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空谷幽兰》
我向他请教禅宗和净土宗修行的差异。
续洞:在禅宗里,我们不停地问,谁在念佛。我们所想的一切就是,佛号是 从哪里升起来的。我们不停地问,直到我们发现自己出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禅。我们一心一意地坐着。如果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不管它到哪儿,我们都
跟着它,直到最后心变得安静下来;直到无禅可参,无问可问;直到我们到了这
种境界,不问而问,问而无问。我们不停地问,直到我们最终找到一个答案;直
到妄想消尽;直到我们能够吞下这个世界,它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但
是这个世界不能吞掉我们;直到我们能够骑虎,而虎不能骑我们;直到我们发现
了我们到底是谁。这就是禅。
在净土宗的修行里,我们只是念佛号,再也没有什么了。我们用心去念。我
们不出声念,可是声音却是完全清晰的。当我们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就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往复。念没有停止,心也没有动。声音升起来,我们听到这个声音,但是我们的心没有动。我们的心不动,妄想就消失了。一切妄想没有了,就是一心在念。结果与禅是一样的。禅就意味着无分别。实际上,净土法门包括禅,禅也包括净土。如果你不是两个都修,你就会变得片面。
问:净土法门更适合于这个时代吗?
83
----------------------- Page 84-----------------------
续洞:所有的法门都适合。法无对错。这只是根基的问题,也就是你在过去
世的习性。一旦人们开始修行,他们就会认为其他的修行方法是错的。但是所有
的法门都是正确的。哪一种修行方法更合适,它取决于那个个体。
一切法门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含融。它们殊途同归。比方说,净土法
门包括律宗。如果你不过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你就不能念佛。净土法门也包括
禅。如果你不能一心,你也念不好佛。它与禅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法门就
像糖。人们喜欢不同种类的糖,但是它只是糖。法是空的。
问:终南山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这儿修行?
续洞:终南山一直延伸到印度。最初的和尚们来中国的时候,他们就定居在
终南山里。而且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师都曾经在终南山修行。但那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这么多的出家人仍然来终南山的原因是,这里还很容易找到一个隐居的地
方。还有,这一带仍然有很多在家人,愿意供养来修行的人。
问:现在这些山里住着多少隐士?
续洞:我估计,长安县里大概有50个,蓝田和宝鸡之间的山里大概有两百个。
但是现在距我住山的那会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可能更多了。住在山里的出
家人不用跟任何人登记,所以没办法知道。
当我向圣林问起他的修行时,他说他太笨了,不能修禅,只念佛。他大笑起
来,但他不是开玩笑。
圣林:现在禅不合适了。要修禅你得有很深的根基。好根器的人太少,他们
不常见。过去任何人都可以修禅,但是现在不行。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也是印
光大师的观点(印光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和尚,他在中国重新建立了净土宗的修
行)。现在净土法门是唯一适合每一个人的法门。区别就在于净土法门要仰仗佛
力。你不需要太深的根基。禅宗则完全靠自力。这就难得多了。尤其是现在。
96
----------------------- Page 97-----------------------
过去有很多开悟的和尚。但是现在有几个开悟的?我认识的人里面一个也没
有。也许有的和尚以为他们开悟了,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把妄想当成开悟了。这
就是印光大师说最好仰仗佛力念佛的原因。谁更有力量,你还是佛?净土法门更
有把握成就。如果你根基不深,又去修禅,你可能修一辈子,哪儿也去不了。净
土法门并不容易。你必须决意要往生净土,否则念佛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不过是
迷信罢了。净土法门是不需要解释的,关键在于信。但是信比解释更有力。你看
不见净土,只有佛才能看见净土。眼睛是没有用的,你必须依靠佛。
德成:我教各种各样零星的东西。你提吧。任何看起来合适的东西。一点儿
这个,一点儿那个。这差不多是修行的全部。你不能只修一种法。那是一个错误。
法不是片面的。你必须修禅。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能突破妄想。你还要持戒。
如果你不持,你的生活就会一团糟。你还要修净土。如果你不信,你永远也不可
能从佛那里得到任何加持。你必须修所有的法。
这就像生火。你不但需要火种,还需要木柴和空气。少了一样,你就没办法
生火。开悟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体系。所有的法门都是互相联系的。你不能省掉
哪一个法门。心含万法。你无法舍掉任何一法。在心外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心要
132
----------------------- Page 133-----------------------
专一。只能容纳下一个念头,没有妄想,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在禅宗里,你没
有念头。在净土宗里,你有—个念头。它们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把你
的本来面目指给你看。
我问演成他跟司机说什么了。
演成:我在谈坐禅。我解释我们怎样首先念佛来安心。心只有安了才能静。
然后我讲解我们怎样通过问“念佛是谁”来静心。心只有静了才能止。然后我解
释我们怎样通过舍掉佛号来止心。心只有止了才能观。心只有能观,才能达到玄
之又玄的境界,我告诉他,这是任何一位修行人都不得不经过的历程。要花多长
时间,取决于修行者本人。它就像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这条路不停地变化着。有
时候好走,有时候不好走。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住在山里要比住在城市里容易
得多。在局外人看来,我们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本来就不在意舒不舒服。我
们到这儿是来修行的。而修行是不拘形式的。大多数游客认为我们只不过是穷和
尚而巳。
回到大茅篷,宝胜已经把他旁边的床收拾好了;然后乘波的妈妈给我们端来
了大碗的面条作晚餐。后来,我蜷缩在半打棉毯下面睡着了。夜里有几次,我翻
身的时候,发现宝胜坐着。他整夜都在打坐。第二天上午,我向他请教修行的事
情。
宝胜:有些和尚诵经,有些坐禅。但是要坐禅你不一定得坐着。当我师父太
老、不能再坐了的时候,他就躺着修禅。但是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在坐禅,就认
142
----------------------- Page 143-----------------------
为他们在修行。这句话你可以告诉那些修行人。修行人所做的一切、所说的一切
都应该指向同一个目标。他们不参与闲谈或无聊的活动。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
也是禅宗师父们在禅堂里所开示的内容。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真修行的人太少
了。至于我自己,我不怎么修行。我晚上打坐,白天干杂活儿。我只是在照管这
座庙。
我向他请教禅宗和净土宗修行的差异。
续洞:在禅宗里,我们不停地问,谁在念佛。我们所想的一切就是,佛号是 从哪里升起来的。我们不停地问,直到我们发现自己出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禅。我们一心一意地坐着。如果心跑到别的地方去了,不管它到哪儿,我们都
跟着它,直到最后心变得安静下来;直到无禅可参,无问可问;直到我们到了这
种境界,不问而问,问而无问。我们不停地问,直到我们最终找到一个答案;直
到妄想消尽;直到我们能够吞下这个世界,它所有的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但
是这个世界不能吞掉我们;直到我们能够骑虎,而虎不能骑我们;直到我们发现
了我们到底是谁。这就是禅。
在净土宗的修行里,我们只是念佛号,再也没有什么了。我们用心去念。我
们不出声念,可是声音却是完全清晰的。当我们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就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往复。念没有停止,心也没有动。声音升起来,我们听到这个声音,但是我们的心没有动。我们的心不动,妄想就消失了。一切妄想没有了,就是一心在念。结果与禅是一样的。禅就意味着无分别。实际上,净土法门包括禅,禅也包括净土。如果你不是两个都修,你就会变得片面。
问:净土法门更适合于这个时代吗?
83
----------------------- Page 84-----------------------
续洞:所有的法门都适合。法无对错。这只是根基的问题,也就是你在过去
世的习性。一旦人们开始修行,他们就会认为其他的修行方法是错的。但是所有
的法门都是正确的。哪一种修行方法更合适,它取决于那个个体。
一切法门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含融。它们殊途同归。比方说,净土法
门包括律宗。如果你不过一种合乎正道的生活,你就不能念佛。净土法门也包括
禅。如果你不能一心,你也念不好佛。它与禅是一样的,目标是一样的。法门就
像糖。人们喜欢不同种类的糖,但是它只是糖。法是空的。
问:终南山到底有何特殊之处?为什么这么多人来这儿修行?
续洞:终南山一直延伸到印度。最初的和尚们来中国的时候,他们就定居在
终南山里。而且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师都曾经在终南山修行。但那是过去的事了。
现在这么多的出家人仍然来终南山的原因是,这里还很容易找到一个隐居的地
方。还有,这一带仍然有很多在家人,愿意供养来修行的人。
问:现在这些山里住着多少隐士?
续洞:我估计,长安县里大概有50个,蓝田和宝鸡之间的山里大概有两百个。
但是现在距我住山的那会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可能更多了。住在山里的出
家人不用跟任何人登记,所以没办法知道。
当我向圣林问起他的修行时,他说他太笨了,不能修禅,只念佛。他大笑起
来,但他不是开玩笑。
圣林:现在禅不合适了。要修禅你得有很深的根基。好根器的人太少,他们
不常见。过去任何人都可以修禅,但是现在不行。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也是印
光大师的观点(印光是20世纪早期的一位和尚,他在中国重新建立了净土宗的修
行)。现在净土法门是唯一适合每一个人的法门。区别就在于净土法门要仰仗佛
力。你不需要太深的根基。禅宗则完全靠自力。这就难得多了。尤其是现在。
96
----------------------- Page 97-----------------------
过去有很多开悟的和尚。但是现在有几个开悟的?我认识的人里面一个也没
有。也许有的和尚以为他们开悟了,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把妄想当成开悟了。这
就是印光大师说最好仰仗佛力念佛的原因。谁更有力量,你还是佛?净土法门更
有把握成就。如果你根基不深,又去修禅,你可能修一辈子,哪儿也去不了。净
土法门并不容易。你必须决意要往生净土,否则念佛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不过是
迷信罢了。净土法门是不需要解释的,关键在于信。但是信比解释更有力。你看
不见净土,只有佛才能看见净土。眼睛是没有用的,你必须依靠佛。
德成:我教各种各样零星的东西。你提吧。任何看起来合适的东西。一点儿
这个,一点儿那个。这差不多是修行的全部。你不能只修一种法。那是一个错误。
法不是片面的。你必须修禅。如果你不修,你永远也不能突破妄想。你还要持戒。
如果你不持,你的生活就会一团糟。你还要修净土。如果你不信,你永远也不可
能从佛那里得到任何加持。你必须修所有的法。
这就像生火。你不但需要火种,还需要木柴和空气。少了一样,你就没办法
生火。开悟也是一样。它是一个体系。所有的法门都是互相联系的。你不能省掉
哪一个法门。心含万法。你无法舍掉任何一法。在心外你得不到任何东西。心要
132
----------------------- Page 133-----------------------
专一。只能容纳下一个念头,没有妄想,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在禅宗里,你没
有念头。在净土宗里,你有—个念头。它们都是一样的。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把你
的本来面目指给你看。
我问演成他跟司机说什么了。
演成:我在谈坐禅。我解释我们怎样首先念佛来安心。心只有安了才能静。
然后我讲解我们怎样通过问“念佛是谁”来静心。心只有静了才能止。然后我解
释我们怎样通过舍掉佛号来止心。心只有止了才能观。心只有能观,才能达到玄
之又玄的境界,我告诉他,这是任何一位修行人都不得不经过的历程。要花多长
时间,取决于修行者本人。它就像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这条路不停地变化着。有
时候好走,有时候不好走。但是对于修行人来说,住在山里要比住在城市里容易
得多。在局外人看来,我们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我们本来就不在意舒不舒服。我
们到这儿是来修行的。而修行是不拘形式的。大多数游客认为我们只不过是穷和
尚而巳。
回到大茅篷,宝胜已经把他旁边的床收拾好了;然后乘波的妈妈给我们端来
了大碗的面条作晚餐。后来,我蜷缩在半打棉毯下面睡着了。夜里有几次,我翻
身的时候,发现宝胜坐着。他整夜都在打坐。第二天上午,我向他请教修行的事
情。
宝胜:有些和尚诵经,有些坐禅。但是要坐禅你不一定得坐着。当我师父太
老、不能再坐了的时候,他就躺着修禅。但是不能仅仅因为某些人在坐禅,就认
142
----------------------- Page 143-----------------------
为他们在修行。这句话你可以告诉那些修行人。修行人所做的一切、所说的一切
都应该指向同一个目标。他们不参与闲谈或无聊的活动。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
也是禅宗师父们在禅堂里所开示的内容。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你,真修行的人太少
了。至于我自己,我不怎么修行。我晚上打坐,白天干杂活儿。我只是在照管这
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