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广123吧 关注:573贴子:45,668

上净下空老法师:2012净土大经科注讲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12 19:18回复
    十方诸佛 十方诸佛 十方诸佛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12 19:19
    回复
      2025-08-13 14:23: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上净下空法师
      上净下空法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12 19:20
      回复
        第一册(上)甲 讲述因缘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十月二十一号,我们继续讲《大经科注》,这是第二次学习。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梅光羲老居士在《大经》序文里面告诉我们,他说,“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诵持,则因果自明”,因果,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我对于这几句话深信不疑。学佛六十一年,讲经教学五十四年,在这么长学习经验当中肯定,只有这部经能救我们,能自度,能度他。确实像梅老所说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够持诵、都能够听闻,我们在一起分享,一遍一遍不间断。学习世出世间法,一遍是不够的,我们看到现在许多年轻人,学一遍不愿意再学第二遍,问他,这我已经学过了,我知道了。用章嘉大师的标准,你学过,如果没有做到,等于你没学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12 19:20
        回复
          所以古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見”,那是古圣先贤多少年累积的经验,学习的妙法。遍数读多了,心就定了,这一点,利益就无比殊胜。心定了意思就是说,妄念少了,杂念少了,甚至于念到妄念没有了,杂念没有了。起心动念是什么?起心动念是经里头的经文,是经里头的义理,是经里面的境界。经典跟自己融成一体了,他能不开悟吗?不定在什么时间,一下就豁然大悟,这一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我们知道,彻悟之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必学,全通达了。这个秘诀只有东方人知道,中国古圣先贤知道,印度人知道。怎么知道的?用这种功夫得到的,世世代代累积的,用这种方法统统能成就。这就是实验成功了,这不是偶然的,决定是事实。所以把它定作修学的定律,永恒不变的指导原则。可惜现在人不相信,他也不肯实验。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12 19:22
          回复
            从教小朋友就开始,最近这几年,吴鸿清教授就用这个方法做个实验,教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管用。原先家长跟一般老师不相信,实验成功了,让他这些学生参加考试,个个名列前茅,这相信了。非常可惜的,只念到六年级,不能再持续下去。六年,再持续六年,再持续六年,他就成为中国国学大师,他就有能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做文化复兴的中坚、骨干。他在一个小地区,很落后的一个地区来做实验,那个地区人相信了、看到了,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这个要宣传。所以,不做实验不会有成功的。
            人人都学这部经,这部经不能学,文字通顺,没有很深奥、难的地方。人人都能够读,人人都能够听、都能够讲,真的像梅老所说的,因果自明,身心自然而然就洁净,这就是自度;劫运自转,天下太平自至,这化解灾难。这几句话针对现前许许多多人士迫切祈求的,找不到方法,今天我们晓得,方法就在身边,就是这本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2-26 15:38
            回复
              我们有理由相信,连现在科学家都证明了,“境随心转”。现在我们知道,印度在热带,三衣一钵够了;其实不然,他在极冷的天气之下,他还是三衣一钵。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相信他有这个能力。这也是中国古人所说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佛是福报最大的人,他住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福地,那个地方什么灾难都没有。他居住的地方,无论天候,一定都非常正常。现在我们知道,西藏高原冬天寒冷,积雪终年不化,我们听到有报导,小喇嘛就穿一件单薄衣服在雪地里坐。他起来,他坐的那个地方是暖和的,他坐在那个地方周边雪都是融化了的,你说他身上能量有多大。这个能量从哪里来的?意念发出来的,这就是现代科学家提出的“以心控物”,他吃一点东西,不饿,一件单薄衣服,不冷。意念完全能控制环境,能控制身心健康,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我们能相信得过。佛给大家做榜样,大家看到佛菩萨这个样子,谁不想跟他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1-20 23:57
              回复
                佛的教化普世教育,我们从最高指导原则“净业三福”就完全明白了,普世教育是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教什么?教孝,教敬,一个人有孝有敬。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要怎么样深信才真正相信?讲因果,遍数讲多了你就相信。《太上感应篇》能讲上一百遍,两百遍,你自然相信了,起心动念不可能有恶念,不可能有恶行,你知道那是有报应的。讲的遍数不够多,理上知道,事上还做不到,也就是自己习气很深,外面的境缘你没有能力抗拒,高名厚利、美色的诱惑往往就堕落了。尤其在今天的社会,人不讲伦理,不讲道德,不相信因果了,在境缘当中不动心的那是圣人,那个决定不是凡人。这是佛菩萨再来的,他能保住身心清净,凡人决定不可能。纵然是神圣、佛菩萨再来,他教化别人,一定也是带众生受苦,他要装出这个样子来给人看,让人升起信心。他自己要有一点随便,别人就不相信,为了建立大众的信心,他不能不修苦行。而且做得很逼真,跟唱戏一样,他很认真,做得惟妙惟肖,让你看不出破绽。释迦牟尼佛的表演就是如是,这个事情我们要清楚。它的效果,天下和顺,这个和顺从哪里来的?从第一福来的,首先教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要把自性里面性德引发出来,人人都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1-28 13:22
                回复
                  2025-08-13 14:17: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来这桩事情我们认为非常困难,丢掉这么多年,人都学坏了,能有成效吗?我们自己不敢相信。汤池三年的实验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丢了这么久,为什么三、四个月人就回头?几乎让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敢相信。当时我说我们这个实验,古人两句话我们明白了,第一个,人性本善;第二个,人是教得出来的,教得好的,就是没人教。这个教要身教,言教是没用处,所以我很感激这三十几位老师,他们做到了,表演出来,让人家看到心服口服。自己没有做到,教别人,人家不相信,怀疑你,你在骗我。他在旁边猜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目的何在?你的动机何在?他想这些,他不相信你做的是真的。不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自己在外面讲话都不敢肯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这样得实验点要多,像在中国,一个省有二、三个实验点,这个国家能有一、二百个实验点,恢复起来就非常快速。中国社会就安定了,灾难就化解了,同时带给全世界的安定和平,这就是王天下,这就是天下的共主,谁都想跟你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1-30 11:31
                  回复
                    所以和顺从这儿来,顺是从孝来,孝顺;和是从敬来的,我们首先敬人,爱人,别人慢慢就学了会敬。人与人交往,首先学会九十度鞠躬,学会笑面迎人,学不妄语,诚诚恳恳说老实话,很快就把这个社会转变了。你看人心一变,外面环境就变了,“日月清明”,天象变了;“风雨以时”,自然环境变了。“灾厉不起”,灾,我们今天讲自然灾害,厉是传染病这一类的,统统都没有了。带来的是“国丰民安”,只要人民安、人民快乐、人民勤奋,就能丰收,人民自动的能互相关怀,互助合作。
                    佛陀的教育,我们今天看看南传的小乘经,所以佛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不读经你不相信,读了经之后相信了。《法句经》是什么?是世尊一生讲经教学里头最精彩的片语,我们中国人叫格言,把它抄下来分类编辑成的,那是个会集本。一共四百多首,用偈颂的体裁,全都是教人“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四句就把《法句经》全都说到了,《法句经》内容就是这个。当年佛陀在世,十二年讲阿含,就讲这些。佛做示范,带着僧团做示范,佛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统统都学,他们真正把《还源观》上的四德做到了。“随缘妙用”,这是四德的根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随缘,妙用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妙用。在小乘,持戒;在大乘,把烦恼习气全放下了。小乘是持佛的禁戒,大乘不是的,大乘是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那叫从根本修。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4-06 07:27
                    回复
                      今天这个世界需要什么?需要普世教育。太高深的没人懂,人无从下手,讲的再玄、再妙,实在讲那叫玄学,做不到。佛的教学是契机,你想到这部经叫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那要不契机讲它干什么?没用。现在学生是什么程度?小学程度,甚至比小学程度还低,不是契机契理的,你怎么教他?决定要以身作则,不以身作则,现在人被这个社会、被媒体电视、网路教坏了。最严重的病是就是怀疑,对谁都不相信,你如何能叫他对你生起信心?所以这个教学不能不观机,这个地区的众生疑心很重,不能教;这个地方比较闭塞、比较贫穷落后,但是人心还好,这个地方能教,找个地方做实验区,把他教好。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4-06 07:30
                      回复
                        我们住在澳洲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是得天独厚的,居住的人不是穷人。它是什么性质?是退休养老的一个地区,澳洲人退休都喜欢到这里养老。这个城是花园城市,每年九月花车比赛,世界闻名,全世界喜欢看花的都会来。它的知识水平比较高,所以这就有它的优点。人在退休了,妄念少了,在这个里头最注重的是身心健康,人不是很奢侈。我们对那个地方了解,在那里住了十年,跟民众关系非常好,与各个宗教也都往来。感动了居民、感动了宗教,他知道我们在国际上这些活动,这信息他们都知道。大家发心,我们把这个城市打造成一个多元文化,就是多宗教、多族群、多文化,大家共同在这个地方生活,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我们有这么个共识,这是六和敬里头“见和同解”。大家都愿意,我们来做,我们来提倡,这个太难得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4-07 11:45
                        回复
                          要我回去,常住图文巴,我也很喜欢这个城市,我跟他们的缘很深。可是看到灾难现前,他们那边的灾难小,为什么?地大人少,那个地方人没有什么贪心,很知足,不贪财,这个很难得。他们著重生活的品质,像布里斯本这个城市一百万人,多少个公园?一千多个公园,你一天去玩一个公园,三年都玩不完,你就知道他们重视户外生活。这个地方能够让大家齐心做这么一桩好事,我们没想到,好事成真,他们真干了。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历不起,国丰民安,这个地方没有战争,没有盗贼。以前有些小偷,我们感化他,到道场来,偷偷摸摸的,我们知道也不责备他,随他去贪一些小便宜。慢慢时间久了,人都有良心,良心发现了,他再不做这个事情,让他自己回头。我们用爱心,真诚爱心对待他,诚意对待他。要能吃亏、要肯上当才行,斤斤计较的这不行。所以古人说得好,“量大福大”,吃亏才是真正占便宜,把人教化好了,让他改邪归正。身外之物全是假的,何必计较?我用你用都一样,皆大欢喜。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4-08 17:26
                          回复
                            底下两句,必修的,“崇德兴仁”,一个仁,一个德,必须要遵守,起心动念不能离开。德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这四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违背,违背叫缺德,缺德就是造恶,后头有恶报。我们要把这四科做出来,做表率、做榜样给社会大家看。首先社会大众就会说你们这些好人都是好人,这他们肯定了。佛法的德,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这不能不做到。世出世间法,在普世教育是非常接近,我们统统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不怕吃亏、不怕上当,我们做的非常快乐、非常欢喜。特别是我们的近邻,平时亲切的招呼、访问,他有需要,我们主动要去帮助他,慢慢他就传开了。我们在这里住十年了,他对我们非常了解,对我们很信任,认为我们是他可靠的朋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4-19 23:04
                            回复
                              2025-08-13 14:11: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这个地区,“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经上这段文是大乘教里面的大同之治,跟中国《礼记》里头“礼运大同篇”没有两样。做得到的,我们就依这个模型来建立社会,来建设这个小城。一个城做成功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开放,欢迎别人来参观、来学习。所以这个地方,我鼓励大家开发旅游,建小旅馆,建立各种品味的小吃,价廉物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这个地方吃的心安、住的安全,人都希望到这儿来。好在这个地方土地很广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欢迎移民。肯移民到这儿来的都是好人,那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打造极乐世界,许许多多的好事要教学,都能在这个地方建立。从这一点慢慢扩张,带给世界永久和平,我们一定能做出最好的榜样。一个观念,“舍己为人”,舍己为人就是《还源观》四德的最后一条“代众生苦”,不舍己为人,怎么代众生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4-19 2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