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吧 关注:275,499贴子:520,626
  • 8回复贴,共1

谁说中国无茶道? – 大唐煎茶茶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自唐代就有茶道,其法谓之煎茶,创始人就是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而目前日本流行的抹茶茶道则是在继承中国宋代点茶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径山茶宴是日本抹茶茶道的鼻祖,这一点无论是中日学者以及从事者都认同的.

谁说中国无茶道? – 大唐煎茶茶道

来自:www.xllile.com/?p=2149



1楼2016-12-15 09:31回复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僧皎然的诗作,全诗名为《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内容如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2-16 18:40
    回复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16 18:41
      回复
        此诗无论是从品茶悟道的过程还是茶道一词的诠释,都堪称经典之作。所以,说中国没有茶道的人是不尊重历史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2-16 18:41
        回复
          “茶道”一词还出现在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原文如下:“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陆鸿渐何许人也?就是陆羽,陆羽不但著《茶经》而且还精进了煎茶的方法(茶道的表现形式),并为行煎茶之法做了24件茶器。后来常伯熊在陆羽煎茶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精致的包装,于是茶道大行,连王公大臣都趋之若鹜。所以,了解历史的人是不会说中国没有茶道,茶道是日本所创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16 18:41
          回复
            而造成的现在中国茶道衰落,以致国人认为茶道为日本所创是有原因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2-16 18:42
            回复
              第一:饮茶方式的变革。中国茶道历经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至今,在历经多次变革后,饮茶从贵族的特权变成人人都可以体验的平常之事。我们今天的普通百姓能喝到茶,要感谢朱元璋,正是因为朱元璋的罢龙团、兴散茶之举,极大地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加之制茶技术(蒸靑过渡为炒青)的革新,才奠定了如今中国六大茶类的格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2-16 18:42
              回复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近代中国的衰落,连年战争使吃饱饭已经成为极为奢侈的事情,更不要说品茶以及茶道了。品茶方法的变革使得品茶更加随意,随意就不会注重仪式,所以现代人已很难从平常的一杯茶的平常喝法去体验茶道的境界了。有人说,“喝茶不是茶文化,怎么喝茶才是茶文化”,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2-16 18:42
                回复
                  第四:传承的力量。中国人是智慧的民族,历来不缺乏创新。而在传承方面缺稍显不足,后继王朝为显示自己的正统,就会有意、无意的对前朝大肆批判和否定,导致很多文化精髓失传。所以,中国不缺少优秀的文化,缺少挖掘和传承优秀文化的人。日本自宋代学习点茶法之后,历经荣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至千利休集大成,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虽后世有流派之分,如代表正统的千利休后人的“里千里”、“表千里”,以及他们之后的各种“流”,但始终是处于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加之日本近代崛起以及对西方主导文化的融入都要早于中国,所以日本茶道文化的辐射以及影响力反超中国也在情理之中。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延伸,强大的国力是文化传播的坚实后盾。不然,罗马、希腊也不会为野蛮人所灭,世界的规则也不会有野蛮人所制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2-16 1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