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长安吧 关注:77,308贴子:398,916

回复:【安于盛夏|161001】《故事的B面》( 同人 | 韩叙视角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有话要说(2):intrusion】
  看了一位吧友@随风而去霜如歌 的留言后的衍生了一系列思考,感觉挺有趣,特来此分享。
  这一更相对较短,不过我也仍然保持从前的更新惯例写了两个内容:
  一个内容是韩叙眼里的顾云鹏就像一个真正的上帝,掌管着一个流程从开始到终结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代谢”。正如周安远教授这段话所暗示的,这种“代谢”不光存在于写程序或者操作电脑之中,更是在说生活本身。顾云鹏不光是能够主宰电脑而已,更是一个能主宰自我、主宰自己生活中每一次“代谢”的上帝。
  另一个内容是韩叙被顾云鹏的无心之言触碰了心里的伤疤。
  我试图用这两个剧情来反映韩叙面对顾云鹏时他心理上的复杂性,反映出一种爱恨交织。
  当然,对这种心理的刻画并非只出现在这一节,它将贯穿于第四章整章。随着剧情的发展,不论是“讨厌”或者“喜欢”都会变得愈加强烈。
  从主题和基调来说,第四章《起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即使写到后面的章节这一切也不会有所改变。在这里,你会发现:韩叙喜欢老顾是因为老顾能够活成那个样子,而讨厌老顾还是因为老顾能够活成那个样子。
  哈哈,不好理解吧?没关系,一时不必理得太清楚,读者大可以慢慢从各种细节中体会。
  抛开别的不谈,这一次我仅想就“令人厌恶的善意”进行讨论,这就回到了开头这位吧友的留言,她说,这一节的韩叙让她想到《罗马无假日》里的简单。
  这有点让我出乎意料。于是我问,为什么呢?
  她说,因为有一句话很相似,那一刻我是有点恨她的。说她恨4343戳了她的伤疤,拒绝她继续过愉快的日子,连打游戏都要她和贝霖比。
  我一想,噢,还真是。
  鉴于有些读者没有读过《罗马无假日》这本书,这段剧情是这样的:简单、克里和布莱在游戏里找了一个小村庄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然后这样的日子没过几天,薇安(也就是4343)找上来,恨铁不成钢地说自己真是替简单着急,连打游戏也要输给贝霖吗?
  然后就有了那句心理活动,简单有些“恨”她。
  抛开“What”本身,去探索“How”和“Why”,我们将不单单能看到这一句话的相似性,而能够看到两段剧情的内在相似。
  薇安是个好人,虽然长得丑,嘴巴也不甜,但是打心眼里希望简单好的好人。她之所以会说那些话,也纯粹出自于善意,但是也许是因为她太着急了,也许是因为她本身情商也不是很高,简单之所以会产生“恨”这种情绪,是因为她费尽心思想掩盖的真相被薇安一下子挑明了。
  她就是没勇气和贝霖比啊,就是想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在两个愿意宠着她的人的陪伴下每天做点能让自己产生点成就感的事而已,虽然这个成就感来得太容易,也近乎是可笑的——打怪升级数金币。
  从某种角度讲,这只是掩耳盗铃而已。她不想见韩叙,更不想见贝霖,所以就算让她藏在这个小村庄一辈子打怪升级数金币,简单也是愿意的。不是说真的多幸福,而是一想到即将面对“最不想见二人组”,那种恐惧和嫌恶就会自然而然让她留恋于现在的平静生活。
  而就在这时候,薇安闯了进来。
  不仅闯进来,还非常尖刻地指出:贝霖都已经走剧情走得很前面了,而你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种“尖刻的善意”换成谁听到都会心里不舒服,简单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因此她只是反应得非常沉闷,以至于我第一次读到这里竟然没有注意到她话语中的火药气味。
  而相较之下,顾云鹏显然要冤枉许多。相比薇安“明知如此还非要说”,顾云鹏是真的不知道。也因此,韩叙心中对此表示理解,但是仍然在那一瞬间产生了本能的嫌恶。
  薇安这种“尖刻的善意”,以及顾云鹏“一无所知的善意”,都让我想起这样一个单词:intrusion,侵犯。
  我在记单词的时候通常会试着去感受单词背后隐藏的情绪,如此才能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不仅仅是翻译,而是阅读。in-这个词根有“触及内里”的含意,比方说insight,洞察,触及事物内在;比方说introspection,反思,触及自我之心。
  而intrusion则是今天我想得最多的一个词,不论是顾云鹏的无心之言对韩叙内心禁区的触碰,亦或是薇安对简单说的那些一针见血的话,它们都让我想到了intrusion,然后我发现这个单词里隐藏着一个“true ”,或者说,“truth”。
  简单那时候的第一反应大概是:靠,被她说对了。
  然后才是愤怒和嫌恶。
  这种恨意源于薇安触及了简单内心深处的真相,她拼命想掩盖的真相。
  简单说不在意,你以为她就真不在意么?薇安说的那些话,你以为简单真的想也没想过么?
  不是油盐不进,而是不敢啊。
  我猜,简单其实始终在意着“他们两个现在应该走到很前面了吧?可我还停留在原地”,她从来就没有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真正简单一次。
  2017.7.23
  by 悠望南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26楼2017-07-24 23:28
收起回复
      (45)不期而遇
      韩叙没有想到今天会在这里看到顾云鹏。
      两个人刚好在食堂碰见这种事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今天”这个时间,以及“这里”这个地点。
      有点出乎意料,有点尴尬,但同时也感到万幸,因为顾云鹏并没有看到他。
      ……
      这里是师大。
      就在刚才从“星火网吧”出来后,顾云鹏叫韩叙先走,自己则绕到网吧后面的车棚去取自己的自行车,两人就此分别。坐上公交以后,韩叙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距离自己家还有两站的地方下了车,这一站下车后再往回走半站路就是师大,与师大附中、师大附小相隔都不远。
      韩叙是来师大吃饭的。周六周日师大附中不开门,不过初高中部和大学部的饭卡是通用的。自打上了初中,学校给办了饭卡之后,每逢周六周日中午,韩叙都会来师大的食堂吃饭。爸爸中午不回家,自己给自己做饭没什么意思。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由于面向的群体是大学生,师大食堂的饭也确实很便宜。
      而就在韩叙走进食堂的一刻,他一眼看到了正在排队的顾云鹏。
      ……
      “阿姨,打一份醋溜白菜,再要个豆角茄子。”韩叙一手将公用餐盘递给打饭阿姨,另一只手在口袋中摸索着找出师大附中给配的饭卡,眼睛却时刻警惕地注意着距离自己七、八米开外的另一个窗口。
      此时,在那个窗口前,顾云鹏正背对着他排在一列长队之后,准备买粉蒸肉。他肩上背着黑色的双肩包,两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以惯有的姿势站在这样一支由大学生排成的队伍中。在这支长长的队伍里,随便拉出哪一个人个头都比他高,而顾云鹏又是穿黑色T恤、背黑色书包的,这一身黑的装扮使得这个初中的小个子略微显眼,以至于不少大学生经过他身边的时候都会朝他多看几眼。
      韩叙不禁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大学部打饭的情景。陌生的食堂,陌生的面孔,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大学生,大学生口中谈论着的陌生的话题。他们讨论着比赛、课业和项目,那些听不懂的名词让韩叙感到既茫然又惶恐,仿佛在属于大鱼的海洋世界里,不合时宜地出现了自己这样一只轻得没有分量的蜉蝣。
      而眼下,顾云鹏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自在,至少在韩叙看来是这样。他只是很平常地站在那里,排他的队,偶尔随着前面的人朝前挪动两步,那般泰然自若,就好像来大学部打饭对他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或者说,一件他已经做习惯了的事,是那样轻车熟路。
      他不是应该在跟他的爸妈一起吃午饭吗。
      韩叙从阿姨手中接过餐盘,微仰着头,回想着大约一个小时前顾云鹏对自己说的那句话:
      “难得的周末,叔叔阿姨一定在家里做好了饭等着你回家吃饭呢。所以……你回家吧,下次再说。”
      ……
      此时正值饭点,每一个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就在刚刚顾云鹏终于排完粉蒸肉,又打了两个菜后,食堂里座位已经供不应求。他没有占到可以一个人坐的桌子,便随便找了一个单人的空位置坐了下来。这是一个四人桌,桌边围坐着三个大学生,正聊得火热。
      那三人来得比较早,刚才就已经把饭吃完了,只是吃完饭后仍然坐着聊天而已,见顾云鹏在旁边坐下,这才意识到现在食堂座位已经不足了。
      “走吧走吧,回寝室,给别人腾出地方坐。”其中一人边说边端着餐盘站起来。
      剩下两人“嗯”了一下,端起盘子,用筷子将桌上吃剩的鸡骨头往自己盘子里拨了拨,便随第一个人一同离开。四人桌瞬间变得空荡,只剩下顾云鹏一人。在这个角度,韩叙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人声嘈杂中,顾云鹏一口一口、安静地吃着他的饭。偶尔他会停下筷子,嘴巴里慢慢嚼着,偏着脑袋看看天花板,似乎在考虑什么问题。
      太安静了,以至于看着有些落寞。
      这么说,那家伙并不是因为自己急着想回家吃饭才这么说的,而是,在明知他自己的午饭没有着落、只能来食堂吃的情况下,真的想要我回家跟爸妈一起吃饭……
      韩叙的思路有些卡顿,一时找不到一句合适的话来描述自己此刻的心情。
      可是,为什么?
      韩叙夹了一筷子茄子塞进嘴里,心里闷闷的。
      为什么。
      他若有所思地抬起头朝顾云鹏看去。
      会是因为某个和我差不多的原因吗。
      似乎于无意间触碰了某种秘密。韩叙心里一颤,仿佛心中的某个部位有一颗喜悦的种子在蠢蠢欲动——虽不敢萌发,但仍然在他心底微微晃动了几下。
      不为别的,只因在这一刻,他似乎终于可以和顾云鹏平等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也只是转瞬即逝。韩叙低下头猛扒了几口米饭,强迫自己别瞎想。
      不过,还是有一点开心。韩叙的嘴角微微朝上扬起一个弧度。
      以及,再次感到万幸,顾云鹏没有在食堂看到他。
      (本节完)


    IP属地:陕西436楼2017-08-16 14:49
    回复
        【作者有话要说:两次“万幸”】
        在这一节的开头和结尾,我写了两次“韩叙感到万幸顾云鹏没有在食堂看到他”,个中心情不应该一样。
        第一次:尴尬的,警惕的,排斥的(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次:同理心,顾及到别人的尴尬(将关注中心从自我转向他人,慢慢走出自我的围墙,开始探索外界)。
        有点词穷,似乎写东西写得多了,就只能在正文中交待事实以及描述某种“现象”——诸如人的神态,心情变好还是变坏,但是却不会再写太多具体的缘由。也不太想写,也写不出来,因为人的心情往往是含好几种成分的,它们与造就它们的理由一一对应,又彼此冲突交融,我无法描述到底有什么心情,每种心情各自占了多少比例,各心情又由何种原因造成,但是我能写出在这种“混合”的心情下人物将有何表现,这样就容易些,也更有利于读者自己根据这些表现来对人物的心情进行揣摩。
        所以这一次我也将不详细分析这两次“万幸”的区别在哪里,仅在这里记录一些片言只语,相当于给多年后重新阅读此文的自己一个提示,以及思考的起点。
        2017.8.15
        by 悠望南山


      IP属地:陕西437楼2017-08-16 14:51
      回复
          (46)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
          在顾云鹏吃完午饭离开食堂之后,韩叙又坐在原地等了几分钟,确信对方已经走远了,这才端起盘子起身离开。
          在这里看到顾云鹏已经够尴尬了,如果说有什么比这更尴尬的,那就是和顾云鹏打照面。
          韩叙将餐盘交还至餐具回收处,信步朝门口走去。
          所以说,宁可多等等,以免——
          他边想边拨开塑料门帘。
          然后就一眼撞见了顾云鹏。对,就是那个手底下有自行车不骑却偏要推着自行车往这边跑的家伙。现在他还差个五六步就要跑到食堂的水泥台阶了。
          完美地诠释了“打照面”这三个字。
          “老,韩?”顾云鹏的一只眉毛直直地压了下来,另一只眉毛却高高地向上挑起。
          好吧,没有以免了。
          ……


        IP属地:陕西441楼2017-08-21 23:14
        回复
            “谢谢阿姨,谢谢阿姨!”
            小炒窗口前,顾云鹏连连鞠躬,他刚才在返回的路上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带着现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迅速而又短促的。
            “这小同学啊,刚才我在后面喊了你好几声‘卡掉了,卡掉了!’你都没听到!”盛饭的胖阿姨扇了扇手,“幸好你发现得早,我这正愁着不知道该怎么还给你呢。”
            “抱歉啊,”顾云鹏有些局促地挠了挠后脑勺,“刚才在想问题呢,没有听到。”
            “哎呀呀,果真师大附中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连吃饭都在想着功课哪!”胖阿姨羡慕地说,“哎,也就是因为这样你们才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呀,要是我家小子有你一半的用心就好咯。”
            他确实很用心,只是脑子里想的不是功课。韩叙在旁边百无聊赖地踱着步,边走边想。
            顾云鹏和胖阿姨道别后便朝韩叙这边走来,他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被阿姨夸一下,就高兴成这样?”韩叙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哪儿啊,”顾云鹏挥了挥手中的饭卡,“是因为体验到了什么叫‘失而复得’!不过也真是得亏刚刚掉了卡,否则咱们就要错过了。要是早知道你也在这儿吃,我就和你一起坐公交了,还骑什么自行车。”他将饭卡往口袋里一塞,走到自己的自行车跟前蹲下。
            还好他没问“你不是和你爸妈一起吃饭去了么”,估计是忘了有这么一回事吧。韩叙松了一口气,感觉心里有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时他听到顾云鹏说:“老韩,下午忙不忙?”
            “怎么?”
            “如果你没有什么事的话,那就来我家吧。我刚才不是说本来想在网吧烧写个程序就去另一个地方的,结果因为耽搁太久了没去成吗?其实就是想带你来我家来着。”顾云鹏背对着他,边给自行车解锁边说,“不远,就在这附近。”
            ——那就来我家吧。
            来我家吧。
            仿佛触动了很久以前的某个回忆,韩叙不觉有些恍惚。
            “老韩?”顾云鹏回头看了他一眼,两手一撑膝盖站起身来,“我刚才说的你听到没有啊?来我家吧,我有东西给你看。”
            韩叙这才回过神来,“啊?啊。这事已经和叔叔阿姨说过了么?”
            “你是说,我爸妈?”顾云鹏愣了一下,看样子他似乎完全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嗯。”韩叙点头。
            顾云鹏将自行车撑脚架朝后一踢,推着车子慢慢朝前走着。走了一会儿,他说:“他们不知道你要来。不过没事的,反正他们又不在家。”
            “事先不打声招呼就去,太唐突了。”韩叙说,“还是算了吧。”
            “哎,你这人——”顾云鹏很烦恼地抓了抓头,“他们又不在家,有什么必要专程打电话过去告诉他们你要来做客?”
            “这是起码的礼貌。”
            顾云鹏用力吸了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压制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韩叙的错觉,就在刚才,顾云鹏的心情还是很好的,而就在自己提及“叔叔阿姨”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大一样了。
            韩叙忽然有些后悔,但是这时让他改口却也是万万不能了。
            北方的秋已经深了,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蜷缩成枯黄一片,在头顶唰喇喇作响。两人彼此沉默不语,沿循着柏油马路,慢慢朝前走着。
            快走到师大门口的时候,顾云鹏才重新开口。
            “老韩,他们真的不在家。”
            顾云鹏推着车子,走得很慢,说得也很慢。
            “不在家,而且很忙,忙到不会愿意接这种电话,不会愿意听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止是今天,下一周,下下一周也一样。”
            说着,他朝韩叙微微笑了一下,“所以还不如今天就过来吧,你不想看看刚才的小车跑起来是什么样的吗?”
            韩叙点了点头。
            ……


          IP属地:陕西442楼2017-08-21 23:15
          收起回复
              很多年以后韩叙也还记得那一幕,初一那一年,某一个周六的午后,顾云鹏带着他穿过师大的家属区,康庄大道放着不走,专门拣着各种羊肠小道四处穿梭,七拐八拐,最终停留在一栋高层公寓前。
              那年头的G市能住得起公寓的毕竟还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住平房或板楼。
              而顾云鹏就是住公寓的。在韩叙的印象里,他是头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这是韩叙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一栋公寓。这里的一切都和他家那栋低矮潮湿的平房不一样:雪白的墙壁,干净的大理石地面,反着光的金属电梯门,以及安静的走廊。那时韩叙还不知道,多年后在异国他乡,他会习惯于一个人居住在公寓里,在这一尘不染的安静之中长久而又寂寞地住着。有时候他也会觉得,未免也太安静了,每当到了这时候,他就会把门打开虚掩着,或许哪一天就能刚好赶上蒋年年闯进来将他的冰箱洗劫一空——至少洗劫过程中她能陪自己说说话。
              不过那时候的韩叙还不懂这些,他只是异常钦羡于公寓这种能让人沉下心来读书学习的安静。
              一步一步,顾云鹏领着他,借由电梯登上高楼,从白色的走廊穿行而过,最终停留在一闪黑色的实木门前。
              “到了,我家。”
              他掏出钥匙打开门,径直走入,在一个房间的门前停下脚步。
              “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顾云鹏一把将门推开。
              韩叙不觉心一颤。
              并不仅仅因为满屋子的元器件,堆叠在角落的电路板,见过或没见过的工具,塞满了书柜的科技类图书和杂志,各式各样的电路板小车,以及正中央工作台上的那架两翼宽达一米的模型飞机……
              更是因为顾云鹏那句话——“我们的世界”。
              不是“我”,而是“我们”。
              (本节完)


            IP属地:陕西443楼2017-08-21 23:17
            回复
                (47)帘布背后(上)
                当韩叙真正走入这扇门,他方才看清,顾云鹏的房间并不止自己第一眼看到的那么大。
                一幅低垂至地面的帘布将整个房间二八开分割开来,靠门部分占八,靠窗部分占二。窗距离帘布大约有一米的宽度,这中间的空档里,一面靠墙的书柜,一把半露出帘布的靠椅,以及一张被帘布遮挡住了的写字台,它们构成了帘布背后的整个世界,此外便什么都没有,似乎有意在将简约做到极致。窗户半开着,风吹入室内时,帘布时而朝这边鼓起,时而又如退潮似的朝后散去,轻撞着铺就在写字台上,柔和地凸显出它侧边的形状。
                单看靠窗那一小块空间,倒也是个十分富有诗意的景象。
                如果说靠门这边是让他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的游乐场,那靠窗那边就是书房了。韩叙抱着胳膊,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顾云鹏的房间。看来即便是这家伙,读书的时候也不想看到乱糟糟的一片,索性一拉帘布与世隔绝——既图了清静,也不必收拾“游乐场区域”,真是个聪明且适合懒人的方法。
                “好了好了,纸来了!”顾云鹏一手捏着一沓A4纸,另一只手攥着一只黑色马克笔,站起身子,用脚将柜门关上。“将就将就吧,A2被我用完了,还没来得及买新的,就用A4拼凑拼凑。”
                “这是什么?”韩叙问。
                “给你表演刚才做好的循迹小车啊,循迹循迹,当然要有轨道。”顾云鹏就地坐下来,随手将地面上的元器件、焊锡卷和电烙铁拨拉到一边,留出铺纸的地方,“来来,坐!Sit down please!”
                乱到得扒开一个地方才能坐下来。韩叙嘴角抽了抽,把刚刚被顾云鹏拨到一旁的电烙铁又往旁边挪了挪,就地坐了下来。
                顾云鹏将四张A4纸在地上铺好,一手将马克笔递给韩叙,另一手则伸手去抓自己的书包,“你先画吧,尽量把四张纸都画满,这样跑起来比较爽。”
                “轨道吗?画成什么样的?”
                “随便,想怎么画怎么画,只要线是连着的就成。”顾云鹏拉开书包拉链,把刚才在网吧用过的开发板从包里拿出来,在上面拔下一个黑色的芯片,“老韩,小车给我一下,我把单片机给它装上去。”
                韩叙从上衣口袋里摸出那辆火柴盒大小的小车,把它递给顾云鹏,然后低下头看着这四张A4纸。
                想了一会儿,他拔开笔帽,从其中一张纸的最边缘处出发,笔直地画了下去,纵向越过了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的分界线,在笔尖即将抵达第二张纸的边缘时来了一个90度急转弯,然后继续直直地画了下去,直奔往第二张纸和第三张纸的分界线。
                这时顾云鹏装好了小车,他将目光从小车身上移开,往纸上瞅了一眼,不觉笑出声来,“这难不成是……传说中的,不撞南墙不回头?不不不,不是,你好歹把这拐角画得温柔一些,别那么棱角分明。”顾云鹏歪着脑袋瞅着轨道图,用手指敲了敲第二张纸上的90度拐角。
                韩叙对此不置可否,耸了耸肩,将马克笔递给顾云鹏,“愿闻其详。”
                顾云鹏也不推辞,抓住笔便趴在纸上画起来。他第一笔点在了纸张正中央,这时整张轨道图除过韩叙刚才画的那条巨大的折线之外,也就只有中心的一个黑点而已。随后,笔尖从那个黑点出发,以螺旋的方式朝外扩张,一圈又一圈,由小及大,由中心至四周,逐渐扩充至整个空间。他画的轨道并无什么规律可循,如果非要找一个东西比拟,那就是地理课本上山的等高线和螺旋形蚊香的结合体。
                “好,这是最后一笔。下面是见证魔法的时刻。”顾云鹏大笔一挥,将先前韩叙画的折线与自己刚刚画好的螺旋线连接起来,然后将小车的开关拨开,将它放在轨道图的正中央,自己点下第一个黑点的地方。
                韩叙不自觉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向小车。
                多亏顾云鹏把轨道画得这么寒碜,起点处就这么曲里拐弯的,看样子小车对自己的处境感到非常之迷茫。它在原地空转了一会儿,各个方向都试着拐了一下,调整了半天角度,这才慢慢吞吞向前开动起来。
                从一个点起步,小车打着螺旋着朝外驶去。起初它开得很慢,也总会一不小心脱离轨道,不过却并不会错太远,每当它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对,它都会迅速调整方向回到轨道上。一圈又一圈,每一圈都比前一圈更加得心应手,从起初的跌跌撞撞到后来的越开越稳,直到有一刻抵达螺旋线的与直线的交错口,那一刻,它仿佛终于从这一大堆曲里拐弯中解脱了似的,踩足了油门在这条康庄大道上飞驰而去。
                看着小车那般骄傲而自信地向前冲刺的姿态,韩叙脑海中闪现出一个词:一马平川。
                顾云鹏却忽然笑了,说:“你给它创造了一条带断崖的高速公路。”
                韩叙刚想问什么叫“带断崖的”,这时小车已经一个箭步越出了纸外,这下子脱离轨道太远,想回也回不去了。
                正是刚才的90度拐角位置。他瞬间懂了顾云鹏话中的含义。
                韩叙盯着脱轨的小车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抬起头看向顾云鹏:“为什么一开始路况这么糟糕它也还是能找到方向,后面路变好了,只需要拐个弯就可以,它却脱轨了?”
                “如果是从技术的角度讲,程序就是这样设定的,遇到好的路况会不断加速,等它扫描到断崖,再反馈控制,已经来不及了。”
                顾云鹏抬头看着天花板,一脸的若有所思,“如果是从开车人的角度讲,那是因为人就是这样的。”
                韩叙不觉陷入沉思。
                “好了!不管怎么说,第一项任务算是圆满完成。”顾云鹏站起身来,十指相扣,双臂用力向上抬起,美美地伸了个懒腰。“下面进入第二项任务,这也是昨天下午微机课我非要拉你来的真正原因。”
                说着,顾云鹏朝窗户那边走去。
                “什么任务?”
                话音未落,只见顾云鹏一把将帘布拉开。阳光倾泻而入,房间登时明亮起来,房间的后半段,刚才被帘子遮住的写字台上,一台计算机赫然在目。
                “拆了它。”顾云鹏朝电脑一甩大拇指。
                (本节完)


              IP属地:陕西448楼2017-08-27 17:06
              回复
                  (48)帘布背后(下)
                  Win95+奔腾PRO,是当年人们梦寐以求的神级电脑。
                  “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光驱,软驱……一切全靠了这块板子才算有了立足之地。”顾云鹏双手捧着电脑主板边缘,小心地将它重新放回机箱,“其实每当我看到这样一块赤裸裸的板子,我总能想到混沌开七窍的故事。每在这块板子的插槽上插一个部件,就好像给它开了一窍似的。”
                  “你是说那个一开始没眼睛没鼻子没嘴巴,最后被开了七窍却死了的混沌?”韩叙将内存条递给顾云鹏。
                  “对,都被开了七窍,那还能叫混沌吗?”顾云鹏耸了耸肩,将内存条“咔”的一下插在主板上,“混沌死了,可是一个明白人却就此诞生了啊。这就叫‘朝闻道,夕死可矣’。曾经明明白白地活过,哪怕只有短短的一日,也是值得的。”
                  ……
                  “老韩,你说,我这样,真的值得吗?”男生喝了一口啤酒,然后仰脸看向漆黑一片的夜空,“我今天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在想……之前自己的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复读也复读了,清华依然没上成,那之前这一切还有意义吗。”
                  韩叙捏着啤酒罐子,神情似若有所思。
                  “昨天晚上我去他们学校,等了一宿,看到她了。跟一个男生牵着手,踩着轮滑,笑得很开心。”他搓了搓脸,放下手,脸上依旧是抹不掉的疲态。
                  这个世界向来不缺王小明。韩叙眼神闪烁了一下,顿了几秒,然后举起罐子喝了一口。“这样。”
                  算了,她开心就好。
                  “别想太多,只要你做了你觉得对的事,那就是值。剩下的事,权且交给命运吧。”
                  韩叙说。说罢,将罐中的啤酒一饮而尽。
                  ……


                IP属地:陕西452楼2017-09-03 18:50
                收起回复
                    那时候再回想起顾云鹏口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真是别是一番滋味。诚然,以顾云鹏当年的生命之轻并不能承载起这样沉重的一句话,每每当韩叙思及此,他都异常想问问顾云鹏,到了现在,你的想法是否仍然这样?
                    或许顾云鹏会回复他这样一封邮件:“还是糊涂些好。你懂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他没有问,因为此时的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不论当时的顾云鹏怎么想,现在的顾云鹏又是怎么想,对他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大海就在那边。
                    ……
                    “哎哎,话说你别在旁边光看着啊,剩下的都由你来装吧。当心静电,手尽量捏绝缘的部位。”
                    说罢,顾云鹏整个人往后一倒,头枕着胳膊舒舒服服躺下来。
                    韩叙便接着往下装。装机不难,在配件已经定了的情况下只需要往主板上插就好,刚才顾云鹏拆的时候他也看得很仔细。不过即便如此他也还是装得很小心,每次插之前都要再三比对插口,也不敢太用力。
                    装了一会儿,他忽然笑了,“我一开始还真的以为你要把这台机子拆散架了。”
                    “有拆有装,好借好还。”顾云鹏像个老学究似的晃着脑袋,“拆散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咱们得保证完完整整装回去。”
                    “说老实话,是不是以前拆的时候碰断了哪根线导致你这台机子不能用了?”韩叙捏着一把螺丝刀,旋动着螺丝钉将硬盘固定在机箱里。
                    “哪有!这台机子是好的。”
                    “家里有电脑,干嘛还绕着远路跑去网吧?”
                    顾云鹏慢慢坐起身来,“因为……好奇呗。想知道你这样的好学生看到我带你去网吧会是什么反应。”
                    这话说得让人不禁联想起电视剧里那些富家少爷挑逗小女生时的惯用伎俩。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大费周章只求美人一笑,然而一个与之相对应事实是:不论是这种行为还是与之相匹配的话语在但凡带点脑子的女主角看来都十分欠揍。
                    不过韩叙却没有生气。
                    他只是沉默了一下,说:“如果你不想说,那我就不问了,不必和我说那种话的。你不是那样的人,这一点我心里有数。”
                    顾云鹏微微一愣,旋即笑了,“我原以为你会生气的。”
                    他将手揣在兜里,像个浪荡子弟一样晃晃悠悠踱至窗前,在窗台上趴下身子,抬头看向天空。
                    “其实,你说的不完全对。那台机子我一直在用。只是,不常用。”
                    他回头看了一眼机箱。
                    “这台机子是我爸留下来的。”
                    ……
                    顾云鹏的父母早先都是师大物理系的博士生。后来夫妻二人双双去了美国,将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留在国内,让爷爷奶奶过来G市照顾他,说是等以后安定好了再将他和爷爷奶奶一并接出去。
                    具体什么叫“安定好”顾云鹏不知道,只知道父母在美国那边又给他添了个弟弟,以及爷爷没能等到被接过去的那一天。
                    爷爷奶奶刚来那两年,每天白天顾云鹏都要去上学,大部分时间家中都是只有两个老人。两年前爷爷去世了,少了一个人,原本就冷清的公寓瞬间变得更加空荡。奶奶住惯了农村,本就一直不适应G市这样的大城市,爷爷在的时候还好点,爷爷走后就只剩下孤寂了,每天都要搬个凳子坐在窗前发好久的呆。
                    于是顾云鹏只有劝奶奶回山西老家住,那里人多,邻里乡亲彼此之间也有个照应。
                    “奶奶自然是不放心我一个人在这儿,每天都要打电话问情况,问我要不要她过来,我当然说不要啊,一个人多自在,何况每天晚上田阿姨会过来给我做饭。奶奶还是在那边住好一些,那里适合她,比G市或美国都要强得多。”
                    顾云鹏倚着窗台,抬头看着天空。
                    “怎么说呢,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我不会怪他们怎么还不把我接过去,也不会像那些亲戚一样怀疑爸妈是因为有了弟弟把我忘了,他们有他们的难处。”
                    韩叙静静地听着,神色凝重。
                    “这台电脑是我爸95年买的,里面放的东西不涉及到他的工作,所以家里人都可以用。我这个人从小就闲不住,加之好奇心过于旺盛,好几次把电脑折腾到系统崩溃,都是爸爸帮着把它恢复好的。所以,爸爸出国之后,我就不敢对它乱来了。”
                    顾云鹏转过身朝这边走过来,走到机箱旁蹲下。
                    “当然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折腾电脑,只是不敢折腾这台电脑……这台电脑不仅仅是电脑而已。它是独一无二的,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接触的电脑,陪我度过了童年,同时也有着我和爸爸在一起的回忆。”顾云鹏笑了笑,像个老朋友一样亲切地敲了敲机箱的外壳,“因为面对它放不开,自然也就用得有些别扭,久而久之,就不怎么用它了,也省得担心自己哪个操作不对把它整坏了。”
                    韩叙沉默了一下,说:“这么重要的电脑,你还跟我一起拆它?”
                    顾云鹏抬起头看着天花板,脑海中浮现出前一天下午微机课前韩叙蹲在机箱前的背影。
                    他不觉笑了,“因为你是老韩啊。”
                    ……
                    钟点工田阿姨是下午四点的时候过来的,韩叙估摸了一下时间也不早了,这时候回去做饭大概刚好赶得上父亲下班回家,便也就此告辞。
                    顾云鹏一路送他到公寓楼下,又送他回到师大北门外的主干道。
                    “就送你到这里了,我回去了。啊,对了,别忘了这个。”顾云鹏将下午跑过的小车连同刚才那四张画有轨道图的A4纸一并递给韩叙,“老韩,谢谢,你今天愿意来我很开心,真的。”
                    韩叙接过小车和那四张轨道图,低头看了一会儿。然后他抬起头来,看着顾云鹏说:“那,我走了。”
                    “嗯,下周一见。”顾云鹏点了点头。
                    韩叙沿着路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脚步。回转过身子,顾云鹏还站在原地。
                    他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大声说:“老顾,下周六我还能过来吗?”
                    顾云鹏不觉愣住。
                    旋即,嘴角微微上翘,一点、一点扬了上去。
                    韩叙说完后似觉得不妥,又挠了挠头,“不是,我爸爸早上说,让我每周六都和你一起学习,所以……”他低下头看着手下的几张轨道图,一时急中生智,“啊,对,你能教教我这辆小车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隔着六、七米的距离,那个身着黑色T恤的男孩抿着嘴,腰板挺得笔直,似乎竭力想做出一副沉稳的模样,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眼角眉梢的雀跃。
                    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如同在许下某种庄严的承诺。
                    (本节完)


                  IP属地:陕西453楼2017-09-03 18:52
                  回复
                      【理思路:本节时间轴】
                      1995年-8岁-二年级(电脑系统是Win95的)
                      1996年-9岁-三年级(父母出国,爷爷奶奶来G市)
                      1997年-10岁-四年级
                      1998年-11岁-五年级(爷爷去世,奶奶回老家)
                      1999年-12岁-六年级
                      2000年-13岁-初一(现在)


                    IP属地:陕西454楼2017-09-03 18:53
                    回复
                        【作者有话要说:帘布背后】
                        《帘布背后》,这是更改后的标题,在长达三个月的构思里,这一节在梗概中都叫《锁》。后来想了想,感觉“锁”这一字未免太过严厉而沉重,不妥,因此改成了一帘之隔。
                        窗帘是轻盈的,这符合顾云鹏潇洒的形象,只要他想,他就能拉开;而与此同时它也是厚重的,除非有人拉动,它不会随意移动。顾云鹏永远不会是那个把自己的心门锁起来的人,他顶多会将帘布拉上,然后轻描淡写地说,里面没什么好看的。
                        假如我会画画,我真想给这两节画这样一幅插画:一个男孩低头俯瞰自己的胸腔,他的胸腔里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透明盒子,盒子内部有两个小男孩,一人趴在纸上画轨迹图,另一人凑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
                        正如在(46)节末尾,顾云鹏说,这里是他的世界。事实上,“世界”二字,可做双关。除过“电子、电路与代码的世界”之外,这个房间是带了些抽象的意义的,它实则为顾云鹏内心世界具象化的结果——在顾云鹏心里,杂乱、充实与热情的背后,始终有一小块空荡荡的空间,就在帘布背后。
                        而当他愿意的时候,他也会拉开帘子,让韩叙走进来,也让阳光照进来。
                        可能我永远无法把韩叙写成《罗马无假日》中那个老练且潇洒的模样,不过或许顾云鹏是在灵魂上最为接近那个韩叙的人。
                        顾云鹏就是以后的韩叙,公寓的高层既象征着他的眼界,同时也有高处不胜寒的意味;这个房间既体现着他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具象化的结果。这便是顾云鹏口中“我们的世界”的潜在含义。
                        就像现在的顾云鹏一样,多年后,韩叙也将每晚乘着电梯登上高楼,在一片寂静中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念一些人,怀念一些事。他看似忙碌而满足,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风雨无阻,但心里却也始终保留着一小块空白。
                        写到(46)节,顾云鹏领着韩叙登上高楼那一幕,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以前从未想过的想法:我在想,顾云鹏引着韩叙走向那扇门,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
                        应该还是幸运的吧,毕竟即使过了那么多年,在经受过种种坎坷,越过漫长的孤独之后,韩叙也还是会说:最好的时期,就是初中。
                        不过也正是因为韩叙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义无反顾去追逐了,他才相应的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包括:失去简单,远离父亲,背井离乡,以及承受孤独。
                        这就是命运,韩叙走进那扇门,是运,也是命。
                        在先前翻阅《经典人物原型45种》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男性旅程”这里和本文设定的轨迹异常相似。男主角约翰一心要攀登那座山,从一开始的自信满满到后面的狼狈不堪,朋友一个个从身边离开,他摔了一跤,还在暴风雪中丢了水壶。
                        在这个短小的故事里,约翰的妻子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在电话中。她打电话给约翰,说,你这么做都是为了什么?你的梦想应该是在阳光下和海豚一起游泳。
                        那一刻连我都被妻子的话打动了,在这孤独、寒冷、疲惫甚至有些绝望的气氛里,妻子话语中的那种温暖简直让人依恋:那里有阳光,有明亮的海水,有海豚,更有着妻子的陪伴。
                        可是约翰拒绝了,他选择继续攀登了下去。
                        所以说,梦想这种事,谁说得清呢。它本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
                        韩叙也一样,唯有他自己才清楚自己是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
                        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7.8.28
                        by 悠望南山


                      IP属地:陕西455楼2017-09-03 18:54
                      回复
                        【附录:经典人物原型45种——男性旅程】
                        目前涉及到或者暗示到的内容如下: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457楼2017-09-03 22:20
                        回复
                            【唠嗑(2017.10.1):一周年】
                            距离开此贴已整整一年了。
                            冒个泡随便写点东西,是自我梳理,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些在未来也能继续将此文写下去的动力。
                            本文,《故事的B面》(Underlying Stories, 简称US)是按照书或论文的模式来写的,分章节,一大章里面有数量不等的若干小节,每一节各自又相对完整自成一体,不存在写了一两段就发上来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有时候会隔很久才更新一次,因为要考虑节与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一次更新,不写则已,写了就一定要一口气完成一节的内容,这样读起来才有完整感。
                            小时候我也对文笔漂亮的文章心怀向往,认为它们比名著更加精彩;长大了才明白,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并不靠华丽的文字,往往文字朴素至极,故事甚至略显荒诞,但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名著,却各有各的理由。一部好的小说并非是靠文笔撑起来的,要靠故事,靠思想内核,更要靠结构。在此我最在意的莫过于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同样的故事你是否能讲得更好。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US一文在各个方面逐渐被搭建起来,有了自己意图表达的主旨,全文框架,以及每一章想要写什么样的内容。
                            总共十一章的故事,我完成了三章半的内容,本着“凤头,猪肚,豹尾”的原则,前三章都是短而激烈的剧情,故来得快结束得也快;当步入第四章,整体节奏就慢了。
                            很多想法与初开贴时并不相同,比如一开始真的是只想按照第一章以杂散片段的形式随便写一些东西,后来发现US可以很好地成为一个隐藏回忆与想法的载体,于是便将它系统化为一部同人小说。
                            在这一年里自己的生活、心性都有极大的变化,好在一切也还算勉强在正轨。
                            站在这个节点不禁也会想,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又会是怎样一幅模样?
                            几周前病了,身体一直不好,而写文耗神,于是停了很久,对此倍感抱歉。有时候身体虚到极致,也真的认真考虑过自己是否能活到把自己所有的坑都填满的那一天。以前本科时期总觉得日子还长,而现在却觉得病痛和死亡并不遥远。
                            不论怎样都希望在这种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自己和家人依然能够身体健康,我也会努力慢慢提升身体素质。如行有余力,我会继续更新本文,长长久久地将本文写下去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最后感谢大家一年以来的支持。
                            2017.10.1
                            by 悠望南山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65楼2017-10-01 09:38
                          收起回复
                              (49)平行线
                              夜深了。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回头看了一眼,爸爸已经睡着了。
                              活动了一下酸胀的脖颈,他再一次将眼镜戴上,趴在桌前仔细审视着摊开在自己面前这页A4纸。白纸因被反复擦写而显得脏兮兮的,上面用铅笔写着代码,笔迹很轻,每一笔都写得既迅速而又迟疑。
                              检查无误,他拿出草纸,将A4纸上写好的代码往草纸上誊写。誊写完毕后,用橡皮将A4纸上的字迹尽数擦去。
                              ……
                              这样的动作填充满了他的中学六年。那年头电脑是稀罕玩意儿,他买不起,可却又控制不住地去想它,便采取了这种方式:用铅笔在A4纸上将自己的代码写出来,反复用橡皮擦写修改,直到最后自己满意了,再将它誊写到草纸上,留待微机课上机的时候实验。
                              相较质量差、薄得一捅即破的草纸,A4纸的质量还是很好的,为了达到反复擦写的目的,韩叙也会有意让自己的每一笔都写得尽可能轻。尽管如此,在反复写了擦擦了又写之后,这些年来让他写烂了的A4纸仍是不计其数。
                              后来周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不免又是惊奇又是感动,他说:“我从来没见过有人用这样低效的方式写程序,哎,在那个连上网都要拨号的年代,也真是没有办法呀。”老师眯着眼睛笑了,“不过,真有你的,你让我想起了王羲之。”
                              韩叙不觉有些愣神。
                              也许是因为想到了王羲之与鹅的故事,那五千字的《道德经》,以及当年少年宫书法班,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口中的值与不值。
                              ……


                            IP属地:陕西474楼2017-10-03 16:27
                            回复
                                他将誊了代码的草纸递给顾云鹏。
                                顾云鹏看到一半时,笑了,说:“原来如此,干得漂亮。”
                                “不一定真行,拿回去试了再说。”韩叙抬头向台阶尽头处看去,“这是什么地方?”
                                “电子市场。”顾云鹏将草纸叠了两叠,放在外套口袋里,“这次来电子市场也是计划之外,刚好焊锡用完了,最近又有了新想法,想买一个更大一些的万用板,所以来这里买一下。”
                                他们登上台阶,拨开塑料门帘走进去。这里与百货商店很像,也是一个玻璃柜挨着一个玻璃柜的,玻璃柜下的物品同样琳琅满目,只不过里面装的东西不同:那里卖的是日用百货,而这里则卖的是各类元器件和焊满了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
                                他们从柜台前一一经过,顾云鹏不时向韩叙介绍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我常常来这里转,即使没有什么要买的也一样。单纯觉得看到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
                                后来这个地方成了韩叙最喜欢逛的地方。他没钱,这也决定了他买不了什么,可是就像顾云鹏说的,他喜欢这里,就算转转都很开心。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这里成了韩叙最常来的地方。
                                其次喜欢去的地方,是网吧。不过网吧毕竟是要钱的,他不会轻易去,往往会在家里花很长时间在纸上把程序预先写好,并且反复推敲好几遍,这才去网吧敲程序。
                                后来念大学的时候,他选有周老师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周老师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劝学生们花钱去机房上机,并且认真地告诉他们“有些钱是值得花的”。
                                话虽如此,他也没有顾云鹏那种即便发现哪一步写得不对也可以随时去网吧改的豪气,更不敢像他一样一坐在那敲程序就是一整天。对顾云鹏来说,思考、写代码、debug、烧写程序全部在网吧完成,甚至不需要考虑真正花在敲代码上的时间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重。
                                不过顾云鹏有一点非常好,他也是喜欢在电子市场单纯看,而不轻易买。所以韩叙不介意和他一起去电子市场转悠。
                                看他们卖的东西,听老板和买家的攀谈,将这些东西默记于心。
                                看,听,记,再结合二手书店翻出来的大学教材,久而久之,他也就慢慢对这些东西熟稔起来了。熟了之后,他也会攒钱,偶尔给自己买几块板子,几包元器件,对着电路图一点点看,看懂了便试着设计自己的电路,焊板子。
                                顾云鹏不止一次说“你不用买,来我家拿就是了”,都被韩叙摇头拒绝。
                                就算是想借顾云鹏的《电脑报》看也一样,他不白看,而是用自己买的《大众软件》跟顾云鹏交换着看。
                                顾云鹏领他看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他对此心存感激,但这样也就够了,他不能拿顾云鹏的任何东西。
                                或者说,他始终在意着和顾云鹏之间的那道看不见的墙,一步也不敢逾越。
                                后来顾云鹏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再也不提“我的你尽管拿去”,只是说自己一个人做忙不过来,或者哪一段程序有bug自己看不来,让韩叙帮忙搭把手。
                                对于这种“帮忙”,韩叙总是很乐意,因为唯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感觉自己和顾云鹏是真正平等的,解决了顾云鹏难以解决的问题也给他以征服的快感。当然,他在做自己的电子小玩意儿要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拿去和顾云鹏讨论,顾云鹏的头脑很活跃,他总能从他那里学到新的东西,看到他以前想也没想过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他们甚至有些像朋友了。
                                印象里,那是一段既短暂而又漫长的时光。
                                身处其中时,快得如同转瞬;而站在遥远的未来回首往昔的时候,却又觉得它就像被阳光拉扯得老长的影子,一直绵延到了现在,又还要往将来继续绵延下去。
                                (本节完)


                              IP属地:陕西475楼2017-10-03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