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de微笑_吧 关注:18贴子:347
  • 3回复贴,共1

【临时搬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临时搬运存一下。。。等霜晓回家爬到电脑面前就删掉。。。心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04 11:48回复
    在冷战的高潮期间发生这种事情,简直就是西方将战略主动权拱手送与苏联。苏联也毫不客气地趁机转入进攻战略,同时放手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苏联每年进口的高技术设备占全部新设备的比例从70年代前期的4%左右上升到后期的10%,整个70年代,苏联引进了几百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和几万台精密机床。还从失业严重的欧洲国家引进了大批成套设备,从法国雷诺和意大利菲亚特的买来的生产线装备了伏尔加汽车厂,从美国、西德、英国、意大利引进的各个分厂拼成了卡马汽车厂。这两个汽车厂至今也是俄罗斯少数依然有活力的制造业企业之一。苏联用这些引进的技术生产出了su-27、米格29、台风级潜艇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t72坦克(瓦良格号就是这一级航母的第二艘)。米格机和萨姆导弹在越南战争中打败了美国空军。到了80年代初,苏联已经在钢产量等许多指标上超过了美国。在一场工业时代的竞争中,苏联一度貌似要成为笑到最后的大国。
    …………
    到1979年,美国经济跌到了战后最萧条的状态,正好和苏联的顶峰状态相呼应。此后的美国,如前文所述,彻底放弃了工业立国的思路,不再指望靠本国工业的力量去推倒苏联。这是一个根本性地转向,即美国大大方方地承认:按照工业时代的玩法,苏联赢了,只是这还不是冷战的决胜局。下一局,美国的策略是金融立国,用强大的海军为自己的纸币当担保,全球滥发美元和国债,好保证美国的物资供应,养活自己世界第一的军事力量。
    脱离金本位的纸币是可以随意印刷的,即政府得到了“定义”财富的能力。此前的政府要买东西,只能靠收税来筹集资金。现在的美国政府可以直接扔出美元、债券这些用政府信用担保的纸片换物资,等于为世界凭空新增了购买力。按照一般的想法,天上不掉馅饼,这种金融游戏说破天也就是个寅吃卯粮的玩法,没法增加真正的实力。可是,两个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通例就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受到购买力的限制,即西方私有制工业经济内部蕴含着难以想象的潜力。一旦美国用信用货币的方式开始调动这些潜力,只要金融泡沫不破裂,西方国家也可以像苏联那样,充分利用科技和工业的力量。这就是里根新政的本质,即用金融手段解决购买力不足问题。苏联对西方的第一个优势消失了,此后至多只能说是打平。
    苏联的另一个优势是廉价购买西方科技,节约产业升级成本。这个优势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前一个优势。当西方不再有购买力压力的时候,也就不再有从苏联获得技术市场的迫切要求。苏联从此只能用市场价购买技术,而美国还不依不饶,连市场价卖的技术都要封锁。1979年,美国搞了一个《出口管理与控制法》,宣布今后不仅美国公司的技术贸易要归美国管,其他用了美国技术的公司也必须听美国的话。由于此前美国的工业技术领先了世界几十年,通过世界大战还把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技术也搜刮了个底朝天。这个法案基本上等于宣布全世界的高科技出口都要归美国管。紧接着,美国借着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始用这个法案禁止向苏联出口高技术。原来的巴黎统筹条约只是限制向苏联出售军事技术,现在的管制范围扩大到计算机、电子部件,光纤、半导体和冶金工艺等民用技术,限制西欧盟国在苏联集团国家投资建厂。到了1983年,美国在一个季度内就没收了1400批本来要出口到苏联的高技术物资。1983年底统计,美国和苏联的技术交流已经收缩到1979年的1/5。苏联只能通过地下渠道和商业间谍来获得先进技术。美国趁机造了一批假技术卖给苏联,破坏苏联的生产线,浪费苏联研究机构的时间,让苏联有苦说不出。
    …………
    比如说,苏联五六十年代航天技术的发展,实际上在加工精度、信息控制能力、精细化工水平上并没有超出在二战后期从美国那里得到的设备和技术。只是苏联工业部门在科罗谬夫这种工程学天才的领导下,率先在航天部门把这一波基础技术发挥到了极限,所以得以暂时领先于世界,把人造卫星和加加林送上了天。等到火箭的吨位逐渐增加,重型设备的发射从地球轨道延伸到月球轨道,四五十年代的基础工业就不太能支撑大型火箭了。苏联只能把越来越多的火箭捆绑在一起来进行重型发射。60年代开发的N1火箭,第一级就是由30多台发动机共同驱动的。苏联没有先进的微型计算机来协调这些发动机之间的推力,所以事故率随着发动机数量的增加而指数化上升。N1火箭在60年代连续引发大爆炸,有一次在发射台上就炸死了上百名技术骨干,直接导致苏联没能在登月竞争中胜过美国。在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后,苏联放弃了登月计划。
    其实就制造水平而言,N1火箭的水平相当不错,工业空心化的美国直到最近几年还频繁进口N1火箭剩余的发动机来发射卫星。只是60年代的苏联的基础工业既没有能力制造更大的发动机,也不能制造高性能的计算机来协调这些发动机之间的动力。所以N1火箭在1976下马。直到苏联把70年代从西方得到的先进设备初步消化,才在80年代造出了能登月的“能源”火箭。几年后苏联解体,暴风雪号航天飞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04 11:48
    回复
      2025-08-06 20:55: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是在战略对抗中,要掌握比对手更多的的工业化人口,必要时要向其他国家输出工业化社会,否则早晚有一天会比对手先遇到工业升级的人口障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04 11:57
      回复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第五,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然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过度集中的体制和日益发展的市场因素的对抗性矛盾走向顶点,这种体制最终走向崩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2-04 12: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