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一共五个台顶,这个显然不必科普吧。一般大朝台都是从东台开始,因为这样可以免去台怀镇145元的进镇费用。不过据说因为是朝圣之旅,所以应该是顺时针,但是从东台开始,属于逆时针,说顺时针是什么弘扬佛法,逆时针是灭绝佛法,我认为弘扬与否,不在于顺逆方向,在心。修行是论心也要论行,但是首要论心。佛在心中,是佛是魔,在于你的心朝着哪个方向。
东台海拔2795米,台顶曾建有望海楼,现在正在重建中。后来听紫花姐说,东台寺院住持是四平人。不过我并没在寺中多逗留,拜过正殿,就上楼到正在修建的观景楼上去了。因为天色尚暗,来到楼上平台处,冷丁望出去,一下子愣住了,没看明白远处似宁静的覆雪的冰湖一般,到底是什么?是云海?迟疑中我问旁边的人:远处是云?对方答:是啊!
的确是云,在乌蓝的泛着丝丝缕缕金红色曦光的天际,重重叠叠凝滞不动的雾霭蓄势待发般汹涌堆积,然而无比安静,仿佛天地都在屏息静待大幕开启。是的,的确是云海!因为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壮观的云海,那种震撼无法形容。视线可及的范围都是无边无际的云雾凝聚在一起,因为初露的晨曦辉映,显得格外恢宏绮丽。让你痛感自身多么渺小,几乎渺小到了无痕迹。
天地无情方万古,云海,沧海,深山,旷野,空谷,荒漠,这些都是不喜不悲的自然,是天地万物最为无情的情境,然而恰恰是这份无情之情,却给有情的人类多么震撼的视觉感受!也让无数多情的诗人、画家、作家屡屡倾倒、描摹。
实际上,无情的自然,当你投心其中,感受到的却是澎湃的激情,是你多情的心灵与无情的自然找到了最缱绻的融合与契合的感受。而人性,自诩多情的人性,倒往往于多情与深情尽头反而可以演绎出多少无情甚而冷血的异变。多情不似无情好,至少善变易变的只是风云,无关风月。
随着日光渐明,云霭由静态的冰湖转为流动的海浪一般,辗转翻涌,无声起舞,舞出了风的轨迹,无形之笔,画出了山的呼吸。
看到有人在寺院中一个架有扶梯的房顶上观看日出,我也赶紧寻路下楼,穿过院子上了房顶,因为没有窗框和各种墙壁廊檐的阻隔,全部风云都呼啸着涌入眼中心底。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
没有人怀疑,单反的性能会比手机更能收录自然的美妙。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境,你会发现单反只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它远远不能复述你眼睛所能看到的盛况,那是一场全部感官都参与其中的饕餮盛宴——你不仅可以360度视角所见,还能伸手去触摸风的温度,还能嗅到山野与草木的沁凉,你不仅可以看到一切动态的风起云涌、雾霭漂游的美妙,还可以迎着各个角度的风云穿行或是奔跑。
昨天想要拼车时候还有人质疑刚刚下过雨,今天能否看到日出,但是,正是昨天的一场雨,加上适宜的温湿度,雨过天晴后才形成了这天的云海日出。也许这样的景观在东台顶也并不算常见,不仅游客们连连惊叹,用手机或者相机不停地在拍照。还看到有着红袍的僧人,在用单反拍照,也是有趣的一景。
正是清晨,温度很低,汹涌若浪的云海仿佛都凝结着沁凉清澈的寒香。
然而,天际那一捧暖色渐渐给云蔼镀上了一层金辉,而晨曦中原本苍黑的群山,也渐渐显露了青绿的线条。于是,重重山峦翠黛、层层浪卷云海、耀耀金辉璀璨,让整个天地都流光溢彩,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绚丽。
这样的时刻,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你的相机惊惶不已,你完全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记录与表达。也许能做的只是放在心里——把这些风放在心里,把这些云放在心里,把这些在飘舞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的青山放在心里,把远处的迢迢长途放在心里。除了放在心里,再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你对此时此刻的敬意。
真的,面对自然,唯有敬意:肃然起敬,默然起敬,或者,欣然,怡然,再或者,愕然止语,甚至怆然涕下。
无论幽州台,抑或东台,是你是我,是此是彼,对自然来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总有一些共通的思想与情感,自古以来纠结在我们心底,总会有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人,会触碰到它们,然后心有所动,而后回避或者沉溺。这种情感,比快乐更深刻,也比悲伤更深刻。虽然也许转瞬即逝。
但是有一点,我始终深信,对于自然,是必须敬畏的,面对自然,也没有“战胜”这个词汇存在的合理诠释。你无法战胜自然,而我们必然被自然战胜。一切时间归于自然,一切空间归于自然,作为粟米蜉蝣,别妄谈战胜自然。你可以战胜自我,但是自然战无不胜,因为自然从不屑于向人类宣战。一只蚂蚁爬到月球上,它也依然是蚂蚁,它即便宣言:我战胜了地球也战胜了外太空,它也只是一只癫狂的蚂蚁。自然还在,太空还在,宇宙还在,自然与天道还在。
千万别说,你战胜了自然。也许你很为自己骄傲,但是这话真的很逗逼。
太阳冲破了云海喷薄而出!天上一轮,人间万姓。
光芒普照,佛法广度。
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刻,其实都是一次轮回:黑暗与光明的吻别;黑夜与白昼的送行;蒙昧与清醒的对视;爱与恨、生与死的顿悟。自然予取,命运予夺;根性予取,因果予夺。
总应该有一些时候,我们应该跳出三界与五行之外,远观一下自己,俯瞰一下自己,想想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听上去很大很空,但这是我们在殊途同归的生命历程中迟早要面对的事实。
日出云海。
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是时光的洪流从未停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我们也该在这云开雾散的时刻,踏上自己的旅途。
大朝台,也是一条比较艰苦的路线。不过,所有的路都是自己的选择。累并快乐着,这也许是每个驴友的体会。虽然,我远不算是什么专业的户外人,不过,那种苦行中淋漓的快慰与饱满坚韧的精神意志,永远是与风景同样动人的感受。
苦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下了观景台,和贴吧联系的伙伴们电话联络了见面地点。因为台顶信号不好,手机几次都无法通话。所以,还是提前约好时间、地点会更省时。
大朝台的起点,就是这里。
看完日出,我们就是顺着这条路线,开始了逆时针的弘法朝台之旅。对,弘法之心,与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绝对无关。我就如此坚信。
之前一天确定大朝台时候,Simon和我微信联系,问我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见面时候好认,我就发了衣服和斗笠的图片。Simon问我斗笠哪儿买的,我说台怀镇很多,十块钱一个。出门买食物时候,就随手又买了两个斗笠。东台日出后集合,见到Simon,就拿出了斗笠,正好Simon和小雨都没有帽子,送给他们路上戴了。
回来之后在网上看到东台的一段逸闻:东台有一处闻名的圣迹,那罗延窟,传说这是一处和金刚窟相通的神秘洞窟。佛家说是菩萨和神龙居住的地方。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相传宋宣和八年,代州牧超康弼在真容院慈化大师的陪同下,游了此洞。他们从洞中出来后,见口有一个奇异的僧人,便戏谑地说:“我们己经从洞中出来了,大师为何不进去呢?”那们僧人听了说:“我能够进入一尘遍游世界,何况这个洞呢?”遂大步入洞,再没有出来,只留了一顶斗笠在洞口。后来,人们以为是神僧显圣,便在台顶建塔,将斗笠藏于塔中。叫笠子塔。是东台的一大灵迹。
冥冥中觉得,那绚烂的日出云海,以及我对于斗笠的无意选择,都是五台山给予我心灵的一种玄妙感应。五台山也许真如小五所说,是福山,能够带来幸运。至少,能够带来一种奇妙的感应,只看你的心灵能否呼应。
或许,当你以一颗至诚至简的心上路,山水风云,都会感应得到你的本心。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合一,道心合一,是也是也。

也许只是普照的佛光润泽了我们心灵中的一角而已,却已经灿烂到让我们无法直视。
赐予我们五百年修行的大朝台之旅,我们来了!
东台海拔2795米,台顶曾建有望海楼,现在正在重建中。后来听紫花姐说,东台寺院住持是四平人。不过我并没在寺中多逗留,拜过正殿,就上楼到正在修建的观景楼上去了。因为天色尚暗,来到楼上平台处,冷丁望出去,一下子愣住了,没看明白远处似宁静的覆雪的冰湖一般,到底是什么?是云海?迟疑中我问旁边的人:远处是云?对方答:是啊!

的确是云,在乌蓝的泛着丝丝缕缕金红色曦光的天际,重重叠叠凝滞不动的雾霭蓄势待发般汹涌堆积,然而无比安静,仿佛天地都在屏息静待大幕开启。是的,的确是云海!因为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壮观的云海,那种震撼无法形容。视线可及的范围都是无边无际的云雾凝聚在一起,因为初露的晨曦辉映,显得格外恢宏绮丽。让你痛感自身多么渺小,几乎渺小到了无痕迹。
天地无情方万古,云海,沧海,深山,旷野,空谷,荒漠,这些都是不喜不悲的自然,是天地万物最为无情的情境,然而恰恰是这份无情之情,却给有情的人类多么震撼的视觉感受!也让无数多情的诗人、画家、作家屡屡倾倒、描摹。
实际上,无情的自然,当你投心其中,感受到的却是澎湃的激情,是你多情的心灵与无情的自然找到了最缱绻的融合与契合的感受。而人性,自诩多情的人性,倒往往于多情与深情尽头反而可以演绎出多少无情甚而冷血的异变。多情不似无情好,至少善变易变的只是风云,无关风月。

随着日光渐明,云霭由静态的冰湖转为流动的海浪一般,辗转翻涌,无声起舞,舞出了风的轨迹,无形之笔,画出了山的呼吸。
看到有人在寺院中一个架有扶梯的房顶上观看日出,我也赶紧寻路下楼,穿过院子上了房顶,因为没有窗框和各种墙壁廊檐的阻隔,全部风云都呼啸着涌入眼中心底。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撼!

没有人怀疑,单反的性能会比手机更能收录自然的美妙。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境,你会发现单反只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它远远不能复述你眼睛所能看到的盛况,那是一场全部感官都参与其中的饕餮盛宴——你不仅可以360度视角所见,还能伸手去触摸风的温度,还能嗅到山野与草木的沁凉,你不仅可以看到一切动态的风起云涌、雾霭漂游的美妙,还可以迎着各个角度的风云穿行或是奔跑。

昨天想要拼车时候还有人质疑刚刚下过雨,今天能否看到日出,但是,正是昨天的一场雨,加上适宜的温湿度,雨过天晴后才形成了这天的云海日出。也许这样的景观在东台顶也并不算常见,不仅游客们连连惊叹,用手机或者相机不停地在拍照。还看到有着红袍的僧人,在用单反拍照,也是有趣的一景。
正是清晨,温度很低,汹涌若浪的云海仿佛都凝结着沁凉清澈的寒香。
然而,天际那一捧暖色渐渐给云蔼镀上了一层金辉,而晨曦中原本苍黑的群山,也渐渐显露了青绿的线条。于是,重重山峦翠黛、层层浪卷云海、耀耀金辉璀璨,让整个天地都流光溢彩,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绚丽。

这样的时刻,你的眼睛应接不暇,你的相机惊惶不已,你完全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记录与表达。也许能做的只是放在心里——把这些风放在心里,把这些云放在心里,把这些在飘舞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的青山放在心里,把远处的迢迢长途放在心里。除了放在心里,再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表达你对此时此刻的敬意。

真的,面对自然,唯有敬意:肃然起敬,默然起敬,或者,欣然,怡然,再或者,愕然止语,甚至怆然涕下。
无论幽州台,抑或东台,是你是我,是此是彼,对自然来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总有一些共通的思想与情感,自古以来纠结在我们心底,总会有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人,会触碰到它们,然后心有所动,而后回避或者沉溺。这种情感,比快乐更深刻,也比悲伤更深刻。虽然也许转瞬即逝。
但是有一点,我始终深信,对于自然,是必须敬畏的,面对自然,也没有“战胜”这个词汇存在的合理诠释。你无法战胜自然,而我们必然被自然战胜。一切时间归于自然,一切空间归于自然,作为粟米蜉蝣,别妄谈战胜自然。你可以战胜自我,但是自然战无不胜,因为自然从不屑于向人类宣战。一只蚂蚁爬到月球上,它也依然是蚂蚁,它即便宣言:我战胜了地球也战胜了外太空,它也只是一只癫狂的蚂蚁。自然还在,太空还在,宇宙还在,自然与天道还在。
千万别说,你战胜了自然。也许你很为自己骄傲,但是这话真的很逗逼。

太阳冲破了云海喷薄而出!天上一轮,人间万姓。
光芒普照,佛法广度。
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时刻,其实都是一次轮回:黑暗与光明的吻别;黑夜与白昼的送行;蒙昧与清醒的对视;爱与恨、生与死的顿悟。自然予取,命运予夺;根性予取,因果予夺。
总应该有一些时候,我们应该跳出三界与五行之外,远观一下自己,俯瞰一下自己,想想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听上去很大很空,但这是我们在殊途同归的生命历程中迟早要面对的事实。

日出云海。
新的一天开始了,但是时光的洪流从未停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我们也该在这云开雾散的时刻,踏上自己的旅途。
大朝台,也是一条比较艰苦的路线。不过,所有的路都是自己的选择。累并快乐着,这也许是每个驴友的体会。虽然,我远不算是什么专业的户外人,不过,那种苦行中淋漓的快慰与饱满坚韧的精神意志,永远是与风景同样动人的感受。
苦行的过程,其实就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然对话的过程。

下了观景台,和贴吧联系的伙伴们电话联络了见面地点。因为台顶信号不好,手机几次都无法通话。所以,还是提前约好时间、地点会更省时。
大朝台的起点,就是这里。
看完日出,我们就是顺着这条路线,开始了逆时针的弘法朝台之旅。对,弘法之心,与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绝对无关。我就如此坚信。

之前一天确定大朝台时候,Simon和我微信联系,问我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见面时候好认,我就发了衣服和斗笠的图片。Simon问我斗笠哪儿买的,我说台怀镇很多,十块钱一个。出门买食物时候,就随手又买了两个斗笠。东台日出后集合,见到Simon,就拿出了斗笠,正好Simon和小雨都没有帽子,送给他们路上戴了。
回来之后在网上看到东台的一段逸闻:东台有一处闻名的圣迹,那罗延窟,传说这是一处和金刚窟相通的神秘洞窟。佛家说是菩萨和神龙居住的地方。金刚手菩萨与文殊菩萨曾于此探讨佛法。相传宋宣和八年,代州牧超康弼在真容院慈化大师的陪同下,游了此洞。他们从洞中出来后,见口有一个奇异的僧人,便戏谑地说:“我们己经从洞中出来了,大师为何不进去呢?”那们僧人听了说:“我能够进入一尘遍游世界,何况这个洞呢?”遂大步入洞,再没有出来,只留了一顶斗笠在洞口。后来,人们以为是神僧显圣,便在台顶建塔,将斗笠藏于塔中。叫笠子塔。是东台的一大灵迹。
冥冥中觉得,那绚烂的日出云海,以及我对于斗笠的无意选择,都是五台山给予我心灵的一种玄妙感应。五台山也许真如小五所说,是福山,能够带来幸运。至少,能够带来一种奇妙的感应,只看你的心灵能否呼应。
或许,当你以一颗至诚至简的心上路,山水风云,都会感应得到你的本心。所谓天人合一,天道合一,道心合一,是也是也。

也许只是普照的佛光润泽了我们心灵中的一角而已,却已经灿烂到让我们无法直视。
赐予我们五百年修行的大朝台之旅,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