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军吧 关注:204贴子:1,140
本吧是为喜欢太极拳的好朋友们,来这里共同研究,探讨和欣赏拳术的地方,请拳友们不要做有骂人和违法的事


1楼2008-10-21 23:11回复
    也不和小伙伴们玩了,有时吃饭还得哥姐来叫。
    1985年,小战军上五年级。一个星期天,他去县城看望父亲。父亲正在游泳池教县直机关干部学拳,休息时,父亲叫他给大家练一趟拳。他记得很清,他打老架二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冲拳时还“呼”地发一声吼,人们齐声喝彩,说:“打的有板有眼,到底是门里出身。”王西安从不轻易夸奖孩子,那天例外,儿子临走时,他说:“我看你还中,回去好好练。”这一夸奖不要紧,小战军不想上学上,想专门练习太极拳。五年级要考初中,功课紧了,作业也多起来,几乎没有练拳时间。不练拳,咋能当英雄?偏巧,他和一个同学打架了,老师批评他,他口口声声说不怨他,老师火了,一拍桌子,“走!你不要来上学了!”他真的就搬着板凳回家了。
    这么大个孩子,不上学怎么行?母亲陈新义又是哄又是劝,奈何儿子脖筋一艮,嘴里只吐两个字:“不去!”母亲说:“那中,你去出猪圈吧。”他还没有猪圈墙高,跳进去锨剜手刨,蚂蚁搬家也似,一点一点往外撂,磨两手血泡,用五天时间,13方猪粪出完了。母亲又叫他往菜地担茅粪。扁担放到肩头,每次只挑两半桶,压得他吭吭哧哧,走几步就得歇一回。母亲甩手跟在后边,不断催促他走快点儿。有人说:“新义,孩子身子骨还嫩哩,别叫压出毛病来。”母亲说:“没事。俺二毛有力气,不上学,一心要干活儿哩。”他对母亲有意见


    4楼2008-10-24 10:36
    回复
      了,倒茅粪时,故意溅了母亲一身,母亲要打,他跑了,在野地里游荡。天黑时,哥哥找来了,拉他回家,他犟着不走,哥哥恨道:“你还有理了你!”一巴掌将他打下两米多深的土沟里,又跳下来骑到他身上,拳头巴掌又是一顿捶打,问他上学不上?回答还是两个字:“不去!”
      母亲气极了。第二天用绳子将他捆在树上,只管下地去。响午时,叔父的孩子放学了,他喊:“哥,我口袋里有两块糖,你帮我掏出来,咱俩一人吃一个。”母亲下地回来,一看,他巴咂着糖块,津津有味正吃得美呢。上去一戳他的额头:“没皮没脸,你这孩儿没治了。”
      母亲陈新义将法子使尽了,没能叫小战军回心转意。
      父亲王西安回来了,问他:“不上学,你想干啥?”他说:“我想练拳。”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将他带到了县城,指导他专门练习太极拳。
      那年,王战军11岁。
      练拳偷懒,父亲用条帚打他屁股
      王西安下决心要雕琢这个儿子了。
      当时,温县政府为了培养太极新苗,挑选了20多个16-17岁的孩子,组成武术队,由王西安负责训练。王西安将小战军编入队中,告诉他:“既然学拳,就要遵守规章制度。”
      武术队每天要出早操,长跑五公里,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天还不明,父亲喊他起床,他睡得正酣,父亲喊一声,他哼


      5楼2008-10-24 11:00
      回复
        一声,翻个身又睡过去了。父亲将他从被窝里拽出来,照屁股上就是一巴掌,他哭了,哭也不行!乖乖穿衣服出去跑操。五公里,要围着大操场跑12圈。才跑了5圈,他就跑不动了,一个大哥哥忙过来背他,猛听父亲一声喝:“放下!让他自己跑!”
        大家完成任务,又练了两遍拳,都去洗脸吃饭了,他还在跑,应该说不是跑,是走。父亲站在场边,给他数着圈儿,厉声说:“你就是爬,也得给我爬够数儿!”
        一匹小马驹,被套上了茏头。他感到很不舒服,很不习惯,但他不敢尥蹄子,只能老老实实听父亲的号令。王战军至今还说:“那时哪敢犯犟呀。人没理,狗夹尾。自己不上学,理亏呀。况且,刚到县城,还热扑扑要练好拳,长大出息呢。”
        父亲每天教武术队员们学拳架,每天给他规范拳架。从太极起势开始,教他手如何转,脚如何移,如何呼吸行气,一招一式给他校正、定型。父亲说:练拳要先把架子走正,然后再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催形,功夫自然就上身了。父亲教别人时,要求他在旁边认真看,教导他说:“我教别人时也是在教你,旁观者清,甚至比我亲自教你还有收获。”他学得用心,练得也刻苦,一年多时间下来,他的拳打来中规中矩。王西安相当满意,几次对同事们说:“我家二毛,学习不中,学拳中。”
        王西安不知道,这时候儿子的思想已经起了变化了。每天学


        6楼2008-10-24 12:15
        回复
          父亲搬把籐椅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监督他练,不时喊:“脚不对,抬高点。”“云手慢了,要快。”
          练够5遍,父亲突然喊停,点手叫他过去。他以为父亲发善心了,父亲却将自己凉的一大杯茶水叫他喝下,说:“重去练。”
          此后,父亲管束他更严了。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得个机会,他还是想玩儿。一个星期天,其他武术队员都回家了,父亲叫他练拳,他嘀咕:“人家都休息了……”父亲眼一瞪:“叫你练你就练!”
          父亲在院子里练,他在屋里练,一看父亲练得入了神,他便坐到沙发上偷懒,又怕父亲发觉,停一会儿跺一下脚,好像是做震脚动作。这一招似乎灵,父亲自顾盘架,一丁点儿都没有察觉,他捂着嘴偷笑,自以为得计。他这点儿小把戏岂能瞒得过父亲王西安?不理他是想等他自觉改正错误。父亲的愿望没有实现。火气愈积愈浓,终于爆发了,一步抢进屋,顺手抄起门后的条帚,将儿子捺在腿窝,认准屁股狠揍。挨打从不求饶的儿子这回嚎着喊疼:“爸,我再也不敢了!”王西安一看,儿子的屁股上一片红肿,知道下手重了,心下怜惜,面上不露,出门撂下一句话:“你记住!你少练一遍拳我都知道!”
          俗话说:“打不怕吓怕。”小战军叫这句话给吓唬住了,他相信父亲有这等本事。以后练拳,总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


          7楼2008-10-24 12:18
          回复
            战军该满意了吧,不,他想怎么才能弄麦军一跤呢?回家问父亲,父亲说:“你年纪小,应当借劲发力。你落地后,上步,用腿磕他的脚,同时,双掌猛推他的腹部,你试试。”一试,麦军倒地。再试,依然不是小战军的对手,麦军一脸迷惘,怎么一夜之间就不行了呢?他来问老师。“你可以这样化嘛。”王西安教麦军。小战军拽着父亲不让教,说:“你一教我就打不过他了。”
            他好胜心极强。刚到焦作时,他与师兄冯子军推手,两人又是半斤对八两。两次战成平手,他便急了,问父亲:“我咋就化不动他?”父亲说:“腰为轴,劲不能丢。”拉着他反复演示走化劲。又是一夜之间,冯子军败下阵来。
            后来,他遇到了朱金钟。朱金钟是两届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第二名。两人搭上手,朱金钟一个挒劲,他就趴在地上了。“嗬!有两下子。”他袖子一挽,又扑上去了。朱金钟略略一带,一个肩靠,又把他打飞了出去。他回来请教父亲,父亲指点也不起作用了,朱金钟依然摔他没商量。他急得打自己的脸:“你咋恁笨来!”他算是缠上朱金钟了,一见面便喊:“朱哥,来,转两圈。”有一天他拉住朱金钟不让走,两人经窗户跳进训练房,从中午九点钟一直推手至下午一点。朱金钟说肚饥了,咱回吧。他说不中,弄不了你一跌不能走。真没一点力气了,他才同意回家去。一边走一边想:“他一挒,我就翻咋回事?”“嗵”一声响,他撞到了窗框上,头


            9楼2008-10-24 12:20
            回复
              上肿起核桃大一个包。
              推不过朱金钟,王战军成天念想朱金钟,睡思梦想:朱金钟发劲挒自己时,不应该躲,先用力量抗住,然后呢,往下一扣,再发力打他。这一扣与发力之间,有个换劲,没能连接好。对,就练这个劲。一天晚上,他一个发劲抖出,朱金钟应声而倒,他笑醒了,原来是做梦呢。手疼得厉害,开灯一看,指关节两处浸血,拳头是打在了墙上。
              父亲说:“你内劲不足,练拳吧,功夫都在拳架上。”
              拳,他每天都没少练。可是,气,那个贯通周身的浑元之气,好长时间了,一直和他捉迷藏,有时有,有时无。它来时,气随意走,他意在哪,便有一股气在体内游动,同时而达,练罢收势,浑身舒泰,仿佛又长了功夫。可是再练,它却没了,无影无踪,无论如何用心用意,它就是不来,一口气练10多遍,感觉空荡荡的,似乎五脏六腑都不存在了。他苦恼极了。父亲却眼睛一亮,说:“拳书上讲:由着熟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你将要突破懂劲这一关,好比烧锅,现在水已响了,再加一把柴,锅就开了。”
              无庸赘言,王战军练得更带劲了。
              半年后,朱金钟已不是他的对手。朱金钟又将朋友王金胜叫来与王战军较量。王金胜是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大级别冠军,胖且壮,战军用发劲用肘靠全打不动打。硬的不行,战军身法一变,走一个“化”字诀,借力打力。王金胜顿显颓


              10楼2008-10-24 12:20
              回复
                势,连连败北。
                这时候,父亲王西安放话了:“二毛,参加比赛吧,出去磨炼磨炼。”
                十年不败写传奇
                王战军第一次参加推手比赛是1991年。这年6月,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在古城开封举行。他17岁,细条条的,瘦,像根绿豆牙。
                赛前,焦作市领队并没有看好王战军,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位姓赵的拳师身上。赵拳师年已4旬,拳龄比王战军的年龄还长10多岁,多次获得过省和国际太极拳比赛冠军。这次来,就是来拿冠军的,要为自己的比赛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王战军当然也想拿金牌。两人同是一个级别,同住一室,还斗嘴呢。赵拳师说:“二毛,你小孩家,你不中。”王战军说:“你老了,我年轻,你不中。”领队评判道:“二毛,你不中,他的功力比你大。”这一下把王战军说毛了。他还是一头没有搁过套的牛犊,虽然曾战胜过全国冠军,可那是朋友之间的练习和交流,这是正式比赛呀,有规则,有裁判,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他想,别叫一上来就碰上赵拳师,一旦被淘汰,别说冠军,连个名次也沾不上。怕啥偏偏来个啥,一抽签,第一场他的对手就是赵拳师。“嗬,真来了。”他的心反而定了,“谁输谁赢,出水才看两腿泥呢。”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呀!上场来,裁判一声“开始”,圈走


                11楼2008-10-24 12:21
                回复
                  两圆,王战军一记背折靠已是发将出去,他生怕打对方不倒,这一靠用足了10成力量,赵拳师骨碌碌下了擂台。大出意外!两人都愣了,怎么会这样?他低低说:“对不起,赵拳师。”赵拳师倒坦然,说:“上场不留情,举手不让父,你只管来。”他又来了,一个外采加捋,赵拳师躲闪不及,双手着地。第一局比赛啰声未响,王战军便以绝对优势获得本场胜利。接着,他一鼓作气,夺取了自己的第一个省赛冠军。
                  王战军本想当年就参加全国锦标赛,父亲不许,说:“你还需要积蓄力量。”
                  1993年10月,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大会暨全国武术锦标赛在杭州拉开帷幕。美丽的西子湖畔,汇聚了全国各路太极拳名家高手,正是群贤毕至,长幼咸集。
                  王西安应邀与会。
                  作为河南省武术队的队员,王战军前来角逐75公斤级推手金牌。
                  打开竞赛程序册,75公斤级这一组30多个人,拥有全国冠军头衔的就有5个,其中的黄康辉,是连续四届全国冠军,其他人,王战军大都听说过,个个名声震响,身手不凡,与这些太极拳好手相比,他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丑小鸭。他问自己:“你,能行吗?”
                  父亲说:“只要拿出平时本事,断无落败之理。”他信父亲。
                  果然,他像一匹黑马,从猛士如云的战阵中冲了出来,闯进


                  12楼2008-10-24 12:21
                  回复
                    决赛,对手正是黄康辉。
                    黄康辉这个名字,王战军如雷贯耳。当初,他与朱金钟交手,久久不能取胜,而朱金钟得两届全国推手赛第二名,都是输给了黄康辉。朱金钟说,黄康辉太厉害了,尤其一招野马分鬃式,刁住对方手腕,上步,顺势捋加掤劲,神仙也防不住!绝了!黄康辉是王战军心目中的英雄,崇拜的偶像,他盼望有一天能像黄康辉那样,夺取全国冠军,名扬四海。
                    现在,黄康辉就站在他的对面,在中国太极拳推手比赛的最高殿堂上,他就要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一决高下了。他有点儿兴奋,涌动着一种战而胜之的强烈愿望!父亲说了:“黄康辉没什么可怕,你完全可以打败他。”
                    比赛规则:一方进攻,一方防守,时间一分钟。然后攻防互换。防守方不得进攻。
                    黄康辉首先进攻。他上来就拿出了看家本领野马分鬃式,想给对手一个下马威。可是,朱金钟说的这个神仙也防不住的厉害招法,在王战军身上没有奏效,他步走方位,一滑而过。黄康辉劲力落空,就在两人身体相触的一刹那间,王战军胯部只一抖,黄康辉跌倒在擂台上。
                    “哗哗哗……”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然而,裁判判双方互不得分。
                    “如此精妙的太极弹抖功夫,为什么不给防守方得分?”总裁判长、德高望重的太极拳大师李秉慈要求改判。王战军得了3分。此后黄康辉心有忌惮,不敢贸然发力,他这一分钟


                    13楼2008-10-24 12:22
                    回复
                      该王战军进攻了没有建树。。他抓住黄康辉的手臂,向下一捋,黄康辉忙做松沉势,意在缷去对方力道。一看黄康辉劲向下走,机不可失!王战军一拍他的肩膀,二力合一,黄康辉立脚不住,一头载翻。起来再战,黄康辉似乎乱了方寸,王战军一引,上步,肩膀一动,迎门靠!黄康辉身不由己,跌出圈外。
                      比赛未完,黄康辉弃权。王战军夺取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冠军。
                      一战成名。人们惊呼:“陈家沟又出了个王战军!”得知他是王西安的儿子,不由赞道:“将门出虎子!”
                      从1991年到2001年,10年间,王战军共17次参加省、全国和国际太极拳推手比赛,全部获得了第一名。不少人录下他的比赛镜头,研究他的技法,一心想战胜他,始终没能如愿。
                      1997年11月,在江苏高邮市举办的“庆宇杯”全国武术锦标赛上,决赛时王战军遇上了练柔道出身的吴拳师。此人体重115公斤,比他整整多出30公斤,推手凌厉凶狠,无人能当。有人说:“这次够王战军喝一壶的。”一交手,形势一边倒,王战军跌打掷放,如入无人之境,轻松夺冠。
                      2001年11月,在珠海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推手比赛规则规定:脚不能动,动则判输。又有人说:“这回王战军恐怕不行了。”赛场上,他腰如转轴,身如弹弓,“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太极八法运用得得心应手,从预赛到决赛,一分未失,摘得金牌。
                      比赛场上,王战军叱咤风云,八面威风,以至于在一次省级比赛中,他一场未打便得冠军,因为对手遇他不战,自动弃权。武林同道赞誉他是“常胜将军”。有人将他比作中国篮球界的刘玉栋,叫他“战神”。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
                      不仅仅是比赛,在不同的场合所有的较技,王战军同样立于不败之地。
                      1993年之后,王战军在温县武术馆当教练。武术馆每年接待上面批国内外宾朋,他们都是武术界人士,其中不乏名家高手,来了,都想领略一下陈氏太极拳的风采,尤其是外国人,毫不客气,动不动就提出交手。武术馆往往派王战军应战,他不负众望,每战必胜。
                      一次,一个英国武术代表团来访,王战军为他们表演陈氏太极拳,刚刚收势,一个名叫詹姆斯的朋友不冷不热地说:“王先生,你练的拳术很优美,技击行不行呢?”王战军含笑道:“请!”詹姆斯是练拳击的,他抱定拳架,步法轻移,几个晃动后,突然进步前冲,左直拳朝王战军的面门击来。王战军一伸手,迎着对方的来拳轻轻一带,同时上步,肩膀微微一抖,詹姆斯惊叫一声,身体腾空而起,随后又如巨石落地,


                      14楼2008-10-24 12:23
                      回复
                        “嗵”地一声大响,重重砸在绿地毯上。另一名叫汉斯的朋友不服气了,他练摔跌,上来抓住王战军的双臂,骤然发力,使出一招“大别子”的摔法。在他想来,对方定被摔倒无疑,不料王战军如泰山屹立,动也没动。汉斯一脸迷惘,大惑不解。王战军说:“我站着不动,你随便摔。”汉斯使出浑身解数,始终没能撼动王战军分毫。这时,王战军说:“我给你发个劲。”腰部只一动,汉斯便趴在地上。英国代表团成员大为惊奇,一个个上来与王战军试手。王战军或采或挒,或肘或靠,一气吞吐之间,将他们一个个击倒在地。英国朋友十分感慨,说:“中国功夫,真是不可思议。”
                        加拿大的杰克,曾经在一次国际大赛上获得过大级别太极拳推手冠军,听说王战军的技击技术高超,技痒难耐,定要试手。他比王战军高出一头,壮得像一头牛。交手不及两合,王战军一肘将他击倒。出于礼貌,忙过去拉他,不料他一记重拳,直捣王战军下颚。突然袭击!说时迟,那时快,王战军身形略动,同时肩膀一抖,杰克那壮大的身躯凭空飞起,仰面朝天摔在地上。他服了,竖起大拇指,连连说:“王先生,您的功夫真好。”
                        这样的情形,有多少次?王战军记不清了。他说:“每一次交手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1993年10月在杭州,正式比赛结束后,大会安排了一场名家自由切磋交流。未进场,父亲王西安就告诫他:只许看不许上。他见一些名家与徒弟推手,老师身法一动,徒弟便滚翻一丈多远,兴致来了:“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呀。”乘父亲上厕所之机,他跳上台去,拱手道:“我晚辈后生,很想体会体会太极拳的精妙,愿大家前辈赐教。”半天没人响应,全场静悄悄的。后来,一位年过五旬的太极拳名家款步登台,出手便是辣招,抓住他的左臂关节,“啪”地就是一个采拿,欲一举制服王战军。战军旋动手臂,顺势一翻一裹一送,竟将此老送起二尺多高,眼看跌倒,他忙箭步上前拉住。人家下去了,他还站在台上,还想体会。父亲派人呵斥:“还不滚下来!”
                        1996年11月,“九鼎杯”全国武术锦标赛在江西吉安举行,王战军获得了80公斤以上级太极拳推手冠军。大会闭幕那天,会刚散,人们正往外走,一个练梅花太极拳的人,拦住了两位刚刚在比赛捧杯的推手冠军,说:“你们的功夫不行,我伸出两条胳膊,你们就搬不动。”两位冠军岂会相信?一人拿一条胳膊,同时发力,那人还一声声喊:“用力呀,用力!”突然两臂一抖,两位冠军被双双甩出,虽然没有摔倒,其中一位却被打得鼻嘴冒血。这一下轰动了,人们纷纷围上来看热门。那人一脸得意,说:“哪个不服,尽可一试。”一位练杨式太极拳的老者叫过王战军说:“你去,给他点儿颜色瞧瞧。”他去了,拨开人群,上去拿住那人一只手臂,并不见怎么用力,那人便动弹不得。“咱俩推手。”那


                        15楼2008-10-24 12:24
                        回复
                          拳、练拳,枯燥、无味,小战军渐渐厌倦了。他还是个孩子,不能上树掏鸟,不能去黄河滩疯跑,那些比他大得多的武术队员,又和他玩不到一块儿,他感到有些孤单。他又不想练拳了。
                          这一天,武术队员们都在训练房训练。正是三伏时节,房子像一个大蒸茏,热。开训不久,王西安去县政府开会。一看父亲不在,小战军谎说肚子疼,溜了。训练房外不远处有一片树木,他钻到里面,寻瓦块打树上的鸟雀,用脚踹树干震枝上的鸣蝉,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上午,听得食堂敲钟,方跑回来吃饭。
                          那天中午吃包子,肉包子,他一下子要了10个,端了满满一碗,没走到座位,已经吞下两个。这时,父亲的一个同事拍拍他的脑袋,说:“二毛,今个偷懒了呀,没好好练拳。”坏了!父亲听见了,两眼直勾勾盯着他,问:“咋回事?”他嗫嚅半天,只得实话实说。父亲劈手夺过他的饭碗,命令道:“去,去操场上练拳,练10遍!”
                          同事忙劝王西安:“大热天,别叫中暑了。”饭场的人都跟着讲情:“就是练,也该叫孩子吃了饭呀。”王西安一摆手:“都别管!”
                          操场上,无遮无挡,天上没有一丝云,地上没有一缕风,太阳悬在头顶,火鏊一般烤!空气热灼灼的,仿佛划一根火柴都能点着。小战军在太阳底下练拳,汗如雨下。


                          16楼2008-10-24 13:44
                          回复
                            拳、练拳,枯燥、无味,小战军渐渐厌倦了。他还是个孩子,不能上树掏鸟,不能去黄河滩疯跑,那些比他大得多的武术队员,又和他玩不到一块儿,他感到有些孤单。他又不想练拳了。
                            这一天,武术队员们都在训练房训练。正是三伏时节,房子像一个大蒸茏,热。开训不久,王西安去县政府开会。一看父亲不在,小战军谎说肚子疼,溜了。训练房外不远处有一片树木,他钻到里面,寻瓦块打树上的鸟雀,用脚踹树干震枝上的鸣蝉,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个上午,听得食堂敲钟,方跑回来吃饭。
                            那天中午吃包子,肉包子,他一下子要了10个,端了满满一碗,没走到座位,已经吞下两个。这时,父亲的一个同事拍拍他的脑袋,说:“二毛,今个偷懒了呀,没好好练拳。”坏了!父亲听见了,两眼直勾勾盯着他,问:“咋回事?”他嗫嚅半天,只得实话实说。父亲劈手夺过他的饭碗,命令道:“去,去操场上练拳,练10遍!”
                            同事忙劝王西安:“大热天,别叫中暑了。”饭场的人都跟着讲情:“就是练,也该叫孩子吃了饭呀。”王西安一摆手:“都别管!”
                            操场上,无遮无挡,天上没有一丝云,地上没有一缕风,太阳悬在头顶,火鏊一般烤!空气热灼灼的,仿佛划一根火柴都能点着。小战军在太阳底下练拳,汗如雨下。


                            17楼2008-10-24 13:44
                            回复
                              父亲搬把籐椅坐在操场边的树荫下,监督他练,不时喊:“脚不对,抬高点。”“云手慢了,要快。”
                              练够5遍,父亲突然喊停,点手叫他过去。他以为父亲发善心了,父亲却将自己凉的一大杯茶水叫他喝下,说:“重去练。”
                              此后,父亲管束他更严了。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得个机会,他还是想玩儿。一个星期天,其他武术队员都回家了,父亲叫他练拳,他嘀咕:“人家都休息了……”父亲眼一瞪:“叫你练你就练!”
                              父亲在院子里练,他在屋里练,一看父亲练得入了神,他便坐到沙发上偷懒,又怕父亲发觉,停一会儿跺一下脚,好像是做震脚动作。这一招似乎灵,父亲自顾盘架,一丁点儿都没有察觉,他捂着嘴偷笑,自以为得计。他这点儿小把戏岂能瞒得过父亲王西安?不理他是想等他自觉改正错误。父亲的愿望没有实现。火气愈积愈浓,终于爆发了,一步抢进屋,顺手抄起门后的条帚,将儿子捺在腿窝,认准屁股狠揍。挨打从不求饶的儿子这回嚎着喊疼:“爸,我再也不敢了!”王西安一看,儿子的屁股上一片红肿,知道下手重了,心下怜惜,面上不露,出门撂下一句话:“你记住!你少练一遍拳我都知道!”
                              俗话说:“打不怕吓怕。”小战军叫这句话给吓唬住了,他相信父亲有这等本事。以后练拳,总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在盯


                              19楼2009-01-22 01:08
                              收起回复