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表现均能作出诊断,一般不需依据X线检查确诊。但对于判断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和对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X线摄片是不可缺少的。正常新生儿足部X线片可见跟、距和骰骨的化骨中心。马蹄内翻足的患儿足部诸骨的骨化中心出现较晚。舟骨在3岁后方才出现。跖骨干生后骨化良好。
检查:
1.正位片
正常的足距骨纵轴与跟骨纵轴之间有30°左右的夹角,若小于20°,示足后部内翻。正常足第1跖骨与距骨纵轴、第5跖骨与跟骨纵轴平行或交叉角小于20°,大于20°时,示足前部内收。
2.侧位片
正常足距骨纵轴与第1跖骨平行,在马蹄内翻足患者则二者相交成角。
诊断: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可见距骨与第1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检查:
1.正位片
正常的足距骨纵轴与跟骨纵轴之间有30°左右的夹角,若小于20°,示足后部内翻。正常足第1跖骨与距骨纵轴、第5跖骨与跟骨纵轴平行或交叉角小于20°,大于20°时,示足前部内收。
2.侧位片
正常足距骨纵轴与第1跖骨平行,在马蹄内翻足患者则二者相交成角。
诊断: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可见距骨与第1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