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吧 关注:1,962贴子:81,317

李二终生致力于打压李恪扶昏童上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他真实目的是为了阿武将来夺位,对阿武才是真爱。不多说,二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26 10:42回复
    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或汉武帝既崩,昭帝嗣立,燕王旦素骄纵,诪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诛之,则身死国除。夫为臣子不得不慎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26 10:43
    回复
      贞观政要记载十一年,册府元龟和通鉴都是十七年。要知道,册府元龟流传至今的是明刻本,错误甚多。把一和七写错十分可能。如册府元龟中记载两税法诏令“俗有不便者二之”句与两税法诏令中“各有不便者,三之”句不同,但依据唐会要,册府元龟数字错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26 11:16
      回复
        有人将册府元龟的一段话作为李二把李恪比做燕王的证据。先不说二者时间,就比较一下行文。子能忠孝则善vs子能仁孝不骞 ,刑戮将及vs自致刑戮。最后一句话一模一样。这反映了贞观政要和史书行文的不同。如: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和
        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且令其早有定分,绝觊觎之心,我百年后,使其兄弟无危亡之患也。
        册府元龟是类书,绝大部分已经散失,它成书晚于政要却早于通鉴和新唐书,显然就此事来看,显然政要更有说服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26 11:25
        回复
          同样的一件事,新唐书和政要行文就有所不同。政要和册府元龟的文献来源就此事来看,都是《太宗实录》显然政要更真实。再者,朝鲜 承政院日记,也做“十一年”,因此,可以说,燕王这段应该就是记载在十一年,二者是同一个意思。册府元龟错误。联想到十一年三三被免官,恐怕太宗说这段话是有深意的,对三三的处罚应该也是被迫做出,否则也不会把怒气都放在权万纪身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26 11:35
          收起回复
            标题辣眼睛有毒,分析还不错


            8楼2016-11-26 13:09
            回复
              立九大帝只是无奈之举,没有好的了只有选他,李二想立的还是李泰


              9楼2016-11-26 13:12
              收起回复
                还有呢


                IP属地:湖北10楼2016-11-26 16:14
                回复
                  千百年眼:夫吴王恪,太宗爱子也,太宗立高宗为太子,又欲立恪。
                  大唐新语:吴王恪母曰杨妃,炀帝女也。恪善骑射,太宗尤爱之。
                  册府元龟 吴王恪太宗第三子少善骑射太宗甚爱之。
                  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铭并序:昔吴王帝之爱子,朝望攸归,……然优宠特殊,各萌斯构。
                  贞观政要:贞观十一年,太宗谓吴王恪曰:“父之爱子……。
                  读通鉴论:太宗一言之失,问非其人,而不保其爱子,不永其宗祧。”
                  容斋随笔 :英明之君,见其子有材者,必爱而称之。……唐太宗以吴王恪英果类我,欲以代雉奴。
                  这些仅仅是 爱字的史料。此外,太宗多次谓大臣,多次写家书,估计李二平时太闲,对一个非常不喜欢的儿子那么上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26 18:52
                  回复
                    其实我是挺支持楼主这种史料贴的,加上自己的分析。不过可以少提面粉,我个人看法,因为无意义出了粉圈,谁认识她们那群老女人是谁,查无此人。


                    16楼2016-11-26 21:22
                    收起回复
                      楼主没必要和皮条保姆粉及昏童粉一般见识的,那群low货一向多重标准的,为了吹自家low货主子而踩三三、六六,它们把李贞、李慎抬出来说事,然而转脸又说李贞、李慎及他们的子孙死的活该,和这些low货认真你就输了。 反正从现有史料来看,李二庶出子女的段位远甩皮条家出品的嫡子女,无论皮条粉昏童粉如何意淫整容自家主子,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李二估计也是郁闷被包办了一个破落户家扫地出门的大婆了,比不上哥哥老婆的出身就算了,连弟弟老婆的出身都比不了,所以才会拼命的找高门小老婆们来撑撑门面,补补遗憾吧。 虽然大婆靠拉皮条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也靠制度保障和皮条舅的力争保住了儿子的继承权,然而它家终是太low,最终也就爆发了一朝然后就一蹶不振了,还使得唐朝也被女皇腰斩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11-27 09:11
                      收起回复
                        今天才点进这个标题看,原来是个标题党啊。分析不错,以前我一直倾向于贞观十七年议立太子后,和李恪说的。现在来看,李恪狩猎被弹劾后,太宗这么说也十分合理。又或者类似的话李二说了不止一回。这两天逛了关于唐朝的和太宗的贴吧,到处都有人不遗余力地贬李恪,甚至看到了一个挺新鲜的说法,说提议立李恪,是为了保护李泰拿李恪转移长孙无忌的注意力。在哪都有人说太宗只在乎嫡子女的生死。无语,太宗一代英主,看看他的史料,再对比他人的,真的是个很超能的帝王,文治武功综合起来,绝对是千古一帝,也极富有人格魅力,他的贴吧怎么就被那样一群皇后粉占据,皇后确实算得上贤后,但是没有李世民,也成就不了贤后之名,粉丝们各种拉宠一方面表明皇后的光芒来自于李世民的爱,更多是爱屋及乌,可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证明皇后的独宠,却不断把李世民塑造成一个妻管严,一个冷漠,恶意虐待非嫡出子女的人。连李治我都没觉得他如此恶毒,有故意虐待之意,阿武要杀要囚禁他的庶出儿子,他只是没用加一点冷漠而没有阻止得了。而不是为了爱武则天而自己故意虐待别的子女。
                        至于李恪被议立太子,很多都说只是随口一提,真的很汗颜。李二多宠四胖,又对承乾有多不满,都没有对任何大臣直言要立李泰,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废立太子的事怎么会拿来随口一提。我倒觉得,李二虽然喜欢李泰,但李承乾谋反被废之前他从没有真正下定过决心立李泰,否则不会那么快抛弃李泰。
                        李治,刚当上太子,并无过错,李二就明言想废,这个真的说明太宗看儿子蛮准的。李二在继承人这个问题上蛮悲催,资质还不错的承乾,愣是把自己玩废了,李二虽然对承乾算不得尽善尽美,但真的够可以了,对比汉武康熙,李二这个爹够操心够仁厚够信任,可能恰恰太好了,又恰恰比较喜欢李泰,悲剧了吧。如果李世民对李泰也不好,没让承乾有危机感,承乾是否会走弯路呢,感觉也说不好,也许又会更难以忍耐父亲的管控教导,更加迫不及待自己掌权?其次,李泰虽有括地志,但身边围绕的人不是文士就是一些二代,也取得不了舅舅的支持,那么快倒台,我倒觉得除了群臣比较固守嫡长子制,还有可能他想夺位的路子不对。他收买人心的方式是让韦挺等人贿赂金宝,这种方式长孙等大臣未必赞同,而且那次说三品以上对他无礼,明显很得罪人,他虽然有括地志,但明显不懂得修身,而颇有点侍宠生骄,侍宠夺位。
                        最后,长孙无忌这个人也挺难说的,他到底出于什么心理那么不愿意看李泰当太子,而要扶持李治,和李泰有嫌隙,他之前支持承乾,怕李泰报复?真觉得李治比李泰适合做太子?想保承乾?觉得李治的性格更好控制(他未必肯定自己比李世民活得久吧)?除非他认定李治才能更佳(那就是看走眼)又或者想要就此杜绝日后诸王觊觎太子位,想万世以为法。其他理由都是私心大于国家利益,若没他带李治掺和一把,李泰势必是不会说出杀子传弟的话。长孙无忌确实挺搅混水的,带李治搅局,制造永徽四年的惨案,不同意立武则天将自己陪进去(虽然对不能立武他的态度比较明确,但感觉他自己一言不发,金宝照收,态度还是蛮暧昧的,要不舅舅忠臣一把,各种哭一把,会不会有点用,你这褚遂良等激起李治的坚决,又没人够硬把他挡回去,玩暧昧,李世勣那条泥鳅滑一把,立武就立成了。)都在不同程度促进了一代女皇的产生。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8-05-18 00: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