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北方的,在长城脚下长大的人。后来学了历史。最初学历史可能就和这堵墙有点关系。这堵墙,有点不一样。我后来去过一些地方,走过一些古城,长城和这些古城不太一样。再然后,有一年突发奇想地想要去沿着长城走走,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沿着长城走了走、看了看。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导演拍了一部关于长城的电影,或者准确的说拍了一部在长城上发生的故事的电影。觉得很有趣,就早早地预定了票。准备着观摩身边的远古故事。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电影,差点没有喘过了气儿。在一位前辈的顺气茶作用下方才有了这文。
这电影,实打实地用了一帮靠谱的、不靠谱的演员去讲了一个没有靠谱过的故事,最后出来一个不知脑子为何物的电影。很明显……这个电影虽然在讲着战争、在讲着长城。然而似乎故事与长城和战争没有任何的关系。甚至,从最开始的字幕一直到结尾导演都并不知道:长城为何,长城上的仗怎么打。这实在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导演,对此只想说:导演,脑子是个好东西,麻烦您就是没有的时候也知道观众是带着的。
毫无疑问,从一开始的字幕,导演就已经开始了对于观众文化水平的嘲弄。从历史的真实性来说,长城的修建历史是阶段性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能够寻觅到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唐长城、明长城。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正是明长城。一般来说,长城的规格是高约10米,宽约5米。就拿电影的场景复原来说似乎做的还算比较到位,只是长陈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一直在进行而是历朝历代都有独立修建,虽然可能修建的时候会借用前代的长城,但是依然可以确定一堵墙不会一直修了两千多年。而规模最大的明长城工程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其次,长城并不是一堵墙那么简单。长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电影一开始用地理画面为我们展示的是甘肃、新疆地区的地貌特征。这种地形地貌特征被称为雅丹地貌,这个名字据说源于一位教授的女儿。而当地的植被矮小、稀疏说明了降水少,应当在甘肃。这里的确是长城西部的起点——临洮的所在地。然而,后面的拍摄让我有点不敢相信了,莫非这帮欧洲人或者是长城守军会缩地成寸不成?甘肃的大陆性气候场景立刻切换成了季风气候场景。
导演认为他让长城“活”起来的创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而且出色的点子。事实上在李连杰主演的《龙帝之墓》里面就有这样的展示。其实长城本身就不是死的,它不止是一堵墙。长城是一件兵器,一件活着的兵器。我的家乡是在山西朔州市怀仁县,离大同很近的那个地方。这里已经是塞外了,这里有非常多的古代战争的痕迹。在朔州、大同很多以“堡”命名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属于长城的。他们孤立地守望着远方的草原,其实当年的他们并不孤单。每个堡的高度都达到了十级米的高度,独立存在,里面驻扎军。堡以城为中心,城以堡为依靠,形成了科学的军事部署,而这种军事部署系统在长城沿线有很多。这些据点和长城互为支撑形成了作战系统。毫无疑问的,电影中的作战早就已经脱离了长城这个场景,只不过是找了一堵墙做故事的舞台而已。
在长城上打仗,最大的依靠也就是长城本身了。战国时赵国的李牧凭借长城、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就多次击败了来犯的匈奴。而当时的人们对于匈奴骑兵几乎毫无办法。长陈可以用来防守,但是形成作战系统的长城却可以用来进攻。明代在东北形成的宁锦防线就是被用作进攻的典型案例。逐步推进,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假以时日也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
然而,电影中的战争却定要让长城这种作战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毫无作为。更是让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六十年的等待中毫无作为。长城内在竟然没有任何的堡、城,实在是匪夷所思。
长城上防守人员的兵器,历史处于冷兵器时代,却也不能够太对不起我国古代人民。火药在唐代就已经用于军事了,在宋代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制式武器(韩世忠与金人对战时曾经大量使用火药武器)。而电影的时代背景是在宋代,或者说是北宋(卞梁,今天的河南开封)。那么火药武器应当早就成为了制式兵器,然而火箭(在姜文主演的《天地英雄》里面露过脸)、突火枪、火炮的身影却并没有露过脸。只有一种用弓发射以后爆炸的兵器。其次演员的盔甲和兵器着实让人好笑,每个朝代都有着自身的制式装备,宋代也是一样。唐代采用了明光甲,而宋代的盔甲也离不开金属和皮革。但是如同网络游戏、cosplay一般的盔甲是要搞哪样啊?而且从将领到士兵毫无杀伐之气,身材纤弱又是为哪般?更别提,如跳舞般的擂鼓之姿了。稀奇古怪的兵器也并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以饕餮这样的敌人的特征和当时的技术水平,当为冷兵器、热武器,远兵器、近兵器配合使用(步兵、骑兵、车兵、弓箭手、长矛兵等兵种的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熟,可以看兵马俑的军阵),然而排兵没有阵法,武器使用没有章法,一切毫无道理可言。
其次,如果时间定位在北宋的话……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几率非常之小。因为,北宋初年由于国力弱小、行军打仗又必需要按照皇帝发给的阵图来布置,因此宋代对外作战十战九败。燕(幽)云十六州一直被契丹人(辽)所占领。而这燕(幽)云十六州正是北方长城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北宋的长城到底建成并使用了多久是个存在问题的事情。而甘肃附近一直因为西夏的存在是否有宋长城的存在(和使用)更是个问题。
不过,长陈上的确是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戚继光在这里流过血,还有许许多多的将领在这里“西北望,射天狼”,“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只不过,这些故事不该是这么讲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e00ffedc62853592e0d229a0ee76f2/8c22b399a9014c0808b65da9037b02087bf4f4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72955e8c35e5dd902ca5d746c7a7f5/dd9fa2014c086e067a254a470b087bf40ad1cb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dd2c509ecdde711e7d243fe97eecef4/cc0747086e061d9562cb423472f40ad162d9ca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c85a5e1ee1190ef01fb92d7fe1a9df7/290e65061d950a7b6bb83bc803d162d9f2d3c9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6da72d99ef76c6d0d2fb23ad17fdf6/0b0016950a7b020811444aed6bd9f2d3572cc8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ca1d0d37fc6a7efb926a82ecdfbafe9/7893017b02087bf4616122e5fbd3572c11dfcf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c5f36faaeefce1bea2bc8c29f50f3e8/6f7d09087bf40ad10e69b2ef5e2c11dfa9ecce37.jpg)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导演拍了一部关于长城的电影,或者准确的说拍了一部在长城上发生的故事的电影。觉得很有趣,就早早地预定了票。准备着观摩身边的远古故事。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了电影,差点没有喘过了气儿。在一位前辈的顺气茶作用下方才有了这文。
这电影,实打实地用了一帮靠谱的、不靠谱的演员去讲了一个没有靠谱过的故事,最后出来一个不知脑子为何物的电影。很明显……这个电影虽然在讲着战争、在讲着长城。然而似乎故事与长城和战争没有任何的关系。甚至,从最开始的字幕一直到结尾导演都并不知道:长城为何,长城上的仗怎么打。这实在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导演,对此只想说:导演,脑子是个好东西,麻烦您就是没有的时候也知道观众是带着的。
毫无疑问,从一开始的字幕,导演就已经开始了对于观众文化水平的嘲弄。从历史的真实性来说,长城的修建历史是阶段性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能够寻觅到战国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唐长城、明长城。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正是明长城。一般来说,长城的规格是高约10米,宽约5米。就拿电影的场景复原来说似乎做的还算比较到位,只是长陈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一直在进行而是历朝历代都有独立修建,虽然可能修建的时候会借用前代的长城,但是依然可以确定一堵墙不会一直修了两千多年。而规模最大的明长城工程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其次,长城并不是一堵墙那么简单。长城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电影一开始用地理画面为我们展示的是甘肃、新疆地区的地貌特征。这种地形地貌特征被称为雅丹地貌,这个名字据说源于一位教授的女儿。而当地的植被矮小、稀疏说明了降水少,应当在甘肃。这里的确是长城西部的起点——临洮的所在地。然而,后面的拍摄让我有点不敢相信了,莫非这帮欧洲人或者是长城守军会缩地成寸不成?甘肃的大陆性气候场景立刻切换成了季风气候场景。
导演认为他让长城“活”起来的创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而且出色的点子。事实上在李连杰主演的《龙帝之墓》里面就有这样的展示。其实长城本身就不是死的,它不止是一堵墙。长城是一件兵器,一件活着的兵器。我的家乡是在山西朔州市怀仁县,离大同很近的那个地方。这里已经是塞外了,这里有非常多的古代战争的痕迹。在朔州、大同很多以“堡”命名的地方,这些地方是属于长城的。他们孤立地守望着远方的草原,其实当年的他们并不孤单。每个堡的高度都达到了十级米的高度,独立存在,里面驻扎军。堡以城为中心,城以堡为依靠,形成了科学的军事部署,而这种军事部署系统在长城沿线有很多。这些据点和长城互为支撑形成了作战系统。毫无疑问的,电影中的作战早就已经脱离了长城这个场景,只不过是找了一堵墙做故事的舞台而已。
在长城上打仗,最大的依靠也就是长城本身了。战国时赵国的李牧凭借长城、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就多次击败了来犯的匈奴。而当时的人们对于匈奴骑兵几乎毫无办法。长陈可以用来防守,但是形成作战系统的长城却可以用来进攻。明代在东北形成的宁锦防线就是被用作进攻的典型案例。逐步推进,稳扎稳打,步步蚕食,假以时日也就没有清朝什么事情了。
然而,电影中的战争却定要让长城这种作战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毫无作为。更是让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六十年的等待中毫无作为。长城内在竟然没有任何的堡、城,实在是匪夷所思。
长城上防守人员的兵器,历史处于冷兵器时代,却也不能够太对不起我国古代人民。火药在唐代就已经用于军事了,在宋代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制式武器(韩世忠与金人对战时曾经大量使用火药武器)。而电影的时代背景是在宋代,或者说是北宋(卞梁,今天的河南开封)。那么火药武器应当早就成为了制式兵器,然而火箭(在姜文主演的《天地英雄》里面露过脸)、突火枪、火炮的身影却并没有露过脸。只有一种用弓发射以后爆炸的兵器。其次演员的盔甲和兵器着实让人好笑,每个朝代都有着自身的制式装备,宋代也是一样。唐代采用了明光甲,而宋代的盔甲也离不开金属和皮革。但是如同网络游戏、cosplay一般的盔甲是要搞哪样啊?而且从将领到士兵毫无杀伐之气,身材纤弱又是为哪般?更别提,如跳舞般的擂鼓之姿了。稀奇古怪的兵器也并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以饕餮这样的敌人的特征和当时的技术水平,当为冷兵器、热武器,远兵器、近兵器配合使用(步兵、骑兵、车兵、弓箭手、长矛兵等兵种的配合使用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熟,可以看兵马俑的军阵),然而排兵没有阵法,武器使用没有章法,一切毫无道理可言。
其次,如果时间定位在北宋的话……这样的故事发生的几率非常之小。因为,北宋初年由于国力弱小、行军打仗又必需要按照皇帝发给的阵图来布置,因此宋代对外作战十战九败。燕(幽)云十六州一直被契丹人(辽)所占领。而这燕(幽)云十六州正是北方长城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北宋的长城到底建成并使用了多久是个存在问题的事情。而甘肃附近一直因为西夏的存在是否有宋长城的存在(和使用)更是个问题。
不过,长陈上的确是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戚继光在这里流过血,还有许许多多的将领在这里“西北望,射天狼”,“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只不过,这些故事不该是这么讲的。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de00ffedc62853592e0d229a0ee76f2/8c22b399a9014c0808b65da9037b02087bf4f4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872955e8c35e5dd902ca5d746c7a7f5/dd9fa2014c086e067a254a470b087bf40ad1cb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dd2c509ecdde711e7d243fe97eecef4/cc0747086e061d9562cb423472f40ad162d9ca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c85a5e1ee1190ef01fb92d7fe1a9df7/290e65061d950a7b6bb83bc803d162d9f2d3c9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6da72d99ef76c6d0d2fb23ad17fdf6/0b0016950a7b020811444aed6bd9f2d3572cc8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ca1d0d37fc6a7efb926a82ecdfbafe9/7893017b02087bf4616122e5fbd3572c11dfcf37.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c5f36faaeefce1bea2bc8c29f50f3e8/6f7d09087bf40ad10e69b2ef5e2c11dfa9ecce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