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一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中国文课,每天老师把生僻的中国汉字给写在黑板上,一板一眼的教导着同学们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含义。而作为班里乃至全校唯一的一个中国人,韩庚自然是忽然抢眼起来了。于是“国文很好长得很帅的低年级/同年级中国学弟/同学”便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高一的韩庚是一个中规中距的乖宝宝,一头扎在了中国现代诗词里不肯出来,交友圈也仅剩了那几个一来就混在一个圈子的同学。
金希澈是后来的转学生。
彼时死板的国文老师正无限幽怨的讲解着戴望舒的《雨巷》,韩庚依然认认真真的埋头做着笔记,放学的时候窗外早已是下起了大雨。韩庚收拾了东西正要去办公室帮老师批卷子,忽然一个转角染着金头发的金希澈就这么出现在眼前。
于是韩庚就想起了那首《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这首诗和现实是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的。首先韩庚手里拿着的不是油纸伞这种昂贵的纪念品,而是路边很便宜的折叠伞;其次韩庚并没有彷徨在雨巷里,他只不过是想穿过走廊去办公室而已;最后那个人不像丁香也不结着愁怨,而是眼神犀利且张扬的似一朵长刺的玫瑰。
所以想完这首诗后韩庚断定自己是抽了。
可是韩庚在迈出第一步并准备无视掉那个穿的花枝招展张扬无比却呈落汤鸡状的金希澈时,金希澈一个箭步上来就抓着他,气势汹汹(误)并咬着牙凶神恶煞(大误)地操着一口道地的江原道方言问韩庚:“内啥,介位同鞋,乃知道教导处在哪里伐?”
韩庚学习的是道地的首尔话,所以然并没有明白金希澈在说啥。而金希澈气急跳脚边吼着江原道方言边说了些什么,见韩庚依旧迷茫的样子,一拍额头,用较正宗的首尔话说:“这位同学,你知道教导处在哪里吗?”
韩庚做恍然大悟状。
然后笑,“跟我来吧。”
高一的时候学校开设了中国文课,每天老师把生僻的中国汉字给写在黑板上,一板一眼的教导着同学们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含义。而作为班里乃至全校唯一的一个中国人,韩庚自然是忽然抢眼起来了。于是“国文很好长得很帅的低年级/同年级中国学弟/同学”便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高一的韩庚是一个中规中距的乖宝宝,一头扎在了中国现代诗词里不肯出来,交友圈也仅剩了那几个一来就混在一个圈子的同学。
金希澈是后来的转学生。
彼时死板的国文老师正无限幽怨的讲解着戴望舒的《雨巷》,韩庚依然认认真真的埋头做着笔记,放学的时候窗外早已是下起了大雨。韩庚收拾了东西正要去办公室帮老师批卷子,忽然一个转角染着金头发的金希澈就这么出现在眼前。
于是韩庚就想起了那首《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这首诗和现实是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的。首先韩庚手里拿着的不是油纸伞这种昂贵的纪念品,而是路边很便宜的折叠伞;其次韩庚并没有彷徨在雨巷里,他只不过是想穿过走廊去办公室而已;最后那个人不像丁香也不结着愁怨,而是眼神犀利且张扬的似一朵长刺的玫瑰。
所以想完这首诗后韩庚断定自己是抽了。
可是韩庚在迈出第一步并准备无视掉那个穿的花枝招展张扬无比却呈落汤鸡状的金希澈时,金希澈一个箭步上来就抓着他,气势汹汹(误)并咬着牙凶神恶煞(大误)地操着一口道地的江原道方言问韩庚:“内啥,介位同鞋,乃知道教导处在哪里伐?”
韩庚学习的是道地的首尔话,所以然并没有明白金希澈在说啥。而金希澈气急跳脚边吼着江原道方言边说了些什么,见韩庚依旧迷茫的样子,一拍额头,用较正宗的首尔话说:“这位同学,你知道教导处在哪里吗?”
韩庚做恍然大悟状。
然后笑,“跟我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