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涵义有两层:一是物质实体层面,具备汉民族服饰文化特点和要求的衣服;二是精神层面,汉服是一种汉民族自觉意识。
同时具备了这两点的衣服,才是汉服运动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汉民族服饰”——汉服。
判断一件衣服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1 是否符合汉族服饰文化特点和要求;
2 穿着者是否具有“汉族”的自觉意识——他(她)自己是否认为自己穿的是“汉族服装”。
现在绝大多数的演出服、戏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
且不论其形制是否符合汉族服饰文化的要求,关键是,穿着的演员、明星,节目的制作者并无“汉族”的概念和意识。它们只是“古装”、戏装、舞台装、表演装......与汉服运动的追求有天壤之别。
这些衣服在舞台上、荧屏中早就存在,不足为奇。如果考虑到它们在物质实体层面的确具有某些汉族服饰的特点,不同程度上符合汉族服饰文化的要求,我们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具有一定的汉服形制特点的衣服”,比如:“汉服特点的古装”“汉服特点的舞台装”“汉服特点的戏装”等等。
当代的中国,“汉服”本质上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民族的自觉意识。
“汉服”的核心在于“汉”字,汉服是一种汉族自觉意识——我们是汉族人,我们穿的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
除此,纵然依据历代舆服制做出了美丽无比的衣服,也是有形而无神,只是一件华丽的“古装”罢了——因为,在他心底,那衣服只属于古人,与他无关。而我们认为,那衣服与我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