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灭绝动物演绎吧 关注:5贴子:193
  • 9回复贴,共1

#远古#—科普】关于已灭绝动物的一些东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6-11-12 20:56回复
    最简单的~自百度词条
    恐龙是出现于2.3亿年前并繁荣至今的陆生脊椎动物。非鸟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11-12 22:08
    回复
      关于地质年代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11-12 22:10
      回复
        蜥脚类
        如果时光倒流1.5亿年,那时陆地上的统治者就是巨大恐龙群,其中的主角则是有100多个种类的蜥脚类恐龙(属于蜥臀目)。蜥脚类恐龙中身长最大的超过30米,有很长的颈和尾,粗壮的四肢支撑着如大酒桶般的身躯。 当时,虽然陆地上的生命已出现了4亿年,但是除了蜥脚类恐龙之外,陆生动物中没有身长超过20米的。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11-12 22:12
        回复
          鸟臀目
          鸟臀类恐龙基本上都是用四足行走的,而且绝大多数是草食的,由于长期以植物为食,它们的牙齿趋向退化,并且在头骨及颚骨常发育有喙的构造。鸟臀类恐龙脚趾末端常有偏平的指甲,很像蹄子,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食肉恐龙的攻击,鸟臀类有的身披甲片,有的长着犄角,形态十分奇特。鸟臀类恐龙大量出现在中生代晚期。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11-12 22:14
          回复
            兽脚类
            兽脚类恐龙是恐龙家族中非常昌盛的类群,它们的化石从中三叠世到整个白垩纪都有发现,分布也很广。从总体上看,兽脚类恐龙的头大小不一,面部一般比较长,后肢比前肢强壮而有力,两足行走。几乎所有肉食性恐龙都包括在这一类群中。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龙,如十字龙、埃雷拉龙和始盗龙,均属此类。绝大多数兽脚类恐龙的骨骼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加快奔跑速度。中空的骨骼最有利的是飞行,因此人们一般认为,鸟类的祖先产生于兽脚类恐龙之中。
            自贡地区出土的兽脚类主要包括建设气龙、甘氏四川龙、自贡四川龙、和平永川龙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11-12 22:17
            回复
              剑龙类(Stegosauria)鸟臀目恐龙--剑龙分支
              爬行纲鸟龙目的1个亚目。体大,长可达6~7.5米。头只有一颗核桃那么小,不聪明,颈较短,背部弓起。后肢比前肢长,四足行走,背脊上从颈部至尾部生有两行对称的骨质、形状各异的剑板,尾端生有4条或多条三棱形或棒形的骨棘,用以御敌。齿小而多,植食性。生存于中生代的侏罗纪至白垩纪河湖附近的丛林中。
              分为Scelidosauridae和Stegosauridae两科。在北美的上侏罗系发现的Stegosaurus(剑龙)是其典型种类。普通全身长7米左右,与鸟脚亚目(Ornithopoda)不同的是用四肢行走,但前肢比后肢短,推测其祖先是二肢性的。头极小,沿着弯曲的脊柱,从颈到尾端,交互地排列着两列近于三角形的骨板,紧接骨盆上面的骨板最大,向前后方向依次变小。尾有骨棘2对。齿小而弱,草食性,可能栖息在比较干燥的地方。化石在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均有发现。在中国四川渠县嘉陵江流域发现的嘉陵龙和在沱江流域发现的多背棘沱江剑龙,新疆发现的平坦乌尔禾剑龙(Wuerhosaurushomheni),均属此类。


              IP属地:河南7楼2016-11-13 12:45
              回复
                甲龙是四足行走的鸟臀类恐龙。它们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全身除腹部以外均被发达的骨甲覆盖。骨甲是各式各样外侧有棱嵴的骨板。有的种类在骨板与骨甲之间还嵌以小骨,身体两侧还有成排的骨棘,简直就像全副铁甲装备的坦克,所以甲龙又被形象地叫做"坦克龙"。骨甲无疑具有防护功能。
                甲龙类进化成两个类型:较轻便的结节龙类和很笨重的背甲龙类。甲龙自始至终都是向着保守的防御方面发展的,它们自出现后身体变化不大。
                甲龙类化石最早发现于欧洲侏罗纪中期的地层,所以侏罗纪的甲龙化石都是在欧洲发现的。但是甲龙真正繁盛的时期是白垩纪。


                IP属地:河南8楼2016-11-13 12:45
                回复


                  IP属地:河南10楼2016-11-13 12:51
                  回复
                    缘头龙类中的另一支系就是肿头龙类,它的 拉丁文原意是有厚的头盖骨的 爬行动物。人们对这一大类 恐龙的认识至少经历了五十多 年的时间,最早发现的是它的牙齿化石,后来才陆续找到头骨等化石。肿头龙的头骨出奇地肿厚,形似屋顶,头骨的高度可达25厘米,而且突出部分是实心的。科学家按照头骨的高低把它们分成两个 科,即高的肿头龙科与 平头龙科。最早的肿头龙类是在 英国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发现的,但它不是这两个科恐龙的祖先。这两个科的恐龙在这一时期已分道扬镳,人们至今还未发现它们的共同祖先。现在已发现的肿头龙科的化石至少有十五个 属,平头龙科却只有一个属。它们生活在 欧洲、 亚洲、 北美洲和 非洲的一些地区。肿头龙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化石的形成,这可能是肿头龙化石较少的主要原因。
                    具有高的穹隆状头骨的恐龙属于肿头龙科。这个科可以肿头属的成员为代表。它们头骨上的颞颥孔已经闭塞,没有开口处,这就增加了头骨的重量,并使它更加坚固。由于头骨上前后骨骼的愈合和加厚,头骨的穹隆体增高了。但它们的脑容量并未增加,头顶上也没有坑坑洼洼的不平。目前已发现的 肿头龙属恐龙至少有十一个 种,其中最大的是一种称为“巨人”的恐龙,叫 格氏肿头龙。它体形庞大,一般身长可达8米,而其他的肿头龙类最大的也不过3米,说它是肿头龙类中的“巨人”是当之无愧的。它的鼻子上以及头骨两侧长着大小不等的棘刺、骨质瘤以及疙瘩。
                    在肿头龙属中最有名的,要数在北美发现的 剑角龙了。剑角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属于素食性恐龙。它一般身长2.5米,高1.5米,头骨有25厘米长,6厘米厚。又厚又圆的头盖骨,几乎把它的眼睛和脖子都给盖上了。它的头盖骨是自卫的武器,在受到攻击、走投无路时,它会突然用头拼命向来犯之敌撞去,使对方遭受重创。剑角龙的身体结构很符合这种撞击的力学要求,比如它的头可以自如地前倾;前肢短、后肢长,可以使它动作灵活;长长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骨盆上的耻骨长而低,骨盆上方有六至八块互相愈合的脊椎,有骨腱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这样既加强了冲力,又起到了减少震动的作用;它的头与脊柱之间形成一个适当的角度,战斗时身体绷成一条直线,头稍向下倾,有利于冲刺。最重要的是,当它们以头相撞时,肿厚的实心头骨像安全帽那样,能减少震动的强度,以免脑震荡。此外,剑角龙有带锯齿的锐利牙齿,可以帮它撕碎和切断食物。剑角龙是成群结队地生活的,由决斗中获胜的雄性成员充当首领。作为首领,它不仅统帅整个群体,而且拥有与群体中雌性恐龙交配的权利,这是动物保存优良种系的自然选择。
                    关于平头龙科恐龙,至今只在 蒙古发现了 平头龙。它体长约3米,头骨顶部非常厚,表面粗糙,上面还有骨质的疙瘩。它的骨盆很宽,而且与背部脊椎骨的连接很松散,为此有人猜测它可能不生蛋,而直接产下幼仔。但这一说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平头龙也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IP属地:河南11楼2016-11-13 1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