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时间构成】
三十岁,好多想做的事情不是说做就做,生活整体性不能破坏。所以,所做之事在头脑中一产生,就要看到这个目标上方的进度条,时间就是进度条的主要填充物,时间就类似于战略游戏中各类资源。。用时间构成衡量任务进度,协调多任务,是这个年龄应有的思维模式。。
之前微信上转了古典的文章,并批注了任务的时间构成:主体和支撑两部分。。
主体部分具有可操作性。。根据一天可支配时间,来安排所要着手的目标。
主体部分还需要阶梯化:目前很多以前看过的动漫都转化成了音频格式。为每个目标选一部动漫(13/26/50/70/75话)一旦开始任务,就从第一话播放对应动漫的音频,每话结束时候略做休息,总结一般任务经验,规划任务,调整任务计划。
(比如练字对应CCS,70话,大概30个小时,每天练习若干话的时间,直到累积将这部动漫播放完毕,那个时候看看效果——用某一部动漫来定义效果,似乎任务本身阶梯很明显,也没那么枯燥)
支撑部分,就是每天吃饭,休息,散步等时间。其实早在07年开始记录音频日记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记录日记和散步这两个任务是相互支撑的。日记对于别的任务,已经完成的任务,和一些任务设计支撑效果很好,具有普遍支撑性。
支撑部分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