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富走了!”,这是1999年10月中旬的一天,远在广东汕头的陈蓓春同学通过电话告诉我的,她还说,元富是在深圳红十字医院病逝的,时间是1999年10月4日。当时只有她的侄女守护在他的身旁,由于他从来没有“拍过拖”(广东方言,意
元富,全名叫邹元富,是土生土长的广东南雄人,早年在广东韶关南雄澜河部队子弟学校读书时,我们曾在一起度过了那一段快乐无边的时光。虽然记忆不能留住时光,但时光却永远留住了这段记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我俩下澜河用撮箕去捉“胡子鱼”,不料却捞上一条水蛇,吓得我丢盔弃甲,奔走上岸。惊悸之中,元富却用手掐着水蛇的关键部位,致其于死,然后再将其“战果”甩上岸来。一脸的自豪。那一年,我们都只有10岁。
对元富的印象,仅此而已。
由于双方父母的转业,尔后的21年,天各一方,音讯杳然,直到1999年春上,才在一个极其意外的惊喜中,万般艰辛地觅得了他的踪迹,知他在深圳一家公司供职。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咫尺之隔,仍不得一见,直至他安详地走......
我们本是有一个极好的机会聚在一块儿的。就在1999年“五一节”,澜河部队子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聚集到美丽的韶城,这是一次多么难得而又而富有戏剧性的聚会啊,离别跨度长达20年,原前的翩翩少年、亭亭少女都已进入真正有思想的三十几岁!都成为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而此时的元富,被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事后我们才知道,为了不影响同学们跨时空、跨世纪的戏剧性聚会的喜庆气氛,他坚强地压抑着前去聚会的冲动,躺在孤单单的病榻上,瞒着同学,托说身体有点不舒服,不能亲自前来云云。
于是,难得的一次见面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我的确难以相信,元富33岁的生命就这样平静地、简单地结束了,甚至还没有泛起本应泛起的生命之花!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我们说:“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将死比喻成“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于是,死亡便有了色彩,有声响甚至是音乐,有聚会的畅谈和豪饮,有气球和信鸽的放飞......可是,对于元富来说,这个节日并没有色彩,而且降临得特别快。
这场变故,令人生出几多感慨:“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人生的舞台上,任何人无一例外的都是或轻或重的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在世,可谓白驹过隙,复归尘土,草木一丘。在这极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多些理解、宽容、友爱、帮助,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然而,在“有色彩的节日”里,却处处可见“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景象!
独坐窗前,远处的浏阳河依旧在流淌。我在想,快10年了,元富,在另外的世界里,你的日子有没有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