都不是问题,但事实上,不但是,而且非常普遍。所以我看过的印象深刻的原著向优秀作品,多少都透着寓言和童话的意味,他们好像被掩在薄雾中,如同海市蜃楼般的梦境。而AU可以减少源本故事衍生出来的世界观的束缚,可以充分的利用需要的部分,因为离开,所以自由。而且可以选择进入在擅长的领域扩展,其他元素的加入,比如说历史,能够注入不止一份的激情与热爱,不局限于在原著世界,豁然开朗,迸发灵感。
而对于我来说,AU的魅力不在于设定吸引人,而在于吸引人的同时把或许并不热门的设定推广出去。至少我写文的目的有一部分在于此,不知道你怎么想。
(二)
以上算是把我在贴吧扫文时第一眼看中的所有内容都整理了一遍,然后开始说正文。
全文针对我的理解,我把故事分为向死和而生两个部分,这和你的想法如出一辙。不过你说的是不知道怎么放在一起处理,而我认为这样分开处理其实很不错。又想到了昨天大猫说的矛盾冲突的言论,死与生差不多是故事中最常用的冲突产生及解决方式,而对于这篇文来说,如何理解你想表达的死与生,对于不了解WW2和你前文设定的话,大概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吧。
那么什么才是向死而生?度娘从哲学角度给了我这样的答案:死亡本体论的建构。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亡故相当于“在终极的存在”,死亡相当于“向终结的存在”;就区别的关联而言,死亡比亡故更本真、更实在:亡故作为在终极的存在,其实已经没有存在,虽然人们总幻想“阴间”或“天国”的存在,但那只能确证“阳间”或“人间”的存在。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
这话说的有够高端,我是个半唯物主义者,所以之前我对于这个词语中生死的意义理解的有很大的误差,也就是说我的生是经历过诸多磨难后获得了从外在到灵魂的新生,而你的生仅仅是当下饱受苦难炙烤的生活,是朝着死亡方向慢慢过渡的生活。作为亡故过程中的死亡始终都悬挂在我们的头上,有等死更可怕一说,然而当我们在短暂的人生后获得了长久的安宁,或许死亡已经并不可怖,也会有更多有意义的理由让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的等待着死亡,会做出一些伟大的事情,会成为一个伟人或者是枭雄,会去一些永远铭刻在心底的地方,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深刻的原因,或者只是机缘巧合的踏上那片风景秀丽亦或是满目疮痍的土地,也就是在那里你却可以心境平和的回头望望来路,然后理理思绪再上征程。我的小天狼星,残疾的狙击手,他在那里卸下了所有的武装,离开的时候就只带上了灰色的骄傲。
哪里是他心中的向死而生之地?那就是开头结尾相互呼应的意大利大区托斯卡纳,意大利的艺术摇篮,就算没有听过这个地方,那么你也一定会知道佛罗伦萨。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什么或许你会猜出来,没错,《托斯卡纳艳阳下》,很老的电影了。很遗憾我当年没有把它看完,而我在另外一本书上也看过她的倩影,人一生中必须要去的50个地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著的,有人说90%的中国人最后都不可能全部到达,而我真心希望我是那10%。
电影的主角戴安莱恩和现实中的她一样人到中年,被同是作家的丈夫算计了一道,失去了房子、婚姻和生活的快乐,好心的朋友安排她到意大利旅行,在托斯卡纳,她看到了一所正出售的老房子,就像是和命运搏斗后获得新生,她花掉所有积蓄,买下了老房子,生活从此拐弯了。
(人的一生中,能遇见那样一个疗伤的地方真好,陌生的国度,陌生的邻居,陌生的有历史的老房子,天外飞仙似的决定,疯狂,荒谬,百分百不合情理,因此充满了神意的味道。过去就象海中突然陆沉的岛屿,一下子消失不见了,新生活是具体的,一砖一瓦,雕花的铁床,栏杆上的画像,刚刚成熟的橄榄……)
就像我的小天狼星,遇到了故事线索的热狗先生,遇到了娇俏的少女海伦,遇到了希望看到和平降临的雷古勒斯,遇到了给他勇气和希望的两个挚友,他在托斯卡纳艳阳下举起手,像是握住了整个天空,而碧蓝无边际的天空是他无言的支持者,但最后他手中的不过是一封简短的信笺。
圣诞快乐,不要忘了,托斯卡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