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意吧 关注:101贴子:1,086
  • 2回复贴,共1

关于“为什么看到别人的言论不如意就会生气”的一些方法与义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修行中,对于诚实、质朴的行者而言,
这些随缘闪现的习气,
佛家有一些义理:
1、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
般若智慧观空。
2、烦恼即菩提。
依据各人实际来践行此义理。
道家,亦有相关义理:
1、七情六欲即是真道种。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德者,道无为表现出来的象、理、行、法、势等。即无为也。可以理解为佛家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无取舍等。
物,表示东西的意思。包括有形和无形,形而上与形而下。
故自然包括物质与心理,精神与物质,皆属于物的范畴。
则七情六欲,概不例外,均属于厚德载物的范畴。
从道家修行义理来看,道德无为,随顺有为、无为,随顺天地万物的生长收藏,而“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则七情六欲、习气的生起、散灭,行者亦是如此处之。
无为故,久之,习气不去消除,而自然愈来愈淡,乃至化虚、化无。故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百姓、行者、道者,不求真气,而真气自来。
当然,以上,主要讲道之无为,厚德载物,含蓄、化育包括习气在内的万物。
道德经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思想,很多,比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什么意思?
随顺无欲、有欲,随顺有名、无名,皆无为之,随顺之: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众欲、念、(习、真)气,皆得所愿,皆大欢喜,故能各安其位,井然有序,道德清正。
另外,据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来推断上古中华文明中,对物的定义分析,比如道德经有的比较原始的版本,这个“物”,写作“状”,比如“有物混成”,写作“有状混成”。
据此,厚德载物,亦可看作“厚德载状”,对于现代一些认为“物”是物质者,在义理的圆融上,可以少许文字障碍。
仅供参考。


1楼2016-09-12 19:46回复
    缘起:回复百度禅定吧@清凉山人6080 道友“为什么看到别人的言论不如意就会生气”一帖 http://tieba.baidu.com/p/4778720938


    2楼2016-09-12 19: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