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常空吧 关注:64贴子:13,908
  • 7回复贴,共1

【其他】 160805转帖地缘看世界6非洲大航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转帖
《地缘看世界》——欧洲部分(作者:温骏轩)(第900页)_国际观察_天涯论坛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223829-900.shtml#ty_vip_look[%E9%84%99%E8%A7%86%E6%8A%A2%E6%B2%99%E5%8F%91%E7%9A%84]


IP属地:四川1楼2016-08-05 18:37回复
     2016-05-10
      【关键词:纳瓦拉王国,巴斯克,阿拉贡,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卡斯蒂利亚王国】
      对于身处大陆的弱小民族来说,山地总是他们最好的保护。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情况都是如此,巴斯克人也不例外。坎塔布连山脉与比利牛斯山脉的相接之处,南抵埃布罗河上游,北至海岸线以及西、法边界处的这片山地,是今天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的所在位置(首府为毕尔巴鄂)。世人听闻这片巴斯克人之地,多是通过以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埃塔”,以及只招收巴斯克人却重未降过级的西甲俱乐部“毕尔巴鄂竞技队”。然而事实上,我们认知中的“巴斯克“却并非唯一的巴斯克人行政区,在它的东部还有一个面积更大点,覆盖一段埃布罗河谷的“纳瓦拉自治区”(首府为潘普洛拉),实际也是巴斯克人的领地。只不过相比前者,纳瓦拉人似乎更认同他们在西班牙国旗中地位,以至于30多年前(1979年),巴斯克人邀请他们共同组建巴斯克自治区的时候,纳瓦拉人并没有同意。
      山地民族属性,以及长久以来危机四伏的地缘政治环境,造就了巴斯克人强悍的战斗力,不过从一个边缘民族跻身核心政治圈,还是需要机遇的。如果说阿尔巴尼亚人,能够抵御住斯拉夫人的压力维持民族独立,很大程度是受益于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那么巴斯克人能够和纳瓦拉王国联系起来,并出现在西班牙政治核心圈,也要感谢一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阿尔巴尼亚人转变信仰,倒向穆斯林一方不同的是,巴斯克人选择了和其它日耳曼系基督教国家一起,推进“收复失地运动”。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拥有海岸线的“巴斯克”比之“纳瓦拉”要更有发展空间。这一点,从人口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前者的面积只有后者的70%,但人口却是后者的4倍。其中巴斯克人口不少于210万,仅身处沿海的首府毕尔巴鄂的人口就多达百万。然而在中世纪及以前情况却并非如此。面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价值并不如埃布罗河这样的大河河谷潜力更大。这点从9世纪——12世纪,这个巴斯克人开创王国被称之为“潘普洛纳王国”(之后换名为“纳瓦拉王国”)也可以看出。如果说阿斯图里亚王国的扩张空间在旧卡斯蒂利亚盆地的话,那么巴斯克人的方向就是埃布罗河河谷了。
      事实上,巴斯克人应该比同时期的其它民族更有资格得到埃布罗河河谷。古希腊人是伊比利亚人最早的“发现者”。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人的名称,则源自于埃布罗河的古名—— “伊比鲁斯河”。换而言之,以巴斯克人后来的位置来说,他们的祖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最初被古希腊人发现的伊比利亚部落,随后被不断入侵的外来民族,压缩至伊比鲁斯河上游地区。当然,这一历史对于身处乱世的巴斯克人来说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它现在有没有实力压倒竞争对手。
     


    IP属地:四川4楼2016-08-06 18:35
    回复
      西非


      IP属地:四川14楼2016-08-06 21:19
      回复
        几内亚湾


        IP属地:四川15楼2016-08-06 21:20
        回复
           现在距离英、法在海外竞争的时代还有200多年年时间,我们还是把视线拉回到桑海帝国崛起的时段来。从地缘属性上来说,西非土著政权从热带草原地带,将控制力延伸到萨赫勒地带是很好理解的。一方面,萨赫勒地带的南部可以种植耐旱的作物(高粱),并由此而建立定居点;另一方面,这条中间地带不仅是贸易中转区,生存其间的游牧民族还会给尼日尔河的“黄金帝国”带来压力。要知道,西非三大帝国崛起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压制住北方游牧的图阿雷格人。然而将控制区延伸到撒哈拉沙漠腹地,就不是很好理解了。即使是出于控制商道的目的,在沙漠中心多得那么一两个有水井的补给点,看起来意义也实在不大。除非这片沙漠中,有桑海帝国所垂涎的资源。
            答案的确如此,能够让桑海人冒险将控制力伸入沙漠腹地的,是堪比黄金的另一项资源——盐。虽说制盐业的产生,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食物(特别是肉类),及舔食含盐土壤、岩石来获取身体所需的盐分,但当人类通过农作等方式,扩张自己的食谱后,身体对于盐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同时,盐还可以帮助人类,将食物储存起来,以使减少季节周期对种群人口的致命影响。对于受温度、湿度影响,食物更容易变质的西非来说,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跨撒哈拉贸易的高峰期(三大帝国时期),输入西非的食盐并非来自于地中海沿岸。因为被阿拉伯人挤压入沙漠的柏柏尔人,不久便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中的矿盐。从技术上看,在沙漠地带发现天然矿盐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一种情况是,这一区域地质时期原本是海洋,地质、气候变迁后,原本的海洋变成陆地,海水中的盐份就此留在了地面(如柴达木盆地的盐,主要就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河流内流,没有办法将融解于水中的矿物质输出,最终在河流终端蓄积、蒸发成了咸水湖,直至天然析出盐层。相对而言,前一种情况的盐产量更高、覆盖面也更广(柴达木盆地的矿盐含量占全国一半)。撒哈拉地区的情况则属于后一种,那些在前湿润期还能够外流入海的河流,在沙漠化后渐渐干涸,并将盐份蓄积到了沙漠中的一个个终端干湖中。
            在马格里布与西非之间的撒哈拉沙漠中,散布的盐场同时也充当着贸易中转站的职能。有了如此昂贵的资源,你不用担心控制者会缺少补给。基于地缘属性,控制上述沙漠盐田的,是那些能够适应沙漠生活的柏柏尔人部落(如图阿雷格人)。在价格最高的时期,穿行沙漠的柏柏尔人甚至能在廷巴克图,用盐换到同等重要的黄金。一直到今天,贩卖撒哈拉矿盐,依然是图阿雷格人重要的收入来源。不过这片土地无法滋养更多人口,是它最大的短板(今天图阿雷格人的总人口也不过百万)。盐更多是提升了柏柏尔人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却无法使之在地缘政治上有更大作为。
            需要说明的是,塞内加尔的沿海地区也有海盐出产,不过它的产量只是用来供应塞内加尔河下游河谷地区。塞内加尔河上游及整个尼日尔河流域所需的食盐,还是需要依靠撒哈拉的盐矿。这事实上也造成了塞尔加尔河下游在地缘政治上一定的独立性(没有成为三大黄金帝国的核心区)。
            现在产盐的撒哈拉沙漠,与产金的西非地区之间,看起来可以形成一个贸易闭环了。然而这并不代表,马格里布地区就此为这张贸易网所抛弃。恰恰相反的是,基于身处文明程度更高的地中海文明圈,马格里布能够向南输出的各种工具、铜、奢侈品,甚至充当货币的贝壳,以让西非融入更加广阔的贸易网。那些从西非流出的黄金,也正是因此进入了地中海市场。
            毛里塔里亚西部,靠近西撒哈拉东南的“伊吉勒”;以及马里西北角的“塔阿扎”,是撒哈拉矿盐的主产区。基于盐矿在跨撒哈拉贸易中的重要性,马格里布的阿拉伯/柏柏尔政权,以及西非三大帝国,都曾尝试控制这些产盐地,以及能够开采与输出这些重要资源的柏柏尔人部落。对于后者来说,做到这点相对要困难一点。不过通过军事和贸易手段,将统治力延伸入自己不善长的环境,并非无法做到。在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也曾经让漠北的游牧部落表示过臣服。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自身要足够强大。事实上,在北方的阿拉伯帝国陷入崩溃之后,崛起的西非黄金帝国,很大程度维护了整个贸易网的安全。
            就控制盐矿这件事来说,走得最远的是桑海帝国。今天的马里共和国,在撒哈拉沙漠中伸入那只长“角”,其地缘政治层面的源头,就是当年被桑海帝国纳入版图的塔阿扎。从地理位置上看,塔阿扎正好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与尼日尔河中游之间的中点。能做到这点,足以证明桑海帝国的强大。


          IP属地:四川21楼2016-08-06 22:42
          回复
             2016-06-28
              【关键词:博哈多尔角,阿维斯骑士团,亚述尔群岛】
              相比葡萄牙人接下来要遇到的挑战,前往加那利的航程已是非常轻松的了。一方面,探险者有加那利土著为之确定明确的目标,以及提供岛上的情报;另一方面,整条航线都是在阿特拉斯山脉西北麓沿海地带的庇护之下。即使不考虑沿途补给的便利性,能远望绿色的诺曼人和葡萄牙人,最起码也不会有置身于绝境的感觉。
              更大的困难在于船员对不可知世界的恐惧。在之前诺曼贵族征服加那利群岛的探险中,恐惧心理就曾经使让.德贝当古雇佣的船员大量逃亡(只剩数十人随之登陆)。如果说这还只是恐惧感的话,那么沿西撒哈拉南下的航线,给予探险者的感觉就是“绝望” 感了。因为从加那利群岛再往南的航程,船员所能遥望大陆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沿途补给几乎没有可能。
              葡萄牙人并非打通西北非-西非海上航线的先行者,之前那些将贸易线西出直布罗陀的海上强者(比如阿拉伯人)都曾经沿贸易线南下做过努力。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4世纪也有商人在与摩洛哥沿海地区进行海上贸易时,有过类似尝试。这些航海先行者所认定的海线终点,是今天西撒哈拉西北沿海,与加那利群岛隔海峡相对的“博哈多尔角”。受欲望驱使沿海航行至此的航海者们,在绕过岬角之后看到的还是一片荒凉之地时,心理便出现了崩溃。于是乎在航海者的传说中,博哈多尔角以南海域被描述为一片魔鬼之地,任何驶入这片禁地之人都将万劫不复。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加那利群岛(具体是戈梅拉岛)为起点的葡萄牙探险家,注定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博哈多尔角以南的航线。为了寻找到黄金帝国,葡萄牙人需要一点点的延伸自己的每一次航程,并考察沿岸是否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最初的突破是在公元1434年,恩里克派出的探险家第一次绕过博哈多尔角,向南航行了100海里。好消息是,这片魔鬼海域并没有人们想像中那么可怕;坏消息则是,此次航行所面对的仍然是荒芜的沙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抛开经济基础谈论谈论理想和政治都是没有意义的。现实的问题在于,航海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即使恩里克王子的身份,能够帮忙他在葡萄牙国内击败一些反对意见,但如果不为这项收益不可知的探索活动,找到直接的经济支撑,事情将变得难以为继。先期发现的马德拉群岛,开始为进一步的探险发挥了积极作用。马德拉群岛财政收入的20%,被用来做进一步探险的专项海上基金。在这个群岛上的殖民和农业开发的成功,为葡萄牙财政带来了额外收入。技术上说,将部分收入用来支持下一步探索的滚动发展模式,与企业将每年赢利中的固定比例用作技术开发一样,都是良性循环的表现。
              葡萄牙和恩里克王子航海探险的另一个重要支撑,来自于罗马教廷。对于教廷来说,任何一次针对异教徒的征服,都是值得期待的。教廷有权力要求,每一个教徒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献给上帝(其实当然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了),这就是所谓“什一税”。只要你向教廷承诺,将传播天主教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教廷当然是很乐得在政治上表示支持的。至于付出十分之一收入的天主教国家来说,这样做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获得教廷支持,相当于为接下来的航行发现进行了注册(以避免其它国家的恶性争夺),而宗教传播对于殖民地的开发与稳定,也的确会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教廷也给予了葡萄牙接下来的海上探险,以实质的支持。我们知道,十字军时代是教廷影响力最盛的时期。那些受狂热宗教思想驱动,并在东征中积累了大量财富的骑士团,结构上是超出各国政治统治者,直接听命于教廷的重要力量。除了最著名的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条顿骑士团之外,各国还有很多规模较小的骑士团组织存在。
              14世纪初,伴随着十字军事业的衰弱,骑士团在东地中海的事业也走向了没落。他们对各国王权集中度的破坏,以及所积累的财富都使之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这其中,在波罗的海继续延续条顿骑士团,以及以塞浦路斯-罗得岛-马耳他岛,等东地中海岛屿为基地,逐级为基督教世界抵御穆斯林压力的医院骑士团,都因其还有地缘政治价值而延续了下来。以法国为基地,影响力最大、财产也最多的圣殿骑士团则没有那么幸运了。法国国王不仅以异端为名,解散了圣殿骑士团,还处死了大量骑士团的高级领导者。至于法国境内的骑士团财产,自然也成了王库所有。
              在法国之外,圣殿骑士团的财产开始在教廷的授意下,自然依属地原则流入了其它骑士团。这其中,获益最多的是依然在地中海发挥影响力的医院骑士团,而葡萄牙的财产,则归入了葡萄牙本土的阿维斯骑士团。基于圣Z属性的“收复失地运动”中,伊比利亚诸国需要获得教廷的支持比其它国家更甚。同时军事修道会的存在,也的确能够在针对摩尔人的战争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骑士团这类军事修道组织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处境,并没有像法国那样危险。然而随着伊比利亚S战的结束,情况同样变得有些微妙了。这些受教廷指导的骑士团需要找到新的方向,才能继承让王权觉得有存在的价值。


            IP属地:四川30楼2016-08-07 18:26
            回复
               最终的结果是双赢的,在葡萄牙拥有大量的地产的阿维斯骑士团,成为了支持葡萄牙海外探险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事实上,伟大的恩里克王子本人,正是这个骑士团的团长。教权与王权在海外扩张的协调之处,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不过这位航海先行者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恰好”拥有了双重身份。身体力行的推进航海事业,才是他值得世人铭记的地方。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航海本身是一件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职业(生活环境亦十分恶劣)。除了少数出身不那么正的贵族(比如诺曼人),绝大多数贵族是不屑于亲自做这件事的。毫无疑问,恩里克王子的修道者身份,是他能做到这点的直接原因(其本人甚至终身未婚)。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宗教仍然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地缘因素之一。
                地缘跟地理之间的差异,只在于一个“人”。意识形态和信仰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在微观历史层面并不容忽视。只是这个帖子的重心,会更多放在这一因素产生的地缘背景,以及宏观关系上罢了。具体到对个人的工作生活来说,那就是有具体的行动力,其实远比拥有宏观思维更为重要(不至于成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
                回到葡萄牙海外扩张的路线问题上来。被撒哈拉沙漠覆盖的西非海岸线,长度超过650海里(约1200公里),并且中途再无群岛为之国继。也就是说,葡萄牙人要向南探索至身处萨赫勒地带的塞内加尔河口,才有机会真正触及心目中的黄金帝国。从绕过“博哈多尔角”算起,葡萄牙人又花了11年时间,才完成这个“发现”,并在稍早些时候看到了黑人的踪迹。而在此之前,支撑葡萄牙人信心的,几乎只有在沙漠海岸发现了柏柏尔驼队留下的足迹(证明南下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比艰难的南下探索之旅,以马德里群岛为基地向西的探险之旅,出结果的时间要更早一些。1427年,葡萄牙船队在距离马德拉群岛西北约450海里处,发现了又一个体量更大群岛——亚述尔群岛,并于5年之后正式在此建立殖民地。与马德拉群岛一样,亚述尔群岛也属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火山岛,温润的气候以及肥沃的火山土,使得群岛之上植被茂密,并且尤为适于农业开发。以至于有人认为,古希腊传说中失落的大陆——亚特兰蒂斯,有可能指向的就是亚述尔群岛。不过葡萄牙人在登陆之后,并没有在诸岛上发现人类曾经活动过的痕迹。基于它的位置离大陆实在有些遥远,即使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也几乎没有可能是亚述尔群岛。
                尽管亚述尔群岛距离欧洲大陆的距离过于遥远,除了通过农业开发(包括开采自然资源)向葡萄牙财政做贡献以外,似乎没有打通贸易路线层面的利好,但这一定位是建立在美洲没有被发现的前提之下。一旦“新大陆”被标在海图上,你就会发现这片海外净土对于打通大西洋航线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葡萄牙人却没有继续向西的探索,即使后来理论上已经证实了环球航行到达东方的可能性,又即使哥伦布最先寻求的是葡萄牙人支持(而非西班牙),葡萄牙关注点也没有再次转向西方。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在于“机会成本”的计算,沿非洲海岸线的航行,已经为之描绘出了一幅巨大的贸易前景。葡萄牙人认为自己几乎没有理由,再为一次完全未知(并且理论航程不会短于印度洋航线)的航行去投入资金。
                如果说登陆加那利群岛,是葡萄牙海外扩张之旅的第一步,那么穿越西非沙漠海岸,抵达塞内加尔河,就是其海外之旅第二阶段的起点了。作为对之前探索的回报,葡萄牙将在西非大陆收获到什么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IP属地:四川31楼2016-08-07 18: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