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路的“坎坷”——镇凤路上的减速带

镇凤路(图片源于网络)
小时候我喜欢爬上乌峰山的半坡,坐在草上,听着脚下的镇雄城发出‘隆’‘隆’的声响,仿佛整个城市在均匀的呼吸。远望城市的那头,朦胧中是山与山的身影,那时候常听“出去过”的人形容,山那边的世界红红绿绿是如此的不同,为此“走出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刻痕。
从第一次离家到城外十几公里的亲戚家开始,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一次次累积的路程中逐步实现。曾经翻越过儿时目及最远的那座高山,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颠簸,来到了曾经向往的花花世界。沿途的艰辛和几次死去活来的晕车,曾使我一度怀疑那个“新世界”的存在,也让我不止一次动摇着“去远方的理想”。
时隔多年,厌倦了“漂泊”和异乡的我,突然想起了乌峰山的半坡,又经过当年颠簸出来的那条路,我开始了回家的旅途,不过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回家的旅程时间开始缩短,经过了多年晕车的洗礼,我对于长途跋涉已经司空见惯。
“回家”相较于当年的“走出去”似乎变得更为迫切,但因为工作原因,每年只能频繁的往返于家乡与异乡之间,因此对于回家的公路又平添了几分情结。
从最初到省城昆明两天一夜的客车、一天一夜的卧铺车,直到朝发夕至的自驾车;从经过赫章的326国道、经过昭通的213国道,直至目前走过镇凤、柿凤就能踏上的渝昆高速,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贵州人的蛮横,昭通路段的各种地质灾害,也荣幸的见证了交通发展的飞速变化。
近来,在昭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因路基坍塌封闭达一年之久的镇凤公路部分路段得以抢通,镇雄重新回到了昭通3小时经济圈之内。险峻的镇凤路是镇雄外联内通的重要干道,但因为是从三级公路规划基础上勉强改建而来,以坡陡弯急著称,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

全力保通的镇凤路(图片源于网络)
因为镇雄地理位置特殊,冬春两季往返出行的群众近百万人次,镇凤路成为了镇雄交通的命脉,但因为设计原因,平均年正常通车时间不足5个月,为此每年春运时节,镇凤路的通行不畅都会成为百万往返大军的出行之痛。
随着日新月异的交通设施改善,镇雄即将迎来高速、高铁时代,但高速、高铁时代来临之前,镇凤路仍承载着镇雄群众的往返出行重任,镇凤路的正常通行是镇雄目前经济发展的至关因素。但最近,相关部门不知何故在几十公里里程的镇凤路上铺设了百余根各种形态的减速带,引发了网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对该减速带设置的合理性质疑。
为此笔者引用热心网友 @迟到春天对于对镇凤二级路设置减速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质疑,希望能给以相关部门启发,原文如下:
“浅析公路减速带设置要求
减速带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公路减速带设置要求。
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根据道路行车环境对减速设置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国家规范,其中规定:“减速标线为白色反光虚线,根据设置位置不同,可以是单虚线,双虚线和重复三次,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
这就是说减速带(丘、垄,减速带的宽度一般为30-1125px,高度在5-200px)是一款没有经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证的交通安全设施产品,应用范围较小,从现在看到的来说主要用在:a、设计流量小于2500辆/天,最大限速在40公里/小时,双向城市住宅区道路,每个方向一条车道;b、通常不设置在主干道上;c、公路收费站的收费道口处;d、支线道路接入干线公路的入口;通村公路接入干线公路的入口。
经查询《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都没有要求在国省干线公路设置减速带的条款。在我市经过世行、亚行等有公路设计资质设计改造的G104、S311、S309公路,乃至全省路网干线公路,都没有设置公路减速带的例子。
设置减速带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从近年减速带使用效果来看,减速带是一把双刃剑,在城市道路等路段区域使用,起到了预防交通事故的一定作用;但设置在国省干线公路上,却隐藏一系列安全隐患,一是高速行驶的各种车辆通过设置的减速带时,增加了车辆损毁和易发生爆胎交通事故;二是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约在5000辆/昼夜以上,易造成人为堵车事故影响畅通;三是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通过设置的减速带时造成的机毁人亡事故更要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说有选择的在支线路段、城市街区等处设置减速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反之,可能效果不大甚至成为公路上的人为路障和事故隐患,降低了路段的交通安全。”

国家标准减速带(图片源于网络)
曾走过镇凤路减速带的笔者,对通行的感受是心有余悸,且不说对安全出行的促进是否有效,也不说没有任何提示标志的情况下造成的下支臂破损。笔者曾两次因为前车避让减速带急刹车,近乎造成追尾事故,一次因为前方来车急刹避让减速带,导致其后面的货车无法停止而抢道将去车全部逼停的惊魂瞬间。作为热爱家乡的镇雄人,笔者只能借用网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谁逼镇雄人铤而走险”来再次形容镇凤路减速带目前的危害。
对于镇凤路的安全出行,笔者也提一点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有些微参考。考虑到镇凤路目前的通行状况及安全保通的必要性,建议有关部门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减速带,并且设置警示提醒标志;如果条件允许,请拆除除道口、村庄以外的减速带,禁止所有未经批准的个人或集体设置减速带;为行车安全考虑,镇凤路危险路段可以进行限速管制,架设区间测速装置,甚至可以设置多点区间测速。
镇雄一百多万群众,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自己的“乡愁”,仅希望镇凤路的减速带不要成为群众“乡愁”的负能量,不要在经济发展的主干道上成为“减速带”,更不要成为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凤凰者)

镇凤路(图片源于网络)
小时候我喜欢爬上乌峰山的半坡,坐在草上,听着脚下的镇雄城发出‘隆’‘隆’的声响,仿佛整个城市在均匀的呼吸。远望城市的那头,朦胧中是山与山的身影,那时候常听“出去过”的人形容,山那边的世界红红绿绿是如此的不同,为此“走出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刻痕。
从第一次离家到城外十几公里的亲戚家开始,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在一次次累积的路程中逐步实现。曾经翻越过儿时目及最远的那座高山,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颠簸,来到了曾经向往的花花世界。沿途的艰辛和几次死去活来的晕车,曾使我一度怀疑那个“新世界”的存在,也让我不止一次动摇着“去远方的理想”。
时隔多年,厌倦了“漂泊”和异乡的我,突然想起了乌峰山的半坡,又经过当年颠簸出来的那条路,我开始了回家的旅途,不过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回家的旅程时间开始缩短,经过了多年晕车的洗礼,我对于长途跋涉已经司空见惯。
“回家”相较于当年的“走出去”似乎变得更为迫切,但因为工作原因,每年只能频繁的往返于家乡与异乡之间,因此对于回家的公路又平添了几分情结。
从最初到省城昆明两天一夜的客车、一天一夜的卧铺车,直到朝发夕至的自驾车;从经过赫章的326国道、经过昭通的213国道,直至目前走过镇凤、柿凤就能踏上的渝昆高速,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贵州人的蛮横,昭通路段的各种地质灾害,也荣幸的见证了交通发展的飞速变化。
近来,在昭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下,因路基坍塌封闭达一年之久的镇凤公路部分路段得以抢通,镇雄重新回到了昭通3小时经济圈之内。险峻的镇凤路是镇雄外联内通的重要干道,但因为是从三级公路规划基础上勉强改建而来,以坡陡弯急著称,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

全力保通的镇凤路(图片源于网络)
因为镇雄地理位置特殊,冬春两季往返出行的群众近百万人次,镇凤路成为了镇雄交通的命脉,但因为设计原因,平均年正常通车时间不足5个月,为此每年春运时节,镇凤路的通行不畅都会成为百万往返大军的出行之痛。
随着日新月异的交通设施改善,镇雄即将迎来高速、高铁时代,但高速、高铁时代来临之前,镇凤路仍承载着镇雄群众的往返出行重任,镇凤路的正常通行是镇雄目前经济发展的至关因素。但最近,相关部门不知何故在几十公里里程的镇凤路上铺设了百余根各种形态的减速带,引发了网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对该减速带设置的合理性质疑。
为此笔者引用热心网友 @迟到春天对于对镇凤二级路设置减速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质疑,希望能给以相关部门启发,原文如下:
“浅析公路减速带设置要求
减速带是用于减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使速度的新型交通专用安全设置。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公路减速带设置要求。
国标《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根据道路行车环境对减速设置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国家规范,其中规定:“减速标线为白色反光虚线,根据设置位置不同,可以是单虚线,双虚线和重复三次,垂直于行车方向设置。”
这就是说减速带(丘、垄,减速带的宽度一般为30-1125px,高度在5-200px)是一款没有经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证的交通安全设施产品,应用范围较小,从现在看到的来说主要用在:a、设计流量小于2500辆/天,最大限速在40公里/小时,双向城市住宅区道路,每个方向一条车道;b、通常不设置在主干道上;c、公路收费站的收费道口处;d、支线道路接入干线公路的入口;通村公路接入干线公路的入口。
经查询《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都没有要求在国省干线公路设置减速带的条款。在我市经过世行、亚行等有公路设计资质设计改造的G104、S311、S309公路,乃至全省路网干线公路,都没有设置公路减速带的例子。
设置减速带的初衷也许是好的,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从近年减速带使用效果来看,减速带是一把双刃剑,在城市道路等路段区域使用,起到了预防交通事故的一定作用;但设置在国省干线公路上,却隐藏一系列安全隐患,一是高速行驶的各种车辆通过设置的减速带时,增加了车辆损毁和易发生爆胎交通事故;二是国省干线公路交通繁忙,车流量大,约在5000辆/昼夜以上,易造成人为堵车事故影响畅通;三是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通过设置的减速带时造成的机毁人亡事故更要引起足够重视。所以说有选择的在支线路段、城市街区等处设置减速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反之,可能效果不大甚至成为公路上的人为路障和事故隐患,降低了路段的交通安全。”

国家标准减速带(图片源于网络)
曾走过镇凤路减速带的笔者,对通行的感受是心有余悸,且不说对安全出行的促进是否有效,也不说没有任何提示标志的情况下造成的下支臂破损。笔者曾两次因为前车避让减速带急刹车,近乎造成追尾事故,一次因为前方来车急刹避让减速带,导致其后面的货车无法停止而抢道将去车全部逼停的惊魂瞬间。作为热爱家乡的镇雄人,笔者只能借用网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是谁逼镇雄人铤而走险”来再次形容镇凤路减速带目前的危害。
对于镇凤路的安全出行,笔者也提一点点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有关部门有些微参考。考虑到镇凤路目前的通行状况及安全保通的必要性,建议有关部门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减速带,并且设置警示提醒标志;如果条件允许,请拆除除道口、村庄以外的减速带,禁止所有未经批准的个人或集体设置减速带;为行车安全考虑,镇凤路危险路段可以进行限速管制,架设区间测速装置,甚至可以设置多点区间测速。
镇雄一百多万群众,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自己的“乡愁”,仅希望镇凤路的减速带不要成为群众“乡愁”的负能量,不要在经济发展的主干道上成为“减速带”,更不要成为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凤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